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有為鄉村圖書館:一座圖書館 改變一座城

2020-12-16 芥末堆看教育

有為鄉村圖書館發起人兼理事長章瑾

芥末堆 11月30日 Siyi 報導

「我們覺得慈善是強對弱的幫扶,而公益關注的問題就更加有公眾性,讓每一個人都擁有同樣的尊嚴,關注實現一種氛圍美好的生活。」

11月24日,在由芥末堆舉辦的GET2020「或躍在淵:教育的信心與發展」教育科技大會上,有為鄉村圖書館發起人兼理事長章瑾分享了閱讀對她的人生引領作用,講述了她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們如何用一座圖書館改變一座小城。同時,她也提到了目前有為圖書館運營所需要的資源支持:數字客戶系統和在線美育教育。

以下為章瑾演講實錄,略有刪減:

我的家鄉是小城三門縣,爸爸是城鎮戶口,媽媽是農村戶口。我從小就是現在所稱的流動人口子女,沒有辦法在城市裡面上學,那怎麼辦?80年代,我上幼兒園時媽媽就送我去學舞蹈、認字,她託人找到小學的班主任,說這個孩子學的還挺多的,語文老師就現場用故事書考我,差不多90%的漢字我都認識。老師很詫異,於是我就這樣「開了後門」入了學,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閱讀的力量。

「為父母考上重點大學,為自己上自習」

還記得1999年高考放榜那天,我的分數過了重點大學錄取線。當時我的反應就是長呼一口氣,坐在椅子上,沒有驚喜,動都不想動。我跟我媽說:「我終於為你考上重點大學了。」因為我自始至終都覺得,上學是在完成爸爸媽媽和老師交給我的任務。

填志願的時候我報了離家很遠的地方,我到了重慶上大學。到了重慶我終於可以徹底放飛,大一、大二就參加了吉他社、合唱團、廣播團,我從來不進自習室的大門。一直到大二的暑假,我確定了要出國留學的目標,所以我要修第二專業。這也是讀了13年的書,第一次自己制定了目標,第一次我主動走進自習室,兩年之內我不斷地查資料準備各種考試,還要學第二學位。確定目標的四年,我的生活就是出國留學、考試、打工、做社區服務,很多很多次在圖書館裡面睡著。

在英國留學期間,我做過圖書館的實習生,參加過一些社區書店的相關活動,那個時候已經開始了解多一點關於閱讀推廣,社會組織這方面的事情。後來英國留學畢業之後,我在香港工作,香港的中央圖書館也帶給我非常多美好的回憶。香港也帶給了我一些文化上面的衝擊,公益組織也非常發達。

「我媽說了算?」

兜兜轉轉從18歲離家到30歲,已經12年了,我基本上每年回去兩次。

2011年回家就給我比較大的生命轉變。那是6月,我想要回家吃楊梅。家裡有一個孩子剛剛高考完,他是三門典型的好學生,成績高出重點大學錄取線三四十分。大家就對我說:「你在外面見過一些世面了,不如幫這個孩子考慮一下他怎麼樣去選擇專業。」

我就問他,有沒有想過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或者做什麼樣的工作?他說從來沒有想過,也沒想過要去什麼地方,因為一直是家和學校兩點一線,對外面的世界沒有什麼概念。那我就跟他說:「那你是想要改變世界,還是功成名就衣錦還鄉?」他說無所謂。最後他的回答是:我媽說了算。

我當時真的還蠻震驚的,因為我感覺我看到了12年前的自己,過去的12年,一切都還是相同的配方。就像1999年的我,那時我對於未來是完全茫然無知的,我只是被鼓勵去考高分,我成了家鄉最熟悉的陌生人。

在家鄉,孩子們會被帶上麻將桌,可家長還是期待他們好好念書,能夠喜歡讀書。他們會對孩子們說:「你要考高分,你要學習,要走出三門。」可是沒有人會鼓勵孩子去思考。考了高分幹嗎?按照規劃好的路線做公務員、結婚、生子,一切還是本來的樣子。

「用圖書館改變一座城」

我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家鄉變得更好,終身教育不應該只是放在學校,它也可以引起你對某個話題的思考。生活就是教育,生活即學校,如果我們可以建立起來一個有溫度的社區圖書館,也許就可以改變家鄉的樣子。我希望這是一個體制外的空間,可以給孩子們不同的評價體系,不同的價值觀。

