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大選」結果當何以看待

2020-12-14 國際在線

新華社北京1月11日電 題:莫道浮雲終蔽日——臺灣「大選」結果當何以看待

新華社記者

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投票結果11日晚揭曉,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得以連任。紛亂的所謂「大選」落幕,紛雜的情緒和聲音隨之而起。究竟當如何看待臺灣地區的這次選舉,又如何評估下步臺海局勢與兩岸關係?

臺灣地區實行西式民主選舉,若憑執政表現的優勢贏得選戰,自無可厚非,但蔡英文和民進黨施政乏善可陳,政策荒腔走板,令社會撕裂、民生凋敝、民主倒退,引發爭議不斷、民怨不息。為轉移社會批判焦點,其恣意動用執政資源,全力開動黨政軍機器撈取選票。

蔡英文贏得選舉的招數不是秘密,競選過程就廣受島內輿論詬病:其一,瘋狂「撒錢」,狂投數千億元新臺幣進行政策買票;其二,不擇手段打壓對手,豢養「網軍」散布假信息,大搞污衊抹黑;其三,鼓吹大陸「威脅」,煽動敵視大陸,製造「綠色恐怖」,大肆恫嚇民眾。誠如島內有識之士和媒體所言,這顯然不是一場正常選舉,蔡英文和民進黨用欺騙、壓制、恐嚇等骯髒手法撈取選票,充分暴露其自私、貪婪、邪惡的本性。

一次選舉的結果當然由多種因素決定。比如,藍營的內耗自損。更可以看到,西方外部政治勢力公然介入臺灣選舉,為牽制、遏制中國大陸,阻止兩岸走近走親,而力挺蔡英文。3年多來,尤其近一年,美方不斷加大打「臺灣牌」力度,蔡英文當局積極配合,挾洋自重,推行「倚美反中」,包括借香港局勢煽風點火,誤導臺灣民眾。顯然,這場臺灣地區內部的選舉很大程度上受到外部暗黑力量的操控。

蔡英文連任,無疑令希望臺海地區和平穩定、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人們深感憂慮。但浩蕩大勢不可逆轉,一時之逆流不過是歷史浪潮下的泡沫。兩岸關係發展基本格局不會因一場選舉而改變,兩岸實力對比日益懸殊,大陸方面牢牢掌握兩岸關係主導權、主動權,無論遏制「臺獨」分裂,還是造福臺灣同胞,「政策工具箱」儲備充足。本著對國家、民族和人民的責任擔當,大陸方面勢將以高度的戰略自信和戰略定力繼續引領兩岸關係走向,以堅定的決心和充分的能力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維護臺海地區局勢穩定、維護兩岸同胞利益福祉。

莫道浮雲終蔽日,嚴冬過盡春蓓蕾。臺海形勢走向和平穩定、兩岸關係向前發展的時代潮流,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阻擋的。國家強大、民族復興、兩岸統一的歷史大勢,更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阻擋的。「臺獨」是歷史逆流,是絕路。我們要正告蔡英文和民進黨,不要因一時僥倖而任性妄為,頑固抱持幻想只會加速墜入幻滅。

