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句古詩有點意思:「矮人看戲何曾見,都是隨人說短長」

2020-12-16 老張侃詩詞

現實的社會當中,我們經常能夠遇到這樣的現象。就是很多人並沒有什麼主見,別人說什麼自己就信什麼,心理學上叫做隨大流。

這樣的一種現象不僅存在於社會生活當中,文學評論當中也時常出現。一個清代詩人對於這種現象非常看不慣,寫了一首詩諷刺。其中最著名的詩句就是,「矮人看戲何曾見,都是隨人說短長」。

隻眼須憑自主張,紛紛藝苑漫雌黃。

矮人看戲何曾見,都是隨人說短長。

這首古詩就是清代詩人趙翼《論詩五首·其三》。這是一組組詩,每一首詩都鮮明地亮出自己的觀點,挺有意思的。

矮人看戲何曾見,都是隨人說短長」,借鑑的是之前聽戲的場景,「矮人」本來因為身高限制是不容易看得到舞臺的,也就是「何曾見」,所以也不好加以評價這戲曲如何,只能是聽別人怎麼評論這個戲曲如何,他們「隨人說短長」,認為那就是自己的觀點。

這首詩主要談論的是藝術界文學評論的問題,一開始就亮出自己的觀點。

隻眼須憑自主張,紛紛藝苑漫雌黃」,這兩句是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說,無論評價什麼(一首詩或者一種文學現象),都要有自己的觀點,都要獨具慧眼,而不要拾人牙慧。

為什麼要這樣呢?因為「紛紛藝苑漫雌黃」。也就是說,在整個圈兒裡,人們會有各種各樣的說法。魚龍混雜,良莠不齊,對一些問題的看法也是五花八門,甚至有人信口雌黃。

所以,如果人們沒有足夠的見識,那麼在發表評論就只能像是「矮人看戲」一樣,自己說不出個所以然,只能「隨人說短長」。

詩人寫的是詩歌評價,但是這首詩所闡述的道理在生活其他方面也是運用廣泛。無論什麼事情,發表評價都需要自己獨具慧眼,有自己的觀點。對於別人發表的各種評論,也要懂得加以辨別,而不要鸚鵡學舌,拾人牙慧,否則只能貽笑大方。

