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和辛棄疾誰更厲害?兩人失眠各寫《西江月》,水平高下立判

2020-12-23 歷史研習室

少時不讀蘇東坡,老來不看辛棄疾。有人說:品蘇軾之詞,若清茶,一樽還酹江月。品稼軒之詞,若濁酒,一飲壯懷激烈。

在文學史上,提到兩宋文人,就不得不說「蘇辛」。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兩個字,其實就代表著宋代詞壇的最高水準。蘇是指來自蜀中眉山的蘇軾,辛是指濟南府的辛棄疾。兩人相差了近百歲,卻一同扛起了兩宋詞壇一片天。

不過很多人都說辛棄疾跟蘇軾完全沒法比。因為蘇軾出自書香門第,詩、詞、散文、書法樣樣精通。而辛棄疾則是武將出身,大家覺得他的文學功底並不紮實。而且在詩詞的數量上兩人就有很大差異。蘇軾一生共有362首詞,2700多首詩存世;而辛棄疾詩基本已佚,詞作存世600多首,詩詞總量不及蘇軾。

但是僅憑作品的數量並不能判定誰高誰低,畢竟還是靠作品的質量說話。接下來分享兩篇文章,這兩首《西江月》都是寫自二人人生的低谷,蘇軾被貶,辛棄疾罷官回家。而且都是夜晚所做,一是秋風蕭瑟,一是夏雨滂沱。大家看看誰的文章更勝一籌。

《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北宋.蘇軾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

詞的開篇就是驚豔千年之語,「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短短12個字道出了人生的虛幻和時光的匆匆。第二句中詞人聽著走廊裡傳來響聲,秋風蕭瑟中,一股愁緒也爬上了眉頭,染白了兩鬢。詞人截取了秋涼、秋風、秋葉等秋日之景,將滿腔的愁苦寫得淋漓盡致。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這句話可以說是流傳千古的名句了,短短12個字,便概括了人一生的反覆無常。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南宋.辛棄疾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辛棄疾做這首詞的時候,正在江西上饒閒居。在這樣一個月明風清的夜晚,他在路上散步。飛雀、鳴蟬、蛙聲構成了一副美妙的鄉間豐收畫卷。

田間乘涼的人們在稻花香中說著豐收之年,就連青蛙也來湊熱鬧。蛙聲說豐年,是詞人的首創,令人耳目一新,若不是身臨其境是寫不出如此詩意之語的

這首詞不僅表達了豐收的喜悅,更表達了辛棄疾樂觀的心態,在這樣的氛圍下,結尾的小橋好像是意料之中的出現,但是又那麼別出心裁,讓人讀完後會心一笑。

兩個頂級詞人,兩首《西江月》,兩種不同的人生感悟。有人喜歡蘇軾那個清冷的中秋夜,有人喜歡辛棄疾那個熱鬧的夏夜。不過如果說蘇軾是借酒消愁愁更愁,那麼辛棄疾借夜行消愁,就高下立判了。

即便如今已時過境遷,但是我們在二人的詞作中,仿佛依然能夠看到他們眼中所見,與他們遙遠而又寂寥的情感惺惺相惜,仿佛他們所經歷的,與發生在我們身上的故事深深契合。

讀蘇軾的詞,可以醫心;品辛棄疾的人生,讓人奮發。

如果想要領略蘇東坡和辛棄疾舉世無雙的辭賦風採,那麼我推薦大家讀一讀《辛棄疾詞傳》和《蘇軾詞傳》。

有人說,不讀蘇軾詞不知蘇軾的豪放中的憂愁,不讀辛棄疾的詞就不能評價蘇軾與辛棄疾誰高誰低。

這本《蘇軾詞傳》中不但收集了詩人的詩,還讓我真正了解他的一生,讀懂了他的豁達。

當我走近這位「性情中人」,再讀「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樣的詩句,便有了一種「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的感懷、豁然與洞明。

