【詩視點】星漢:高考應有創作傳統詩的題目

2021-01-17 騰訊網

星漢

作者簡介

星 漢,姓王,字浩之,1947年5月生,山東省東阿縣人。新疆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中華詩詞學會發起人之一,第二屆、第三屆副會長,現為顧問;新疆詩詞學會創建者之一,現為會長。公開出版有《清代西域詩研究》《天山東望集》等20餘種。

高考應有創作傳統詩的題目!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對於創作傳統詩,有著深厚的基礎。學習古典詩的好處,我們可以說出許許多多,簡言之無非是提高素養,培養愛國主義情懷,豐富知識,增強智慧等。學習古典詩尚且如此,那創作傳統詩更是如此。

對於詩歌興趣的培養,我國許多家庭往往從孩子抓起。在孩子幼兒園中班的時候,就讓小孩背誦簡單的唐詩。上學以後,學校教育對於傳統詩也是很重要的一環。就全國而言,多地使用人教版語文教材。有人統計,在高考之前,作為一名學生,小學期間至少要學90餘首古典詩歌,初中近30首,高中近30首。

駱賓王七歲的詩作《鵝》,幾乎是每個孩子啟蒙時學會的第一首唐詩。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這會給孩子們一種啟示:作詩並不難,駱賓王能作,我也能作。

這首詩看似是信口吟來的兒歌,在形式上卻是非常講究的。它的後三句的平仄全是律句。最後兩句不但是一聯工整的對仗,其中還有四種顏色詞「白」「綠」「紅」「清」(算是借對)相對。就算駱賓王是「神童」,家庭教育超前,對一個七歲的孩子來說也是難以做到的。竊以為,這首詩必有當時成人的加工。但是不管怎樣,它告訴後代的人們:小孩子可以作詩。

《中華通韻》的頒布,為高考應有創作傳統詩的題目,提供了理論基礎。《中華〈通韻〉規範·范圍》這樣寫著:「《中華通韻》規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頒布的唯一普通話韻規範。適用於我國大、中、小學校教學和詩歌、戲曲等韻文題材的創作。」

我想比「大、中、小學校教學」再往前一點,小孩子在上學前,幼兒園教的兒歌的詩韻,自然而然的都在《中華通韻》的韻目之內。請看以下兩首:

眼睛看媽媽,鼻子聞花花。

嘴巴吃瓜瓜,耳朵聽誇誇。

——可愛的小五官

彩色泥,手裡搓。我把它變成小手鐲。

彩色泥,手裡搓。還能變成很多多。

——奇妙的彩泥

前者的韻腳在《中華通韻》的「一啊」,並且全是「陰平」。後者在《中華通韻》的「二喔 」,特別是平水韻的入聲「鐲」,在普通話裡讀成了平聲。可以想到,小孩子會就自然而然地受到普通話用韻的薰染。

不管是古韻還是今韻,畢竟是有傳承性的漢語。在押韻上絕大部分韻字是古今一致的。這對於小學生來說,也是一種自然而然用韻陶冶。如小學課本的《鋤禾》《靜夜思》《春曉》《小池》《小兒垂釣》《望廬山瀑布》《題西林壁》《江畔獨步尋花》《遊園不值》《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諸篇,就是如此。像《所見》押韻的韻字「樾」「立」,《江上漁者》押韻的韻字「美」「裡」,《尋隱者不遇》押韻的韻字「去」「處」,孩子們要是問起來,倒是讓小學老師費一番唇舌。

《中華通韻》在韻目設立上,是以《漢語拼音方案》的韻母表為依據的。小學生從一年級就學漢語拼音,他們憑著普通話的語感,就能押韻、擺平仄。這就具備了高考試卷有創作傳統詩的題目的必要條件。

詩韻,無論古今都是在全國範圍內的強制性的劃一。推行新韻,也需要一種國家層面的強制手段。高考試卷出現創作傳統詩的題目,在某種意義上講,就是對推行《中華通韻》的強制手段。

