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人類追求「功名利祿」的熱情,猶如這「飛蛾撲火」一般,絲毫不知疲倦。
縱使是人生苦短,幾十個春秋彈指一揮間,但有些人卻能在有限的生命裡創造出非凡的功績,在歷史上留下隆重的一筆,推動人類文明不斷向前進步。
人和人之間是有差異的,最終導致結果也不同: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易經》中就透漏了:「走運之前,必有徵兆」,當身邊有這幾件「怪事」,恭喜你
一、思想
本來在思想上總是不停的回憶過去,追悔過去,在糾結中不能自拔,近期有如夢初醒的感覺,意識未來才是最重要的。
二、行為
很久沒有清理家居,近期卻有對家居做一次較好清理的行動計劃,並且打算把家裡破損的東西換掉,把廢舊的東西扔掉等。
三、衣著
原來總喜歡穿著一些顏色較為深沉凝重的服裝,近期卻喜歡顏色鮮豔明快的衣服來。
四、飲食
原來一直喜歡吃口味較重的食物,辛辣食物甚至酗酒等,近期卻從心裡意識到酗酒的錯誤性,並且在飲食上更喜歡清淡口味。
五、睡姿
原來總習慣於仰臥著睡覺,近期喜歡側身睡覺,並且感覺測身睡覺比仰臥睡覺舒服多了。
六、性情
原來更喜歡獨處,靜坐,沉默寡言等,近來卻學會了微笑,並且非常想與他人交流,既希望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也希望向他人展示自己。
順天應人,適時而動
《周易》有言:「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之事大矣哉!曾仕強說:「中國人講求天人合一,其實就是要順天應人,順乎天理而適應人情。」
順天並不是宿命論,不是聽天由命,而是要順天道,懂借勢,順勢而為,以得天時;正道而行,唯善唯德,以得地利;順應人心,可以利己但不能損人,經營好人脈,做順應人心的的事,以得人和。惶惶大勢,順之者事半功倍;世道人心,應乎者方能成事。
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易經》裡面多次提到一句話,「自天佑之,吉無不利」。此處的「自」不是「來自」的意思,而是指「自己」。
「自天佑之」是告訴我們,自己努力,「天」才會幫助我們,也就是「天助自助者」。
在困難面前,不要等待別人的援助,要自己想辦法克服,挺過去。其實,當一個人感到所有外部的幫助都已被切斷之後,他就會盡最大的努力,以最堅忍不拔的毅力去奮鬥。
只要一個人奮發圖強,不懶惰,面對困難想辦法克服,那麼隨之而來的,一定是福報!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這句話的意思是,積了厚德的人家,福報一定很大,子孫都跟著沾光。比如孔子的後代、孟子的後代、範仲淹的後代、曾國藩的後代、林則徐的後代等等。
人生在世,要把眼光放長遠點:不僅要為當下考慮,還要為未來考慮;不僅要考慮自己這一代,還要多為子孫後代著想!留給子孫金山銀山,不如多行善積德,做個好榜樣,用忠厚道德傳家,才會更長久。
正如古人所說:「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
讀完這些,我們也領會到了易經中的道理。我們中國人可以說是「大易民族」。因為如果你仔細觀察、用心比對,就不難發現我們的所思所為,大多本自《易經》,依循易理。
《周易》之所以博大精深,就是因為它內容的包羅萬象。
儒家以《易經》乾卦立派,道家以《易經》坤卦立派,兵家三十六計也是來自《易經》。
古時候 ,像孔子、鬼谷子、諸葛亮、王陽明等人,他們雖然身處不同時代,有過不同的功績,但是卻都在26歲之前,就熟讀了《周易》。
現代新儒家的馮友蘭先生就曾留下一句遺言:「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易經》。"馬雲演講時曾說:做生意做到一定程度多看看《易經》。楊振寧、李政道從《易經》的陰陽消長的原理中得到啟發,提出了原子能態二組的奇偶性存在著盛衰消長的變化,這一重大發現使他們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而故宮就是按照《易經》卦理來設計,蘊含精密數學原理,歷經600年風吹雨打,依然屹立華夏!
中國人到何時都不能忘了《易經》
想要讀,還是建議去讀帶有白話文譯文版的《易經》,最好還帶有配圖,這樣圖文並茂更便於理解《易經》。
目前我看的這本就是帶有白話文翻譯的圖解版易經,名叫《圖解易經》。
它採用圖文解讀的方式,一一解讀了《易經》中的每一句話,將其深奧無比的智慧,以最淺顯易懂的方式展現在讀者面前,讓大家可以一探《易經》的古老智慧。
而且它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易經》64卦不再是冰冷冷的符號,而是能讓你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大智慧。著實讓我受益無窮。
如此一本智慧"聖書",就是消遣娛樂時的一頓飯錢,卻可以學習到古人的偉大智慧,讓你受益終生!
想要閱讀學習的朋友,可以點擊下面購買正版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