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7月28日電(王晶)聽故事,永遠停留在對大腦皮層的模糊和短暫刺激,置身於故事中,帶給你的是全身細胞的興奮和情緒的久久無法平復。如此過癮的體驗在洋山港,你值得擁有。
在來到這個距離長江口72公裡的海島之前,洋山港作為世界最大的海島型深水人工港只是個傳說,當你站在這裡,看著忙碌有序的巨輪、港口、貨櫃裝卸、土建工程24小時不停工場景時,這個助力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戰略樞紐工程,一舉將上海港年貨櫃吞吐量推破到4000萬TEU(標準箱),即將擁有23個大型深水貨櫃泊位的世界最大的自動化貨櫃碼頭,帶給你的是你自己都無法相信的建築神話和中國央企的偉大。
它給你準確詮釋「世紀超級工程」
2002年6月26日,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旗下的中建港務建設有限公司在洋山深水港一期C標碼頭打下第一根樁的時候,這個將歷時15年的項目註定被載入世界海港建設的史冊。
洋山港位於浙江嵊泗崎嶇列島以北,距上海市南匯蘆潮港東南約30公裡的大海裡,由大、小洋山等十幾個島嶼組成,平均水深15米,之間海溝深度最深超過30米。要建設成超大型深水港,洋山的先天條件並不是很出色,需要做的基礎土建工作量巨大,而且離陸地距離太遠。按最初設計規劃,項目分四期建設,中國建築旗下中建港務建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建港務」)以主力軍身份參與建設。洋山一期工程碼頭岸線長1600米,共5個7—10萬噸級泊位。中建港務負責的工程總量約佔土建工程總量的35%。工程於2002年6月開工建設,2005年12月建成投產。洋山二期工程碼頭岸線長1400米,共4個7—10萬噸級泊位。中建港務負責了700米碼頭、67.5萬平方米地基處理和46.8萬平方米道堆建設,工程量約佔土建工程總量的50%,於2006年12月建成投產。洋山三期工程碼頭岸線長2600米,7個7—15萬噸級泊位。中建港務負責1250米碼頭、350萬平方米地基處理和66.9萬平方米道堆建設,工程量約佔土建工程總量的65%。先後於2007年12月和2008年12月建成投產。
即將收尾的洋山四期工程,碼頭岸線長2350米,陸域總面積223.16萬平方米,建設7個大型深水泊位,即將於2017年底開港試運行,建成後將成為世界最大的自動化貨櫃碼頭。據中建港務技術中心副主任吳愷一介紹,在四期工程交付後,以往憑肉眼加手動的操作方式將幾十噸的貨櫃精準平穩裝卸,將被自動智能化系統所取代,屆時工作人員在中控室點擊手柄即可將以往的複雜操作,一個中國智造、技術領先全球的自動化碼頭將矗立在世人面前。
無論碼頭海岸線長度、地基處理和道堆建設總量,還是施工難度,洋山港像海港建設最高難度教科書一樣標杆在那裡。建設15年中,僅中建港務在小洋山海域的狂風巨浪中,累計成功沉樁7147根,首尾相接長度超過443114延長米,排在地表約等於上海到合肥的陸路距離。一到三期工程建設中,和其他參建單位共同累計建成貨櫃深水港碼頭岸線5.6公裡、貨櫃堆場8平方公裡,釋放出年貨櫃吞吐量超過1500萬TEU的生產能力。四期建成後,整個上海港貨櫃吞吐量將突破4000萬TEU,相當於目前全球港口年吞吐總量的十分之一。
揚帆不懼風浪 攻堅方顯英雄本色
在大海上「壘」個承重億萬噸的臺子,要從打樁開始。可以說鋼管樁就是這個「臺子」生長的骨骼。洋山港採用「斜頂樁板樁承臺結構」方案,就是要用一道密排的鋼管樁牆,為洋山築成一道堅不可摧的駁岸。建設海域最深處達39米,再加上鋼管樁要插入海底的深度和高出潮面的長度,鋼管樁的樁長往往要在60-70米之上。在如此深的海域打樁,這不僅在我國建港史上沒有先例,在全球港口建設史上也是一道公認的世界級難題。
