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豪放派詞人,蘇東坡和辛棄疾兩人的豪放詞風有何不同?

2021-01-12 十二讀書

文|丁十二

同是豪放派詞人,蘇東坡和辛棄疾兩人的豪放詞風有何不同?

中國的小詞本來只是歌筵酒席之間歌妓唱歌用的,但是詞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從民間傳入士大夫文人之手,原本歌唱的小詞,不自覺便融入了他們的學識、修養和品格,於是小詞便有了新的境界。這個過程可以說是詞不斷詩化的過程。至北宋蘇東坡,詞的詩化達到頂峰,詞擺脫了「詞為豔科」的牢籠,稱其「一洗綺羅香則之態」。

詞在蘇東坡筆下,變成了詩一樣的文體,可以言志,可以抒發自己的抱負。於是在婉約詞的對面,蘇東坡樹立起一桿豪放派的大旗。而南宋辛棄疾的詞更是被稱為「剪紅刻翠之外,別樹一幟」。故此世人以蘇東坡和辛棄疾為豪放派代表,二人並稱「蘇辛」。

既然兩人都是豪放派的領軍人物,那麼兩人的豪放詞風一樣嗎?

答案肯定是不一樣的。

兩人雖然都是豪放派的代表,但其人生遭遇、學識修養、理想抱負均不同,所以他們二人的豪放詞風肯定是不同的。

蘇東坡的豪放是一種超然豁達的心態,是一種曠達的襟懷。

這和蘇東坡的人生境遇有很大的關係。我們知道蘇東坡小時候讀到《漢書·范滂傳》,就立志要成為像範滂那樣的敢於為了理想犧牲生命的巨人。所以他的詞裡面一方面有儒家的用世志意,直到被貶黃州之前。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這首《江城子·密州出獵》是蘇軾出任密州太守時作的,也是蘇軾第一首豪放詞。詞的上片詩人自比三國時年輕英武的吳主孫權,描寫出獵的盛況和出獵者的英豪志氣;下片則以西漢名將魏尚自況,表達希望被朝廷重用,殺敵報國,建功立業的心願。其渴望效力疆場、以身許國的豪邁激情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其用世志意可見一斑。

然而,元豐二年,蘇軾被政敵攻擊,羅織罪名,扣上「無尊君之義、虧大忠之節」的帽子,被御史臺下獄。這就是歷史上震驚北宋的「烏臺詩案」。不僅如此,這次政敵下了狠手,羅列了的蘇軾很多罪名,想要置蘇軾於死地。好在曹太后幹預、連退隱金陵的王安石也上書營救。終於蘇軾在入獄一百三十天後被釋放,貶謫黃州。

而這一次經歷給了蘇軾很大的影響,也給了他很多的思考。於是用世的志意逐漸被曠達樂觀的襟懷取代,雖然造福百姓、憂心蒼生的初心沒有改變,但是面對官場的貶謫、面對人生的風雨,他從容豁達多了。也是在這個過程中,他的詞的創作達到巔峰,所以他詞裡流露的是一種貶謫、失意後的樂觀和超然,是一種曠達的襟懷。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在千古名篇《念奴嬌·赤壁懷古》中,蘇軾首句就寫到:大江浩浩蕩蕩向東流去,滔滔巨浪,也淘盡千古英雄人物。曾經的周瑜雄姿英發,但是此刻也不過是大浪淘盡的風流人物而已,已經過去多時了。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正如其在《前赤壁賦》中所寫: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這真是一種曠達的襟懷。

但是,辛棄疾不一樣,辛棄疾一生以恢復中原為理想,把收復失地當作自己畢生的事業,卻命運多舛、壯志難酬。他的詞裡面表現的全是他正面的志意,他幾乎每首(豪放)詞裡都表達了他要收復失地、恢復中原的志意。

所以辛棄疾的豪放是一種英雄豪傑之氣。

和蘇軾不一樣,辛棄疾出生在淪陷區,他出生時,他的家鄉就淪陷在金人之手有十年之久了。一個人的成長和環境是分不開的,我們說蘇軾小時候讀《漢書·范滂傳》就立志要成為範滂那樣的人;而辛棄疾自幼生長在淪陷區,他的祖父辛贊時常帶著他們一群兒童登高望遠,指點江山,培育他們的愛國情懷。這種是刻在骨子裡的,是根深蒂固的,所以辛棄疾一生都未曾改變他恢復中原的決心。

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銀胡觮,漢箭朝飛金僕姑。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鬚。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辛棄疾《鷓鴣天·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念少年時事戲作》

