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外科在全脊柱內鏡下成功完成頸椎後路椎間盤突出摘除術

2020-12-23 瀟湘名醫

近日,州醫院骨四科脊柱微創病區在科主任黎斐文帶領下,應用脊柱內鏡微創技術,歷時2小時,成功為一名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實施了後路頸椎間盤突出摘除術(Key—hole技術),術後消除了患者多年的頸肩部疼痛及右上肢放射樣疼痛、麻木症狀。

據悉,神經根型頸椎病是一種十分常見的疾病,大多數患者經過保守治療,症狀能夠得到緩解,但是仍有許多患者保守治療無效,病情反覆發作,嚴重影響了日常生活及工作。對於這類患者以往均採用開放手術治療,但是創傷大、費用高,手術需要行脊柱融合,術後容易引起相鄰階段椎間盤退變、頸項部軸向疼痛等系列問題。

術前頸椎MRI及CT

術中放置內鏡通道及鏡下所見

近年來,隨著脊柱內鏡技術的快速發展,脊柱內鏡下行Key-hole術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及部分脊髓型頸椎病越來越引起關注。Key-hole即「鑰匙孔」技術,就是從頸後方經皮將直徑0.7cm大小工作通道放入病變節段的骨面,鏡下在椎板骨質上打個類似於鑰匙孔的區域,經過該骨孔到達病變部位,進行病變部位突出髓核的摘除這樣一種手術。鏡下可以在屏幕上直視放大5倍的神經根、硬膜囊等神經結構,以及突出壓迫神經的椎間盤髓核組織,在微創特製器械的幫助下,術者可安全地去除病變壓迫。