相關焦點

  • 莫道浮雲終敝日——臺灣「大選」結果當何以看待
    新華社北京1月11日電題:莫道浮雲終敝日——臺灣「大選」結果當何以看待新華社記者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投票結果11日晚揭曉,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得以連任。紛亂的所謂「大選」落幕,紛雜的情緒和聲音隨之而起。究竟當如何看待臺灣地區的這次選舉,又如何評估下步臺海局勢與兩岸關係?
  • 莫道浮雲終蔽日——臺灣「大選」結果當何以看待
    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投票結果11日晚揭曉,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得以連任。紛亂的所謂「大選」落幕,紛雜的情緒和聲音隨之而起。究竟當如何看待臺灣地區的這次選舉,又如何評估下步臺海局勢與兩岸關係?
  • 臺灣「大選」結果出爐,外交部正式發聲
    根據外交部網同步的消息,1月11日,臺灣地區「大選」結果出臺之後,針對臺灣選舉問題,外交部發言人耿爽於1月12進行了相關問答,記者對其提問:「對於臺灣地區最終的領導人選舉結果,你有什麼想法嗎?這將對未來涉臺外交形勢產生怎樣的影響?」
  • 大選結果影響臺灣?臺教授:蔡英文或失去「靠山」
    導讀:10月31日,「國安會」前秘書蘇起邀請一眾人等參加關於美國大選誰能勝任與臺灣的政治關係,並分析臺灣是否與美國再次合作或後續的規劃路線。 「國安會」前副秘書何思因認為川普不會輕易認輸,並利用大選趨勢指出,只要不到最後一刻那麼大選都將充滿變數,雖然現在票數明顯偏向民主黨,但川普和他的支持者不可能善罷甘休。對此何思因認為川普將會有計劃地推翻他落選的事實,他將其分為三步。
  • 臺灣民眾高度關注美國大選結果
    民進黨蔡英文當局一面倒「押寶」川普,臺灣民眾高度關注美國大選結果,更憂心選舉後的中美關係及臺海局勢。       外媒揭露「臺灣人為何力挺川普」       據英國民調機構「輿觀」(YouGov)日前發布一份針對歐亞15個國家和地區民眾對於美國總統大選的民調,相較亞太其他國家和地區偏向支持拜登,有42%的臺灣民眾支持川普連任
  • 美國大選撕裂社會,新黨副主席感嘆,臺灣也差不多
    美國總統大選落幕,民主黨候選人拜登自行宣布當選,但川普陣營不斷提起訴訟,試圖透過法律戰翻轉戰局。對此,新黨副主席李勝峰直言,「今日的臺灣,就是明日的美國」」並指川普目前的狀況,和臺灣過去「大選」差不多。
  • 臺灣2019代表字大選結果公布:「亂」字再度當選
    【解說】12月6日,「臺灣2019代表字大選」票選結果公布,「亂」字在42個候選字中奪得最高票,獲選為年度代表字。  同時,「亂」字也是2008年臺灣首屆代表字大選中的頭名,臺灣代表字歷經12屆選拔,首次出現重複的年度代表字。
  • 美國大選後 臺灣何去何從?
    美國總統大選結果8日由民主黨候選人拜登奪得賓州後,美媒宣布拜登當選新任總統,但川普卻不滿選舉結果,揚言要打法律戰。 據報導,臺灣民眾黨6日在臺大校友會館舉辦「美國大選後的美陸臺局勢座談會」,前臺臺灣防衛部門負責人楊念祖在會中表示,過去美陸臺三方,都借炒短線來各自獲取政治利益,但也都保持克制,三方都不希望爆發軍事衝突,而未來美國未來半年若無暇西顧臺灣地區,放任臺海情勢緊張,恐將增加臺海的動蕩局面。至於這問題是否會有解方?
  • 美國大選將至,專家稱大選對臺灣可能是傷害
    並且近期川普還在不斷地利用臺灣製造一些事端來挑釁中國大陸,想要給自己的選情增加更大的獲勝機率,而臺灣也是非常願意去迎合川普的所作所為。但是近期根據美國的專家分析,由於現在兩黨之間的競爭過於激烈,可能令美國陷入持續的危機,從而減少幹預高端大國衝突的可能性,這樣的情況對於臺灣來說是非常危險的,因為臺灣已經在美國的影響之下跟大陸起了不少的摩擦,現在美國正忙於大選,如果兩岸之間真的發生了巨大的事件,美國基本上是不會參與的。
  • 臺灣媒體人分析美國大選「詭異現象」:和臺灣2020相似
    美國總統大選已進入倒數階段,再過2天就是投票日了,現任總統川普幾乎每場造勢活動都吸引眾多粉絲到場支持;反觀民主黨候選人拜登的造勢場合則冷清許多。對此,資深媒體人韋安就在臉書分享他所觀察到的驚人發現,直言「看到美國大選的造勢場合,和臺灣2020『大選』有驚人相似之處。」
  • 臺灣大選在即:國民黨會一蹶不振嗎?
