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來,北京市和順義區累計投入各級各類京蒙扶貧協作資金16268.74萬元,實施了52個幫扶項目,惠及1.5萬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帶動4194名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
掛職幹部:幫貧困女大學生走出草原
吳清緒是順義區園林綠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2019年4月到科左中旗擔任掛職幹部,擔任旗委常委、副旗長。掛職這一年多,吳清緒和當地的老鄉交上朋友,下鄉「走親戚」成了他工作的一部分。
8月16日,吳清緒(右一)視頻連線在北京工作的孟都來瑪。
2018年,內蒙古財經大學畢業的孟都來瑪因患先天性脊椎裂,一直沒有找到工作。吳清緒了解情況後,經過多方溝通努力,幫孟都來瑪在北京順義區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
孟都來瑪有了固定的工作,工作第一年每個月工資大約5000元,單位還給她分配了集體宿舍,這給曾經貧困的家庭減輕了不小負擔。
京蒙「牽手」以來,像孟都來瑪這樣走出大草原,在北京找到工作的年輕人不算少數。
截至目前,科左中旗已經向順豐速運、中京保安等企業輸送了247名勞務人員,人均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真正實現了「一人就業、全家脫貧」的目標。
扶貧車間:讓群眾在家門口就業
8月15日,科左中旗花胡碩蘇木鄉哈根廟嘎查扶貧車間,女工吳高娃坐在縫紉機前縫製蒙古族服裝。她現在不用外出打工,在扶貧車間一個月能掙1500塊錢。
除了幫助草原上的年輕人到北京就業,京蒙扶貧項目還投資建設本土扶貧車間,解決貧困戶就近務工,幫助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就業」,實現穩定的務工收入。
8月15日,科左中旗花胡碩蘇木鄉哈根廟嘎查,哈根廟嘎查扶貧車間的女工穿上自製的蒙古族服裝,準備表演蒙族族服裝秀。 花胡碩蘇木黨委組織委員董山丹告訴新京報記者,今年這個扶貧車間的訂單量達到3000萬元。
8月15日,哈根廟嘎查扶貧車間,一名車間女工正在製作蒙古族刺繡,車間的產品包括蒙古族服飾、圍巾、沙發靠枕等。兩年前,100多名貧困戶成了車間裡的手藝人。在農忙時節,他們還可以先顧著家裡的農活兒,有空再來車間工作。
8月15日,哈根廟嘎查扶貧車間,車間負責人馬春紅為女工們展示如何走「貓步」,馬春紅是蒙古族刺繡非遺傳承人。
2018年以來,科左中旗利用京蒙援助資金建設了扶貧車間、農機合作、種養殖合作、村級光伏電站等集體經濟類項目,並開發拓展了保潔員、護林員、治安員等村級公益性崗位388個,專門安置無法離鄉的弱勞動力,實現了貧困人口的「家門口就業」,每人年收入達到3000-5000元左右。
北京玉米種子:變成老鄉「搖錢樹」
「兩黃經濟」是科左中旗的主要經濟發展方向,其中一項是黃玉米。在科左中旗採訪時,大片大片的玉米地成為草原另外一道風景。
8月16日,科左中旗,吳清緒在地裡查看玉米長勢。吳清緒是北京市順義區園林綠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2019年4月到科左中旗擔任掛職幹部,任旗委常委、副旗長職位。
掛職期間,吳清緒跑遍了當地的田間地頭,經過考察,他發現科左中旗地處黃金玉米帶,但相對缺水,當地貧困群眾使用玉米種子產量不高、賣不上價錢。
