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辛棄疾同是壯志未酬的勇士,誰才是宋詞豪放派第一人?

2020-12-23 馮記嘉麗

蘇軾辛棄疾作為宋代豪放派詞人,在高佑釲《陳其年湖海樓詞序》中將二人並稱:蘇辛。那麼,同為豪放派詞人,二人在詞作上面誰的成就更高呢?

很多人強調辛棄疾在軍事和政治上的作為,這些對他的人格來說,是極大的加分項。但他作為一代填詞聖手,即使不用人格魅力來給自己的文學修養加分,也一樣精彩紛呈,不然就是對他文學修養的小覷。

況且,時勢造英雄,英雄命運多有無可奈何之處。

四海一生踏歌行——蘇軾

蘇軾雖然沒有戎馬行伍的才幹,但他在大半生顛沛流離的行程中,亦有大量體恤為民的作為。蘇軾還經歷了烏臺詩案,人頭幾乎不保,也算是鬼門關走一遭,無疑給他的人生觀帶來極大的衝擊。

如果論起人生經歷的相同點,那麼這兩個人都是「猛志固常在」,越挫越勇,從未因外界環境的劣勢而消解了心中的志向。兩人也同樣陷入壯志未酬的苦悶,只好轉向文學詩詞來寄託情懷。

同為豪放之人,蘇辛在情懷上的區別,體現到作品當中,則是蘇軾曠達而辛棄疾沉鬱,蘇軾機暢而辛棄疾情深,蘇軾開創一代風氣,而辛棄疾是集大成者。

這是討論他們文學作品成就的一個基點。

如上文所述,蘇軾是在深牢大獄中經歷過生死離別的人,而後一再發配蠻荒之地,不改初心。在個人的思想情感上,蘇軾很看得開,作品情緒飽滿穩健,我們幾乎不曾看到苦悶之言。

他擁有敏銳的藝術感知力,但落到紙上,那些曲折冤屈的部分已經被他自我消化,成為了氣象萬千的天光水色,和率真爛漫的齊物之言中。哪怕是「寂寞沙洲冷」也依然「揀盡寒枝不肯棲」,哪怕是「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也要「乘風歸去」。詞曲儘管有起承迴旋,呈現出的情感活動卻是一往無前。他深知路在何方,所以不做問詢徘徊之語,有膽有識。

蘇軾的心性是佛家的「定」,而情感是道家的「放」,行事則是儒家做派。細看他的動作,句法在奔放中有搖曳,常常一順手,就把詞句中原有的關聯打散重組,讓人在斷處一通疑惑。李白寫古風也是如此,因為古風句法本就參差不齊。

我們別忘了蘇軾「唐宋八大家」的身份,他的句法放到韻文還是散文裡面,都是妙極的。我們能在詞中感受到任意開合生動流淌的韻味,繪景狀物妙趣橫生,人物行動對話皆具玲瓏之態。

男兒到死心如鐵——辛棄疾

蘇軾因為有彼岸的宗教思想的救贖,於是情緒層面理得比較順暢,只把一番勇往直前的但是填滿詞句。辛棄疾則不同,他已然在現實中多次英勇行事,膽識已經得到了證實,不需要在詞中刻意抒發。辛棄疾填詞,他的情緒會顯山露水,不過是藝術性的,迂迴推進的。這篇熱切地膽識成為了其中一個聲部,在於其他聲部的交錯中沉潛下來,於是便有了繁密之感。

不同於蘇軾的飛升想像力,辛棄疾儘管已經解甲歸田,但心卻不肯歸去。他的個人情感已經鑲嵌到國讎家恨的社會時局中了。蘇軾尚能明哲保身自我嘲解,但辛棄疾卻不行,因此他的衷腸中便鬱結了揮不去的悲情。

讀他的作品,會產生這樣的印象:這股從未消散的悲情,在辛棄疾的錚錚鐵骨中千迴百轉的激蕩。「把欄杆拍遍」,因為真痛,所以才富有力量。

辛棄疾筆下,詞句和韻律攀援滋長,熨帖而慰藉。

辛棄疾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愛用典故,每每遊歷寫景,一定要抒發懷古憂思之意。而且他的典故運用相當密集,幾乎給人層巒疊嶂之感。辛棄疾此種沉鬱婉轉,一唱三嘆。