所以一開始圖書館是建立在破舊的廠房區,是我家附近的廠房改建,大概400平米,8年之前開始運營,現在大概有一千多名志願者幫助我們建設運營圖書館。

這個圖書館首先是一個社區圖書館,我們會做非常多文化的活動,我們稱之為社區學堂,一開始我們比較集中在青少年身上,從3歲到上大學之前的18歲青少年,都可以在這個地方找到適合他們的活動,無論是繪本閱讀、素養課程、興趣小組,還有冬夏令營等等。我們還會邀請一些有在海外留學和生活經驗的人進行分享,會有助於青少年從養成閱讀習慣到價值觀形成的整個過程。給高中生一些外面的視野和對未來的一些期待,讓他們有勇氣走出這個小城。

後來我們發現,如果不去改變整個教育生態,如果家長和老師是不怎麼贊同孩子參與活動,而是更願意他們去寫作業的話,其實很多活動成效是非常差的。所以在這個情況下,我們又針對老師、義工、母親開發了非常多的活動。

我們把這一切從學校帶到了社區。我們造成了什麼樣的改變呢?我們藏書只有三萬多冊,年借閱率達到120%,主城區4%的人口持有我們的閱讀證,讀者人均年借閱量是14本,這個是遠遠高於中國平均指數閱讀水平的。每年我們辦差不多400場活動,參加的人次差不多有一萬人。

「我們所需要的幫助」

2012年我們剛剛做這個圖書館的時候,許多三門人是第一次聽說公益,很多人會來質疑我們的動機。我記得2012年當年給有為圖書館捐贈的金額大概是三萬多塊錢,2016年給有為捐贈的累計金額就達到136萬。我們現在每年都收到境外人士的小額捐助,收支基本平衡。三門人看到了家門口的公益,也開始真正的為這樣的公益來買單。

在這裡的小義工們,他們覺得自己的生活發生了改變,他們的生活從學校、家裡兩點一線,變成了不是在有為,就是在去有為的路上。許多小義工因為有為的存在,選擇讀兒童教育,讀社會學,讀人類學,做記者等等。

我們到現在做了8年,當然有了一些積累,比如說在有為我們進行了公益和慈善的區分,我們覺得慈善是強對弱的幫扶,而公益關注的問題就更加有公眾性,讓每一個人都擁有同樣的尊嚴,關注實現一種氛圍美好的生活。

但是有一個問題,我們是在做教育嗎?我覺得我們似乎是,但是我們不太好意思說我們是做教育的,因為我們覺得,自己帶來的改變其實還是非常少的。

最後來呼籲一下我們所需要的幫助,首先如果在座聽我分享的嘉賓當中是有做科技類公司的話,我們非常需要有客戶系統的支持,在裡面可以實現志願者計時、積分展示、積分兌換,包括與借閱數據打通,捐贈人數據導入。