《蘇軾詞傳》,從當時的社會觀念與時代背景出發,對蘇軾的生平際遇、詩詞藝術、社會活動等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再現了蘇軾以文傳世、以官入世的典型宋代文官形象。

在《辛棄疾詞傳》我們能讀懂辛棄疾那句「壯志飲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辛棄疾的詩裡表達的國恥家恨,常年徵戰沙場的他自是有一般文人所能相比的氣概。

東坡仙才,史無二例;稼軒雄才,如鯨吞海。

辛棄疾是亂世中的抗金英雄,他以武起身,卻終成文業,與蘇軾並稱為"蘇辛",被譽為"詞中之龍"。正所謂「劍有殺氣 詞有柔情」。

除此之外,這套書還有《李清照詞傳》《李煜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倉央嘉措詩傳》。

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都能說明熟讀詩詞的好處,不僅能提高我們自身文學素養也能提高自己的意境。只需要79就能把6本詩詞帶回家,真的很划算。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即可

相關焦點

  • 蘇軾寫首千古名作,多年後辛棄疾睡不著寫首同名詞,水平高下立判
    蘇軾寫首千古名作,多年後辛棄疾睡不著寫首同名詞,水平高下立判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說到宋代文人,我們不得不提到蘇軾和辛棄疾。他們都是宋詞豪放派的代表。後人稱之為「蘇辛」。他們的作品幾乎代表了宋詞的最高水平。雖然蘇軾和辛棄疾的年齡相差近百年,但後人經常比較他們的作品。許多人認為辛棄疾的文學造詣低於蘇軾,認為蘇軾出身書香門第,精通詩詞散文書法。
  • 蘇軾與辛棄疾的詩詞大戰:半夜無眠各寫《西江月》,千年難分高下
    蘇軾與辛棄疾在中國的文壇歷史上,對於蘇軾和辛棄疾的高下一直爭論不斷。很多人都說辛棄疾跟蘇軾完全沒法比。他們給出了很多理由,比如蘇軾出自書香門第,詩、詞、散文、書法樣樣精通。巔峰對決對於蘇軾來說,寫文是畢生所好,一生寫詩2700首,詞350餘首;對於辛棄疾來說,寫詞是閒居時最大的樂趣,一生寫詞600餘首。但也是因為生活環境的不同,兩人的心境也就不同,所以寫出的作品自然有不一樣的感悟。
  • 南北宋詞的對決,蘇軾和辛棄疾,兩人寫的《西江月》,誰寫得更好
    《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蘇軾是豪放派詩人的代表,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這首詩的前兩句是傳唱度最高的了,算是耳熟能詳。大夢一場,世事循環往復,蘇軾總是能輕易地把人帶到他的意境裡面去,讓人忍不住也跟著嘆息。
  • 蘇軾失眠寫下千古名作,多年後辛棄疾寫下同名詞,水平高低難辨
    宋朝出了兩位豪放派的詞人,北宋蘇軾,詞開豪放一派,南宋辛棄疾,人稱詞中之龍,兩人合稱"蘇辛"。雖然都為豪放派,但是由於兩位詞人所處的時代背景,以及社會地位和人生經歷的不同,兩者風格是不同的。辛棄疾比蘇軾晚出生103年,同為宋代頂級詞人,兩人所處的年代雖不同,但經歷卻差不多。他們的起點都很高,蘇軾21歲靠文採名揚京城,而辛棄疾也是20歲出頭揚名沙場。可是過了高光時刻後,他們的人生卻充滿了坎坷。
  • 千古宋詞:蘇軾辛棄疾半夜難眠,月光下各寫一首詞,千年難分高下
    兩宋時期,婉約派、豪放派兩大風格流派交相輝映,李煜、柳永、王安石、蘇軾、李清照、辛棄疾等詞人不斷豐富著宋詞的形式、風格和內容,成就了宋詞之美。而這其中,蘇軾和辛棄疾是豪放詞的傑出代表。那麼今天要和大家說的,是二人在人生艱難時期,半夜睡不著的時候所作的一首詞,一個是秋意涼涼,一個是夏雨點點,名為《西江月》,千年難分高下千古宋詞:蘇軾辛棄疾半夜難眠,月光下各寫一首詞,千年難分高下《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 千古宋詞巔峰之戰,蘇軾辛棄疾半夜難眠各寫同首詞,千年難分高下
