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大選」的那些事兒

2021-01-16 戰略思想家

臨近投票日,島內各政黨的拉票活動愈發頻繁。圖為1月10日,一名藍營支持者準備參加造勢活動。 法新社


1月16日,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和民意代表選舉將迎來投票日。四年一度的臺灣「大選」頗受關注,對於島內各政黨來說,此次選舉也是難得的比拼「面子」的造勢之機。《國際先驅導報》記者親歷臺灣「大選」時間,帶讀者觀觀「面子」,品品「裡子」。





兩隻裝扮成小豬的車停放在門口,粉紅色的咖啡小鋪在夜色下倍顯浪漫……走進位於高雄市的管媽「咖啡小鋪」,可以喝到一杯「本日咖啡」。如此多的「柔」性色調,很難將其與政治聯繫在一起,實際上,這裡是高雄市民進黨籍民意代表管碧玲尋求連任的競選總部。



「如果你困了、累了、不想睡、想聊天……快來管媽競選總鋪,一起喝杯咖啡」,這是管碧玲競選總部的宣傳語。由於到訪是冬至深夜,記者一行在「管媽小鋪」雖未喝咖啡,卻品嘗到了熱乎乎的桂圓蓮子湯圓。據介紹,當天不少政黨的競選總部都為民眾準備了湯圓。


雖然輿論普遍認為今年選情「冷颼颼」,但民以食為天,「熱飯」填飽助選員和支持者免不了。多數候選人總部供應便當或自助餐,像宜蘭無黨籍民意代表候選人邱錫奎就請社區媽媽煮焢肉、菜脯蛋和香腸等家常菜。綠黨社會民主黨聯盟民意代表候選人吳紹文則是打造「鹹粥車」。


「過去各地競選總部都會提供流水席,俗稱叫選舉飯。」中國國民黨高雄市黨部主任委員許福明表示,後來由於選舉法規定,「選舉飯」叫停,但選民趕上飯點,去競選總部「呷粗飽」(簡單吃飽飯)還是不成問題的。


記者在採訪高雄市民意代表候選人黃韻涵時,也趕上了一餐飯,有蝨目魚、雞肉和四五樣蔬菜,營養搭配全面,還配以熱湯,或許是在鄉間大灶煮成,別有一番風味。


其實,不光是選舉飯,競選總部也常常提供各種「競選小物」以「博感情」。今年31歲的黃韻涵的「競選小物」就包括便籤、筆袋、風車,甚至還有面膜。而在農業為主的南部縣市,各處候選人最傳統也普遍受歡迎的競選小物則是萬年曆。



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候選人、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全臺競選總部位於臺北市北平東路,緊鄰民進黨中央黨部。無處不在的各色「小豬」是總部最有特色的配置,它們不僅是裝飾品,更是小額募款的「利器」。總部裡還設有「小英商號」,這裡販售100多種選舉文創商品,包括印有蔡英文頭像或卡通造型的衣服、帽子、文具、水杯等。


而朱立倫競選總部則選擇在八德路國民黨中央黨部附近,採取組合屋的方式搭建而成。總部裡面擺放著國民黨在臺北市8個選區的民意代表候選人資料,以實現選情「母雞帶小雞」。


同樣打低碳環保牌的還有宋楚瑜在高雄的南部競選總部。總部用32片太陽能光電板,盆栽建置綠牆整體以「綠建築」來呈現。由於高雄是港口城市,這裡還別出心裁地使用舊「貨櫃屋」作為主體。親民黨高雄市議員吳益政介紹說,白天這裡靠太陽能板就可以支撐全部發電。


各縣市的民意代表競選基地也是各顯神通。一般而言,現任民意代表往往會選擇自己擴大原有的辦公室,彼此好照應。除此之外,競選總部還有許多不足以為外人道的「眉角」(閩南語,意為訣竅)。


據臺媒報導,競選總部需要考慮前方的「明堂」(廣場)是否開闊?因為這象徵了格局是否夠大。後方是否有更高的建築物作為「靠山」?因為這代表了有無政黨與地方勢力的支援。兩旁是否有建築物作為「左輔」與「右弼」?因為這暗示了是否有貴人相助。



