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詩詞豪放,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卻命運多舛、壯志難酬

2020-12-17 騎著毛驢讀書人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開禧元年(1205),六十六歲高齡的辛棄疾聽說主戰派韓侂胄正積極籌劃北伐時,年邁的他精神為之一振,來到京口北固亭心中感慨萬千便寫下了這首詞《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一、 金戈鐵馬,氣吞萬裡,萬軍之中擒其上將

公元1161年,21歲的辛棄疾率領手下2000義軍投奔以耿京為首的武裝部隊。併力勸耿京聯合南宋正規軍部隊,一同抗擊金兵。於是,耿京派遣辛棄疾奉表歸宋,宋高宗當即委任耿京為天平軍節度使,辛棄疾為天平軍節度使掌書記。正當辛棄疾返回之際,叛徒張安國襲殺了耿京,並且誘騙了一部分隊伍叛逃。異常憤怒的辛棄疾當晚便挑選了50名勇士,配備快馬鋼刀連夜奔向金軍大營濟州。

到了濟州大營後,辛棄疾直奔正在宴客的張安國,濟州眾人一時還弄不清楚情況,來不及反應,張國安就被辛棄疾綁在馬上,這時候濟州士兵才趕來,但是看到辛棄疾不畏懼的神色,都沒人敢動手。辛棄疾向濟州士兵說:朝廷大軍馬上就來了,誰願意抗金兵的,就到我這裡來吧。濟州士兵大多都是跟過耿京,聽到辛棄疾號召,立即就有上萬人加入了辛棄疾,就這樣,辛棄疾大大方方的領著起義軍,押著叛徒,直奔南方建康行營。軍民聞之皆夾道歡迎,辛棄疾被眾人呼為「神人」。

二、仕途坎坷,命運多舛、壯志難酬。

辛棄疾驚人的勇敢和果斷,以及在起義軍中的突出表現,使他名重一時 。宋高宗便任命他為江陰籤判,從此開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這時他才二十三歲。

乾道四年,辛棄疾到建康府做通判。乾道六年,孝宗召見大臣們在延和殿對策。辛棄疾乘機談了南北形勢及三國、晉、漢的人才,所持的觀點強硬而直露,不被朝廷採納。此後他還寫了《九議》和《應問》三篇,《美芹十論》獻給朝廷,論述敵我條件,形勢變化,戰術長短,地形的利害,極為詳細。但可惜的是,當權者軟弱無能,不能善於聽取意見,最終只能使辛棄疾的努力付諸東流。嘉泰年間,宰相韓侂胄求功心切,急於對金開戰。然而辛棄疾認為南宋還未做好充分準備,需再等時日。由於政見的不合,辛棄疾再次遭到彈劾被貶官。果然,在開戰之後,南宋一敗塗地,不得不向金求和。

現實對辛棄疾是殘酷的。他雖有出色的才幹,但他的豪邁倔強的性格和執著北伐的熱情,卻使他難以在官場上立足。另外,「歸正人」的尷尬身份也阻攔了他仕途的發展。使他的官職最高為從四品龍圖閣待制。

三、詩詞豪放、熱情洋溢、慷慨悲壯。

辛棄疾藝術風格多樣,以詩詞豪放為主,熱情洋溢,慷慨悲壯,因此與蘇軾並稱為「蘇辛」。辛棄疾詩詞現存六百多首,其詩詞多以國家、民族的現實問題為題材,抒發慷慨激昂的愛國之情。如《水龍吟·渡江天馬南來》、《水調歌頭·千裡渥窪種》、《滿江紅·鵬翼垂空》等,表現了恢復祖國統一的豪情壯志;《駕新郎·細把君詩說》、《菩薩蠻·鬱孤臺下清江水》、《破陣子·醉裡挑燈看劍》等,表現對北方地區的懷念和對抗金鬥爭的讚揚。《水龍吟·楚天千裡清秋》、《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永遇樂·千古江》)等,表現對南宋朝廷屈辱苟安的不滿和壯志難酬的憂憤。這些作品大都基調昂揚,熱情奔放。此外,描寫農村景物和反映農家生活的作品,都富有生活氣息,給人以清新之感。抒情小詞,寫得儲蓄蘊藉,言短意長。《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說:「其詞慷慨縱橫,有不可一世之概,於倚聲家為變調,而異軍突起,能於剪紅刻翠之外,屹然別立一宗。」