2018年5月9日,由教育部語用司和中華詩詞學會聯合推進的《中華通韻》教學在北京舉行了實驗啟動儀式。於2018年選定在全國20個大中小學中進行試點。在後來的教學實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舉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實驗學校為例。該校教師杜繼凱在題為《〈中華通韻〉與中小學語文教學的通融性》(《中華詩詞》2020年第8期)一文中指出:教師教《中華通韻》無障礙,學生學習無障礙,按照《中華通韻》進行詩詞創作無障礙。《中華通韻》與中小學的相關教學內容是相融的。與語文學習同步同軌,與教學內容相輔相成。簡單、易記、易懂。

杜繼凱收集了一些中小學學生的傳統詩詞創作。這些詩作,還不能像唐代祖詠的試帖詩《終南山望餘雪》那樣傳誦千古,但是如果進入高考,創作傳統詩,拿個及格分還是不成問題的。筆者見到的《即墨區實驗學校詩詞選》,從一年級到六年級都有頗為可觀的作品。此處只錄幾首用韻與平水韻大異的例子。

雪後千村靜,房前幾樹白。

疑春昨夜至,喚醒百花開。

——王一寧《雪景》

紫燕翩翩喚雨來,迎春豔麗小童摘。

河邊柳樹新芽冒,錦鯉紅鰭水面拍。

——孫瑞佳《春》

時光荏苒日如梭,師友分離感觸多。

心似花結愁易解,相別折柳話難說。

——楊可欣《畢業有感》

由此可見,中學生創作傳統詩並非難事兒。

現在的中學語文教師隊伍,自覺地進行詩詞創作的人,總體上佔得比例不大。但是一旦高考有了傳統詩的詩題,使中學語文教師除講解詩的內容外,必然要講解格律,讓學生領略傳統詩格律的音韻美。同時也會使語文教師素質有所提高。教師講授中學的傳統詩的時候,還可以讓學生回憶小學背過的古典詩歌內容。比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的流水對;「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中的顏色詞相對;「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中的方位詞、數量詞相對;「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中的雙聲詞、疊字相對等等。

今天的考生在校內和校外,在高考前和高考後,都有古人無法企及的優勢。信息發達,檢索方便。只要動動手指頭,在網際網路上就能得到所需要的信息。《漢語大詞典》《佩文韻府》《四庫全書》《二十五史》等大部頭的工具書,都能電子版檢索,想看什麼,隨時得到。

《中國詩詞大會》以「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為宗旨,邀請全國各個年齡段、各個領域的詩詞愛好者共同參與詩詞知識比拼。這個節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全國興起了一股「詩詞熱」。它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優秀傳統文化依然有著自己的受眾。這對促進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有著深遠的現實和歷史意義。

熱愛詩詞、熱衷創作詩詞的人,自中華詩詞學會成立以來有增無減。據統計,當下有300萬人從事詩詞創作,各種詩詞刊物1000餘種。有人說,全國的詩詞創作者,每年就能產生一個《全唐詩》的數目。

以上種種,可以這樣說,今天有一種詩詞創作的濃烈氛圍。如果在高考時,有詩詞創作的題目,會得到考生家長的支持。

中國的考試史,可為高考應有創作傳統詩的題目提供借鑑。

科舉制從隋代開始實行,到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舉行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為止,經歷了1300多年。我們不妨這樣說,今天的考試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仍是科舉制度的延續。

試貼詩是唐代至宋代前期考取進士的項目之一。宋神宗時期,由於王安石變法,試帖詩一項被取消,元明兩代迄未恢復。清代自乾隆朝開始,恢復試帖詩考試項目。

古代科場不考「詞」這種文體。其原因當是古人對詞的看法有關,認為是「薄伎,聊佐清歡」(歐陽修)和「其變愈薄」(陸遊)的東西,「曲子詞」,難登大雅之堂。再就是詞牌複雜,不像「詩」那樣格式固定,便於考生記憶,便於考官評判。

白居易於唐德宗貞元十四年(798)以一賦一詩中選。其應試的詩《玉水記方流》為:

良璞含章久,寒泉徹底幽。

矩浮光灩灩,方折浪悠悠。

凌亂波文異,縈迴水性柔。

似風搖淺瀨,如月落清流。

潛潁應旁達,藏真豈上浮。

玉人如不記,淪棄即千秋。

白居易按照嚴格的試帖詩的程式作詩,在諸多框框的束縛下,完成了考卷,但此詩在白詩中終非上乘。同科的進士中,還有鄭俞、吳丹、杜元穎等人的同題試帖詩,讀之,有一蟹不如一蟹之感。

試帖詩佳作很少,但不是沒有。「大曆十才子」錢起在天寶十年(751)所作的《省試湘靈鼓瑟》就被後人傳誦:

善鼓雲和瑟,常聞帝子靈。

馮夷空自舞,楚客不堪聽。

苦調悽金石,清音入杳冥。

蒼梧來怨慕,白芷動芳馨。

流水傳瀟浦,悲風過洞庭。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尾聯「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舊唐書·錢徵傳》稱這十個字得自「鬼謠」,其實無非說這兩句詩是錢起的神來之筆。此詩雖然「不」字重出,也在所不惜。作者敢於突破試帖詩不用重字的規範,確屬難能可貴。明王世貞《藝苑卮言》卷四說:「凡省試詩,類鮮佳者。如錢起《湘靈》之詩,億不得一。」對試帖詩的評價,可謂一語中的!

祖詠的試帖詩《終南山望餘雪》,卻是另類: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這首詩構思新穎,詩境似畫,但不符合試律格式。據《唐詩紀事》卷二十載:祖詠交卷時,考官詰問他為何尚差四韻,如此離格?祖詠答曰:「意盡。」對這種「不懂規矩」的考生,我們也應讚揚當年的主考,竟能不顧朝廷功令而破格錄取祖詠。

清代的試帖詩,要求比前代更加嚴苛。鄉、會試用五言八韻,童試用五言六韻。限用官韻,用的全是仄起格。出題用經、史、子、集語,或用前人詩句或成語;韻腳在平聲各韻中出一字,故應試者須能背誦平聲各韻之字;詩內不許重字;語氣必須莊重;題目之字,須在首次兩聯點出。除首聯和末聯不用對偶外,其餘各聯均要求「銖兩悉稱」的對偶。比如嘉慶己未翰林王廷紹的《驚雉逐鷹飛》就是如此。

詩賦能反映出一個人的文學修養和文化水平。唐代考詩賦。這是唐詩興盛的反映,同時又反過來促進了唐詩的進一步發展。唐代進士科舉以詩賦取士,此項制度與唐詩的繁榮有何關係?宋人嚴羽云:「或問:『唐詩何以勝我朝?唐以詩取士,故多專門之學,我朝之詩所以不及也。」(《滄浪詩話·詩評》)嚴羽的話,移至今日,恐無不當。

竊以為,如果當今高考有創作傳統詩的題目,考生們寫不出白居易的試帖詩,更寫不出錢起的試帖詩,沒有必要寫出王廷紹的試帖詩。但是在考場上,就全國的考生而論,未必不會出現第二個祖詠。

現行的高考不考詩歌。這裡的「詩歌」,包括新詩和傳統詩,但主要是新詩。

高考作文60分,一般限制字數在800字左右,可以說作文成績直接決定著考生的成敗,歷年來作文考題在體裁的要求上都是「詩歌除外」。究其原因當是:詩歌沒有固定的評判標準,而且作為評卷人來說,對詩歌的鑑賞也有自己的不同理解。詩歌的特性,容易讓詩歌顯得朦朧、晦澀、抽象,不易評判優劣。議論文和記敘文就會圍繞著一個主題來寫,相對容易評判。

60分的作文大題,倘允許作詩,一旦失誤,「功名」盡毀。如果在60分作文題之外,另設一道分值小的創作傳統詩的題目,或是從60分的大題中「摳出」一部分分數,勻給作詩,那就不一樣了。這道分值小的題目還必須便於操作,便於評判方可。