步入民進黨高雄市競選總部,猶如觀摩選戰「司令部」。牆上懸掛著2012年臺灣地區民意代表選舉、地區領導人選舉的高雄各個區「大數據」分析圖。蔡英文高雄市競選總部總幹事餘政憲曾經「凍蒜」(當選)過兩任高雄縣縣長,他直言:「操盤選戰比自己選還累,因為需要全盤分析、制定策略以及了解各區域的對手情況。」


中國國民黨高雄市黨部主任委員表示,競選總部就是一個行政、組織運作中心,但有些人的競選總部只是門面,真正的操盤另有秘密地點。而尤其到臨近選舉前的周末,也就是臺灣媒體俗稱的「超級星期六(日)」。各競選總部往往要沙盤推演,想盡辦法拼人場,「對擂」博版面。


比如2015年12月20日這天,朱立倫和蔡英文的競選總部分別在上下午舉辦活動。朱立倫在上午舉辦「暖暖傳麻吉(意為默契)」的親子活動,為30多位幼兒園的小朋友分發暖暖包和朱古力爆米花。


當天下午,民進黨在蔡英文競選總部大樓前的北平東路舉辦「小豬回娘家」活動。記者看到,許多市民帶著裝滿小額捐款的小豬撲滿「回家」。總部大樓前還臨時搭起帳篷,總部大廳和商號更是人滿為患。不過,輿論分析說,這次選舉,響應蔡英文號召小額捐款的選民遠少於其2012年參選時所舉辦的同樣活動,原因之一就是,蔡英文「炒地皮」風波,讓大部分中低收入選民心生「為什麼捐錢給有錢人」之惑。


歸根結底,競選總部要集中展示候選人的形象、政見,首當其衝是凝聚人氣。親子牌是常打的招牌。像國民黨民意代表參選人陳根德總部的親子館,設置氣墊屋、氣墊溜滑梯供親子玩耍。


而高雄市國民黨籍民意代表林國正的競選總部裡,一排排檔案櫃分為「結婚」、「歸寧」等。記者到達時,助理正在忙著給「各府」的治喪委員會寄服務處的慰問函。「紅白喜事、開業大吉都要顧,功夫要從平時做起。」許福明告訴《國際先驅導報》,做這些事情不見得有選票,但是不做這些肯定沒有選票。


選舉跑場是瘦身,選後鬆懈是「反彈」。一位候選人這樣形容臺灣的選舉「減肥文化」。然而勿論競選總部是光鮮還是簡樸,選舉時賣力程度大小。選民們更希望看到大大小小的候選人能夠多談點「實事」,多為兩岸關係謀和平穩定,少做「門面功夫」。畢竟投票只是一瞬間,但卻關乎四年甚至更久的升鬥小民之福祉。






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參選人確定為「三搶一」,結果無論是國民黨的「朱玄配」(朱立倫和王如玄)、民進黨的「英仁配」(蔡英文和陳建仁)還是親民黨的「宋瑩配」(宋楚瑜和徐欣瑩),都應了一句俗語「男女搭配,幹活不累」。在這之前的「男女組合」,僅有200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時,民進黨的陳水扁選擇呂秀蓮為副手,2004年兩人再次搭檔連任成功。


除此之外,這也是臺灣選舉史上首次所有組合的正副搭檔都是不同黨籍。像王如玄、陳建仁是無黨籍,徐欣瑩原本是中國國民黨籍,2015年1月退出中國國民黨,自創一個新政黨名「民國黨」,自任黨主席。



臺灣選務機關日前舉行號次抽籤,領導人部分雖然只有三組候選人,但不分區民意代表部分,卻有高達18個政黨出來競逐34個席位。


如果加上區域民意代表部分,臺灣共有28個政黨參與,臺灣輿論戲稱為「戰國時代」。由於政黨太多,選務機關宣布將啟用長達70釐米的選票,這也是臺灣選舉史上最長的選票。


其實,與全臺286個政黨相比,政黨參選率不足10%。356位區域民意代表候選人中,國民黨、民進黨分別推出110人和96人參選區域民意代表。也有一些新興政黨的政見頗為有趣。像去年剛成立的樹黨,就是護樹環保組織。本報記者在高雄也見到「和平鴿聯盟」,顧名思義真的就是臺灣鴿友們的組織,訴求「關心非法網鴿、擄鴿勒贖、鴿會合法化」,提倡鴿子在陸上、海上競翔風氣。



