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學習平臺2020-08-06
作者: 劉安琪 唐麗雅 張啟民
近年來,通遼市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守住民生底線,增進民生福祉,提升城市品質,統籌城鄉發展,不斷增強綜合實力和競爭力,加快建設宜居型城市,讓城市更美好、產業更高端、人民生活更幸福。
「政府給的政策要拆遷了,馬上要住上樓房了,咱們也能好好享受一下生活了!」每天幹完農活,科左中旗保康鎮西道爾吉花嘎查村民鄢海英和丈夫都會蹲坐在居住了20多年的平房院裡看著項目的建設進度。這個牽動民心的項目就是西道爾吉花嘎查棚戶區改造項目。該項目總投資1.6億元,共分為兩期,項目規劃建設樓房19棟,總用地面積62218平方米,總建築面積87357平方米,惠及西道爾吉花嘎查村民266戶。目前,樓體建設、真石漆、內外牆抹灰等主體施工部分已經完成,排水工程也已接近尾聲,當前正在進行大熱鋪設,預計在2020年10月份完成整個小區的主建施工部分。說起這件事,鄢海英打心裡高興:「農村如果沒有拆遷政策,我們農民一輩子也住不上樓房,現在就盼著快點完工,就不用在這土房裡住了,冬天也不用燒柴火了,老的小的都享福!」近年來,科左中旗以棚戶區改造項目為契機,積極爭取上級棚戶區改造項目資金,持續推進棚戶區改造項目,在改善群眾居住環境上發力,提升了人民的生活質量,在徹底解決老城區髒亂差面貌和基礎設施落後現狀的同時,進一步完善了城鎮功能,有效提升了城市品質和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
通遼市在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提升城市品質的同時,還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不斷提升產業品質。走進科爾沁工業園區人工溼地及梅花生態公園,首先映入眼帘的對面山體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十個大字,周邊乾淨平坦的騎行小路和波光粼粼的湖面,在藍天的映照下格外愜意宜人。但誰也想不到,曾幾何時,園區工廠產生的廢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到河中,使河道兩岸雜草叢生、垃圾遍地、汙水橫流。2007年,科爾沁區建立了汙水處理廠,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環境汙染問題,但是排出的廢水仍然遠遠低於地表水IV類水標準。2016年,科爾沁工業園區又斥資1.68億元,建設科爾沁工業園區(南區)水資源綜合利用及人工溼地生態一體化項目。工業園區67家企業排放的汙水通過汙水收集管網到提升泵站再到汙水處理廠,經過處理達到國家Ⅰ級A排放標準。其中一部分輸送至溼地公園,進行二次利用。「我們將汙水處理廠排放Ⅰ級A達標的廢水進行潛流、表流及人工湖植被進一步處理,達到地表水Ⅳ類水,然後將Ⅳ類水再進行收集處理,給企業回用,真正做到了水資源循環再利用,節約地下水開採量,促進了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實現園區綠色高質量發展。」木裡圖汙水處理廠廠長楊宇說。科爾沁區始終堅持把產業轉型升級、經濟結構調整、綠色循環發展作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攻方向,不斷提升產業品質。對新進的項目設置「門檻」,對不符合地區要求、對環境產生影響的項目拒之門外、不予引進;對沒有治理能力,且對環境影響較大的傳統「小散亂汙」企業堅決淘汰,逐漸形成既發展經濟又注重產業品質的發展新格局。追求品質、崇尚品質是時代潮流,也是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通遼市將以「品質通遼」建設為抓手,以提升城市品質、產業品質、生活品質、人文品質為重點,以「繡花」功夫開展城市提升工程,堅持品質先行,推進質量變革,傾情傾力為群眾打造更加精緻的生活環境,真正讓品質成為主導發展的靈魂、推動發展的引擎,讓城市更美好、生活更幸福,齊心描繪品質通遼新畫卷。【上級媒體看左中】8月6日,學習強國內蒙古平臺發表了《於春生:致富不忘眾鄉親》文章,報導了我旗勝利鄉安家窯村豐源養殖專業合作社於春生帶領村民共同致富的事跡。內蒙古學習平臺2020-08-06
作者:唐麗雅 王圓琪 吉可心
盛夏時節的通遼市科左中旗勝利鄉安家窯村已是鮮花盈目,綠樹成蔭。走進村內,「哞哞」的牛叫聲此起彼伏,牛舍裡一頭頭健壯的牛兒是村民致富的希望。與村民聊起養牛的事,大家都會提到於春生和由他領辦的安家窯豐源養殖專業合作社。