如果說蘇軾是一個忍辱負重,不將自己負面情緒宣洩出來的詞人。辛棄疾更甚,他塑造的失意之情流露出來,但同時又注入強大的精神動力。肩負所有責任所投下的陰影,依然「眾裡尋他千百度」。作為讀者,難免不被這樣的孤膽硬漢感動。

不論生前身後名,單論文學造詣,辛棄疾在填詞一項略勝一籌,但蘇軾體氣之高妙,無人能及。

用一首辛棄疾的詩來形容蘇軾,便是: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用蘇軾的詞形容辛棄疾應是: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蘇軾與辛棄疾兩位大家被人並稱「蘇辛」。二人雖同為豪放派詞人,由於人生經歷與性格秉性不同,所抒發的情感也不盡相同,但由於二人的社會責任感與家國抱負,使得某些方面卻有殊途同歸。

想要了解蘇軾辛棄疾的人生經歷,和畢生詞集。盡在《辛棄疾詞傳》與《蘇軾詞傳》中。

書中以蘇軾的詞為主題,從當時的社會觀念和時代背景出發,對蘇軾的生平際遇、詩詞藝術、社會活動進行深入分析。在線率蘇軾以文傳世、以官入世的典型宋代文官形象。一生沉浮,一生坎坷,他卻只道一聲「也無風雨也無晴」。

書裡結合大量的歷史材料,再現了辛棄疾傳奇的一生。結合其不同時期的經歷,對其詞進行了情感化的解讀。他的人生從來都是不是無疾而終的逗號,而是用執念銜著理想盤旋飛起,化成驚豔塵世的嘆號!史書中的南宋已泛黃遙遠,但讀起辛棄疾,他卻越來越清晰。

同系列圖書還有《李清照詞傳》《李煜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倉央嘉措詞傳》。不僅收錄大家的詩詞,同時詞人的生平經歷均有介紹,更方便體會詞中感情。

書中以蘇軾,辛棄疾的詞為主題,對二人的人生進行詳盡分析。讓人在品讀詩句中肅然起敬,歷經苦寒,不減風骨。以細膩的筆觸,將詞人們的一生娓娓道來。體會詞人們當時的心境,和詞中之意,比單純的讀詩更有意義,更利於理解。

六本詞集,79元。讓您和您的孩子品讀大家詞集。

感興趣請點擊下方連結:

相關焦點

  • 千古宋詞巔峰之戰,蘇軾辛棄疾半夜難眠各寫同首詞,千年難分高下
    宋詞,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在兩宋時期,有李煜、柳永、王安石、蘇軾、李清照、辛棄疾等詞人,其中最能代表宋詞的兩大文人,那當屬蘇軾跟辛棄疾了。他們兩位的水平最能代表宋詞壇最高水準了。蘇是指來自蜀中眉山的蘇軾,辛是指濟南府的辛棄疾。
  • 辛棄疾滿腔熱血,壯志未酬,寫了一首豪放詞,最後一句盡顯無奈
    說到辛棄疾其實更多的都是一種惋惜,對於辛棄疾生不逢時的惋惜。不得不說辛棄疾的家教是極為嚴格的,辛棄疾出生之時已經身在北地了,落入金人之手。但是辛棄疾的祖父辛贊卻從未覺得自己應該賣國求榮,仍然牢牢記得宋朝才是自己的故國,因此即便為了家族不得已要出仕為官。
  • 辛棄疾這首《水調歌頭》,比蘇軾更具豪情,蒼涼中盡顯英雄本色
    辛棄疾曾經在《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中寫道,「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可殊不知,在宋詞的世界裡,也有兩位這樣的英雄,那他是他與蘇軾。與此同時,這也成為了後人心中的一個遺憾,沒能看到兩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同代爭鋒,同臺競技。但事實上,他們早已有過一次跨越時空的較量,彌補了這樣的。因為辛棄疾也寫過一首《水調歌頭》,比蘇軾的那首千古名作更具豪情,於蒼涼中盡顯英雄本色。
  • 同是豪放派詞人,蘇東坡和辛棄疾兩人的豪放詞風有何不同?
    文|丁十二同是豪放派詞人,蘇東坡和辛棄疾兩人的豪放詞風有何不同?中國的小詞本來只是歌筵酒席之間歌妓唱歌用的,但是詞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從民間傳入士大夫文人之手,原本歌唱的小詞,不自覺便融入了他們的學識、修養和品格,於是小詞便有了新的境界。這個過程可以說是詞不斷詩化的過程。
  • 千古宋詞:蘇軾辛棄疾半夜難眠,月光下各寫一首詞,千年難分高下
    宋詞,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兼有文學與音樂兩方面的特點,每首詞都有一個詞牌名,與唐詩並稱雙絕。兩宋時期,婉約派、豪放派兩大風格流派交相輝映,李煜、柳永、王安石、蘇軾、李清照、辛棄疾等詞人不斷豐富著宋詞的形式、風格和內容,成就了宋詞之美。
  • 辛棄疾:武能比嶽飛,文能比蘇軾,宋朝開掛第一人
    除了蘇軾、李清照、秦觀以外,還有一個,就是被稱為「詞中之龍」的辛棄疾!對,就是那個寫出「 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的辛棄疾!大詩人陸遊曾說,辛棄疾完全可以和管仲、蕭何比肩,可惜一生都被大材小用了。接下來,咱們就一起來看看辛棄疾起落落落落的一生。文/《半小時漫畫宋詞2》01 開局爽文男主配置,史上武力值最強的文人辛棄疾出生在山東濟南,是個典型的豪爽的山東大漢。
  • 你心目中的宋詞第一人是誰?我選擇他您認可嗎?
    前天回答了一個有趣的問題:宋詞第一人是辛棄疾還是是蘇軾呢?宋朝詞壇四大天王蘇軾,柳永,李清照,辛棄疾,蘇軾,當然當數蘇辛。歡迎討論。前言宋詞的四大天王,不知道是誰封的,每個人的口味不同,見仁見智吧。不過蘇辛列入其中,估計大多數人會同意,另外兩個席位給誰,就很難說了。至於宋詞第一人,就更難說了。俗話說文無第一,這怎麼比呢?
  • 蘇軾寫首千古名作,多年後辛棄疾睡不著寫首同名詞,水平高下立判
    蘇軾寫首千古名作,多年後辛棄疾睡不著寫首同名詞,水平高下立判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說到宋代文人,我們不得不提到蘇軾和辛棄疾。他們都是宋詞豪放派的代表。後人稱之為「蘇辛」。他們的作品幾乎代表了宋詞的最高水平。雖然蘇軾和辛棄疾的年齡相差近百年,但後人經常比較他們的作品。許多人認為辛棄疾的文學造詣低於蘇軾,認為蘇軾出身書香門第,精通詩詞散文書法。
  • 歲月如梭14年光陰似水,蘇軾一首宋詞寫人生之變,更寫壯志未酬
    我們今天讀蘇軾的很多作品,從中都能夠讀到有關人生思考的詩詞名句。這其中浸透著的理趣之美,是宋詞當中最大的特點之一。同時也說明了蘇軾對於人生已經有了非常深切的思考,不光是一個文學家,還是一個哲學家。蘇軾的很多詩詞都是從自身的經歷出發的,感慨光陰如水,感慨人生之變,感慨世事艱難。
  • 辛棄疾最孤寂的一首詞,孤寂的讓人心疼,最後一句已成經典
    每個人對於孤獨的定義不同,有人獨身一人覺得孤獨,有人身處熱鬧之中也能感到孤獨,孤獨似乎無孔不入,孤獨似乎無處不在。生活中總有那麼一刻或者一瞬間讓你感受到直抵靈魂深處真正的孤獨。他明明是衝鋒陷陣的勇士,卻不得不歸隱於山水園林之間,將自己一身的熱血和豪邁消磨。沒有一首詞能寫盡他內心的孤獨與悲哀。能夠寫出他的痛苦和眼淚,能夠寫出他期待徵戰沙場揮兵北伐的迫切,但是他從未因此而一蹶不振,是啊!他從來不是一個循規蹈矩甘願碌碌無為的平庸之輩。
  • 辛棄疾一首出神入化的詞,開篇諷刺,讀完才知道是經典