第二就是美育在線教育,包括一系列配套教師培訓,我們在當地有非常多的教師志願者,然後我們很樂意去找一些好的項目在本地進行落地。

相關焦點

  • 廣州建圖書館之城 2035年每4萬人口擁有一座圖書館
    【廣州建圖書館之城 2035年每4萬人口擁有一座圖書館】為推動廣州建設成為世界文化名城,《廣州市公共文化設施布局專項規劃(2020-2035年)》近期印發,《規劃》提出,建設圖書館之城。到2035年,建成以國際一流的大都市圖書館——達到全市約每4萬常住人口擁有一座公共圖書館。
  • 南通再添一座大型圖書館!文藝範兒十足~
    南通再添一座大型圖書館!南通再添一座現代化綜合性圖書館11月7日位於風景宜人的能達中央公園湖畔的南通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圖書館就要正式開館啦!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圖書館南通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圖書館位於經濟技術開發區商務區城市中央軸線和生態景觀軸線交會之處的
  • 日本東京:「義肢圖書館」,這裡借的不是書,而是義肢 | 想像 · 一座城
    ——義肢圖書館,租借的不是書,而是義肢。義肢圖書館不僅僅滿足了無障礙設計,更是考慮殘障者的心理追求,鼓勵他們參與競技體育,不被身體條件束縛腳步。義肢圖書館案例向我們展示,如何將公共空間的建設既能夠滿足殘障者的需求,又能適用於大眾人群。
  • 家門口的圖書館!高明首家鄉村自助圖書館落戶楊和大布
    村民在自助館看書。高明圖書館供圖  作為高明區首家鄉村自助圖書館,大布村自助圖書館納入佛山市聯合圖書館體系,是高明區圖書館的物理分館,是本年度高明區「鄉村文化振興」建設的舉措之一,它與位於大布村廣場的鋼結構大舞臺以及位於黨群服務站一樓的村史博物館,共同構成鄉村文化振興建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當天,高明區文昌讀書協會會員在大布村歡聚一堂。
  • 天邊有座最美圖書館
    沿著西南絲綢古道,翻過巍峨的高黎貢山,走進騰衝和順,就像走進了一座文化迷宮。在古老的火山臺地之上,遍布祠堂、牌坊、古鎮,保持著明清時的建築風格未曾改變,宛若傳說中的世外桃源。和順圖書館,中國最美、最大的鄉村圖書館。其前身是清末同盟會員寸馥清組織的「鹹新社」和1924年成立的「閱書報社」,後經海外華僑和鄉人捐資贈書,於1928年擴建為圖書館,1938年新館舍落成,各地知名人士紛紛題詞祝賀:著名數學家熊慶來題詞「民智源泉」,張天放題詞「在中國鄉村文化界堪稱第一」。
  • 杭州圖書館尷尬:看書一座難求 沙發區成「睡吧」
    杭州圖書館的尷尬暑期看書,一座難求 沙發區域,卻成「睡吧」圖書館如何避免成「睡吧」?你有什麼好辦法,快來告訴我們炎熱的暑假裡,如果要問杭州人氣最旺的地方在哪裡,杭州圖書館一定算其中之一。寬敞明亮的館區裡,清涼舒適,書香陣陣,吸引了不少愛讀書的朋友,但……也吸引了不少愛睡覺的朋友。
  • 七旬老人獨守鄉村圖書館11年 讓近十萬人免費讀書
    湖南漣源,今年70歲梁綸開獨自堅守著一座鄉村圖書館,11年來讓周邊村民、留守兒童等近十萬人免費讀書,被尊稱為「圖書館爺爺」。梁綸開還在每本書上蓋上帶捐贈者名字的印章:希望孩子讀書的同時懂得感恩。
  • 2020時尚盤點|閱讀一座城,從建築開始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中鐵·青島世界博覽城位於西海岸新區的中鐵·青島世界博覽城,建築外觀風格鮮明,內部空間設計也獨樹一幟。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圖書館東館 西海岸最美圖書館在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的小黃山西坡,有一座超高顏值的「網紅」圖書館,它依山而建,層層退臺,原有的山坡被引上屋頂,形成更多地室外交流與休閒空間,建築體量被大大弱化,像是一座「山裡長出的圖書館」。
  • 《皮囊》賣出300萬冊後,蔡崇達回家鄉東石建了一座圖書館
    這老家的房子,便是他《皮囊》書裡的那一座《母親的房子》。著名詩人博爾赫斯說:「如果有天堂,那裡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這是蔡崇達喜歡的一句話。閱讀曾是他年少時的避難所,他說,小時候做夢都想有一個地方,可以讓他躺著、坐著、趴著,看一日又一日的書,空間安靜,閱讀自由。
  • 國家圖書館一座難求,館方提醒:不能前來請儘早取消預約!
