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端午節——
江浙滬鹹蛋黃肉粽、北方蜜棗甜粽,
臺北的蒸肉粽,臺南的煮肉粽,
還有兩岸客家人都會吃的鹼水粽……
「粽」有一款,是你的最愛!
還有,你知道,
乾隆皇帝的膳桌上會擺幾個粽子嗎?
皇家吃粽子前還要射箭?
皇帝吃的粽子有哪些餡料?
……
南鹹vs北甜 粽子的南北之爭
在南方,粽子大多為鹹口的,餡料多為醃製好的五花肉等,比如較有名的江浙滬的鹹蛋黃肉粽。而在北方則是以甜口為主,餡料大多為蜜棗,豆沙等。
在臺中的天津人小冰:
我家鄉天津的粽子是甜的,是用幾片蘆葦葉包的,裡頭放一顆棗或蜜棗,或糯米裡頭加上豆沙或蜜豆,味道是甜的,我很喜歡吃。
在臺灣,常吃的粽子是兩種,一種是素的,一種是肉的,這兩種都是鹹的。臺中很多人吃素,素粽子裡除了糯米,還會包菜脯,就是鹹蘿蔔乾,鹹蘿蔔乾在臺灣這邊的飯菜裡是常常會出現的一種靈魂調味食材,還會放筍子、香菇、杏鮑菇,豆皮兒,把這些食材切塊,然後加上胡椒粉、醬油炒香,再把鮮慄子蒸熟後拌在一起,加上糯米用竹子葉包上。
小冰拍攝臺灣的朋友們在包素粽聚會。
煮粽子VS蒸粽子
臺灣的粽子餡料很豐富,還會「因地制宜」加入各地不同的特產,沿海的豪華版甚至會加鮑魚、乾貝等海產品、南投的加入茭白筍……
在蘇州工作的臺灣小夥兒熊大,在蘇州也品嘗到了道地的臺灣肉粽。
兩岸客家人吃的鹼水粽
鹼水粽又叫灰水粽,是兩岸客家人都會吃的特色粽子,客家人吃的時候常會蘸著蜂蜜、白糖。
客家人在燒布荊草製作鹼水(攝影 劉紅梅)。
製作鹼水粽要用天然植物鹼水(布荊草,燃燒灰燼濾水所得)將糯米浸泡透,使糯米染上淡淡的黃色,再用葦葉包成尖三角形。
皇家的粽席
那古代皇帝吃不吃粽子呢?據記載,清代宮廷端午節時需要準備大量的粽子。想知道更多皇帝怎麼吃粽子的嗎?
1276個!
乾隆十八年(1753)端午節膳單上記載僅乾隆帝的膳桌上便要擺粽子1276個。皇帝、皇后、皇太后及諸嬪妃膳桌上粽子堆成一座座小山。如此多的粽子當然一下子吃不了,端午節這天皇上還要賞賜文武大臣,太監宮女們也能分得到。
射箭!
吃粽子前,要把許多的粽子放在一個大盤子裡,讓人們站在一定的範圍內,用小角弓射,射中哪只就先吃哪只。
什麼口味?
唐魯孫先生是珍妃的堂侄孫,他寫過《清宮過端陽》提到曾經吃過宮裡的江米小棗粽和白粽子,跟外邊的沒什麼不同。不過,宮裡有一種玫瑰滷和一種桂花滷可以蘸粽子吃。還有一種奶心粽子,屬於滿族特色。宣統退位後,小朝廷時期,浙江遺老還曾進呈過50枚火腿鮮肉粽子給端康皇貴妃和同治的瑜太妃,後來御膳房也曾做過肉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