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北京中醫研究院一具成人大小的針灸穴位模型——針灸銅人(複製品)。中國最早的針灸銅人研製於宋代(公元960——1127)。是當時用於針灸教學和考試針灸醫生的教具。
(新華社資料照片)
●針灸銅人和經絡研究
經絡系統是主宰著全身氣血運行、調節生命活動的信息反饋系統。因此,中國傳統醫學都以經絡為依據,以調整經絡平衡來祛病,從保持經絡平衡而康復。然而,經絡卻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祝總驤教授所領導的針灸經絡研究組發現,人及其它動物、植物確實普遍存在著針灸經絡系統,它具有普遍性、低阻抗和高振音等特性,其寬度僅一至二毫米。其循行和經典經絡圖譜基本吻合。這一發現既證明早在二千年前就被發現的針灸經絡學的真實與可靠,又為臨床提供了更為科學的依據。針灸專家郝金凱等將測定經絡特性的方法應用於臨床,由於定經、定位準確,對治療肺氣腫、肺心病、帕金森症候群等多種疾病有很好療效。
「針灸銅人」是1027年宋朝王惟一醫師鑄造的。在此銅人身上,準確地刻畫出14條經脈的定位和在這些經脈線上的354個穴位。祝總驤等人發現,這14條經脈都能用聲、電和感覺三種方法準確地測定出來。
新華社北京1月19日電(記者胡冠)2017年1月18日,瑞士日內瓦。
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陳馮富珍,共同見證中國政府和世衛組織籤署「一帶一路」衛生領域合作諒解備忘錄,並出席中國向世衛組織贈送針灸銅人雕塑儀式。這個渾身布滿穴位的銅人雕塑,頓時吸引了世界目光。
習近平主席在贈送針灸銅人雕塑儀式上的致辭中指出,我們要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傳統醫學,用開放包容的心態促進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更好融合。中國期待世界衛生組織為推動傳統醫學振興發展發揮更大作用,為促進人類健康、改善全球衛生治理作出更大貢獻,實現人人享有健康的美好願景。
隨著《中國的中醫藥》白皮書等中醫藥政策文件的發布,我國中醫藥發展已上升為國家戰略,中醫藥「走出去」正迎來最好發展時期。
從「將信將疑」到「國王想預約」
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中國中醫藥在國際上聲譽漸隆,背後是先行走出去的中醫藥人幾十年篳路藍縷、櫛風沐雨的艱難創業歷程。
林國明,畢業於浙江醫科大學中醫系。1990年,他自信滿滿地來到比利時布魯塞爾建立了中醫診所,一邊搞中醫研究,一邊接診患者。在他看來,中醫諸多特點恰能彌補西醫不足,自己的診所一定會顧客盈門。
然而當時的比利時人並不認可中醫,中醫醫療費也未列入當地醫保,林國明的診所門可羅雀。直到兩年後,一位「病急亂投醫」的重症病人給了他扭轉乾坤的機會。
荷蘭一位叫哈利的肝癌患者陷入深度昏迷,西醫幾乎已無能為力,家人情急之下把哈利送到了林國明的診所。林國明診斷後開出中藥處方,哈利連服三劑後,奇蹟般地甦醒了。
此事轟動了布魯塞爾,林國明診所一炮打響。長期受腰痛困擾的比利時前國王阿爾貝二世聽聞此事,專門致信表達了想嘗試中醫治療的願望。如今,林國明的診所早已得到比利時醫學會的承認,並列入了醫保名錄。
從「將信將疑」到「國王想預約」,幾十年來,中醫辨證論治、療效顯著且副作用小等優勢正為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所了解並接受,中醫藥在海外迎來暖春:
——在美國,50個州中有46個及華盛頓特區通過了針灸立法,全美有執照的針灸師達4萬人左右。
——在澳大利亞,2012年,政府正式將中醫納入醫療體系,全澳已有約5000名正規註冊的中醫師。
——在俄羅斯,中俄合作創建了「北京中醫藥大學聖彼得堡中醫中心」,成為這個國家第一所獲法律認可的中醫院。
據《中國的中醫藥》白皮書介紹,中醫藥傳播目前已遍及183個國家和地區,海外建立的中醫藥中心已有10個。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目前有103個成員國認可使用針灸,其中29個設立了傳統醫學的法律法規,18個將針灸納入醫療保險體系。
世衛組織駐華代表施賀德表示,世衛組織認可並珍視傳統醫學在國家衛生體系中發揮的作用,「展望未來,中醫藥不僅將在治病方面發揮作用,還會在保證人類健康方面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從「中華瑰寶」到應對全球衛生挑戰的「濟世良方」
當前,發展中國家「健康鴻溝」依然是全球衛生治理的一大挑戰。有統計稱,全球僅10%的衛生研究預算用於防治危及全球90%人口的嚴重疾病。中醫中藥成本低、簡便靈驗,被認為是未來消除「鴻溝」的一劑良方。