辛棄疾一生以恢復中原為志,以功業自許,卻命運多舛、壯志難酬,最後抱恨而歿。辛棄疾為國家獻出了自己的一生,希望早日光復大好河山,他將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融入了詞中,最終成為了一位彪炳史冊的大詞人,人稱「詞中之龍」。

精彩歷史評說,盡在騎著毛驢讀書人的文章裡,歡迎關注,敬請期待。

相關焦點

  • 辛棄疾經典名句20則,充滿了豪放與瀟灑,百讀不厭,值得背誦
    辛棄疾是宋朝著名的詞人,跟蘇軾一樣辛棄疾的一生仕途也並不順利,命運多舛,壯志難酬。他的詩詞風格多變,但是大多都是以豪放為主。辛棄疾在戰場上沒有辦法實現自己的夙願,他把自己的一腔豪情壯志都寫在了自己的詩詞中。1.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2.
  • 辛棄疾詩詞|滿腔熱血、壯志難酬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曾入朝為仕,但屢遭彈劾,一生命運多舛、壯志難酬。身處亂世,他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於詞作之中。辛棄疾67歲去世,留下800多首詩詞,我們從詩詞名句網搜集到816首,通過詞頻分析,嘗試了解他的作詞偏好。中國文學史上,唐詩與宋詞是兩顆耀眼的明珠。
  • 他的劍上有殺氣,他的詞裡帶柔情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本寶寶才不管這麼多呢,我就寫!」 「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在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中的人生三境界之一: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便是出自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
  • 詩詞 | 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次句「萬裡長徵人未還」,「萬裡」指邊塞和內地相距萬裡,雖屬虛指,卻突出了空間遼闊。「人未還」使人聯想到戰爭給人帶來的災難,表達了詩人悲憤的情感。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倘若攻襲龍城的衛青和飛將軍李廣而今健在,絕不許讓胡人的騎兵跨越過陰山。「龍城」指奇襲匈奴聖地龍城的名將衛青,而「飛將」則指威名赫赫的飛將軍李廣。
  • 同是豪放派詞人,蘇東坡和辛棄疾兩人的豪放詞風有何不同?
    而這一次經歷給了蘇軾很大的影響,也給了他很多的思考。於是用世的志意逐漸被曠達樂觀的襟懷取代,雖然造福百姓、憂心蒼生的初心沒有改變,但是面對官場的貶謫、面對人生的風雨,他從容豁達多了。也是在這個過程中,他的詞的創作達到巔峰,所以他詞裡流露的是一種貶謫、失意後的樂觀和超然,是一種曠達的襟懷。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 「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的辛棄疾,為何悲憤一生?原因很傷人
    他這一句詞雖然是在刻畫南朝宋武帝劉裕的形象,但同時也是他年輕時期的真實寫照。他也曾和宋武帝一樣,有過一段金戈鐵馬的日子,懷揣著氣吞山河的志向。但是他卻沒有宋武帝劉裕那樣的命運,沒能夠施展出自己的經天緯地之才。因此也給他的人生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遺憾,和一首又一首悲憤無比的宋詞。
  • 八首金戈鐵馬氣吞山河的古詩詞,每一首都振奮人心
    而在這些古詩詞中有一類的詩詞氣吐山河,每每讀來都令人振奮不已,熱血沸騰。下面就一起來看看這八首金戈鐵馬氣吞山河的古詩詞吧!這首詞是宋代著名詞人蘇軾的經典作品之一,是蘇軾在密州任上所創作的一首經典詞作。這首詞的上片寫的是圍獵時的裝束以及盛況和自己的感想;下片寫的是圍獵之後的開懷暢飲,並用魏尚來對比,希望自己可以承擔守衛祖國的重任。
  • 當辛棄疾寫起婉約詞,燈火闌珊處的婉約,更勝過金戈鐵馬裡的豪放
    當辛棄疾寫起婉約詞,燈火闌珊處的婉約,更勝過金戈鐵馬裡的豪放中華文明五千年歷史中,有兩顆瑰麗的耀眼明珠懸在高空,一個是唐詩、一個是宋詞,提及宋詞又分為兩派,一派是以蘇軾、辛棄疾為首的豪放派,一派是由李清照為首的婉約派。
  • 萬類霜天競自由—豪放詩人眼裡的秋天
    毛澤東詩詞的意境奇特、氣勢恢宏、志高意遠,令讀者精神振奮。浪淘沙·北戴河【作者】毛澤東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魚船。一片汪洋都不見,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 辛棄疾:詞中之龍,胸含虎嘯龍吟之氣,以功業自許卻抱憾而去