如果高考有了創作傳統詩的題目,筆者的建議,可供命題人參考:限題作五言絕句或是七言絕句一首;多作無效。限用《中華通韻》,不限韻目。題值5分,格律全合者,得基本分3分;格律不合,酌情扣分。有意境、有詩味者,得2分。若意境、詩味欠缺,能四句全用對仗,如《登鸛雀樓》《絕句》(杜甫)者,得2分;一聯對仗,如《宿建德江》《飲湖上初晴後雨》者,得1分。

2018年12月27日,在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中華通韻》研製工作總結座談會」上,我曾建議:「《中華通韻》發布後,每年高考,應給5分的題目,《中華通韻》就會很快得到推廣。」《中華通韻》已經正式出版發行,高考試卷有作詩的題目是最有效推廣的辦法。現在看來,為了推廣《中華通韻》而在高考中有創作傳統詩的題目,就顯得狹隘了。提高考生的素質,卻是更重要的內涵。

在考試詩賦時代的讀書人數不勝數。他們熟諳格律,掌握技巧,把所用的韻書背熟,來應付科考。擅詞者必然能詩。但是考試後,鮮見出現詩人詞家。而古代許多沒有「功名」的人,詩詞成就卻輝映後世。就李杜蘇辛來看:李白沒有參加過科舉考試;杜甫參加過科舉,落第;李杜縱然是詩文天才,但嚴重「偏科」,都不是做官的「料」。蘇軾省試第二名,但是省試的第3場詩賦考試,竟然不合格;辛棄疾曾赴燕京考試,落第。也就是說,科考可以促進詩詞的發展,但不是說沒有經過傳統詩考試或是黜落的人,就不能能成為詩詞大家。

考生由童生而秀才,由秀才而舉人,由舉人而進士,都會作詩。然而中舉後,他們當中的絕大多數人,丟棄了這塊敲門磚,去搞「行政」了。清代曾官寶泉局監督的祁韻士,「虧銅案」發後,發往伊犁當差。在他的《濛池行稿》的序中,講到了「不得已而為詩」的心態:

餘少喜讀史,討論古今,未嘗少倦,顧獨不好為詩。通籍後始稍稍為之,然酬唱嫌其近諛,賦物又苦難肖,操觚率爾,急就為章,已輒削棄之,不復置意。……當在史局時,……益不樂為詩。厥後遷秩郎曹,勞形案牘,牽率益劇,其於詩更無暇為之。……歲乙丑,以事謫赴伊江,長途萬裡,一車轆轆,無可與話,乃不得不以詩自遣。

祁韻士在這裡說的比較「雅」。實際上,在諸多官員看來,科舉後繼續作詩,「壯夫不為」,因為詩詞,不能和利益掛鈎,在官場上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

今天作詩填詞,固然不能使衛星上天、潛艇入水,但是它可以使衛星上天、潛艇入水的人獲得更高的品位。我國的院士們,如楊叔子、陳懋章、王玉明、丘成桐、吳碩賢,就是如此。他們的詩詞,就是放在文科教授中比較,也毫不遜色。楊叔子的名言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沒有現代科學、先進技術,一打就垮;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沒有優秀傳統,沒有民族人文精神,不打自垮。」信哉,斯言!

詩詞創作就是優秀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民族人文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原載《中華詩詞》2021年第一期

