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一根舊樹枝擺在房間裡面,創造獨特的侘寂風,格調瞬間起來了

2020-12-11 拾趣君

導讀

「不完美的完美」就是侘寂風。

最早聽到這個詞,是因為它是日式美學四大意識之一。

「物哀」、「玄幽」、「意氣」,以及「侘寂」。

在豐富的世界藝術美學當中,日式美學總能佔得一席之的。

而日式美學始於「物哀」歸於「侘寂」。

「侘寂」一詞始於現代文學翻譯上的一個謬誤。

侘び(WABI),指那些外表簡陋,而內在完美的事物。

寂び (SABI),在時光雕刻下展現出來的品質。

國人把這二字整理到了一起成為了「侘寂」。也就是現在的日式侘寂美學。

通常來講,指的就是樸素又安靜的事物。

今天就來淺談一下這「殘破靜安」的美學。

我對於極度簡樸的禁慾生活,有一種下意識的憧憬。——安藤忠雄

要說「侘寂」美學集大成者莫要說一人,安藤忠雄。

年少時家境貧寒,在木工作坊中度過了童年,高中畢業之後,參加了Semi Mode研究班(Semi Mode Seminar,Seminar是一種由大學教授創立的研究班,屬於大學教育的一種),Semi Mode研究班是由已故的長澤節所創立,被稱作是「傳說中的美術學校」。

從這裡出來的門徒都成了創意藝術節的佼佼者,當中更有山本耀司、寺們孝之等等。

而安藤忠雄在成為建築藝術大師之前,曾經擔任貨車司機和職業拳手。之後在沒有任何專業訓練之下,成了「沒有文化的日本鬼才」。

他利用拳擊比賽贏來的獎金,到歐洲、美國、非洲和亞洲各個國家旅行,觀察當地獨特的建築。自學建築設計,即大家所長有了自己對建築設計美學的獨立思考。

而他認為樸素沒有修飾過的材料是最可靠的。利用幾何結構和對空間的思考,最終把現代建築中對物體的束縛中解放出來,獨到地見解,把寂靜的暴力融進了自己的作品中。讓人沉醉於,一種沉寂樸素的環境中,感受時間與自然的力量,那便是「侘寂」。

來看看幾張圖來體驗一下「侘寂」的美

質樸的木紋長凳

要是這張凳子放在工地上,一定沒有人會賞識。只不過是建築工人隨手敲釘下錘隨手打造的一把能夠舒適坐著休息的木板凳。

而真會這種質樸的性質,使得它能夠融入侘寂美學當中。這凳子沒有木漆附著,卻光亮。

是使用者,來來回回在這長凳上刻下的歲月痕跡。

在這幅圖裡面也一樣,只有沒有修飾過的材料才能體現出那種自然質樸,時光荏苒的侵蝕感。

表面粗糙的器物

器在任何美學中都是一種重要的藝術載體。相比於用心修飾的琺瑯彩,或者青花瓷。這種通過燒制過程中自然形成的紋理,或者在製作中不追求完美,隨意而形成的表面。雖然使得這器物表面粗糙,不規則。卻把侘寂的美表現了出來。

簡而言之,不追求刻意雕琢,只在歲月蹉跎中,自然沉積在表面,而溺於內心的美。

像這張圖裡面的大石盆,最能體現出那種美感。上面的青苔自然而生成。表面的紋理不可以追求,看似不努力打造的樣子,實則是心裡最美好的狀態。

植物之美

侘寂美學中的植物,不是生長之美,而是落寂之美。或許沒有鮮豔的繁花朵朵,但有枝幹素雅,清奇的裝飾。

被「栽種」的枝條,或許不會再生根發芽,但是花葉凋落之後。枯裸著的樹枝,也能與花器相趁。

而這樣的枯樹枝在侘寂風的家宅種不會有任何的衝突與不和諧。

當然要表達這樣的風格,並不是說一定說只有枯樹枝能夠表現好。綠植鮮花一樣可以,能夠融入到風格裡面的植物。一定是有著獨特的靜美感。

下面拾趣君就用上面所說的三種元素來做一個自己的侘寂風。

在大致了解了侘寂風之後,心裡一直想著能不能給自己做一些有侘寂風的東西來裝飾一下。於是著手於看看室內有什麼可以用得上的東西沒有。

下面是通過簡單幾樣東西來製作的侘寂風。

荒廢多年的菜板子

這個菜板子的尺寸不大,荒廢依舊,上面的使用痕跡依舊可以清晰見到。不主張通過購買新的東西來製作。

利用家裡面的老舊物品來進行改造才能夠有那種歲月侵蝕的靜美感。

一圈一圈的年輪上面依稀可以看到油漬和水跡的沉積。

原本廢棄之後,一直掛在牆上作為裝飾,雖然表面有裂紋,而且不見乾淨。但是不經意間看到依舊能夠想到當時在使用時候的那種感覺。而且會靜靜地感受那種時間如白馬過隙的感覺。