1161年,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下,在侵略者的鐵蹄之下,一些人民不堪金人的壓榨迫害,奮起反抗。21歲的蘇軾剛高中進士,而此時同樣21歲的辛棄疾已組織起兩千多人的起義軍。山東有個更大的起義軍組織,領頭的叫耿京,於是辛棄疾帶著兩千人的隊伍歸附了耿京,耿京手下有十萬餘人。所以他在詞裡面寫到:壯歲旌旗擁萬夫。

但是後來耿京被一個奸細叫張安國的殺死了,而且還投靠了敵人。辛棄疾聽到耿京被害的消息,就帶領一批五十人的小分隊衝進幾萬人的敵營,活捉了張安國,卻並沒有急著殺他,而是連夜把他押到南宋都城建康,然後在這裡將叛徒張安國斬首了。

這是何等的英雄氣概!

然而當他投奔南宋朝廷後,卻發現南宋君臣苟且偷安、不思恢復、醉生夢死。辛棄疾恢復失地、恢復中原的志意和理想到死都沒有實現。

辛棄疾在南宋的四十多年,超過一半以上的時間是被免官、閒居在家的。但只要被起用,他就要實現他的志意,想辦法恢復中原。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寫這首詞的時候,辛棄疾已經六十六歲,當時韓侂胄執政,正積極籌劃北伐,閒置已久的辛棄疾於前一年被起用為浙東安撫使,年春初,又受命擔任鎮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表面看朝廷對他重視,然而當朝者根本沒人聽他的。

他支持北伐抗金的決策,一邊積極備戰。同時另一方面對獨攬朝政的韓侂胄輕敵冒進的作法,他感到憂心忡忡,他認為應當做好充分準備,絕不能草率從事,否則難免重蹈覆轍,北伐再次失敗。可是辛棄疾的意見沒人聽,就像他寫的《美芹十論》、《九議》等一樣。儘管這些建議書在當時深受人們稱讚,廣為傳誦,但朝廷卻反應冷淡,並不重視。

令人更悲憤的是,寫下這首千古名篇不久,被一些諫官攻擊,辛棄疾再一次被免官。「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這真是英雄的悲憤,報國無門,壯志難酬。可憐白髮生。

1207年秋,辛棄疾再次被起用,但此時他已病重,臥床不起,只得上奏請辭。同年10月3日,辛棄疾病逝,享年六十八歲。據說他臨終時還大呼「殺賊!殺賊!」

辛棄疾真是一位英雄豪傑!

所以,蘇東坡和辛棄疾雖同為豪放派的代表,但兩人的豪放詞風是完全不同的。

蘇詞中更多流露的是貶謫、失意後的超然和豁達。蘇東坡的豪放是一種曠達的襟懷,一種隨緣自適的人生態度。

辛詞中表達都是他正面的志意,是他恢復中原、恢復失地的決心,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戰鬥精神是辛詞的基本內容。辛棄疾的豪放是一種英雄豪傑之氣!英雄的豪壯!英雄的悲憤!

(圖片來源於網絡,感謝圖片作者對本文的大力支持)

