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讀國學 |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2021-02-06 回鄉書生

     挑戰書

共讀國學第一期已經從2016年11月21日到2019年8月16日堅持了1000天,來來往往最終有近百人堅持到了最後。陸遊說「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來吧少年,加入咱們共讀國學第二期!玩耍規則見本篇內容後……



6426-6430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

——宋·陸遊的《釵頭鳳·紅酥手》


原詩: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託。莫、莫、莫!

注釋

黃縢(téng):酒名。或作「黃藤」。
宮牆:南宋以紹興為陪都,因此有宮牆。
離索:離群索居的簡括。
浥(yì):溼潤。
鮫綃(jiāo xiāo):神話傳說鮫人所織的綃,極薄,後用以泛指薄紗,這裡指手帕。綃:生絲,生絲織物。
池閣:池上的樓閣。
山盟:舊時常用山盟海誓,指對山立盟,指海起誓。
錦書:寫在錦上的書信。

品讀:兩句大意是:你紅潤酥膩的手裡,捧著盛上黃縢酒的杯子。春色滿城,你卻早已像宮牆中的綠柳那般遙不可及。此詞描寫了詞人與原配唐氏(一說為唐婉)的愛情悲劇。全詞記述了詞人與唐氏被迫分開後,在禹跡寺南沈園的一次偶然相遇的情景,表達了他們眷戀之深和相思之切,抒發了作者怨恨愁苦而又難以言狀的悽楚痴情,是一首別開生面、催人淚下的作品。撫今追昔,表現陸、唐二人豐富複雜的情感。「紅酥手」以手喻人,抒寫唐婉的靚麗儀容,表達詞人的愛憐之心。「黃縢酒」是一種官釀的黃封酒,暗示唐氏捧酒相勸的殷勤之意。這一情境描寫,陡喚了作者無限回憶與感慨:當年的沈園和禹跡寺,曾是他們恩愛夫妻攜手遊賞的地方。曾幾何時,鴛侶分散,愛妻易嫁,已屬他人。現在嘛,雖然滿城春色依舊,但是已經人事全非。「滿城春色」為他們沈園把酒,勾勒出廣闊而深遠的背景,點明共賞春色的時間地點。「宮牆柳」雖是寫眼前實景,但卻暗含唐婉之變,現已可望而不可及了!此時詞中紅(手)、黃(酒)、綠(柳)構成的明豔色彩,頓時黯然全逝,沒了歡快、幸福和美感。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唐·鄭思肖的《寒菊/畫菊》


原詩:

花開不並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注釋

不並:不合、不靠在一起。並,一起。
疏籬:稀疏的籬笆。
未窮:未盡,無窮無盡。
抱香死:菊花凋謝後不落,仍系枝頭而枯萎,所以說抱香死。
何曾:哪曾、不曾。
北風:寒風,此處語意雙關,亦指元朝的殘暴勢力。

品讀:幾句大意是:寧可在枝頭凋謝枯萎而死,也不曾吹落於凜冽北風之中!北風在南宋文學家的筆下象喻來自北方的貴族統治集團的侵擾。「枝頭抱香死」比「抱香枝上老」更為痛切悲壯,且語氣磅礴誓無反顧。「何曾吹落北風中」和「不隨黃葉舞秋風」相較,前者質詢,語氣堅定;後者陳述,一個「舞」字帶來了些許佻達的情調,與主題略顯游離。更重要的是,前者點出「北風」,分明指向起於北方的蒙古汗國,反抗之情,躍然紙上。詩句用隱喻手法,是說寧可為堅持氣節而死去,不願屈服於蒙元統治集團,表現了「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凜然正氣,真誠地剖白了詩人自己的至死不渝的崇高民族氣節。



【共讀規則】


第一期咱們是每天學五句左右,背記一兩句;第二期咱們進階一下,曹班長會精選合適的學習內容推送,單列成行的五句古文或兩三句詩詞都要背記,最多一句背不了。同學們,咱咬緊牙關下點真功夫,必須揭去人生中無關緊要的東西,徹底告別裝模作樣!