    宋詞,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在兩宋時期,有李煜、柳永、王安石、蘇軾、李清照、辛棄疾等詞人,其中最能代表宋詞的兩大文人,那當屬蘇軾跟辛棄疾了。他們兩位的水平最能代表宋詞壇最高水準了。蘇是指來自蜀中眉山的蘇軾,辛是指濟南府的辛棄疾。
  • 閒來無事,自娛自樂次韻大神辛棄疾《西江月-粉面都成醉夢》
    以柳永詞《西江月·鳳額繡簾高卷》為正體,雙調五十字,前後段各四句兩平韻一叶韻。另有五十字前後段各四句兩平韻兩叶韻,五十一字前後段各四句兩平韻兩仄韻,五十六字前後段各四句三平韻等變體。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蘇軾《西江月·重九》等。
  • 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宋代]蘇軾
    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宋代]蘇軾[shì]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 柴榮和趙匡胤誰更厲害?從一件事情上高下立判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將柴榮和趙匡胤列出來相比較的話,這兩位在歷史上大名鼎鼎的皇帝,誰更厲害呢?如果不是英年早逝,後周在他的治理下國力蒸蒸日上是完全可以實現的。在對外戰爭方面,柴榮的戰績更是得用輝煌兩個字來形容。「高平之戰」中柴榮在陷入敵人重重包圍的時候,卻絕地反殺,一戰成名。雖然他在世的時候沒能完成國家統一,但造成這個結果的唯一原因僅僅是上天沒有給他更多的時間而已。
  • 辛棄疾這首《水調歌頭》,比蘇軾更具豪情,蒼涼中盡顯英雄本色
    辛棄疾曾經在《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中寫道,「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可殊不知,在宋詞的世界裡,也有兩位這樣的英雄,那他是他與蘇軾。他們在文壇中的影響力,可以說絲毫不次於三國時期的曹操和劉備。只可惜他們兩人,沒有生在同一個時代,否則必然會是另一番與眾不同的景象。與此同時,這也成為了後人心中的一個遺憾,沒能看到兩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同代爭鋒,同臺競技。但事實上,他們早已有過一次跨越時空的較量,彌補了這樣的。因為辛棄疾也寫過一首《水調歌頭》,比蘇軾的那首千古名作更具豪情,於蒼涼中盡顯英雄本色。
  • 都是在月夜乘船遠遊,李白和杜甫各寫下首經典五律,高下立判
    雖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但卻終究擋不住大家對李白和杜甫誰是唐詩第一的爭論。如果用武俠人物將二人做一個對比,那李白或許就是楊過,他個性灑脫浪漫,出招不講究章法,憑的是出奇制勝;而杜甫則更像郭靖,他個性沉鬱耿介,出招穩健,憑的是硬實力。若這兩人真的打起來,誰勝誰負當真是未知數。
  • 大草創作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書法:張德進)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辛棄疾(南宋)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濟南府歷城縣人,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辛棄疾出生時,南宋王朝已經退避江南,北方人民在金朝的壓迫下怨聲載道。所以他從小就立下了抗金愛國的大志。23歲那年,辛棄疾憑藉區區五十騎人馬,勇闖五萬金軍大營,擒拿叛徒、南下歸宋,一戰成名,舉國震驚。