相關焦點

  • 星漢|丙申春登戲馬臺「點評」
    《禮記·樂記》:「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三者本於心,然後樂器從之。」詩從歌中分化而來,為語言藝術,而歌則是一種歷史久遠的音樂文學。聽罷此曲,餘音繞梁,竟不知世間何為肉味。真乃好詩、妙曲、絕唱!再次向星漢老師、鄧莉璇女士、陳泳錥先生,以及其他創作人員致敬!
  • 2019年高考英語作文題目練習及範文:傳統文化正消失
    【題目】  1.現在許多傳統文化正慢慢消失  2. 傳統文化消失的原因  3.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高考預測、志願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
  • 2020高考語文作文預測題目:以美育人 時代所需
    2020高考語文作文預測題目:以美育人 時代所需 高考微信  2020高考語文作文預測題目:以美育人 時代所需
  • 趙懷德:江蘇高考作文題目很有智慧
    原標題:趙懷德:江蘇高考作文題目很有智慧  今年江蘇的高考作文是圍繞「智慧」做文章,命題者可謂是獨具匠心,可用四個字點讚:很有智慧。一不為難考生,談智慧,誰都有話可說;二不一蹴而就,要出彩,誰都感到不易。三是自然地聯繫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倡導創新的大背景,傳遞正能量。   「智慧是一種經驗,一種能力,一種境界。
  • 成人高考的考試作文題目有哪些?
    成人高考的考試作文題目有哪些?許多想要報考成人高考的小夥伴擔心成人高考的考試作文太難,今天小編為你們準備了歷年成人高考的考試作文題目,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1、2002年成人高考高起點語文作文題目以「機遇」為話題,寫一篇文章。以「機遇」為話題,寫一篇文章。要求:自擬題目,不限文體,不少於600字。
  • 兒童詩創作:尋找中國詩歌的童心
    為促進詩歌教育及校園文化建設,進一步拓展兒童詩和現代兒歌創作隊伍,中國詩歌網自2月25日至10月31日在全國範圍開展原創童詩和現代兒歌徵集,共收到來稿近7000份,反響熱烈。12月26日,由中國作協《詩刊》社、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主辦,中國詩歌網承辦的「當下童詩、兒歌創作與傳播研討會」在中國作家出版集團會議室舉辦。會議聚焦當下童詩創作現狀,並就童詩的傳播和教育機制展開研討。
  • 歷年北京高考作文題目匯總(2000-2019)
    有細節、有描寫  2017年北京高考作文題  從下面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不少於700字。將題目抄在答題卡上。  ①紐帶是能夠起聯繫作用的人或事物。人心需要紐帶凝聚,力量需要紐帶匯集。當今時代,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文化的交流、歷史的傳承、社會的安寧、校園的和諧等都需要紐帶。
  • 恢復高考40年,作文題目見證大時代!極品題目這樣"抖機靈"
    如果說高考是許多學子要經歷的一場「成人禮」,那麼,高考語文作文,稱得上是這場「成人禮」中的壓軸大戲。 從1977年高考重啟到現在,已經過去整整40年了。40年時間裡,高考作文一直備受關注,除了佔分比重大外,作文題目也能夠引起很多人的共鳴,折射出當時背景下的時代印記。
  • 2020高考語文作文太難,考生們叫苦不迭,題目讓人無從下筆?
    2020高考語文作文太難,考生們叫苦不迭,題目讓人無從下筆?2020年7月7日,高考第一場語文考試剛一結束,備受人們關注的高考作文題目迅速在網絡上散布開來,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大多數網友直呼:「今天作文題目也太難了!」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看看今天的高考題目到底有多難!
  • 高考作文是什麼類型作文 2020年全國高考作文題目匯總
    有人說押題如押寶,押對了作文題目,自己將可能給整個高考局面帶來很大優勢,但誰又能有那麼大把握押準題呢,即使再有經驗的老師恐怕也不敢輕易給同學們押題。當然,歷屆高考前都有很多同學甚至不凡也有些中學老師,都喜歡押題。可以作為一種挑戰,也是一種運籌帷幄的大練兵。但一般押題的題型絕大多數是語文學科的作文,畢竟高考作文的單題量分值相對較高,都在60分左右,佔用的考試時間也相對較長。