對於不少臺北市民來說,方景鈞這個名字一點也不陌生。從45歲選到72歲,從黑髮選到白髮,85歲的方景鈞今年又一次披掛上陣,參選臺北市民意代表,這是他第13次投入選舉。被譽為政壇「堂吉訶德」的他回憶說:」1975年我開始選,一直選到現在,已經有40年了。」雖然無役不與,卻總是和當選無緣。


為了一圓「凍蒜」(閩南語,意為當選)夢,他抵押房產,光是保證金就繳了200多萬元(新臺幣,下同,1元新臺幣約合0.2元人民幣),租競選總部也花上100多萬元,林林總總加起來300萬、400萬元跑不掉。為了節省開支,已屆耄耋之年的他總是騎腳踏車,掛著寫滿自己政見的布條,在大街小巷穿梭。


與方景鈞相比,此次民意代表選舉最年輕的選將比他小了逾一個甲子。參選新北市第11選區的曾柏瑜,是「綠社盟」推出的候選人,今年才23歲。而「樹黨」在澎湖推出的民意代表冼義哲,也年僅23歲。



此次356位區域民意代表候選人中,有高達64位出身政治世家,其中多達41位是「政二代」。這其中為人所熟悉的,有蔣家第四代、37歲的蔣萬安。前民進黨主席女兒、民進黨的蘇巧慧。由於蔣萬安的父親、國民黨前副主席蔣孝嚴在上屆選舉的初選時敗給現任民意代表羅淑蕾。蔣萬安挑戰同一選區的羅淑蕾出線成功,被輿論稱為「王子復仇」。


記者在高雄採訪時,遇到31歲的候選人黃韻涵,她的母親陸淑美就是高雄岡山區議員,女兒的競選總部就在母親的議員辦公室旁。比起一般的政治「素人」,「政二代」顯然在天時地利人和上佔得先機。


其實,臺灣政界的家族勢力盤根錯節早已有之。只不過因為今年各政黨意識到年輕選民訴求,加速世代更替。臺灣《天下》雜誌報導說,目前臺灣22個縣市中,縣市議員出身政治世家的比例高達24.6%,甚至在基隆市、新北市、花蓮縣、嘉義市,政治青年議員、清一色是「政二代」。地方家族能夠世襲地方議壇,是因為即使政治解嚴、地方派系式微,基層民主並未改變傳統恩庇、酬功的潛規則,反而還因藍、綠兩黨競相拉攏而變本加厲。


不過,選民對此並不感冒。一位臺北市年輕人就直言:「如果選舉就是標榜家族實力,那他們放個西瓜都選得上,不是嗎?」





1月9日與10日是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日之前的最後一個周末。在臺灣,這被稱為選前「超級周末」。國民黨、民進黨、親民黨等各大陣營爭分奪秒舉辦多場遊行造勢活動,集中火力固票、催票。伴隨天氣升溫,原本冷颼颼的選情也漸有回暖跡象。臺灣媒體則形象地稱之為「肉搏戰」。



9日下午,國民黨在臺北舉辦「為臺灣安定而走,你就是力量」大遊行,國民黨方面稱,總計有20萬人參與。遊行分為「團結的力量」、「愛的力量」以及「希望的力量」三路線,分別從不同地點出發,最後共同匯集,集體造勢。


首當其衝的是祭出「團結牌」,藍營黨政要員,包括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國民黨籍候選人朱立倫、王如玄,臺灣當局正副領導人馬英九、吳敦義,朱立倫競選總部主委胡志強、後援會總會長王金平、競選顧問團總團長洪秀柱,國民黨前主席連戰與吳伯雄等盡數出動,向支持者喊話,希望民眾在一周後站出來投票支持國民黨。