    一說到宋朝的文人,相信不少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蘇軾蘇大學士了。在宋朝的文人裡面,蘇軾的名氣確實是非常大,而且不止是會寫詩作詞著文章,其他領域也是有不少精通的,美食、繪畫等。每一方面的成就拿出來,都可以稱得上是頂尖的水平。而在當時的文人中,能夠與蘇軾齊名的,應該就只有這另一位偉大人物了。就是辛棄疾。
  • 蘇軾一名句比喻精妙,辛棄疾不服,作出相反之句,亦成為傳世經典
    提起詩詞,映入我腦海中的便是李白與蘇軾。唐詩無人能出李白之右,而宋詞裡面,當以蘇東坡稱最。蘇軾的詞以豪放著稱,當年一句「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拉開了豪放詞的序幕,自此宋代文壇婉約不再獨霸天下,豪放詞亦佔據了半壁江山。
  • 南北宋詞的對決,蘇軾和辛棄疾,兩人寫的《西江月》,誰寫得更好
    蘇軾與辛棄疾都屬於這個,文學最後繁榮的朝代。都有文學上的共性反映的的都是歷史性的問題,作品風格與內容,與朝代的榮衰息息相關。文學上的地位都是重量級別的,屬於教科書級別的人物。《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蘇軾是豪放派詩人的代表,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這首詩的前兩句是傳唱度最高的了,算是耳熟能詳。大夢一場,世事循環往復,蘇軾總是能輕易地把人帶到他的意境裡面去,讓人忍不住也跟著嘆息。
  • 辛棄疾最棒的一首詞,暗藏玄機,梁啓超稱讚: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摸魚兒南宋·辛棄疾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簷蛛網,盡日惹飛絮。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閒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 辛棄疾很「狂」的一首詞,信手拈來十分霸氣,讀了就知道有多牛
    說到詩詞,那我們就不得不提唐詩宋詞,他們是唐朝的宋朝的的文化巔峰。在宋詞中,還出現了像蘇軾、辛棄疾這樣的代表人物。蘇軾和辛棄疾都是豪放派的詩人,但是由於生活時代的不同,他們的詞作還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辛棄疾「最狂」的一首詞。
  • 蘇軾失眠寫下千古名作,多年後辛棄疾寫下同名詞,水平高低難辨
    宋朝出了兩位豪放派的詞人,北宋蘇軾,詞開豪放一派,南宋辛棄疾,人稱詞中之龍,兩人合稱"蘇辛"。雖然都為豪放派,但是由於兩位詞人所處的時代背景,以及社會地位和人生經歷的不同,兩者風格是不同的。辛棄疾比蘇軾晚出生103年,同為宋代頂級詞人,兩人所處的年代雖不同,但經歷卻差不多。他們的起點都很高,蘇軾21歲靠文採名揚京城,而辛棄疾也是20歲出頭揚名沙場。可是過了高光時刻後,他們的人生卻充滿了坎坷。
  • 你不應該不知道的十首宋詞,道盡世間滄桑,人間再無此音
    宋詞是與唐詩並立的文體,在中國詩歌歷史上佔有極高的地位。以下10首宋詞,基本上可以代表宋詞的最高水平,與君共賞之。10.卜算子·詠梅 ——陸遊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點評:以梅喻人,以梅之風骨,頌揚曠達、高潔、無私奉獻的精神。
  • 辛棄疾很冷門的一首詞,卻一開頭就出神入化,讀後大呼過癮
    眾所周知,宋詞標誌著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與唐詩並稱雙絕,是我國古代文學皇冠上兩顆光輝奪目的明珠。但是你知道現存宋詞最多的是誰嗎?他便是南宋時期的辛棄疾,現存宋詞629首。而與辛棄疾同為豪放派代表的蘇軾僅有362首。
  • 蘇軾半夜被雨驚醒,寫下一首思念之詞,開篇14個字,足以讓人淚目
    一首經典之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就是蘇軾寫給弟弟蘇轍的詞,當時的他被差往密州,中秋佳節,思念難解而作,讓人心痛,千年後仍然流傳。還有《木蘭花令·宿造口聞夜雨寄子由才叔》也是寫給弟弟蘇轍的詞,當時的蘇軾被貶謫至惠州,晚上夜宿造口,孤獨的心緒湧上心頭,雨夜驚夢之後,寫下這首扣人心弦的詞作。
  • 蘇軾被貶黃州,途中看到梅花,想起自己的遭遇,寫了一首傷感詩
    蘇軾作為不管是在宋代文學領域還是在中國文學史上,都是屬於巔峰級的人物。作為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在詩詞書畫等領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詞風豪放灑脫,與同為豪放派的詞人辛棄疾,合稱為「蘇辛」。蘇軾年少成名,參加科舉考試,名列第三等,名震京師。從此開啟了他的仕途之路。但是世事難料,蘇軾的一生並未因此而平步青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