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書
共讀國學第一期已經從2016年11月21日到2019年8月16日堅持了1000天,來來往往最終有近百人堅持到了最後。陸遊說「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來吧少年,加入咱們共讀國學第二期!玩耍規則見本篇內容後……
6426-6430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
——宋·陸遊的《釵頭鳳·紅酥手》
原詩: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託。莫、莫、莫!
注釋:
黃縢(téng):酒名。或作「黃藤」。
宮牆:南宋以紹興為陪都,因此有宮牆。
離索:離群索居的簡括。
浥(yì):溼潤。
鮫綃(jiāo xiāo):神話傳說鮫人所織的綃,極薄,後用以泛指薄紗,這裡指手帕。綃:生絲,生絲織物。
池閣:池上的樓閣。
山盟:舊時常用山盟海誓,指對山立盟,指海起誓。
錦書:寫在錦上的書信。
品讀:兩句大意是:你紅潤酥膩的手裡,捧著盛上黃縢酒的杯子。春色滿城,你卻早已像宮牆中的綠柳那般遙不可及。此詞描寫了詞人與原配唐氏(一說為唐婉)的愛情悲劇。全詞記述了詞人與唐氏被迫分開後,在禹跡寺南沈園的一次偶然相遇的情景,表達了他們眷戀之深和相思之切,抒發了作者怨恨愁苦而又難以言狀的悽楚痴情,是一首別開生面、催人淚下的作品。撫今追昔,表現陸、唐二人豐富複雜的情感。「紅酥手」以手喻人,抒寫唐婉的靚麗儀容,表達詞人的愛憐之心。「黃縢酒」是一種官釀的黃封酒,暗示唐氏捧酒相勸的殷勤之意。這一情境描寫,陡喚了作者無限回憶與感慨:當年的沈園和禹跡寺,曾是他們恩愛夫妻攜手遊賞的地方。曾幾何時,鴛侶分散,愛妻易嫁,已屬他人。現在嘛,雖然滿城春色依舊,但是已經人事全非。「滿城春色」為他們沈園把酒,勾勒出廣闊而深遠的背景,點明共賞春色的時間地點。「宮牆柳」雖是寫眼前實景,但卻暗含唐婉之變,現已可望而不可及了!此時詞中紅(手)、黃(酒)、綠(柳)構成的明豔色彩,頓時黯然全逝,沒了歡快、幸福和美感。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唐·鄭思肖的《寒菊/畫菊》
原詩:
花開不並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注釋:
不並:不合、不靠在一起。並,一起。
疏籬:稀疏的籬笆。
未窮:未盡,無窮無盡。
抱香死:菊花凋謝後不落,仍系枝頭而枯萎,所以說抱香死。
何曾:哪曾、不曾。
北風:寒風,此處語意雙關,亦指元朝的殘暴勢力。
品讀:幾句大意是:寧可在枝頭凋謝枯萎而死,也不曾吹落於凜冽北風之中!北風在南宋文學家的筆下象喻來自北方的貴族統治集團的侵擾。「枝頭抱香死」比「抱香枝上老」更為痛切悲壯,且語氣磅礴誓無反顧。「何曾吹落北風中」和「不隨黃葉舞秋風」相較,前者質詢,語氣堅定;後者陳述,一個「舞」字帶來了些許佻達的情調,與主題略顯游離。更重要的是,前者點出「北風」,分明指向起於北方的蒙古汗國,反抗之情,躍然紙上。詩句用隱喻手法,是說寧可為堅持氣節而死去,不願屈服於蒙元統治集團,表現了「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凜然正氣,真誠地剖白了詩人自己的至死不渝的崇高民族氣節。
【共讀規則】
第一期咱們是每天學五句左右,背記一兩句;第二期咱們進階一下,曹班長會精選合適的學習內容推送,單列成行的五句古文或兩三句詩詞都要背記,最多一句背不了。同學們,咱咬緊牙關下點真功夫,必須揭去人生中無關緊要的東西,徹底告別裝模作樣!
背完轉發微信圖文到朋友圈,清晰標註「共讀國學……天」,能堅持再加群。
同學,咱們組團對抗惰性,肯下功夫學習你再說進班,已淘汰一千多人了!
簡介:真實,坦誠,生動,有血有肉的曹班長。回鄉書生創辦者兼主編,共讀國學發起人。是非審之於己,毀譽聽之於人,得失安之於數。同學,跟班長一塊兒善良,一塊兒刁民,一塊兒學習,一塊兒玩耍,一塊兒堅持讀書和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