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是上古先賢通過觀察天地自然的規律,經過長久的思考和實踐,逐漸總結出來的智慧結晶,它「含蓋萬有,綱紀群倫」,是中華文化的瑰寶。
易道廣大,潔靜精微。
而這一部中國人最重要的經典,我們學習易經,最主要的目的無非就是感悟更多世間的智慧和道理,從而能讓我們的人生少走很多彎路。
常言道:好命不如好運。
有的人生活暫時不順,一旦得到了好運,人生就會很快見起色。而有的人辛苦奮鬥幾十載,卻總是和運氣失之交臂,唯有通過勤奮刻苦,最後才能站在人生的頂峰。
易經提醒您:「走運之前,必有徵兆」,當身邊有這幾件「怪事」,恭喜你!
怪事一:變得謙虛
在《易經》六十四卦中有一卦,特以「謙」命名,這是在六十四卦中最好的、最吉利的一卦,從這我們就可以看出「謙」的重要性。
正如,古人所說"滿招損,謙受益"。驕傲的人,眼界偏狹,不知天高地厚。看似張牙舞爪,在別人眼裡,其實不過是不堪一擊的紙老虎。
《易經》:用謙虛應對人生起伏:人則不能自大、自滿,為人處世應該謙虛謹慎。
一個人身處高位而沒有被顛覆的危險,就可以長久地守住高貴的位置;一個人雖然很富裕但是沒有過度浪費,這樣就可以長久地保持富貴的地位,過上富裕的日子。
怪事二:變得勤奮
易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天道的運行,剛健不息,君子從中得到啟示,要自強不息。大地的形勢就是坤卦,君子應該效法大地,以深厚的道德負載萬物。
如果用心積累,堅持做正確的事情,做符合天道的事情,那麼,好運氣往往會不期而至。自強者有天助,越努力越幸運!
《易經》本意是想告誡我們,人生命運都掌握在自己手裡,任何一種外力都是靠不住的。換句通俗的話說就是,你自己不站起來,就永遠沒有出息!
怪事三:不急躁
《易經》:人生所有的幸運,都來源於厚積薄發!
正如孔子說:「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只有時間知道,從來都沒有什麼人生開掛,有的只是厚積薄發。
很多人做事的時候容易犯這樣一個錯誤,一件事情還沒有做出頭緒,就沒有了耐心,轉向下一個目的。而在另外一個事情上同樣如此,沒有看到成績的時候,就找尋新的目標。
結果失去了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自然也沒有撥開雲霧見青天的那一刻。
人的命運能改變嗎?《易經》正是要教我們怎麼改命!
易經坤卦中有「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這就是因果,做善事的人有善報,做惡事的人有惡報。
翻譯出來就是「努力奮鬥,行善積德」。
國學傳統文化研究者諸葛長青認為,做到這八個字,才是好命運的基礎,有了道德基礎,再運用五行八卦,那就是如虎添翼了。
聖人孔子在整理編輯《易經》過程中,多次闡述行善積德。
《易經》告訴了我們這個天道規律,你按照這個規律來做,就可以趨 吉 避 兇、趨 利避 害,這就是改 命。
這,就是《易經》真正的人生心法和智慧。若能讀懂,受益無窮,做人做事,決勝千裡。
這些智慧在《易經》中有詳細的介紹。《易經》歷經數千年之滄桑,已成為漢族文化之根。我們若能讀懂,懂得運用上述的道理,不僅自身富貴,更能造福後代,讓自己的家庭以及後代富裕起來。
縱觀古今,我們不難發現這樣一個規律:但凡是能夠在逆境中找到破局之道,並且尋找到正確的方向,作做對人生決策,從此平步青雲的成功人,都是通讀過《易經》的人。
古代像孔子、鬼谷子、諸葛亮、王陽明等人,他們雖然身處不同時代,有過不同的功績,但是卻都在26歲之前,就熟讀了《易經》。
孔子說,讀懂了《易經》,人生就不會犯大錯誤;曾國藩說,《易經》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李政道、楊振寧等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都曾經在公開場合承認自己的科學思想受易經的影響很大。
馬雲演講時曾說:做生意做到一定程度多看看《易經》,很有幫助;李嘉誠稱《易經》智慧受用終身,《易經》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一直是他的座右銘。
我們總行千裡尋解藥西方哲學方法規律救世,卻未發現閱盡世間萬本書,不如讀懂一本《易經》。
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每一個都是能讓你體會到古人的智慧。易經的智慧可以輕鬆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中,職場中,生意場上,幫助我們走向成功。
易道變化萬千!很多事情,看似是運氣,其實根本有跡可循。
人生在這世間一世,真的得好好花點時間去讀讀《易經》,去大徹大悟裡面的大智慧,對經營人生事業的裨益極大,也會讓你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
《圖解易經》,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將大家看不懂的文言文翻譯成通俗易懂的白話文,有白話文,有圖解,再加上口訣,就非常的簡單好理解了,對於感興趣的夥伴真的可以試試。
它用圖解的方式,放64卦每一卦背後蘊含的智慧講解給你。
「獲取」圖書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