    1月9日,國民黨大遊行,遭民進黨質疑發錢請人參加。圖片來自東森本周六,臺灣將迎來第六次「總統」大選。如果國民黨敗選,應如何看待?有人認為:這只是正常的政黨輪換;也有人認為,選舉結果意味深長:「百年老店」國民黨是否將從此一蹶不振?對國民黨前景最悲觀的預測,來自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他毫不客氣地認為,民進黨贏了這一仗後,可能將「執政20年」,這期間新興政黨如「時代力量」和社民黨可能會慢慢茁壯,取代國民黨。
  • 2020臺灣"大選"投票正式開始 結果最快晚上8點揭曉
    宋楚瑜、韓國瑜、蔡英文(臺媒)海外網1月11日電 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及民意代表選舉於1月11日舉行,當天上午8點,投票開始,預計最快晚上8時有結果。據「中時電子報」報導,本次選舉將選出臺灣地區正、副領導人及113位民意代表。如果以投票率七成五計算,臺灣地區正、副領導人得到700萬票應可當選。下午4時投票一結束立即開票,預估最快晚上8時有結果。臺灣「中選會」稱,此次臺灣地區正、副領導人的選舉人人數為19311105人,不分區「立委」選舉人人數為19312105人,區域「立委」選舉人人數為18806913人。
  • 看到美國大選造勢場,臺媒體人:竟和臺灣2020「大選」驚人相似
    美國總統大選進入最後衝刺,現任總統川普每場造勢活動,都受到粉絲熱烈歡迎。反觀民主黨候選人拜登的造勢活動,相對冷清。臺灣資深媒體人韋安話中有話表示,看到美國大選的造勢場合,和臺灣2020「大選」有驚人相似之處。
  • 美國大選 臺灣究竟有沒有選邊站?
    在美國總統大選前夕,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緊急召開安全會議,強調無論選舉結果,持續深化與美國共和黨及民主黨關係,爭取美國跨黨派持續對民主臺灣一致支持。由於時機敏感,又適逢《華盛頓郵報》披露民進黨當局偏袒共和黨,臺灣是否在美國大選支持川普?當然引起外界關注。
  • 美國大選落幕 蔡正元:臺灣最笨的風景是這個
    美國大選結果,各國媒體紛紛報導拜登當選,國民黨前副秘書長蔡正元今天凌晨在臉書發文,大酸綠營名嘴、主持人,指美國大選結果印證了「臺灣最笨的風景果然是人,尤其是那些綠臺上的人。」    蔡正元說,美國大選已經落幕了,落幕前有很多名嘴和主持人講起美國選情,都掰得頭頭是道,實在非常有趣。
  • 臺灣大選候選人抽籤,出現神秘巧合
    既然無法改變,每一組候選人都極力渲染抽到的號碼與自己的匹配性,中文語言豐富,每個號碼都能找到很搭配的吉祥話,助長自己聲勢。1號 朱立倫本次抽到1號,與他的競選口號One Taiwan很搭。而這也是舉行6次大選以來,國民黨第一次抽到2號以外的號碼。
  • 臺灣「大選」的那些事兒
    法新社1月16日,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和民意代表選舉將迎來投票日。四年一度的臺灣「大選」頗受關注,對於島內各政黨來說,此次選舉也是難得的比拼「面子」的造勢之機。《國際先驅導報》記者親歷臺灣「大選」時間,帶讀者觀觀「面子」,品品「裡子」。
  • 臺海觀瀾|明日投票,臺灣大選觀察分析指南
    王義偉明天(1月11日),臺灣大選投票。根據選舉流程,臺灣選民白天投票,選務部門傍晚開始計票,預計晚上10點之前出結果。作為大陸人,該如何觀察、分析此次臺灣大選呢,哪些是我們該關注的焦點呢?此次選舉,臺灣選民來到投開票所,會領到3張票。
  • 「大選結束後,『美臺』關係將就此終止」
    作者:滕飛 審稿:淺夢 美國大選的最終結果已呼之欲出,這對全球人來說,都是一個重要時刻。 在陳陸輝看來,雖然在川普的任期內,美國與臺灣地區的關係發展重新回溫,並創下很多新紀錄,似乎是在向外界表明,川普連任對臺灣的益處更大。但無論美國大選的酔最終結果如何,「美臺」的友好關係可能會就此終止了,因此民進黨當局也無需再期盼,如果川普連任,就能夠帶給臺灣的改變。
  • 海峽銳評|懸疑的美國大選 忐忑的臺灣賭徒
    美國大選決戰今天打響,懸疑卻沒那麼容易落幕。 疫情嚴重,美國今年郵寄選票大幅飆升,多個搖擺州認可大選當天才寄出的選票,大票倉賓州更是將郵寄選票有效期放寬到11月6日。拉長的計票周期、多變的郵寄選票和反覆無常的在位者,幾乎可以斷定,這將是美國有史以來,最懸疑的一次大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