「三姝合體」的「夫人牌」則成為最吸睛所在。馬英九夫人周美青、朱立倫夫人高婉倩及洪秀柱「三姝」首次合體領銜「愛的力量」路線,吸引大批支持者參加。此前,面對落後局面,國民黨早就透露,在選戰倒數時會啟動「夫人牌」,以其親和力主攻婦女票。這次關鍵時刻娘子軍出手,恰恰是同樣利用女性力量訴求「反攻」小英的一張柔性牌。


別出心裁的還有「美豬牌」。由於蔡英文之前曾表達可能開放含瘦肉精美國豬肉,因此「反美豬」成為今天遊行的突出訴求之一。《國際先驅導報》記者在現場看到,有臺南的民意代表候選人運來兩頭剛滿三個月的乳豬加入遊行,民眾也高舉「支持蔡英文就是支持瘦肉精美豬」標語,高呼「三隻小豬、換來美豬」以示抗議。一位豬農對《國際先驅導報》表示,食品安全關於下一代的健康,因此不能沉默。



臺北當天豔陽高照。國民黨各選區民意代表強勢動員了民眾加入遊行隊伍,也有家長帶著年幼的孩子一路尾隨隊伍緩慢前行。舞獅、雜技、肚皮舞娘等各種表演隊伍也穿插在長長的遊行隊伍中,烘託氣氛,吸引許多遊人駐足拍照。


一直被外界搜尋的「淡水阿嬤」本尊也終於現身。朱立倫日前在大選電視辯論會上,被問到原要「做好做滿(新北市長)」,何以又出來參選?他說有次到新北市淡水區拜訪,一名阿嬤對他說,「市長,你一定要出來選,若不出來選,天公伯都不會原諒你,你要為臺灣,不是為個人」。朱立倫說這段話讓他非常感動,因此臺灣碰到關鍵時刻,即使萬箭穿心也要站出來。


但是當時朱立倫並沒有透露阿嬤身份,被競選對手網友揶揄質疑。9日外號「喬媽媽」的阿嬤出現在遊行隊伍中。當天,她和近百位淡水阿公、阿嬤一起到臺北市參加大遊行,眾人穿上「淡水阿嬤」藍色背心,揮舞旗幟,手持「阿嬤挺立」、「正港淡水阿嬤佇這啦」等標語,成為遊行隊伍一大亮點。


帶領合作金庫企業工會前來遊行的合作金庫商業銀行債權管理部科長連志清表示,這些年來,國民黨在兩岸關係上主張兩岸和平共處,這一點我們比較支持。他說,我們希望在兩岸關係持續穩定發展的基礎上,再好好發展經濟,這是我們今天來參加遊行要表達的主要目的。他還表示,兩岸合作對兩岸整體經濟發展都好,「這樣我們就有機會,有就業機會,這是我們所期待的」。


在三路人馬匯聚的自由廣場上,朱立倫致辭時表示,今天大家站出來跟過去看到的大遊行不一樣,過去幾年,臺灣社會看到民進黨帶動的遊行不斷抗議、反對、抗爭,今天國民黨號召的遊行是正面、陽光、歡樂。他說,大家共同的願望是社會安定、臺灣經濟繁榮、兩岸和平。



10日晚,出身桃園、曾擔任過桃園縣長的朱立倫回到桃園舉行萬人造勢大會,呼籲鄉親相挺。分析人士認為,長期以來,藍營在北部選情佔優,但2014年底「九合一」選舉藍營卻遭遇滑鐵盧。今年「大選」,藍營支持者因「換柱」等事件對國民黨不滿,「不投票」、「投廢票」的氛圍濃厚,導致朱立倫在北部民調始終難以提升,許多黨籍區域民意代表參選人也陷入苦戰。國民黨方面深知,要想在聲勢落後的情況下實現「逆轉勝」,必須強固基本盤,喚醒藍營支持者的危機意識,讓大家出來投票。


南部為綠營的傳統大票倉,在前年的「九合一」選舉後,更是「綠油油」一片。作為屏東人,民進黨籍候選人蔡英文9日一大早回到老家屏東楓港,正式啟動「點亮臺灣每一裡」七天六夜全臺車隊大掃街活動。蔡英文表示,今年要讓屏東楓港從民進黨主席的故鄉,變成臺當局領導人的故鄉。