小洋山水深流湍、風急浪高。直徑1.2米-2.3米、長60-70米的鋼管樁在陸地上看似龐然大物,沉入海水中就會隨著浪湧搖來蕩去,再加上打樁船也隨著風浪抖動,要把一根鋼管樁準確地插入指定位置對施工操作人員的能力和耐力都是艱難的考驗。
洋山水域氯離子濃度大,容易給沉下去的鋼管造成腐蝕。沉樁前和沉樁過程中,還要為鋼管樁穿上「防腐外衣」,保證沉下的鋼管樁能夠經得起海水百年的侵蝕。
面對第一次施打大口徑密排鋼管樁,第一次施工海上大體積高性能混凝土,第一次自主製造大口徑高標準螺旋鋼管樁,第一次見識水下陽極塊,第一次實施深海地基加固,第一次施工水下倒濾層,多少個第一次曾經可能是邁不過去的坎,但是中建港務人沒有絲毫退縮,拿出蟻群撼象的勁頭,眾志成城,探索進取,在眾多參建隊伍中第一個獲得國家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完成水工碼頭、地基加固、道堆施工多項技術總結。憑藉攻堅克難的信念和創新科學的方法,洋山大小島的海島得以連成一期,形成了陸域面積超過8平方公裡的現代洋山深水港。據不完全統計,為了填平島與島之間的海溝,洋山砂石拋填總量超過1億立方米,相當於在平均水深20多米的島嶼之間,在1000個足球場的範圍內,將砂石堆到七層樓的高度。
記者在現場了解如何讓地質類型相差懸殊的地基產生堅如磐石的承載力?中建港務技術中心副主任吳愷一介紹到,項目創新了監控手段,把數百萬平方米的地基加固推上了標準一致的創優流水線。在對吹砂堆積區域進行振衝加固時,振衝裝置要深入到地表以下20多米進行振衝。振衝過程並非一次完成,而是要在底層振衝完成後,分節提升進行分層振衝,逐層達到密實效果。而從地下負20米到地表的整個振衝過程都是在目光無法觸及的「黑箱」中進行的。
怎樣才能打開這個地下作業的黑箱,讓監管的目光跟隨振衝器潛入砂土層深處,從而達到最佳的振衝效果?這又是個國內外還沒有嘗試成功的難題。困難阻擋不了中建港務人,他們開發出振衝自動監控系統並應用到振衝施工中,形成了「自動監控下深層粉細砂地基振衝施工」等多項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工法。最終,中建港務開全國同行業先河,將洋山地基加固領域中三大常用工藝全部實現了施工過程監控的自動化。
精兵鑄魂 滄海變桑田
15年,中建港務人剝繭成蝶,用一項項領先全球的技術交給國家滿分的答卷,用一個個艱辛的生活和工作鏡頭記錄了個人與公司共成長的動人畫卷。
孤島作業、缺水少電、生活物資匱乏、船翻海難……這些前所未有的困難甚至是生命危險,都沒有嚇退中建港務人。
從2002年6月中建港務進駐洋山深水港施工現場,到2005年12月洋山深水港一期開港,工作人員們往返上海的唯一交通工具就是海船。人回上海,要坐30多公里海船在上海的蘆潮港上岸,然後輾轉去公司本部或回家。
15年前,工程開工時,只有1.4平方公裡的小洋山島容納不了那麼多的施工隊伍。項目總部的員工只能租住在離施工現場相對較近、有人居住的大洋山島。
洋山地區氣候多變,生活物資非常缺乏,淡水和蔬菜都用船從上海運過來。要是遇上連續幾天颳大風,船停開了,淡水和蔬菜也用完了,就只能到山上找雨水和坑道裡的水維持生活。大夏天,半個月洗不上一次澡是很常見的事兒;嚴重的水土不服成為上島施工人員中的一種常見病。工人們苦中作樂地將自己比作生存在這座孤島上的現代社會中的「原始人」。
從大洋山島到施工現場,乘坐從當地漁民那裡租來的小船,單程40-50分鐘。外海風浪大,幾乎每次往返住地和施工現場都是一次不小的歷險。記者了解到,為了多打一根鋼管樁,經常會從工地晚走一個小時。途中,海上風浪大起來,小船像一片枯葉,被海浪打得漂來蕩去。小船時不時地被巨浪拋起來,幾乎垂直地立在海面上。船上的員工只能整個人趴在船上,用雙手死死地摳住船幫。新來的年輕人嚇得失聲尖叫,到了駐地發誓再也不坐這種船了。第二天,在老員工的動員下,他們又登上小船,時間久了,新人變成了師傅,去囑咐新一批中建港務人。