仔細回想一下,我們是否也都當過詩人口中的那個「矮人」?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矮子看戲何曾見,都是隨人說長短 此話何解?
    農村俗語:矮子看戲何曾見,都是隨人說長短。此話何解?文/圓非日月對於農村,我們有何認識呢?農村雖然說,在我們以往的印象中,是一個比較貧窮的地方,但是現如今的農村,卻非常不一樣,現如今的農村發展程度也各不一樣,有的發展好的農村,生活條件並不比城市差,但是有的發展非常差的農村,那麼他們的發展程度就很一般了。比如說著名的華西村,雖然說,這僅僅只是一個村莊,但是,這裡的GDP水準卻十分高,家家戶戶都十分有錢。
  • 鹿柴古詩的意思是什麼 鹿柴古詩的意思
    古詩是我們在語文學習中經常會涉及到的內容,那麼《鹿柴》這首詩是什麼意思呢?《鹿柴》古詩意思:空寂的山中不見一個人,只聽到一陣人語聲。太陽的一抹餘暉返入深林,又照到了林中的青苔上。《鹿柴》原文: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 「大風吹倒梧桐樹,自有旁人說短長」什麼意思?出自哪部古籍?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句古語,這句古語是「大風吹倒梧桐樹,自有旁人說短長」。這句古語很容易理解,意思很表面,就不多說了,而其中的梧桐樹則比喻的是一件不同尋常的事情、一件令人矚目的事情,比喻意就是發生了一件令人矚目的事、一件不尋常的事情,定會有人議論、說短道長。
  • 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幹 這兩句詩到底是什麼意思
    不過整首詩讀下來,並沒有這個意思。但是詩人怎樣寫是一回事,讀者怎樣理解又是一回事。恰如清朝人譚獻《復堂詞話》中說的: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讀者之用心未必不然。我們借用古詩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時,常常有借題發揮的現象。
  • 《古詩十九首》小結
    雖然粗讀古詩十九首大概意思能理解,但古人用字遣詞跟現在還是有較大差別,所以部分字詞並不是很懂,經過老師講解就比較明晰,且對每首詩表達的思想感情更清楚。先簡單說下本書中關於古詩十九首的概要:古詩十九首均為五言詩,主要作詩於東漢末年,在梁朝時由太子蕭統組織人編寫了《昭明文選》,從東漢末年沒有作者的古詩中挑選了十九首,編到本書,取了一個總的名字叫《古詩十九首》。
  • 晚唐詩人李群玉登上石頭城,寫了一首懷古詩,含蓄耐讀
    這兩句話的字面意思是:霸者的功業已經隨流水而逝,石頭城上已經到處都是寒秋的雜草。首聯很好理解,石頭城已經荒蕪,六朝古都(現在的南京)已經不復存在。很明顯,這是一首懷古詩。但是,有兩個信息我們要讀出來。(2)為什麼不直接說伯業已逝,而要說「隨流水」呢?「流水」,就是串聯這首詩的一條「隱線」。我們繼續讀頷聯,看看伯業是如何隨流水而逝的。
  • 老祖宗十句話:讓人欣慰,讓人明理
    曾國藩給自己的書房取名求闕齋,意思就是居安思危,持滿戒溢。 凡事不能太滿,花未全開,月未全圓,才是人生最美好的境界。 第一次認識的時候,都很謹慎,很禮貌。 慢慢熟識了,就開始放肆,忘記分寸,突破界限。 親密無間的人最容易彼此傷害。 再好的關係,也要懂得分寸和界限。
  • 最奇怪的寫雨古詩,全文無一「雨」字,前兩句還在極言天氣晴好
    他們筆下對山水有非常精妙的描寫,字裡行間當中充盈著對大自然的謳歌,而且所運用的語言,都有清麗的美感。王維孟浩然之後,山水詩派雖然逐漸沉寂,但偶爾也會有經典之作。即便是在宋詞佔主導地位的宋朝,也有很多詩人自覺寫出山水詩派的詩歌,並在其中展現出獨特的意境之美。一夜滿林星月白,且無雲氣亦無雷。平明忽見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來。
  • 統編版三年級語文下冊隨課練習1.古詩三首
    三年級語文下冊隨課練習1.古詩三首提示:答案在最下面,慢慢做哦。(提示:這些都是第一課的生字哦)2.字意的傳承漢字雖然字形變化很大,但意思與古時非常相近。(1)「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這句詩中「欲」是「將要」的意思,下面哪個「欲」不是這個意思()A.搖搖欲墜 B.求知
  • 神問答|有一個對聯,上聯是:葉下單蟲何曾知了春秋事,求下聯?