每天共話詩詞,關注十二讀書

相關焦點

  • 愛國志士張孝詳:宋高宗欽點狀元,詞風上承蘇軾,下啟辛棄疾
    南宋著名詞人、書法家。張孝祥的詞作繼承了北宋大文豪蘇東坡的豪放詞風,筆力雄健,氣勢磅礴,對後世愛國詞風的形成有很大影響。張孝祥自幼資質過人,被視為「天才兒童」,《宋史》稱他「讀書一過目不忘」。紹興十七年(1147年),16歲的張孝祥通過了鄉試,走出了邁向仕途的第一步。
  • 蘇軾辛棄疾同是壯志未酬的勇士,誰才是宋詞豪放派第一人?
    蘇軾辛棄疾作為宋代豪放派詞人,在高佑釲《陳其年湖海樓詞序》中將二人並稱:蘇辛。那麼,同為豪放派詞人,二人在詞作上面誰的成就更高呢?很多人強調辛棄疾在軍事和政治上的作為,這些對他的人格來說,是極大的加分項。但他作為一代填詞聖手,即使不用人格魅力來給自己的文學修養加分,也一樣精彩紛呈,不然就是對他文學修養的小覷。
  • 文學史:辛棄疾和辛派詞人
    三、辛派詞人:(一)以辛棄疾、陸遊、張孝祥、陳亮、劉過等為代表。 (二)將詞體表現功能發揮到最大限度:不僅可抒情言志,而且可議論說理。辛棄疾拓展出氣勢豪邁的英雄形象。 (二)平生以英雄自許,渴望成就英雄偉業:「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南鄉子》);蘇嚮往「雄姿英發」的「周郎」,但更多透出傷感。 (三)為民族事業而奮鬥的使命感強烈而執著:「道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賀新郎 同父見和再用前韻》)。
  • 當辛棄疾寫起婉約詞,燈火闌珊處的婉約,更勝過金戈鐵馬裡的豪放
    當辛棄疾寫起婉約詞,燈火闌珊處的婉約,更勝過金戈鐵馬裡的豪放中華文明五千年歷史中,有兩顆瑰麗的耀眼明珠懸在高空,一個是唐詩、一個是宋詞,提及宋詞又分為兩派,一派是以蘇軾、辛棄疾為首的豪放派,一派是由李清照為首的婉約派。
  • 辛棄疾的一首詠梅詞,美得猶如一幅畫令人心醉,讀之讓人心生嚮往
    自古許多文人騷客便對梅花情有獨鍾,只因梅花高潔的品格,和那種無論遭受了怎樣的風雪都能都屹立不倒的精神,宋代文壇中可不只王安石寫過梅花的詩句,南宋時期的豪放派詞人辛棄疾便寫過一首不同往常豪放詞風的唯美之作。
  • 辛棄疾的一首婉約詞,年少用來表白,中年用來自勉,老年用來回憶
    辛棄疾是宋代豪放派詞作的代表人物,他的詞作多以豪放為主,卻也不僅僅是豪放,偶爾也有一些不缺細膩柔美之處的婉約詞風的作品。有一首詞,雖比不上辛棄疾強勁豪放之風的「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的壯志難酬,卻也算是是婉約詞風中的經典,千百年來並無一人能夠超越。這首詞就是《青玉案·元夕》: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 辛棄疾最婉約的一首詞,讀來悽楚又悲傷,柔情不輸柳永李清照
    通常在人們眼中,辛棄疾是一位慷慨豪放的詞人,也是一位威武生猛的英雄。其實,鐵骨硬漢辛棄疾也有溫情脈脈的一面。雖然他被歸為南宋豪放派代表詞人之一,但這不代表他就沒有其他風格的詞了。前幾天翻看辛稼軒的詞作,偶然發現了一首文筆十分婉約的詞,讀來悽楚又悲傷,格外地唯美,韻味無窮,令人久久不能忘懷。
  • 千古宋詞:蘇軾辛棄疾半夜難眠,月光下各寫一首詞,千年難分高下
    宋詞,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兼有文學與音樂兩方面的特點,每首詞都有一個詞牌名,與唐詩並稱雙絕。兩宋時期,婉約派、豪放派兩大風格流派交相輝映,李煜、柳永、王安石、蘇軾、李清照、辛棄疾等詞人不斷豐富著宋詞的形式、風格和內容,成就了宋詞之美。
  • 婉約詞壇教母李清照,豪邁雄壯起來,絲毫不輸蘇東坡辛棄疾
    果爸小啟:眾所周知,易安居士李清照是宋朝最有才華的女詞人,被譽為千古才女第一人。其實,李清照多才多藝,不僅工於詞,詩、畫、書法、音樂乃至散文無一不精。她貴為婉約詞壇教母,但創作的豪邁雄壯的詩詞,氣勢絲毫不輸豪放派教主蘇東坡和辛棄疾。
  • 詞人辛棄疾,說他「好色好戰」,在歷史中真實的他到底有多彪悍?
    濟南這地方也算是人傑地靈,在宋代,不僅出了李清照,還出了個辛棄疾。這兩個人,一個號"易安居士",一個字"幼安",所以,古人就把這兩位大詞人放在一起,稱為"二安"。辛棄疾本是一名文武雙全的戰將,卻最終被冠以"南宋詞人"的名號。在文壇,他與蘇東坡合稱"蘇辛",同為豪放派一代詞宗。然而比之蘇東坡,他的詞更有重金屬的質感,更有錚錚男兒的血性——因為他是一名真正的戰士!
