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辛棄疾作為宋代豪放派詞人,在高佑釲《陳其年湖海樓詞序》中將二人並稱:蘇辛。那麼,同為豪放派詞人,二人在詞作上面誰的成就更高呢?
很多人強調辛棄疾在軍事和政治上的作為,這些對他的人格來說,是極大的加分項。但他作為一代填詞聖手,即使不用人格魅力來給自己的文學修養加分,也一樣精彩紛呈,不然就是對他文學修養的小覷。
況且,時勢造英雄,英雄命運多有無可奈何之處。
四海一生踏歌行——蘇軾
蘇軾雖然沒有戎馬行伍的才幹,但他在大半生顛沛流離的行程中,亦有大量體恤為民的作為。蘇軾還經歷了烏臺詩案,人頭幾乎不保,也算是鬼門關走一遭,無疑給他的人生觀帶來極大的衝擊。
如果論起人生經歷的相同點,那麼這兩個人都是「猛志固常在」,越挫越勇,從未因外界環境的劣勢而消解了心中的志向。兩人也同樣陷入壯志未酬的苦悶,只好轉向文學詩詞來寄託情懷。
同為豪放之人,蘇辛在情懷上的區別,體現到作品當中,則是蘇軾曠達而辛棄疾沉鬱,蘇軾機暢而辛棄疾情深,蘇軾開創一代風氣,而辛棄疾是集大成者。
這是討論他們文學作品成就的一個基點。
如上文所述,蘇軾是在深牢大獄中經歷過生死離別的人,而後一再發配蠻荒之地,不改初心。在個人的思想情感上,蘇軾很看得開,作品情緒飽滿穩健,我們幾乎不曾看到苦悶之言。
他擁有敏銳的藝術感知力,但落到紙上,那些曲折冤屈的部分已經被他自我消化,成為了氣象萬千的天光水色,和率真爛漫的齊物之言中。哪怕是「寂寞沙洲冷」也依然「揀盡寒枝不肯棲」,哪怕是「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也要「乘風歸去」。詞曲儘管有起承迴旋,呈現出的情感活動卻是一往無前。他深知路在何方,所以不做問詢徘徊之語,有膽有識。
蘇軾的心性是佛家的「定」,而情感是道家的「放」,行事則是儒家做派。細看他的動作,句法在奔放中有搖曳,常常一順手,就把詞句中原有的關聯打散重組,讓人在斷處一通疑惑。李白寫古風也是如此,因為古風句法本就參差不齊。
我們別忘了蘇軾「唐宋八大家」的身份,他的句法放到韻文還是散文裡面,都是妙極的。我們能在詞中感受到任意開合生動流淌的韻味,繪景狀物妙趣橫生,人物行動對話皆具玲瓏之態。
男兒到死心如鐵——辛棄疾
蘇軾因為有彼岸的宗教思想的救贖,於是情緒層面理得比較順暢,只把一番勇往直前的但是填滿詞句。辛棄疾則不同,他已然在現實中多次英勇行事,膽識已經得到了證實,不需要在詞中刻意抒發。辛棄疾填詞,他的情緒會顯山露水,不過是藝術性的,迂迴推進的。這篇熱切地膽識成為了其中一個聲部,在於其他聲部的交錯中沉潛下來,於是便有了繁密之感。
不同於蘇軾的飛升想像力,辛棄疾儘管已經解甲歸田,但心卻不肯歸去。他的個人情感已經鑲嵌到國讎家恨的社會時局中了。蘇軾尚能明哲保身自我嘲解,但辛棄疾卻不行,因此他的衷腸中便鬱結了揮不去的悲情。
讀他的作品,會產生這樣的印象:這股從未消散的悲情,在辛棄疾的錚錚鐵骨中千迴百轉的激蕩。「把欄杆拍遍」,因為真痛,所以才富有力量。
辛棄疾筆下,詞句和韻律攀援滋長,熨帖而慰藉。
辛棄疾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愛用典故,每每遊歷寫景,一定要抒發懷古憂思之意。而且他的典故運用相當密集,幾乎給人層巒疊嶂之感。辛棄疾此種沉鬱婉轉,一唱三嘆。
如果說蘇軾是一個忍辱負重,不將自己負面情緒宣洩出來的詞人。辛棄疾更甚,他塑造的失意之情流露出來,但同時又注入強大的精神動力。肩負所有責任所投下的陰影,依然「眾裡尋他千百度」。作為讀者,難免不被這樣的孤膽硬漢感動。
不論生前身後名,單論文學造詣,辛棄疾在填詞一項略勝一籌,但蘇軾體氣之高妙,無人能及。
用一首辛棄疾的詩來形容蘇軾,便是: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用蘇軾的詞形容辛棄疾應是: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蘇軾與辛棄疾兩位大家被人並稱「蘇辛」。二人雖同為豪放派詞人,由於人生經歷與性格秉性不同,所抒發的情感也不盡相同,但由於二人的社會責任感與家國抱負,使得某些方面卻有殊途同歸。
想要了解蘇軾辛棄疾的人生經歷,和畢生詞集。盡在《辛棄疾詞傳》與《蘇軾詞傳》中。
書中以蘇軾的詞為主題,從當時的社會觀念和時代背景出發,對蘇軾的生平際遇、詩詞藝術、社會活動進行深入分析。在線率蘇軾以文傳世、以官入世的典型宋代文官形象。一生沉浮,一生坎坷,他卻只道一聲「也無風雨也無晴」。
書裡結合大量的歷史材料,再現了辛棄疾傳奇的一生。結合其不同時期的經歷,對其詞進行了情感化的解讀。他的人生從來都是不是無疾而終的逗號,而是用執念銜著理想盤旋飛起,化成驚豔塵世的嘆號!史書中的南宋已泛黃遙遠,但讀起辛棄疾,他卻越來越清晰。
同系列圖書還有《李清照詞傳》《李煜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倉央嘉措詞傳》。不僅收錄大家的詩詞,同時詞人的生平經歷均有介紹,更方便體會詞中感情。
書中以蘇軾,辛棄疾的詞為主題,對二人的人生進行詳盡分析。讓人在品讀詩句中肅然起敬,歷經苦寒,不減風骨。以細膩的筆觸,將詞人們的一生娓娓道來。體會詞人們當時的心境,和詞中之意,比單純的讀詩更有意義,更利於理解。
六本詞集,79元。讓您和您的孩子品讀大家詞集。
感興趣請點擊下方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