9日晚,蔡英文領軍的車隊與搭檔陳建仁在高雄合體舉行造勢晚會。民進黨方面稱,晚會現場湧進10萬人。目前聲勢領先的蔡英文呼籲支持者一起拼,拼出有史以來第一次立法機構政黨輪替,領導人選舉也一定要贏,而且要贏得讓對手心服口服。


她還呼籲支持者一定要集中選票,讓民進黨在立法機構席位過半,民進黨行政、立法一條線,改革才會加快速度。


親民黨候選人宋楚瑜9日晚在臺中舉辦大型造勢晚會,近萬名支持者到場助陣。宋楚瑜發言時左右開弓,抨擊國、民兩黨不夠貼近民意,他還提到養豬戶昨天向民進黨抗議美豬進口。宋楚瑜強調,臺灣人要的是公平機會和能幹的執政團隊,不是選舉時開空頭支票。他當選後一定拿出效率管理,籌組「聯合大政府」,終結藍綠惡鬥。



由於此次「大選」一投三張票,除了臺灣地區領導人,還有分區民意代表(立委)及政黨票,後者將決定「立委」席次。一些小黨,如臺聯黨、時代力量也在「超級周末」舉辦造勢活動,力拼民意代表席位。


超級星期六這天,國民黨、民進黨、親民黨把各自的壓軸造勢活動分別集中在北部、南部、中部,集重兵屯守各自傳統優勢選區。但到了超級星期天,朱立倫、蔡英文、宋楚瑜則一致選擇了激戰南臺灣。蔡英文在民進黨執政的臺南市喊出5席全上,力保南部票倉;朱立倫表示,在臺南市艱困選區也不放棄任何一席;宋楚瑜則表示終止藍綠惡鬥,要人民走第三條路。


只不過,雖然在臺南短兵相接,三組人馬卻擦肩而過。■


更多精彩詳見《國際先驅導報》(即《參考消息》原創版)紙質版,由新華通訊社主管,參考消息報社主辦,周五出版,4開32版,國內外發行,全國各地郵局均可訂閱,各大城市報刊亭均有發售。