  • 蘇東坡這首詞,是宋詞「豪放」風格的開端,是詞史的重要裡程碑
    讓我們暫時收起蘇東坡沉入谷底的黃州詩詞,回憶一下他的早期作品。我們經常會說宋詞有「婉約」和「豪放」兩種風格,婉約詞的代表詞人是柳永、李清照,豪放詞的代表詞人蘇東坡、辛棄疾,但蘇東坡的「豪放詞」又是從何時開始的呢?
  • 辛棄疾的回答擲地有聲,豪氣如虹
    辛棄疾見到陳亮的和詞以後,再次回憶他們相會時的情景而寫下了這首詞,這首詞約作於淳熙十六年(1189)春天。詞人首先感慨了他和陳亮的友情。他以陳登(元龍)、陳遵(孟工)比作陳亮,說自己和陳亮臭味相投,感情極深。
  • 詞中之龍—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原字坦夫,後改字為幼安,中年別號稼軒居士;南宋時期,山東濟南府歷城縣(今山東濟南市歷城區)人。是南宋文學家,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美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他更是一位勇冠三軍、能徵善戰、熟稔軍事的民族英雄。
  • 「了卻君王天下事」,辛棄疾筆下多「豪氣」,他不是文藝青年嗎?
    一個人的性格總來自於他的經歷,我們將從辛棄疾的人生經歷著手,探究他筆下多豪氣的內在原因。 1.辛棄疾的精彩一生 辛棄疾,字幼安,宋代文學家、軍事家。辛棄疾生於公元1140年5月28日,在1207年10月3日病逝。他與很多文學大家都有「組合」。因為同為南宋豪放派詞人,且水平很高,與蘇軾合稱「蘇辛」。
  • 辛棄疾3首冷門宋詞,豪放不羈文採飛揚,千年後令人嘖嘖稱奇
    提起宋詞,很多人首先就想起了豪放詞和婉約詞。而辛棄疾作為豪放詞的代表詞人之一,其作品流傳千年,膾炙人口,得到了許多詩詞愛好者的喜愛。不過,辛棄疾一生寫了大量豪放詞,相比《破陣子》、《永遇樂》等千古名篇,其中一些作品的知名度就相對冷門了。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詩詞文化愛好者。
  • 蘇軾與辛棄疾的詩詞大戰:半夜無眠各寫《西江月》,千年難分高下
    巔峰對決對於蘇軾來說,寫文是畢生所好,一生寫詩2700首,詞350餘首;對於辛棄疾來說,寫詞是閒居時最大的樂趣,一生寫詞600餘首。但也是因為生活環境的不同,兩人的心境也就不同,所以寫出的作品自然有不一樣的感悟。
  • 辛棄疾不算豪放的一首詞,末尾一句很經典,多數人聽說過
    辛棄疾是我國南宋最著名的豪放派詞人,也許正因為經歷和性格的原因,才使得辛棄疾的詞豪邁雄宏,在以婉約風格為主的詞壇開闢出了另一片新天地。辛棄疾的詞多詠祖國河山之壯美,多嗟世道政局之多變,筆觸大氣有力卻不失細膩。辛棄疾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詞人,由於年幼生長於金國,目睹了金國統治下,漢人所遭受的屈辱,終辛棄疾一生都希望能夠光復宋朝。
  • 蘇軾失眠寫下千古名作,多年後辛棄疾寫下同名詞,水平高低難辨
    宋朝出了兩位豪放派的詞人,北宋蘇軾,詞開豪放一派,南宋辛棄疾,人稱詞中之龍,兩人合稱"蘇辛"。雖然都為豪放派,但是由於兩位詞人所處的時代背景,以及社會地位和人生經歷的不同,兩者風格是不同的。辛棄疾比蘇軾晚出生103年,同為宋代頂級詞人,兩人所處的年代雖不同,但經歷卻差不多。他們的起點都很高,蘇軾21歲靠文採名揚京城,而辛棄疾也是20歲出頭揚名沙場。可是過了高光時刻後,他們的人生卻充滿了坎坷。
  • 《詩意中國》第三季,「人人都愛蘇東坡」共赴東坡盛宴~
    #近些年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揚名詩詞歌賦的節目越來越多,就拿央視來說,年年的詩詞大會,成語大會等等就讓更多的人通過類似綜藝的形式了解到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從而更多的人喜歡和熱愛傳統文化,小編覺得這是非常好的一種推廣方式,今天帶大家走進《詩意中國》第三季,大文豪蘇東坡的故事。
  • 蘇軾和辛棄疾誰更厲害?兩人失眠各寫《西江月》,水平高下立判
    蘇是指來自蜀中眉山的蘇軾,辛是指濟南府的辛棄疾。兩人相差了近百歲,卻一同扛起了兩宋詞壇一片天。不過很多人都說辛棄疾跟蘇軾完全沒法比。因為蘇軾出自書香門第,詩、詞、散文、書法樣樣精通。而辛棄疾則是武將出身,大家覺得他的文學功底並不紮實。而且在詩詞的數量上兩人就有很大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