2007年,剛剛走出軍營邁向社會的於春生有些迷茫,他的心中有一腔激情卻無處施展,彼時的他選擇出走家鄉,在外打拼。十年的奮鬥讓他兜裡有了點錢,但心裡依然空蕩蕩的,他深知自己心裡最惦念的是家鄉的熱土和父老鄉親們。2017年,他毅然放棄了城裡安逸的生活,籌資20萬元回鄉創業,當別人問起時他總是笑著說:「我的根在這裡,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能為家鄉人做點事是我的夢想。」回鄉後的於春生熱心公益事業,贏得了群眾的一致好評,2020年6月,在全村的一致推薦下,他成為了安家窯村的領路人,此時剛過而立之年的他邁出了走向夢想的第一步。剛回鄉的於春生發現安家窯村基礎設施落後、無主導產業帶動經濟發展,農牧民群眾收入低。如何改變現狀,帶領群眾快速走上致富路,是於春生日思夜想的大事。考慮到科左中旗屬於天然黃金玉米帶,無論從產量、質量來講,在全國都是首屈一指的,種養結合發展產業無疑是一條致富之路,加之近些年肉牛養殖業火熱發展,深思熟慮後,於春生向當地政府爭取了10萬元貸款,加上自籌的資金,購買了23頭基礎母牛。自此,安家窯村有了第一個規模化肉牛家庭牧場。不僅如此,於春生還組織當地農牧民群眾到養牛場學習養殖技術,「於春生教了我許多養殖技術,改變了以往不科學的養殖模式,我家今年的收入比去年高了2萬多元呢!」漸漸地,村內散養戶對規模化養殖場給予了充分認可,村內也以點帶面逐步形成抱團式的小型家庭農場。經過不斷地規劃、完善和籌備,安家窯村的家庭牧場不斷發展壯大,於春生也成為遠近聞名的「養牛狀元」。2018年12月,於春生領頭成立了安家窯豐源養殖專業合作社,現在合作社已經發展成為一個佔地2萬平方米,擁有日光取暖棚舍、窖池、草料庫等全套設施的規範化養殖廠,基礎母牛存欄量達到100餘頭,年出欄可達到50餘頭,年純收益可達70萬元以上。「人不能忘本,雖然現在我的日子越過越好,但我從來沒忘過安家窯村的父老鄉親,每每看到村裡的一些貧困戶,我心裡就特別不好受。」自己已經走上小康之路的於春生沒有忘記返鄉創業的初心,他聘用貧困戶為合作社員工。「這幾年身體不好,出門打工不方便,前幾年家裡生活很困難,現在我在村裡的合作社打工,一年能賺將近2萬元的工資,日子是越來越好了!」貧困戶王安全對自己的工作讚不絕口。於春生帶領全村走上了種養結合的路子,他引導貧困戶和村內群眾種植青貯、牧草,與貧困戶籤訂合約,在滿足自家養殖需求後,合作社按市場價收購農戶多餘的青貯,既為合作社省下了運輸成本,又為貧困戶增加了致富收入。現在安家窯村的青貯、牧草種植規模已達5000畝,年產量可達20000噸。「自己富起來不算富,能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和貧困戶脫貧增收,走向富裕小康路,是我的理想,也是我在家鄉創業的目的。」2020年6月,在支部黨員和村民代表的一致推薦下,於春生成為了安家窯村的黨支部書記。「村集體要有錢辦事,鄉村振興才有路子!」面對集體經濟連續多年達不到5萬元的現狀,於春生決定要讓村集體成為領富帶富的「先行者」。在於春生的推動下,2020年7月,安家窯村與合作社籤訂村集體經濟合作共建項目,村委會對合作社現有122萬元的固定資產按照112.5萬元進行低價回購,同時合作社每年對回購的固定資產進行租賃,每年租金10萬元,首輪租賃期為10年。同時,村集體投入20.2萬元購買合作社原始股權,股權佔比達18%,合作社每年向村集體進行股權分紅。通過集體經濟共建項目,2020年安家窯村集體經濟可突破30萬元以上。「小於書記上任以來,村裡發展得越來越快,基礎設施建設也越來越全,就說村裡的文化活動廣場吧,以前是荒廢著的,現在都是健身器材,村民的精神面貌越來越好,生活水平、幸福感都有所提升。」村裡老幹部劉成文一臉欣慰地說。於春生用自己的努力成為勝利鄉遠近聞名的致富帶頭人,用堅定的毅力拓寬了安家窯村鄉村振興的道路,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年輕黨支部書記的使命擔當。午後的暖陽籠罩著安家窯村,一條條寬闊的水泥大道、一個個嶄新的養殖棚舍、一排排整齊的村居民院、一張張寫滿幸福的笑臉……無不展示著安家窯村的新風貌。8月6日,旗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包娜仁高娃到代力吉鎮推進環境衛生整治、集體經濟發展工作。8月6日,花吐古拉鎮黨政班子成員到韓家窩堡嘎查、三家子村等地調研農村牧區重點工作,實地查看了村集體經濟發展、經濟林建設、農牧區人居環境整治、種養殖業發展等情況。
8月6日,希伯花鎮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到海合屯、餘豐堡、南八付犁仗、北巴彥花等嘎查村檢查指導農村牧區重點工作。
為進一步完善村屯基礎設施建設,為群眾出行提供便利條件,8月6日,代力吉鎮迷仁艾勒嘎查村內新修水泥路開工建設。
8月6日,保康街道東風社區聯合轄區包聯單位旗自然資源局對困難居民進行走訪慰問,為他們送去紅色禮包及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
8月6日,保康街道紅旗社區聯合轄區派出所、社區醫院對從境外回鄉人員進行走訪檢查,為他們解讀疫情防控政策並對其進行醫學檢查,要求返鄉人員嚴格按照隔離要求做好自我防控。
疫情防護||低風險地區如何戴口罩?最新指南來了!(詳情請點擊查看)
視頻|疫情低風險地區公眾戴口罩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