    他常帶著辛棄疾「登高望遠,指畫江山 」。受祖父的影響,辛棄疾雖生於長於金國,卻清楚地明白自己骨子裡流淌著的是宋人的血脈,他嚮往著建功立業,嚮往著回到南宋,收復失地,揮師北伐,嚮往著金戈鐵馬。這一年,他二十三歲。二十三歲,放到一千多年後的今天正是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忙著找工作的年紀。但辛棄疾的二十三歲,卻是氣吞萬裡如虎的金戈鐵馬。這一戰,懦士為之興起,聖天子一見三嘆息。仕從南宋:仕途不順,命運多舛。辛棄疾在歸宋後,只被封為一個小官。為解心中苦悶,他常常外出散心。
  • 最豪放的十首詩詞,讀來慷慨激昂、盪氣迴腸!
    全詩充滿著一種王霸之氣,最後一句卻也抒發了作者內心表現出對國家尚不安定的濃鬱的擔心,惆悵。將進酒李白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 最豪邁霸氣的88句詩詞,誰是千古豪放第一人!
    他的詩,既豪邁奔放,又清新飄逸,而且想像豐富,意境奇妙,語言輕快,人們稱他為「詩仙」。1.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將進酒》2.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行路難》3.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4. 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俠客行》5.
  • 詩詞 |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
    這也不切合將士們豪放俊爽的精神狀態。「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聯想到「出發」,其實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來就是騎在馬上彈奏的。「琵琶馬上催」,應該是著意渲染一種歡快宴飲的場面。詩的最末兩句「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順著前兩句的詩意來看應當是寫筵席上的暢飲和勸酒,這樣理解的話,全詩無論是在詩意還是詩境上也就自然而然地融會貫通了。
  • 他命運多舛孤苦伶仃,卻一直樂觀向上,從未自暴自棄
    恍然大悟,他便是蘇軾。蘇軾可以說是度過落魄的一生,但他也沒有自暴自棄,他每被貶謫到一個新的地方,都會幫助當地發展,可以說是為官一地便造福一方。蘇軾的政治生涯可以說是崎嶇無比,一生都是在被貶的路上。第一次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湖北黃州。這一案件可謂是蘇軾的轉折點。新黨人員更是要蘇軾於死地,最後因新黨領導王安石在幫助下才得以倖免,被貶黃州。
  • 「命運多舛,痴迷淡然」是什麼意思?
    那一個男孩名字叫做趙雷,他沉默寡言,承受著現實對他一次又一次殘酷無情的摧殘,然而他卻依然拒絕向現實低頭,他背著最愛的吉他,那一年他流浪去了西藏。趙雷的歌中的阿刁,是他的姐姐,是一個帶著卓瑪刀敢於現實抗衡的一個西藏女孩。
  • 壯志難酬,這些詩句寫盡多少英雄的落寞與失落
    懷才不遇,壯志難酬是多少英雄一生的遺憾,空有滿腔熱血卻沒有用武之地,一心報國卻不被朝廷重用,回憶起曾經金戈鐵馬、沙場馳騁的日子,不禁悲痛欲絕。鮮血染就的紅袍是自己崢嶸歲月的象徵,可惜那段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不能重返戰場為國效力是多少英雄心中無奈的哀痛。
  • 你還幻想金戈鐵馬,徵戰沙場?當你讀完這五首詩詞,也許就不想了
    每個男人心中都潛藏著一個武俠夢,每個熱血男兒都曾想金戈鐵馬,馳騁疆場,建功立業。保家衛國,這是身為男子漢大丈夫必須做的事情。但在現在的現實生活中,不少人喜歡幻想著有一天能夠騎上戰馬,橫掃千軍,當一個舉世目睹的將軍。但可曾有人想過「一將功成萬骨枯」?
  • 「金戈鐵馬少年志,沙場點兵白髮生」辛棄疾的革命人生
    「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的少年英豪,馳騁疆場,一身肝膽之氣,到頭來卻是「四十三年,可堪回首,沙場點兵白髮生」手中握筆的暮年老者,可悲可嘆!辛棄疾,公元1140年出生,1207年病逝。一生獻身於抗金的革命事業,可惜命運多舛,報國無門,屢遭奸人彈劾,一腔熱血付之東流,只能把赤誠之心,愛國情懷淋漓於詞作之中,卻也給後世留下一筆精神瑰寶!辛棄疾投身革命得從他21歲那年說起,公元1161年,金人南下侵宋,辛棄疾用人格魅力召集2000有志之士一起參加了耿京領導的抗金義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