郵發代號:1-65

年定價:98元

零售價:2元

發行:(010)63071851

廣告:(010)63076051


分享與關注 │ 如果覺得文章不錯,請分享給朋友們吧。關注我們,只需點擊標題下方藍色小字「國際先驅導報」

相關焦點

  • 臺灣大選候選人抽籤,出現神秘巧合
    既然無法改變,每一組候選人都極力渲染抽到的號碼與自己的匹配性,中文語言豐富,每個號碼都能找到很搭配的吉祥話,助長自己聲勢。1號 朱立倫本次抽到1號,與他的競選口號One Taiwan很搭。而這也是舉行6次大選以來,國民黨第一次抽到2號以外的號碼。
  • 2017英國大選那些事兒
    2017年6月8號,英國大選投票結束,德蕾莎·梅伊在自己提出的英國提前大選中,讓其所在的保守黨將大量議會席位輸給了工黨,失去了在議會中原有的優勢
  • 美國大選落幕 蔡正元:臺灣最笨的風景是這個
    美國大選結果,各國媒體紛紛報導拜登當選,國民黨前副秘書長蔡正元今天凌晨在臉書發文,大酸綠營名嘴、主持人,指美國大選結果印證了「臺灣最笨的風景果然是人,尤其是那些綠臺上的人。」    蔡正元說,美國大選已經落幕了,落幕前有很多名嘴和主持人講起美國選情,都掰得頭頭是道,實在非常有趣。
  • 美國大選將至,專家稱大選對臺灣可能是傷害
    並且近期川普還在不斷地利用臺灣製造一些事端來挑釁中國大陸,想要給自己的選情增加更大的獲勝機率,而臺灣也是非常願意去迎合川普的所作所為。但是近期根據美國的專家分析,由於現在兩黨之間的競爭過於激烈,可能令美國陷入持續的危機,從而減少幹預高端大國衝突的可能性,這樣的情況對於臺灣來說是非常危險的,因為臺灣已經在美國的影響之下跟大陸起了不少的摩擦,現在美國正忙於大選,如果兩岸之間真的發生了巨大的事件,美國基本上是不會參與的。
  • 馬英九動作頻頻,意在臺灣2024「大選」?
    編輯:化蝶民進黨不得人心今年年初,新冠病毒疫情肆虐全球,導致臺灣地區出現連鎖反應。川普為了選情,選擇把中國樹立為敵對勢力來進行打壓,塑造對抗中國的強硬總統形象。川普在打壓中國大陸的過程中,臺灣地區被當做「棋子」,用臺海的緊張局勢來阻礙中國大陸的正常發展。由於美國多次釋放錯誤的信號誤導一些「臺獨」分子展露野心,頻頻出現過激行為。而且臺灣地區的抗疫工作也敷衍了事,不檢測就沒有病例成為抗疫指揮中心的行為準則。在這段時間裡,蔡英文領導的民進黨名聲極差,只顧親美不顧民生的行為讓很多學者專家批評。
  • 美國大選後 臺灣何去何從?
    據報導,臺灣民眾黨6日在臺大校友會館舉辦「美國大選後的美陸臺局勢座談會」,前臺臺灣防衛部門負責人楊念祖在會中表示,過去美陸臺三方,都借炒短線來各自獲取政治利益,但也都保持克制,三方都不希望爆發軍事衝突,而未來美國未來半年若無暇西顧臺灣地區,放任臺海情勢緊張,恐將增加臺海的動蕩局面。至於這問題是否會有解方?
  • 應該在美國總統大選之後的看守政府期「解放」臺灣,你覺得呢?
    美國大選雖未完全塵埃落定,但懂王敗選、瞌睡王勝出,已經是大概率和早晚的事兒了。
  • 臺灣媒體人分析美國大選「詭異現象」:和臺灣2020相似
    美國總統大選已進入倒數階段,再過2天就是投票日了,現任總統川普幾乎每場造勢活動都吸引眾多粉絲到場支持;反觀民主黨候選人拜登的造勢場合則冷清許多。對此,資深媒體人韋安就在臉書分享他所觀察到的驚人發現,直言「看到美國大選的造勢場合,和臺灣2020『大選』有驚人相似之處。」
  • 臺灣政壇再起波瀾!蘇貞昌有意參加2024「大選」?
    撰文丨泉泉從「2020臺灣大選」結束之後,臺灣政壇就一直沒有平靜過。先是爆發了「罷韓活動」,隨後又迎來了「高雄市市長補選」。如今,「2024臺灣大選」近段時間又成為島內的關注焦點。雖然民進黨當局距離兩屆任期屆滿卸任還剩下三年多時間,但各界人士目前都在猜測「究竟誰會在『2024大選』中獲勝」。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民進黨元老蘇貞昌是「2024大選」的有力競爭者。不過,蘇貞昌真地適合執政臺灣?
  • 臺灣「大選」結果當何以看待
    新華社北京1月11日電 題:莫道浮雲終蔽日——臺灣「大選」結果當何以看待新華社記者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投票結果11日晚揭曉,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得以連任。紛亂的所謂「大選」落幕,紛雜的情緒和聲音隨之而起。究竟當如何看待臺灣地區的這次選舉,又如何評估下步臺海局勢與兩岸關係?臺灣地區實行西式民主選舉,若憑執政表現的優勢贏得選戰,自無可厚非,但蔡英文和民進黨施政乏善可陳,政策荒腔走板,令社會撕裂、民生凋敝、民主倒退,引發爭議不斷、民怨不息。為轉移社會批判焦點,其恣意動用執政資源,全力開動黨政軍機器撈取選票。
