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州醫院骨四科脊柱微創病區在科主任黎斐文帶領下,應用脊柱內鏡微創技術,歷時2小時,成功為一名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實施了後路頸椎間盤突出摘除術(Key—hole技術),術後消除了患者多年的頸肩部疼痛及右上肢放射樣疼痛、麻木症狀。
據悉,神經根型頸椎病是一種十分常見的疾病,大多數患者經過保守治療,症狀能夠得到緩解,但是仍有許多患者保守治療無效,病情反覆發作,嚴重影響了日常生活及工作。對於這類患者以往均採用開放手術治療,但是創傷大、費用高,手術需要行脊柱融合,術後容易引起相鄰階段椎間盤退變、頸項部軸向疼痛等系列問題。
術前頸椎MRI及CT
術中放置內鏡通道及鏡下所見
近年來,隨著脊柱內鏡技術的快速發展,脊柱內鏡下行Key-hole術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及部分脊髓型頸椎病越來越引起關注。Key-hole即「鑰匙孔」技術,就是從頸後方經皮將直徑0.7cm大小工作通道放入病變節段的骨面,鏡下在椎板骨質上打個類似於鑰匙孔的區域,經過該骨孔到達病變部位,進行病變部位突出髓核的摘除這樣一種手術。鏡下可以在屏幕上直視放大5倍的神經根、硬膜囊等神經結構,以及突出壓迫神經的椎間盤髓核組織,在微創特製器械的幫助下,術者可安全地去除病變壓迫。
該手術具有對頸椎肌肉、關節損傷小、出血少(
術中操作
Key—hole術後複查
多年以來,骨四科脊柱微創團隊積極鑽研、廣泛交流學習,在四省市邊區較早的開展了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椎管狹窄症、腰椎間盤突出術後復發等疾病的脊柱內鏡微創治療,取得了良好的臨床結果及廣泛的社會效益。頸椎後路Key-hole微創手術的成功開展開啟了州醫院脊柱微創科的大通道內鏡時代,擴大了脊柱內鏡手術適應症,為頸椎病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來源:湘西州人民醫院】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