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承繼文匯傳統 秉持讀書品質 ★文匯讀書周報 ID: whdszb
《文匯讀書周報》第1576號第4版
(2015年8月3日隨《文匯報》發行)
日本圖書館一瞥
胡曉明
今年夏天,我隨中國大學圖書館代表團訪問日本,行程八天,此行受日本科學協會的邀請,拜望了長期無償向中國大學提供贈書的日本財團和株式會社講談社等機構,參觀了東洋文庫,成功舉辦了中日大學圖書館論壇。我還接受委託,向講談社的社長野間省伸先生贈送親筆書法題詞:「千秋積水,萬帙成橋」。「積水」是唐代詩人王維送別日本友人晁衡的詩:「積水不可極,安知滄海東」,後來常用於送別日本友人;也出自荀子的「積土而為山,積水而為海」,以此象徵中日兩國人民通過書籍交往、積涓滴之水而成大海,長期歷史中形成的深厚友情。題詞滿滿寫上了代表團成員的籤名,傳遞了加強中日民間交往的重要信息。
更重要的一項活動,是此行「漂流」了日本明治大學、東京工業大學、函館未來大學和北海道大學等五個圖書館(四個高校圖書館,一個臨時鄉村圖書館)。北海道大學圖書館屬於傳統型的圖書館,有先進的設備,更以紮實深厚的館藏與服務見長。其它幾座更是富於精妙的現代設施,用心的細節、多樣的功能和大膽創新的精神。而上元町的那個鄉村圖書館,尤其令我們透過圖書館,看到物與事的背後,活躍著整幅人的生命精神,這正是圖書館的精魂所在。
北海道大學圖書館
先說細節。日本是個創意大國。從汽車到日常生活用品,處處都有創意的表現。我親身體驗的一件小事,不得不嘆服。端午節那天,我在浙江天台山遭受兩條山螞蟥的襲擊。帶著仍滲血不止的傷口,五天後飛往日本。行前在上海的醫院包紮,醫生告訴我,你可以不用換藥,日本有一種藥,塗了不痛,還可洗浴。結果我發現,一種俗稱為「液體創可貼」的傷膏,國人已將其列為「見到必買」的頭種藥品。我到東京的第二天買來塗抹,兩分鐘後即可泡澡,次日傷口不紅腫,三日即長出新肉。噫,神奇哉!我在圖書館注意觀察,創意發明與用心細節,處處可見。譬如以下觀察清單:
藏在牆壁裡的雨傘箱和自動還書箱
含在椅背裡的會議桌
含在書架裡的燈
書架顯示屏上的每日格言
可以放書包的活動椅
手提小包式的投影機
可以插U盤也可以放磁條同時也可以寫字的黑板
極簡如樹枝的閱讀燈以及如玉石般光感的閱讀燈
像一頁紙一樣的標牌
七巧板一樣有豐富變化拼接的書桌
書桌邊緣有防止發出聲響的膠圈
帶推薦語的小書立
像花瓣或像水圈式的討論座
無處不在的提示語
隨樓層而漸深的閱覽室色調
……
北海道的函館未來大學圖書館內景
最後一條,已經由細節的用心,更進入空間的創意。位於東京城市中心的明治大學圖書館理念是:「人與人的聯結、人與資源的聯結」,明亮、高效、簡潔而功能強大。令人印象深刻的另一大學是北海道的函館未來大學。這是日本文部省提倡的個性化學習、能動式學習的一個標杆學校。整個大學,師生融為一體、教研融為一體、學校與圖書館融為一體;整幢建築像一個依山而建的透明盒子,學生在山坡上看書學習,每一處都能看見大幅展開的青草地、蓊鬱起伏的遠山,以及不時飛掠而過的鳥群。從清晨到夜晚,師生在其中自由而活躍,思考、寫作、討論與輔導,個人全程在線與群體學習的結合,多元空間與多樣學習方式的配合,每一個角落都通透而明亮,每一次呼吸都令人暢快,直通天地之美與神明之容!
日本山元町「世界上最痛並快樂的圖書館」、「人人圖書館」外景
「人人圖書館」成為當地居民安頓他們憔悴身心的場所。
本文作者、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館長胡曉明在「人人圖書館」前留影
然而山元町一座「世界上最痛並快樂的圖書館」,也令人深深感動。2011年3月11日14時46分,一場浩大的地震襲擊東日本。高達八至十米的海嘯,在一個小時之後,瘋狂暴力地蹂躪了山元町這個美麗的小鄉村。直到我們來到的那天,地震的災害所造成的破壞都未能完全恢復。一下車,撲面而來的竟是一大片黑黝黝的墓碑和人跡稀少的荒野,令我們儼然感受到當時的災難氣息。在這個傷心之地,竟然有兩座建築,莊嚴而神聖地率先重建了:一座寺廟,一座圖書館。可以沒有銀行,可以沒有市場,可以沒有鄉公所,然而,卻萬萬不可以沒有寺廟、不可以沒有圖書館。寺廟是一個堅毅的和尚,以螞蟻的精神,親手一點點利用倒塌房屋的舊木材來重建,感動了日本眾多的志願者來幫忙;而圖書館的館長,當地一位普通的鄉民,硬是從廢墟上,以大願力,建起了一座小小的「人人圖書館」,圖書館居然做到了二十四小時開放,裡面淨潔、安靜、書香味足,遠近聞名,讓鄉村裡每一個深受傷痛的小孩子,在其中復甦他們幼小的心靈;也讓那些飽受蹂躪之苦的鄉民,在其中安頓他們憔悴的身心。「世界上如果有天堂,定然是圖書館的模樣。」山元町這座「人人圖書館」,讓我們又一次見證了圖書館存在的價值;而圖書館背後的館長與志願者的故事,更是讓我們看到人是圖書館的靈魂:人的命運,人的關心,人的不屈不撓地抗爭的精神,正是圖書館裡那些偉大靈魂,永遠代代相承的神聖託命。
2015年7月12日
中國第一家由媒體創辦的讀書類專業報紙
《文匯讀書周報》
WENHUI BOOK REVIEW SINCE 1985
《文匯讀書周報》採編團隊
舒 也 xjz@whb.cn
蔣楚婷 jct@whb.cn 朱自奮 zzf@whb.cn
薛偉平 xuewp@whb.cn
《文匯讀書周報》官方微信郵箱:whdszbwx@whb.cn
如果你喜歡本文,請推薦給他人或在【朋友圈】轉發
點擊標題下方【文匯讀書周報】字樣,關注我們的動態
請搜索並添加《文匯讀書周報》官方微信公眾號:
文匯讀書周報
或
whdszb
We Have the Divine Scholarly Zest Bl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