為了洋山建設,洋山項目總部的員工做出了太多的犧牲。他們說話拖著一口上海腔,卻被陽光、海風賦予了洋山當地漁民的膚色;他們是一群上海人,但在過去的十四年裡,大上海與日俱增的繁華幾乎與他們無關。
取樣員胡本吉,接到愛人電話,說他母親突發急病住進醫院,讓他火速趕回。為了保證取樣的連續性,他堅持到樁芯混凝土打完才趕往上海。船還沒到蘆潮港,就接到母親去世的噩耗……處理完母親後事的第二天,他又出現在洋山的施工現場。
精彩不止洋山港
在我國,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投資建設了90%以上300米以上摩天大樓、3/4重點機場、3/4衛星發射基地、1/3城市綜合管廊、1/2核電站。據統計,每25個中國人中,就有一個人住的是中國建築建造的房子。作為全球領先的基礎設施投資建設服務商,中國建築隨著國家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快速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一帶一路」三大戰略的強力引領,特別是近十年,其基礎設施事業得到了跨越式發展,憑藉一流的品牌、資本、設計、施工、運營、創新等多重優勢,將企業發展完全融入國家發展之中,實現了與國計民生的同頻共振。業務覆蓋高速鐵路、軌道交通、高速公路、隧道橋梁、機場站房、能源核電、市政管網、水工港務等幾乎全部基礎建設領域。更是綠色建築和智慧城市建設的積極倡導者、引領者和踐行者,創造了大型基礎設施投資建設、施工管理、運營服務的科學經驗。尤其是通過不斷創新和引領融投資建設模式,成熟運用BT、BOT、BOO、EPC、FCP、PPP等高端商業模式,承接了多項全國第一、亞洲第一,乃至世界第一的大型基礎設施工程,展現了雄厚的競爭實力。
在基礎設施領域,中國建築建設了世界上最大直徑(30米)的護岸鋼圓筒施工三亞新機場填海水工項目,世界最大礦石碼頭、東北亞最大的港航交通樞紐青島董家口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海外重點項目吉布地多哈雷多功能港口,世界第一條高寒地區高速鐵路哈大高鐵,世界鐵路工程建設史上第一速度滬杭高鐵,世界最長沙漠高速公路京新高速公路,世界上海拔最高(4300米以上)公路特長隧道雀兒山隧道,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等無數個中建第一、中國第一、世界之最工程,用實幹鑄就了一份世人矚目的成績單。截至十二五末,中國建築基礎設施已完成投資2000億元,續投將達萬億元,投資、建設和運營的鐵路裡程1800多公裡;公路裡程達十幾萬公裡;軌道交通裡程數百公裡。世紀大港——洋山深水港的建設無疑成為中國建築又一力作,成為中國建築拓展水工市場一張「靚麗的名片」。
從一個旁觀者,到鑄就輝煌,中國建築在基礎設施領域的華麗轉身,不斷演繹著新的精彩。
洋山工程孕育了獨具特色的《中建信條·藍海文化》,在「洋山精神」的基礎上凝練出的「誠風破浪 信譽遠航」的文化內涵,也成就了15年的創新,1項全國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發明專利,9項實用新型專利,5項全國發明展覽會金獎、銀獎;成為助推中建港務「轉型跨越」、「走向海外」的強大精神動力。
責編:張申、總編室
31043633,.建設"世紀超級工程"洋山港 中建港務人交滿分答卷,.2017-07-28 16:25:43,.204284,.張申、總編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