該手術具有對頸椎肌肉、關節損傷小、出血少(

術中操作

Key—hole術後複查

多年以來,骨四科脊柱微創團隊積極鑽研、廣泛交流學習,在四省市邊區較早的開展了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椎管狹窄症、腰椎間盤突出術後復發等疾病的脊柱內鏡微創治療,取得了良好的臨床結果及廣泛的社會效益。頸椎後路Key-hole微創手術的成功開展開啟了州醫院脊柱微創科的大通道內鏡時代,擴大了脊柱內鏡手術適應症,為頸椎病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來源:湘西州人民醫院】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寧夏第三人民醫院疼痛科開展脊柱內鏡下頸椎間盤突出手術
    經過提前溝通和手術計劃的詳細安排,寧夏第三人民醫院疼痛科專家團隊與寧夏康復醫學會脊柱微創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王真教授進行詳細交流。2019年5月23日,在完善術前準備,排除手術禁忌的情況下,寧夏第三人民醫院疼痛科邀請到王真教授來院進行手術指導,在全麻下開展了後路頸椎內鏡下椎間盤髓核摘除術。手術順利,術後,張女士甦醒後,表示入院前頸肩部疼痛、麻木已消失。VAS評分:2分。
  • 弋磯山醫院脊柱外科研究中心脊柱內鏡取得新進展
    20 世紀 80年代以來脊柱內鏡技術發展迅猛,它已廣泛適用於腰椎側入路、後入路、胸椎及頸椎手術;皖南醫學院弋磯山醫院是國內較早開展脊柱內鏡的醫院之一,2007年徐宏光教授遠赴美國菲尼克斯向Anthony Yeung(世界脊柱內鏡開拓者)交流學習。
  • 渭南市骨科醫院完成全市首例經皮後路脊柱內鏡下減壓椎間融合椎弓...
    渭南青年網(編輯 閔盼龍 通訊員 薛超)2020年4月10日,渭南市骨科醫院脊柱外科劉運動醫師團隊成功完成渭南地區首例經皮後路脊柱內鏡下減壓椎間融合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標誌著渭南市骨科醫院在脊柱微創外科方面取得重大技術突破,同時填補該技術在渭南地區的空白。患者:田某,女,67歲,以"腰痛伴雙側下肢疼痛無力半年,加重1周"入院,診斷為:1、腰5椎體滑脫症 2、腰椎管狹窄症。患者腰痛明顯,活動受限,雙側下肢麻木無力,行走困難,嚴重影響生活質量,患者既往體質較差,肥胖,患有高血壓病20年,冠心病5年。
  • 西安唐都醫院脊柱外科成功完成首例UBE手術
    近日,西安唐都醫院脊椎外科成功為一名甘肅患者完成了唐都醫院首例單側雙通道內鏡(un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technique)治療腰椎間盤突出伴腰椎管狹窄技術。此項技術的開展也標誌著唐都醫院骨科內鏡技術的又一新的起點。
  • 全可視脊柱內鏡微創技術讓老人擺脫困擾
    在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就診後,椎間盤中心周紅剛主任團隊以全可視脊柱微創技術為老人解決了困擾。    老人腰腿疼痛麻木,全可視脊柱內鏡微創幫大忙    5個月前,徐爺爺無明顯誘因出現腰部疼痛伴雙下肢疼痛麻木,以雙下肢前側疼痛麻木為主,翻身困難,站立坐立困難。行走5米即出現原有症狀明顯加重,曾就診於當地醫院,檢查結果顯示:腰椎退行性病變、多節段腰椎管狹窄。
  • 「科技前沿」唐都醫院脊柱外科成功完成首例UBE手術
    近期,我科成功為一名甘肅患者完成了唐都醫院首例單側雙通道內鏡(un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technique)治療腰椎間盤突出伴腰椎管狹窄技術。此項技術的開展也標誌著唐都醫院骨科內鏡技術的又一新的起點。
  • 河南省直三院:每周四聯合國內知名脊柱專家為骨科患者提供會診服務
    針對頸椎、腰椎、胸椎等脊柱複雜疑難病例,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椎間盤中心匯集國內多家醫院脊柱外科專家進行聯合會診,共同為患者討論制訂最佳診療方案,實現精準治療。 溫馨提示:會診時間有限,需提前電話預約。
  • 濟醫附院骨科兼脊柱外科主任孟純陽:仁心妙手鑄就健康脊梁
    現為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微創學組全國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骨科微創專業委員會脊柱內鏡專委會副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脊柱內鏡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醫師協會骨科分會脊柱疼痛專業委員會委員,山東省研究型醫院協會脊柱內鏡技術研究與推廣分會主任委員,山東省預防醫學骨與關節疾病防治分會主任委員,山東省醫師協會骨外科醫師分會脊柱外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山東省康復醫學會脊柱脊髓損傷分會副主任委員,濟寧市醫學會骨科專業委員會脊柱學組主任委員
  • 泰安新泰市成功開展首例脊柱內鏡後路腰椎融合內固定術
    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8日訊近日,新汶良莊礦業有限公司醫院疼痛診療中心成功為兩位老年女性患者實施了脊柱內鏡下,後路腰椎融合內固定術,該手術目前在泰安新泰市尚屬首例。據了解,這兩名患者一個是嚴重的腰椎間盤突出症,一個是腰椎滑脫引起腰部及右下肢疼痛酸脹,不能睡眠,走路幾乎都成了問題,經保守治療後,療效不佳。入院後,醫生詳細查看病情,精心制定了此項高端治療方案。
  • 神經脊柱團隊get新技能—UBE單側雙通道脊柱內鏡技術
    生活中,神經脊柱外科醫生通過學習get了新技能—UBE單側雙通道脊柱內鏡技術「雙管齊下」對患者進行微創手術治療!2020年11月27—28日由BOA微創學組主辦的第一屆BOA微創學組UBE手術標準化操作培訓班暨首屆JNK-UBE學院cadaver培訓班在京舉辦。神經脊柱外科主任江偉教授及劉國良醫生赴京練習UBE技術標準化操作,收穫頗豐。
  • 脊柱內鏡單側雙通道(PBED)技術治療腰椎管狹窄
    近年來,脊柱內鏡技術已被廣泛用於椎管狹窄、椎間孔狹窄和腰椎間盤突出症等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術治療。圖:椎間孔鏡技術與傳統手術相比,內鏡手術具有保留椎旁肌、減少失血量、促進術後早期恢復等優勢。一些研究已經顯示出內鏡下手術治療腰椎管狹窄具有明確的優勢。
  • 頸椎不好怎麼辦?人民醫院找海龍!
    大多數症狀較輕、檢查顯示頸椎間盤突出及神經壓迫不嚴重的患者通過保守治療可明顯緩解手麻的症狀。如果神經受壓非常嚴重,在保守治療效果不好的情況下,建議進行手術治療。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目前針對神經根型頸椎病的手術治療主要以各類微創手術為主,比如:顯微鏡下前路頸椎間盤切除、椎間融合內固定術或者後路內鏡下頸椎間盤摘除射頻消融術等手術。
  • 腰椎間盤突出怎麼辦?「出軌」的椎間盤還能回去嗎?
    專家簡介:劉海春,男,山東大學齊魯醫院脊柱外科主任醫師,副教授,醫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骨外科各種疾病的診治,擅長腰椎間盤突出、腰椎管狹窄、腰椎滑脫、頸椎間盤突出、頸椎管狹窄、胸椎管狹窄、脊柱畸形等疾病的手術治療,尤其擅長脊柱微創手術治療,並多次出國學習交流脊柱外科技術。
  • 郟縣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又成功完成高難度頸椎手術
    本報/網訊  2020年3月9日,郟縣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又成功完成了一例高難度、高風險手術——頸椎滑脫並脊髓損傷的患者施行了「頸前路椎體復位植骨融合頸前路鋼板內固定術」。術後患者上、下肢肌力、感覺恢復良好。
  • 安全高效地造福患者 微創脊柱外科技術研討會舉行
    本次會議旨在推動本區域微創脊柱外科技術的工作開展,通過手術直播與會議論壇形式共同探討交流經皮內鏡下腰椎融合術(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Endo-LIF,又稱為「ZELIF」)脊柱微創技術的臨床應用、存在問題及其發展前景,積極宣傳脊柱退行性疾患治療及腰椎微創技術的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和新方法,促進全區各地間學術交流合作。
  • 呵護脊柱健康 正確認識腰間盤突出與頸椎病
    2020年12月31日15:00-16:00,騰訊大秦網微門診欄目第223期,特邀西安大興醫院脊柱外科主任、四醫大骨外科學博士袁斌針對腰間盤突出症、頸椎病的相關問題進行在線科普與解答。
  • 上虞人民醫院開啟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微創時代 7.5毫米脊椎內鏡手術...
    據了解,脊柱內鏡下的微創技術,絕大部分在局部麻醉下就能完成,切口從以往的10多釐米減小到7.5毫米,為此類患者提供了一種快速康復的手段,幫助其早日回歸正常工作生活。近期,上虞人民醫院脊柱外科就接診了一位患者。
  • 腰椎間盤突出症手術:微創時代的到來!
    1909年 Oppenheim和 Krause成功完成了首例脫出椎間盤摘除術,儘管手術中取出的椎間盤組織被認定為」椎管內內生軟骨瘤」但毫無疑問此次手術開啟了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