空酒瓶

這是一個酒早已經喝完了的日式酒瓶。用來裝自製的梅子酒。

酒的香味依然可以聞得到,卻早已經不見酒了。

這樣一個酒瓶子雖然不貴,但是那種紋理,是燒制出來非常自然的感覺。

所以選擇用來嘗試這種風格。感覺還不賴。只可以這上面的釉層甚是光亮,把那種殘破美又收了幾番。

門口摘回來的石榴枝

石榴枝纖細多折。摘回來了好幾天,葉片開始逐漸脫水,呈下垂狀。

還帶有意思綠意,隨著時間的流逝,葉片會逐漸脫落。到時候,落到陳舊的菜板子上。便更加有寂靜美感。

我們雖然不能阻止這葉片的掉落,卻能優雅去觀賞,面對老去的事物。

這三個元素組合在一起,可以有一絲侘寂的美。

放在房間中一個角落,安安靜靜地把格調都提升了。

相關焦點

  • 「土味」侘寂風,越土越迷人
    Golden Villa設計:Yana Prydalna別墅坐落在舊金山加利福尼亞,空間設計擁有自然的色調,設計師通過融合東方極簡與西方美學設計元素創造了獨特風格的侘寂美學。一盞巨大的藤製大燈飾、桌子、裝飾品、植物周圍富有韻律的家飾布置,看上去充滿格調。12.
  • 猛男撿樹枝是什麼梗?猛男撿樹枝出處來源介紹
    猛男撿樹枝這個詞最近在微博、貼吧等不少平臺經常被提到,不少網友對這個詞還不太可了解,那麼猛男撿樹枝這個詞是指什麼意思,具體的來源和出處是哪裡呢,我們來詳細介紹下這個詞的意思吧。
  • 侘寂風可不背這個鍋!
    侘寂風是近幾年出現的新風格,它由日式風格衍生而來,不同於傳統的八大風格,侘寂風可是個另類的貨,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這種風格,畢竟它在視覺上實在是有點「破」,並且越高境界的侘寂風越破,這誰能受得了?「破」和「窮」的確是侘寂風給人的第一感受,它主要強調一種破敗之美。
  • 侘寂出塵的吊鐘
    近年特別流行一種家居風格--侘寂風。
  • 侘寂風融合窯洞文化,這個100平新家混搭美得很!
    在為大家分析這個全屋案例前,小桔先給大家科普一下什麼是侘(chà)寂風——在日本的美學中,最能代表自然之美的詞為「侘寂」(Wabi-sabi ),它是日本傳統文化的重要根基,也是當前國際上流行的一種生活理念。
  • 現代侘寂,是另類的極簡主義
    來源:知末網 id:izhimo"侘寂風"始於中國盛唐的,是日本美學意識的一個組成部分。侘寂源於一句日語「わび さび/wabi-sabi 」,是一種東方禪宗的心境狀態,認為真正的美是殘缺的。它源自佛法中的三法印,既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尤其是無常。
  • 心裡豐滿的侘寂風
    可能許多人看到侘寂風這個裝修風格都會一頭霧水,甚至我很多朋友都不知道這兩個字該怎麼讀,但是事實上,這是一種與極簡風相似的很小眾的卻受到卡戴珊和網球公主莎娃都追捧的裝修風格。— 鈴木大拙這是設計師鈴木大拙說的一句話,我覺得這種思想也完美地融合在了侘寂風中。這也是侘寂風本身的魅力所在吧,恰恰是那些不完美的殘缺,成為了一種更真實和有力量的美的存在。外表殘缺卻心裡豐滿,這也許是對侘寂風最好的解釋了。
  • 什麼是侘寂美學?
    03 常用元素素水泥素水泥一直是家居設計的寵兒,工業風也常常見到它的影子,它本身獨特的肌理變化而侘寂風,更是將這種質感發揮到極致斑駁的視覺觀感這是一種殘缺的美,斑駁的牆面,帶著人們一種非常規的視覺享受。
  • Wabi-Sabi侘寂之美
    至於無的本身-在西方來說是指空的狀態-裡面其實充滿可能性。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這不是一個靜態、判定性的理論,而是一個動態的理論。第二,簡樸是侘寂的核心思想。從這點裡可以看到當今極簡主義的一絲概念,但它還包含了自然素材等更豐富的概念。無,當然就是終極的簡樸。但是要到達無的境界其實並不是那麼簡單。
  • 侘寂風,自然禪意美學