納米比亞人阿瑪利婭膝蓋受傷,輾轉國內各大醫院久治無效,去年經人介紹找到了中國醫療隊,經過一段時間每周三次的針灸治療,常年困擾阿瑪利婭的膝蓋腫脹徹底消失了。
中國醫療隊在納米比亞行醫近20年,在這個200多萬人口的國家贏得了很高聲望。
「以人為本、懸壺濟世」。中國在致力於自身發展的同時,堅持向發展中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承擔相應國際義務。開展中醫藥對外援助,已被明確列入《中國的中醫藥》白皮書。
中國向亞洲、非洲、拉美70多個國家派遣了醫療隊,每個醫療隊中都有中醫藥人員,約佔醫務人員總數的10%;在非洲國家啟動建設中國中醫中心,在科威特、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摩洛哥等國家還設有專門的中醫醫療隊(點)。
中國還加強在發展中國家特別是非洲國家開展愛滋病、瘧疾等疾病防治,先後派出中醫技術人員400餘名,分赴40多個國家。援外醫療隊採用中藥、針灸、推拿以及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了不少疑難重症,挽救了許多病情垂危者的生命。
——在葛摩,中國抗瘧團隊在蚊蟲肆虐的環境中一待就是8年。8年來,他們使用「中國神藥」青蒿素,幫助這個非洲島國取得了抗擊瘧疾的勝利。
——在加納,長期以來醫療資源匱乏,醫療水平落後,瘧疾、腰腿疼痛等常見病長期困擾民眾。過去3年,駐守的中國醫生採用中醫療法救治,贏得廣泛讚譽。
——在科威特,自1976年以來,當地活躍著一支來自中國的醫療隊,他們從事傳統中醫治療,為患者解除病痛,家喻戶曉。
……
伴隨著中國對外醫療援助的腳步,中醫作為醫療隊常用的診治方法,在幫助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低收入國家民眾實現生存權和發展權方面,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從對接「一帶一路」到「國家隊」整裝待發
謝琦,美國華裔姑娘。5年前,她隻身來到北京中醫藥大學留學研修中醫。在去年9月舉行的全國中醫藥院校針灸推拿臨床技能大賽中,她獲得了三等獎。
「針灸推拿現在在美國發展得特別好,我希望學成後能幫助更多人減少病痛,感謝中醫的神奇功效。」她說。
北京中醫藥大學是我國建立的首批高等中醫藥院校之一。近年來,該校積極推動中醫藥國際交流與合作,成為我國中醫藥國際化創新實踐的一個縮影。與此同時,中醫藥「走出去」的探索實踐正在多地如火如荼地進行:
——甘肅省,有著深厚的中醫藥文化歷史積澱和資源優勢,近年來借力「一帶一路」,在俄羅斯、法國、紐西蘭和烏克蘭等8國建立岐黃中醫學院,在吉爾吉斯斯坦等4國建立岐黃中醫中心。
——四川省,素有「中醫之鄉」「中藥之庫」美譽,擁有藥材資源5000餘種,先後在俄羅斯、黑山、捷克、馬其頓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立起中醫藥海外中心,由四川派出中醫醫生,對方提供場地,共同開展中醫診療工作。
——廣西壯族自治區,利用地理優勢,大力開拓東協市場,連續舉辦3屆中國—東協傳統醫藥高峰論壇。中國—東協傳統醫藥交流合作中心成功落戶該自治區。
……
作為頂層設計,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政府把發展中醫藥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中醫藥法(草案)》《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以及《中國的中醫藥》白皮書相繼出臺。
中醫藥法規和發展規劃相繼推出,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中醫藥交流合作,加強同世衛組織的合作,這些舉措為「中華瑰寶」的下一步發展和「走出去」吹響了「集結號」。
當前,中醫藥振興發展迎來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好時機。習近平在致中國中醫科學院成立60周年賀信中強調,要「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
日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國家發改委共同發布《中醫藥「一帶一路」發展規劃(2016—2020年)》,包括建立30個海外中醫藥中心、頒布20項中醫藥國際標準……「國家隊」整裝待發,中醫藥「走出去」如虎添翼,必將在全世界閃耀出更加奪目的光彩。
(參與記者:潘革平、魏良磊、張繼業、徐海靜、楊士龍、吳小軍、樂豔娜、閆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