經過吳清緒的牽線搭橋,北京順鑫國際種業集團順鑫農科種業為科左中旗貧困戶捐贈了價值625000元的京科665優良玉米種子,解決了382戶貧困戶發展生產玉米的問題。
京科665種植出來的玉米杆比較矮,耐旱,抗倒伏,特別適合科左中旗缺水、風大的氣候特點。在科左中旗,種植京科665的畝產量可達到1500斤左右。
8月16日,科左中旗前瑪尼吐嘎查,關壯薩打開玉米地中的滴灌水閥門。關壯薩今年種植了100多畝京科665玉米,不久前他剛做完股骨頭手術,依靠淺埋滴灌技術,關壯薩能夠自己完成澆水工作。關壯薩說,「以前就種25畝的玉米地,種子不好,我也沒法自己澆水,一年下來沒啥大收成。現在的生活一下子有了盼頭。」
8月16日,科左中旗前瑪尼吐嘎查,因病致貧的關壯薩去年置換了股骨頭,他現在堅持每日在家中鍛鍊。
關壯薩家廚房中的電器一應俱全。幾年前,政府補貼兩萬元為他家免費蓋了40平方米的住房。當地的扶貧幹部跟他開玩笑:「現在生活好啦,今後再娶個媳婦,這日子就越過越美啦。」關壯薩聽到這話,呵呵笑起來。
黃牛養殖戶:「有望還清30多萬外債」
科左中旗的「兩黃」經濟除了黃玉米,還有黃牛養殖,這可是當地村民的「金元寶」。
8月15日,成峰牲畜交易市場開市。成峰牲畜交易市場位於中國黃牛之鄉通遼市科左中旗舍伯吐鎮,是內蒙古地區最大的牲畜交易市場。這裡每個集日的成交量可達萬餘頭。
「到年底,賺個十來萬我感覺問題不大。」8月15日,成峰牲畜交易市場內,王根良正等待買主。
「我從來沒想過自己還能有這樣的日子,一頭牛賣1.5萬左右,再過兩三年,我以前拉下的那三十來萬元的饑荒(外債)肯定都能還清啦。」王根良心情好了,話匣子也打開了。
王根良有三個兒子一個女兒,早年間供孩子們上學,他借錢借遍了親朋友好友,30多萬元的外債壓得他喘不過氣來。如果沒有京蒙扶貧政策,王根良自己都想不到能有還清債務的一天。
王根良和老伴兒在交易市場租的小院裡種滿了蔬菜,「種菜用牛糞當肥料,既實惠又綠色......」日子忙碌辛苦,但王根良看著自己賺的錢越來越多,再苦也能喜滋滋過下去。
花吐古拉鎮柏林艾勒嘎查養殖合作社,剛出生不久的小牛和母親在一起。這座最初由嘎查學校舊址改造而成的養殖合作社,經過兩年的發展年盈利達到近30萬元。
花吐古拉鎮柏林艾勒嘎查養殖合作社,獸醫卜阿民布和(左)和飼養員張耀宗(右)正為一頭小牛做檢查。 卜阿民布和每年可以增收1萬餘元。 張耀忠每年能拿到將近兩萬元,農忙時節還能回家幹地裡的農活。
8月15日,科左中旗舍伯吐鎮,牛群在河灘吃草。
在扶貧政策的支持下,近年來,成峰交易市場實施了「資金跟著窮人走、窮人跟著能人走、能人跟著(交易)市場走、市場跟著產業走」產業扶貧項目。累計投入各類扶持資金3200萬元,其中京蒙幫扶扶貧資金500萬元,項目覆蓋50個嘎查村、200多戶貧困戶,通過經紀人收益、資產收益、勞動報酬等方式,年戶均增收8000元以上。
在科左中旗,來自北京的幫扶項目已經深入到該旗的方方面面。圍繞當地光能豐富資源,科左中旗實施了村級光伏扶貧電站項目;實施轉移就業和就近就地就業類項目,讓更多村民當上了「上班族」,有了穩定的收入;投入294.05萬元實施了科左中旗住房及居住環境改善項目,為全旗建檔立卡貧困戶新建或修繕房屋……
京蒙幫扶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舉措,京蒙兩地各類優秀資源有效對接,已經促成多個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的結對幫扶。科左中旗村民的日子越過越舒坦。
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吳婷婷 攝影報導
編輯 張英 校對 盧茜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