  • 視點原創| 從「公投綁大選」看臺灣民主的異化
    導讀:由於修正後的「公民投票法」大幅降低投票門檻,臺灣各黨派紛紛推出「公投案」,與即將到來的「九合一」選舉進行綁定,為謀求政治利益和贏取民眾選票服務。打著「全民民主」招牌的「公投綁大選」淪為各黨派的催票工具,折射出在黨爭、民粹、「臺獨」中走向異化的臺灣民主。
  • 看到美國大選造勢場,臺媒體人:竟和臺灣2020「大選」驚人相似
    美國總統大選進入最後衝刺,現任總統川普每場造勢活動,都受到粉絲熱烈歡迎。反觀民主黨候選人拜登的造勢活動,相對冷清。臺灣資深媒體人韋安話中有話表示,看到美國大選的造勢場合,和臺灣2020「大選」有驚人相似之處。
  • 美國大選後 臺灣的三條路
    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拜登若當選,美中關係『會硬不會亂』;若川普連任,將持續『又硬又亂』!」中國與日本研究權威傅高義,一語道出了他對美國大選後,陸美臺關係的見解。傅高義還特別呼籲蔡英文「不要只聽信美國單方面的聲音,得同時聆聽北京釋放的所有訊息,仔細解讀其中意涵,帶領臺灣走往正確的方向。」
  • 臺灣「大選」辯論有望 公視、三立同意合辦
    中國臺灣網12月13日訊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大選」辯論露出曙光,三立電視臺與公視「原則上」同意合辦。民進黨方面稱時間緊迫、公辦政見發表會在即,希望各黨這幾天趕緊坐下來商談細節。國民黨方面則希望至少辦兩場。
  • 海峽銳評|懸疑的美國大選 忐忑的臺灣賭徒
    美國大選決戰今天打響,懸疑卻沒那麼容易落幕。 疫情嚴重,美國今年郵寄選票大幅飆升,多個搖擺州認可大選當天才寄出的選票,大票倉賓州更是將郵寄選票有效期放寬到11月6日。拉長的計票周期、多變的郵寄選票和反覆無常的在位者,幾乎可以斷定,這將是美國有史以來,最懸疑的一次大選。
  • 美國大選 臺灣究竟有沒有選邊站?
    在美國總統大選前夕,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緊急召開安全會議,強調無論選舉結果,持續深化與美國共和黨及民主黨關係,爭取美國跨黨派持續對民主臺灣一致支持。由於時機敏感,又適逢《華盛頓郵報》披露民進黨當局偏袒共和黨,臺灣是否在美國大選支持川普?當然引起外界關注。
  • 臺海觀瀾|明日投票,臺灣大選觀察分析指南
    王義偉明天(1月11日),臺灣大選投票。根據選舉流程,臺灣選民白天投票,選務部門傍晚開始計票,預計晚上10點之前出結果。作為大陸人,該如何觀察、分析此次臺灣大選呢,哪些是我們該關注的焦點呢?此次選舉,臺灣選民來到投開票所,會領到3張票。
  • 臺灣前「國安會副秘書長」:若美國大選發生爭議 臺灣會沒靠山
    @銳看臺灣報導 美國11月3日大選牽動兩岸變局。臺灣前「國安會副秘書長」、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何思因10月31日在一場美國大選座談指出,美國兩大預測模型「FiveThirtyEight」(簡稱538)認為川普勝選機會是10%,「經濟學人」認為5%,但川普不願認輸,一旦選票發生爭議進入法律訴訟,時間拖得愈久,美國中樞無人作主,這時候中國大陸若對臺灣動作,臺灣就沒什麼靠山了。
  • 臺灣「大選」辯論有望 公視與「三立」同意合辦
    中國臺灣網12月13日訊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大選」辯論露出曙光,三立電視臺與公視「原則上」同意合辦。民進黨方面稱時間緊迫、公辦政見發表會在即,希望各黨這幾天趕緊坐下來商談細節。國民黨方面則希望至少辦兩場。國民黨2016參選人朱立倫昨(12日)面對媒體時表示,過去3屆「大選」至少辦兩場辯論,且由公視主辦。
  • 大選結果影響臺灣?臺教授:蔡英文或失去「靠山」
    導讀:10月31日,「國安會」前秘書蘇起邀請一眾人等參加關於美國大選誰能勝任與臺灣的政治關係,並分析臺灣是否與美國再次合作或後續的規劃路線。 「國安會」前副秘書何思因認為川普不會輕易認輸,並利用大選趨勢指出,只要不到最後一刻那麼大選都將充滿變數,雖然現在票數明顯偏向民主黨,但川普和他的支持者不可能善罷甘休。對此何思因認為川普將會有計劃地推翻他落選的事實,他將其分為三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