    1、以下觀點被453人點讚、並有199個交流討論:本上聯的精妙之處在於:單蟲為蟬,蟬在葉下。知了為蟬,又為動詞。解釋:曾人為僧,僧在山中。悟空為僧,也為動詞。葉下對山中,單蟲對曾人,何曾對幾時,知了對悟空,春秋對古今,事對情。但是下聯中,曾人為僧,悟空雖是僧,僧不一定是悟空。蟬對僧,也不太雅。見笑了,請大家批評指正!
  • 二年級上冊《古詩二首》教師筆記教會孩子想像畫面,品讀詩句
    識記「危」,「危」的本義是人在山巔或高崖,從而理解詩中「危」的意思是「高」,「危樓」即「高樓」,全詩是圍繞著「高」來寫的。再讀古詩,找找詩中哪些字句寫出了樓之高。分行出示古詩,交流點撥: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謝朓的一首古詩,其中兩句千古傳誦,李白讀後也拍案叫絕
    下面就分享謝朓的一首古詩,其中兩句千古傳誦,李白讀後也拍案叫絕。晚登三山還望京邑南北朝:謝朓灞涘望長安,河陽視京縣。白日麗飛甍,參差皆可見。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斜暉使飛簷色彩明麗,高低都清晰可見。殘霞鋪開,如美麗的彩錦;澄清的江水,平靜得如同一匹白練。喧鳥覆蓋了小洲,鮮花開滿了郊野。我離京並滯留他鄉,更懷念曾經的歡宴。別後不知何時歸來,心中惆悵,淚流如晶瑩的雪珠。思鄉之人,誰不白了鬢髮?謝朓,字玄暉,南朝蕭齊詩人,與謝靈運同族,世稱「小謝」。
  • 小學語文閱讀專項十七——古詩文的閱讀
    因為古詩文語言的特點,有時一整句的意思在古詩文中往往幾個字就表述完了,所以文章篇幅往往不長,但是也給我們的理解帶來了一些困難。那麼我們要想讀懂文章,就要知曉每一句的意思,逐字逐句翻譯,這樣才能理解文章的意思。(注意:古詩文的翻譯至少要要做到準確、通順、完整)。
  • 江湖中人油然冒出了兩句古詩:眾鳥高飛,孤雲獨自閒
    再說,江湖中人也的確累了,休息幾個月也好……現在,苗凱一個武林人士安安寧寧住在辦事處的套房裡,很悠閒,很自在。當然,有時候,江湖中人又希望有武林人士來和江湖中人談點什麼話。江湖中人一輩子和武林人士談話談成了習慣——似乎成了生活的主要內容:一旦一個武林人士悄無聲息地呆著,就好象脫離了幼兒園或者說幼兒園脫離了江湖中人。江湖中人屁股上油然冒出了兩句古詩:眾鳥高飛,孤雲獨自閒……跟江湖中人一塊來的秘書白元,這幾天也很少進攻江湖中人房間來——江湖中人譏諷地想,江湖中人大概躺著江湖中人的小車進攻處殺「政治」去了。
  • 兩首描寫蠶的古詩,對比鮮明,最後兩句更是振聾發聵
    下面介紹兩首描寫蠶的古詩,對比鮮明,最後兩句更是振聾發聵。野蠶唐代:於濆野蠶食青桑,吐絲亦成繭。無功及生人,何異偷飽暖。我願均爾絲,化為寒者衣。有人對社會毫無貢獻,卻享用著蠶絲,這何異於竊取他人食物和衣物?希望可以均分一點蠶絲,變成貧寒人的衣服。作者首先描述野蠶的高潔品質,它以青桑為食,卻奉獻出珍貴的蠶絲。這樣的行為本該值得大讚特贊,更應當保護和珍惜。可是有些人卻索取無度,而且不知感恩和回報。詩人託物寓意,表達對那些像野蠶一樣的下層勞動者的同情,也鞭撻了封建社會裡上層對底層百姓的巧取豪奪。
  • 共讀國學 |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陸遊說「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來吧少年,加入咱們共讀國學第二期!玩耍規則見本篇內容後……品讀:兩句大意是:你紅潤酥膩的手裡,捧著盛上黃縢酒的杯子。春色滿城,你卻早已像宮牆中的綠柳那般遙不可及。此詞描寫了詞人與原配唐氏(一說為唐婉)的愛情悲劇。全詞記述了詞人與唐氏被迫分開後,在禹跡寺南沈園的一次偶然相遇的情景,表達了他們眷戀之深和相思之切,抒發了作者怨恨愁苦而又難以言狀的悽楚痴情,是一首別開生面、催人淚下的作品。
  • 這首七言古詩,為什麼一句七言都沒有?卻成為人盡皆知的千古名篇
    作為一種擁有悠久發展歷史的詩歌題材,七言古詩在唐代走向了成熟,並迅速達到了最高潮。舉個例子,李白就是七言古詩的忠實愛好者,並對其發展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通過他浪漫主義的筆,七古被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七言古詩非常自由,包括形式、體裁、句法、韻律等都有很大的易動空間,而且它的藝術表現力相當強烈,這也是李白熱衷於七古的一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