  • 李白和辛棄疾,誰寫的詩詞更加大氣?看看兩人的對比
    大家對於李白一定都非常熟悉吧,作為詩仙的李白創作了無數首詩,而李白的詩往往都以瀟灑大氣為稱,同樣辛棄疾和李白的詩一樣,也是因此而出名,那麼兩個擁有共同的特點的兩人,他們寫的詩詞誰更加大氣呢,我們來看一下對比就知道往往偉大的詩人的詩句,用最簡單的話卻能夠表達出最佳霸氣或者最為有氣勢的意思
  • 蘇軾和辛棄疾都跟李白學了一招寫成千古名詞,和李白比水平如何?
    他想乘著風回去看看,但是又怕天上比這人間更寂寞冷清,還不如在人間翩翩起舞。月亮轉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從高到低,從遠到近,一整夜照著睡不著的蘇軾。蘇軾心想,月亮不應該像人一樣有什麼遺憾的事情啊,為什麼總是在人們別離的時候偏偏是圓的,惹起人的愁思呢?
  • 詞的形式美:蘇軾帶頭,辛棄疾兜底,敢於「出格」,能出好詞
    蘇軾木雕像你們都說詞跟詩不一樣,蘇軾偏要說詩詞可以相互借鑑,詞的風格和意境完全可以跟詩去借鑑。大家都說,詞的韻格,應當這樣,蘇軾偏偏幹「出格」的事兒。而且,一出就出成名篇。比如《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 蘇軾辛棄疾同是壯志未酬的勇士,誰才是宋詞豪放派第一人?
    蘇軾辛棄疾作為宋代豪放派詞人,在高佑釲《陳其年湖海樓詞序》中將二人並稱:蘇辛。那麼,同為豪放派詞人,二人在詞作上面誰的成就更高呢?很多人強調辛棄疾在軍事和政治上的作為,這些對他的人格來說,是極大的加分項。但他作為一代填詞聖手,即使不用人格魅力來給自己的文學修養加分,也一樣精彩紛呈,不然就是對他文學修養的小覷。
  • 蘇軾、辛棄疾豪放名句一覽
    辛棄疾豪放名句 1.此生自斷天休問,獨倚危樓。獨倚危樓。不信人間別有愁。——醜奴兒 2.乘風好去,長空萬裡,直下看山河。——太常引 15. 千古風流今在此,萬裡功名莫放休。君王三百州。——破陣子 16. 只疑鬆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西江月 17. 何日跨歸鸞,滄海飛塵,人世因緣了。——醉花陰 18.啼鳥還知如許恨,料不啼清淚長啼血。
  • 《西江月·別夢已隨流水》蘇軾
    西江月·別夢已隨流水蘇軾 別夢已隨流水
  • 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豪放派的溫柔,上頭
    如果不說作者是誰,你能想像到這是南宋豪放派詞人辛棄疾寫的嗎?有著豪邁之氣的詞人竟寫得如此「婉約」,也讓我們看到他溫柔的一面。這是他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這應該是他被貶之後,退隱山林時寫的一首詞。讓我想到兒時,和大人們在樹下乘涼,聽老人們說古。眼前的東西皆是尋常景物,而在他的手下又變得不尋常,仿佛被什麼點化了似的,一切都活了。明月驚醒了小鵲,清風送來了蟬鳴,連稻花的清香,青蛙的叫聲,都給人愉悅的感覺。他的心情是愉快的,他的感受是香甜的,是對來年豐收的期待,是對安寧生活的讚美,在這裡沒有案牘之勞形,沒有朝堂之爭鬥,做個散淡閒人也是不錯的。
  • 辛棄疾最經典的一首詞,寫得生動有趣,讓人有一種恍然大悟之感!
    辛棄疾是詞中之龍,他與蘇軾並稱為「蘇辛」,而且他的詞自成一派,寫得也是生動有趣,尤其是後期的作品,每一首都令人都是精品。雖然辛棄疾在文學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他又是處處不如意,作為當時堅定的主戰派,他一直堅持收復北方的失地,但是對於南宋朝廷來說,卻是一味講和,這也使得辛棄疾一直是被人壓制,始終是沒有任何的機會,這也使得他內心痛苦不已,所以後來他被人彈劾,一直生活在江西上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