    侘寂風格刻意規避浮誇繁雜的裝飾,而在不規則、不完美以及拙樸中展現事物本質的美。它摒棄物質而著重於精神層面,賦有智慧與深度、安穩與平和的精神氛圍。侘寂的核心是把空間儘量的簡單化,再用飾品提高空間視覺感。對於細節控朋友來說還可有一些弧線的發揮,例如拱面,會增加建築的線條感。牆體同色,即牆地選擇接近的顏色,這樣的設計尤顯質感。
  • WABI-SABI / 侘寂風格——設計行業的網紅風格
    戰國時代的茶道家千利休,創造了侘び茶,便把這種精神與茶道追求的美學結合了起來,就是所謂:麁相。麁相的日文原意是外表粗糙,內在完美,講究的是「陋外慧中」。「寂」在古語中的意思是「舊化,生鏽。在侘寂的世界裡,一朵枯萎的花是美的,一捆未經修飾的草屋是美的,一個顏色混亂的茶壺是美的。侘寂美學是更多的為對自然的追求,對極簡與留白的精準表達。
  • 侘寂之美,民宿的最高境界!
    Cook Kos民宿酒店是Thomas Cook集團在希臘的第二個項目,於今年七月份開業由建築師Ilias Mastrominas與室內設計師Annabell Kutucu合作以傳統希臘遊牧民族生活方式的理念打造出這個有著侘寂美學的精品民宿
  • 98㎡顯大超140㎡,這才是美炸了的中國式侘寂風!
    今天和我們分享一個絕美的侘寂風案例,房子運用面積98㎡,放眼望去竟有140㎡的既視感。屋主往常一人煢居,有喝茶、冥想的習氣,想要一個簡略寂靜的居住空間,既能安靜獨處,又能呼朋引伴,成為集會的小據點。01玄關整個房間用了許多弧形線條,以中和直線的僵硬,入戶就做了一段拱頂走廊,創造進門的儀式感。
  • 為什麼現代侘寂,越來越受歡迎?
    前兩天在網上看到這麼一句話:「(侘寂倡導)物質貧乏,精神富足,摒棄分別心,看清無常,注重本心。越樸素的東西反而越高貴,這點與簡約主義非常相似。」這個觀點仿佛讓對侘寂與簡約或者極簡之間的關係,找到了印證的知識點。因為設計之旅一直覺得,他們兩者的產生、存在、演變等肯定存在著某種聯繫。
  • 看似"破舊"的侘寂,居然是美學的最高境界
    說實話,當時DT.不知「侘寂」為何物。有點回味舊時光的感覺,看著有點舊,但是又不失美感。這幾乎就是一開始對侘寂的全部認知,後來接觸多了,才知道原來這玩意兒叫:侘寂。在中國或東方的禪宗美學中的侘寂不是一種裝飾風格而是一種心境創造某種氛圍的狀態
  • 現代侘寂美學空間
    在家居空間裡,「侘寂」體現為用最簡單的材料,最少的雕琢實現應用。如果僅拿物質和精神描述,侘寂是「很少的物質,很多的精神」,是「背後的東西,要比眼前的多」「感覺到的,要比實際的豐富」追求完美,是生命得以延續的動力。但生命不可能完美,殘缺是其本質。
  • 回歸「侘寂風」,這個風格你了解嗎?
    ——吉田兼好《徒然草》侘寂,即日語的wabi-sabi,與「幽玄」、「物哀」、「意氣」統稱四大美學基礎,可以說日本大部分美學文化都是以此為基礎建立的。侘寂風格就和它本身一樣低調,較少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中,很多人會把它和極簡風相混淆。但比起極簡風格,侘寂風更傾向於不完整之物。於時間流逝中消耗形體、質色、光澤,物本身形成缺陷,不可逆轉。
  • 家居博主爆改90㎡家,樸素又有格調,將國外美圖瞬間秒...
    ▲向左滑動,查看更多圖進門玄關,牆體由北非的手編草帽與各種海報,構成多元畫面,風化老榆木製作成的換鞋凳,擺上來自景德鎮的手工陶罐,莒造出一種古樸、平靜而輕鬆的氛圍。由客廳通往各個房間的走廊, House doctore的長毯,為空間增添了幾分層次感。
  • 侘寂美學是什麼?
    侘寂(wabi-sabi),在意的不是挽回那些被時間摧毀的外表,相反它欣賞時光留下的痕跡。所以,侘寂的美學,是凍結的時間。製成它們的材料,是會因為天氣、使用的狀況而留下清晰的耗損紀錄。它們以褪色、生鏽、失去光澤、沾汙、變形、皺縮、乾枯和爆裂作為語言,記錄了太陽、風、雨水、炎熱和寒冷。
  • 北歐設計師「不完美」的侘寂之美!【環球設計2181期】
    侘寂之美  有一種關於「不完美」的態度,叫做侘寂(Wabi-sab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