    國慶長假,國家圖書館閱覽室也成了熱門「打卡地」,不但需提前一至三天預約,而且還「一座難求」。10月3日上午9時15分左右,國家圖書館東門前熙熙攘攘,等待驗證預約碼和健康碼後入館閱覽的市民已排起了長隊。國家圖書館內「一座難求」,就連東門外的公共座椅也成了學習的「陣地」。「假期後,讀高中的孩子就要月考了,所以想趁假期到圖書館複習功課。可這裡太火了,前兩天的根本約不上。好不容易約到了3日的。但到門口才發現,自己帶書不能進館。因此,我只好讓孩子進去,我就坐在館外邊看書邊等。」一位家長說。
  • 胡曉明:日本圖書館一瞥
    更重要的一項活動,是此行「漂流」了日本明治大學、東京工業大學、函館未來大學和北海道大學等五個圖書館(四個高校圖書館,一個臨時鄉村圖書館)。北海道大學圖書館屬於傳統型的圖書館,有先進的設備,更以紮實深厚的館藏與服務見長。其它幾座更是富於精妙的現代設施,用心的細節、多樣的功能和大膽創新的精神。
  • 一座古城的新氣象(我與一座城)
    十字街19號的二層磚木小樓,是與縣圖書館合用的辦公樓。在那裡,我逐漸讀到了李白、蘇軾、黃庭堅、宗澤、嶽飛等歷史人物與婺源的交集,讀到了朱熹等先賢在婺源留下的文脈,以及這片土地上千年傳承的耕讀之風。我試著從婺源出發,沿著時間的河流去追尋他們。可有時候,他們留給我的,卻只有一個個遠去的背影。
  • 一座文化地標 一隅精神寶藏|河東區圖書館萬科新都會分館落成,暨...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馮善鵬 見習記者 張豔芳 臨沂報導與時光共同見證一座文化地標的誕生,9月13日,魯商萬科新都會河東區圖書館萬科分館落成暨首屆讀書節正式啟動。山東省書法家協會顧問、臨沂市書法家協會主席、市文聯原黨組書記、主席龍巖;河東區委常委、區委宣傳部部長李魯;臨沂市圖書館副館長、研究員程鵬飛;河東區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四級調研員王家樓;河東區文化和旅遊局二級主任科員李貞年;河東區圖書館館長靖玉亭;臨沂萬科企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姜述峰;臨沂萬科企業有限公司市場營銷部總監項應豪,以及眾多媒體共同出席,一起見證這一重要時刻
  • 南方觀察|書香中山:一座全民閱讀之城的自我修養
    8月20日至23日,由中共中山市委、中山市人民政府主辦的2020南國書香節中山分會場暨第十二屆中山書展,在中山紀念圖書館、24個鎮區圖書館、25家參展書店聯動舉行。疫情改寫了書香節的形式,但不改打造全民閱讀之城的初心。
  • 泉州南安:讓鄉村圖書館「有位」更「有為」
    天文望遠鏡觀月活動8月13日晚,泉州南安康美鎮赤嶺村,在一座民房的二樓,歡聲笑語不斷。赤嶺公益圖書館迎來了一周歲生日。為了迎接這個特殊的時刻,圖書館除了用蛋糕慶祝外,還設計了一系列的活動:評選出「年度優秀小志願者」「年度閱讀之星」;與多家鄉村圖書館聯合舉辦「我與圖書館」主題徵文比賽等。
  • 圖書館之城·深圳圖書館
    內容回顧 深圳圖書館 深圳圖書館是 深圳「圖書館之城」中心館 位於深圳的中軸線上 2006年遷移到蓮花山前 已經14年了
  • 一座城——西貢
    心血來潮,想起之前寫的一篇微信文章,還是決定在這個公眾號和大家分享一下。胡志明市市中心地圖紅教堂 饒有興趣的我在法國國家圖書館的網站上搜索到了一張1878年的西貢歷史地圖和1881年的西貢市鳥瞰圖,仔細一看發現,在城市建設近20年後,西貢的近代城市格局已經基本形成,而且其城市骨架一直影響著今天的胡志明市
  • 中國最大的鄉村圖書館,藏書七萬冊,網友:值得學習
    來到騰衝,我並不是想看火山,也不是想看溫泉,而是這裡有一座長達600年的歷史古鎮,這裡一座圖書館令我十分的好奇。騰衝和順古鎮,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僑鄉,而且這裡的人們十分重視文化,古時候就以興學而被人們所熟知,在清朝道光年間,就有很多的華僑在這裡創辦學堂,到現在依舊保存得十分完整,而且和順圖書館現在也依舊被人們在使用。
  • 南安康美鎮赤嶺村:讓鄉村圖書館「有位」更「有為」
    開館一年來,圖書館的籌建者們不僅將圖書館作為「讀書之地」,還將其視作鄉村的文化基礎設施供給,著力帶動鄉村社區文化建設、開展社區教育,助力鄉村振興——讓鄉村圖書館「有位」更「有為」東南網9月4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張穎)8月13日晚,泉州南安康美鎮赤嶺村,在一座民房的二樓,歡聲笑語不斷。
  • 北京華僑城黨建有聲圖書館:讓黨的創新理論「聲」入人心
    北京華僑城黨建有聲圖書館:讓黨的創新理論「聲」入人心   一面牆加上若干有聲二維碼,就可以成為一座圖書館?近日,北京華僑城「黨建有聲圖書館」正式上線。掃一掃二維碼,即可進入到擁有多樣內容的線上圖書館,不僅可以隨時進入閱讀狀態,還可以把閱讀資源隨身攜帶。   據了解,該圖書館是北京世紀華僑城實業有限公司黨委充分利用新媒體傳播平臺,推進「網際網路+黨建」深度融合的新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