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讀書,要讀好書,不讀泛書。當我們能把一本經典的書籍讀厚又讀薄的時候,我們也就讀懂了裡面的內容。
很多人嘗試過去了解易經,但是往往是帶著想要窺探未來,預測的心思去學習。而往往又因為內心的浮躁,翻開幾頁就堅持不下去了。今天就來說說,易經中2句預示一個人走運的記載。
人的運氣的前兆是失業、離婚、貧窮、破產、焦慮、孤獨、排斥、蔑視、背叛、傷害、極端相遇。祝福你,你人生的巔峰即將來臨!
暫且不說這段話是否正確。咱們先分析一下說這話的人,是不是和魯迅寫的《阿q正傳》很像。
阿q是一個貧窮的農民,飽嘗剝削和壓迫,卻總是對進步嗤之以鼻,還自我感覺良好,善於利用精神勝利法催眠自己,逃避現實。
人生中,失利便是失利,苦楚便是苦楚。為什麼要詐騙自己,躲藏起來,作為好運的先兆?
古人的確說過「物極必反」,但那是用來警告人:不要過分囂張,順境時不自大,以免爬到頂時走下坡路,爬得越高,壓力越大,掉下來時越重。
天道沒有親人,六合無情。不幸的人上帝是不會幫助的,上帝只會渡過渡頭,這叫「天道獎勵盡力」!
沒有通往美好或災難的門,很多人不盡力,把日子搞得一團糟,不懂得懺悔和檢討,把一切的期望都寄托在上帝身上,真的很蠢。
沒有人的成功是偶爾的,成功不是靠等待來的,更不是靠燒香拜佛自我安慰!
一個人命運好之前,會有預兆。可是,假如你只把自己的失利當成命運的標誌,淺薄地誤以為「物極必反」,那就更愚蠢了,很難走出人生的窘境。
如果大家都這樣用「精神勝利法」,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窮人?乞丐才是大老闆!
真正的快樂是一個人的積極奮鬥!
而且,生活是連貫的,你的成長會得到你想要的。如《太上感應篇》所述,人的禍福沒有辦法,完全是自己帶來的。善惡終有定數,就像八卦,生生不息,始終是一個圓在轉。
如果你的前半生打好基礎,你的後半生就不會差。
如果你在奮鬥年紀去玩,突然有一天,你陷入人生低谷,老婆孩子分開,覺得自己一事無成,盲目相信自己會扭轉乾坤,好運不請自來那只是痴想。
縱觀歷史,確實有很多人涅槃重生,從苦難中創造榮耀和奇蹟。然而,人們往往只看到最終的結果,而沒有明白其中的因果。
比如司馬遷在《報任安書》列舉了苦難輝煌成就的例子:西伯姬昌被拘留,擴大到《周易》;孔子很尷尬,打了《春秋》;屈原被流放,寫了《離騷》;左丘明失明了,所以他得了《國語》。孫臏被砍斷了膝蓋骨,寫於《兵法》;貶謫蜀地,《呂氏春秋》流傳後世;韓非在他寫《說難》,《孤憤》等等之前被囚禁在秦國。
西伯姬昌,孔子,屈原,左丘明,孫臏,呂不韋和韓非,中龍鳳,這些原本只是普通的人,卻有著深厚的積澱。當他碰巧遇到來自外界的挫折時,他釋放出自己的潛能,在艱難困苦中鑄就不朽的輝煌。
晚清名臣左宗棠,他錯過了許多科舉考試,生活失意潦倒,只能靠教書來謀生;40歲才遇到伯樂,人生轉危為安。又過了10年,他才成為閩浙的總督,與生來就是學者的曾國藩,平起平坐。
然而,許多人忽視了左宗棠在成功之前的勤奮。他花了近10年時間安頓自己,一直關注農耕,看群書,研究土地和兵法等。
這就像《易經》所說不要用潛龍!只有真正的「潛龍」才能擁有「飛龍在天」的能力!
潛龍,孔子的解釋是:
「潛龍是賢惠隱逸的君子的比喻。行為堅定,不為世風所惑,不求名利,隱居避世而不抑鬱,言行不一而不愁被世人所欣賞。做自己願意做的事,著急的時候就迴避。它堅定不移。這是潛龍的道德品質。」
所以,一個普通人,或者說懶人,在人生遇到挫折的時候,不要自欺欺人。如果你現在不做任何積累,你的才華和秉性都配不上「潛龍」這個詞,不要傻到去想奇蹟會發生,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
如果你非要說吉兆在你變幸運之前是什麼樣的,你可以從《易經》給我們兩句話作為啟發。
第一句: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更多煩惱。
第二句話:努力的君子會有好運氣!
真正的成功來自於勤奮!一個人做事踏實,做好事,平日勤勞謙虛。只有做好這兩件事,好運才能不請自來。
如果你想了解易經的智慧,這圖文解說的《易經》不失為一個好讀易懂的版本。
在尊重原著內容的根底上,復原最真實的《周易》,而且通過結合實際的例子來告知你怎麼去剖析問題,《易經》64卦不再是冰冷冷的符號,而是變成讓咱們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大才智,著實讓我獲益無窮。
你不必花費力氣啃文言文,也不必具有易學專業知識,僅僅閱覽它就能輕鬆入門讀懂《周易》,掌握精華。
讓自己獲益一生的智慧,可收藏,又可讓自己開悟,何樂不為?喜歡的朋友點擊下方商品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