  • 2020高考作文題目出爐!(附歷年高考作文題)
    2020年廣東高考作文題目:怎麼樣,看到這樣的作文題,你有什麼思路嗎?(見習記者白迪文 攝)考生所到之處必有人與你一同乘風破浪筆尖所到之處難題必將都被徵服剛剛高考語文科目的考試結束作文題目也已經出來啦趕緊來看看今年高考的作文題目
  • 2020年高考語文作文題目出爐!你會怎麼寫?
    中新網7月7日電 綜合消息,2020年全國高考今日開考,作為首門科目的語文考試中,作文題目備受關注,一起來看看今年各地的作文題目「哪家強」?如果你是考生,又會如何發揮?各地高考語文作文題目匯總>>  全國Ⅰ卷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 西川、孫甘露、蘇童他們怎樣寫高考作文?
    7月7日晚上,理想國舉辦了一場名為「我和我的同時代人——我們都曾經從高考作文開始」的線上直播,梁文道及第三屆寶珀理想國文學獎評委作家蘇童、孫甘露、楊照,詩人西川及音樂人張亞東就他們時代的高考作文怎樣寫和寫什麼,以及各自青年時代的創作進行了對談。7月7日,是高考考語文的日子。
  • 高三:杜甫的一首贈別詩,入選2020年新高考全國一卷,念此別驚神
    2020年是山東實行新高考的第一年,使用的是新高考全國一卷,這對於以後實行新高考的省份,此套試卷的借鑑意義重大。今天來分析一下語文試卷的詩歌鑑賞題。試卷中的詩歌鑑賞題選的杜甫的一首贈別詩,題目是《贈別鄭煉赴襄陽》。從題目看是是杜甫送別朋友還是朋友送別杜甫,還不好確定。不過結合詩歌中的第一句來看,有「老病」二字,同時教材中選錄的《登高》中有「百年多病獨登臺」一句。
  • 2020高考在鮮花、感動中落幕 文綜地理題目偏難 英語作文變化較大
    /佛山日報記者符詩賀攝與高考首日的普遍紅旗袍不同,不少家長穿上了綠色衣服。下午4時40分,家長陳女士身穿綠衣、手捧鮮花,在佛山三中考點門口等候兒子。陳女士告訴記者,身著綠衣寓意「一路綠燈」「一報就錄」。「改變衣著顏色主要是圖個吉利,希望孩子能夠獲得理想的分數,考上理想的大學。」陳女士說。
  • 高考語文閱讀滿分逆襲就靠它三
    2020年高考受疫情影響,延期一個月高考,在剩下的日子裡如何備考且得尤為重要,其實做好梳理、查漏補缺能幫你在最後階段反超。除此之外,答題技巧更是重中之重,總結如下。建議收藏、列印。
  • 2020年高考作文練習題目:弦歌不輟,節儉不息
    5.題目的開放性  文章側重點是開放的。題目具體羅列了三種「不認同節儉生活,不願意節儉」的觀點,考生可以任選其中的兩個進行辨析,並形成有機關聯。題目將演講稿的中心話題限定為「新的時代,仍要節儉」,那麼寫作背景就不應脫離「新的時代」。但在「新的時代」的現實生活中,有一些同學不認同節儉生活,不願意節儉,而我們身邊也確實有一些生活奢侈的現象。這是背景內容的限制性體現。節儉是我國的傳統美德,「在物質條件極大豐富的新的時代,是否仍需節儉」才是本題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3.價值判斷的限制。
  • 2020河北高考作文題目出爐!你會怎麼寫?(附歷屆高考作文題)
    請以「帶你走近_________」為題(補充一個地名,使題目完整),寫一篇主持詞。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北京卷從下面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不少於700字。將題目抄在答題卡上。
  • 今年陝西高考作文是……經歷過高考的你,還記得當年的作文題目嗎?
    今天一大早2020年高考正式拉開帷幕剛剛2020陝西高考作文題目出爐↓↓↓【注意】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③不得少於800字。④不得抄襲、套作。經歷過高考的你還記得當年的作文題目嗎?
  • 李白最真情熾熱的一首詩,首次被選入高考試卷,成為考生福利
    ,今年的高考相比往年很特殊,不僅因疫情而推遲了一個月,而且各地都連降暴雨,出行條件不利,甚至有一地因暴雨山洪導致臨時延遲高考時間,考生們的高考之路可謂多舛。不過再多的坎坷都比不上莘莘學子們積極赴考的熱情,也不妨礙我們對高考試卷的關注。這不,今天剛剛考完語文,大家就紛紛關注各地試卷的作文題目。不過,喜歡古詩詞的朋友們則更多關注各地試卷的古詩詞鑑賞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