背完轉發微信圖文到朋友圈,清晰標註「共讀國學……天」,能堅持再加群

同學,咱們組團對抗惰性,肯下功夫學習你再說進班,已淘汰一千多人了!




簡介:真實,坦誠,生動,有血有肉的曹班長。回鄉書生創辦者兼主編,共讀國學發起人。是非審之於己,毀譽聽之於人,得失安之於數。同學,跟班長一塊兒善良,一塊兒刁民,一塊兒學習,一塊兒玩耍,一塊兒堅持讀書和運動!


相關焦點

  •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正如古人所說: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菊花開放的樣子,古人用了兩個詞形容:箕舒翼張,曄曄煌煌。前一詞,花像簸箕,後窄前寬,飄逸如展翅。後一詞,曄曄是燦爛的耀眼,煌煌則是亮麗的燃燒。陽光之下,菊花之美,先是一種色調的有力張揚,然後才是色彩的持續舒展。
  •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幾個快遞小哥又湊在一起聊天。勇哥悻悻地說,有個無賴。仗著自己老員工。天天偷我的件拿去派。搞得我4點班次沒件派,真的心裡很不爽。幹他,小白哥同情地說。鋒哥頗有同感的點了點頭,一樣的。我5月後剛來。
  • 十首描寫菊花的詩詞: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菊花都是盛開在秋天,它們從來不屑與百花爭春,堅強而獨立的開在稀疏的籬笆旁,卻有著別樣的情操意趣,它寧可在枝頭凋謝枯萎而死,也不會被風吹落於地上。這是一首詠物詩,以寒菊象徵詩人忠於故國決不向新朝俯首的氣節,詩人是託物言志。
  • 詩文會 | 菊 寧可枝頭抱香死
    與蘭、水仙、菖蒲同列「花中四雅」。有「國魂」之譽。菊花是歷代文人墨客的永恆題材。雖然,歷代名篇佳作數不勝數。但小編覺得,再沒比這句更能體現菊花的品性了。「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秋高氣爽,正是賞菊最佳時。讓這些優雅詩句,隨時陪伴,生活必能更美好。
  • 花開花落自有時
    花開花落自有時 2020-04-02 18: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欣賞】秋辭----秋水共長天一色
    秋月【程 顥】 清溪流過碧山頭,空水澄鮮一色秋。隔斷紅塵三十裡,白雲紅葉雨悠悠。秋野【杜甫】 遠岸秋沙白,連山晚照紅。 蘇幕遮【範仲淹】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 詩詞:你生命中的所有情感,都能在詩詞裡找到共鳴
    你生命中的所有複雜感情,都能在詩詞裡找到共鳴。當你一再地遭受挫折,當你在現實中碰了無數次壁,當你嘗遍了人間冷暖、看遍了人世沉浮,有人問你:你走到今天,有什麼感想嗎?或許你也會如蘇軾一般,萬種滋味在心頭,有無奈,有悲涼,更有釋然,有達觀。因為,人生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著他。
  • 10首菊花詩,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菊花是一年中最後一種怒放的花,它在蕭索的秋季怒放,使秋天也煥發了一絲生機。開在清秋的菊花自它不俗的一面,受到歷代文人的青睞。快來看看詩人筆下的菊花吧。1.寒菊 / 畫菊宋代:鄭思肖花開不並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
  • 亞冠:廣州恆大VS水原三星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水原目前的踢法是標準韓式戰術,全場瘋狂緊逼,尋求斷球反擊,兩個邊路下底或內切,以體能為支撐,但水原戰平恆大,被刻意放大的一點是,恆大不該和水原踢平,K聯賽常規賽,水原排名倒數第二,但防守排名前五,進攻則是倒數,贏不了球的原因不是防守差,而是進不了球,在某些場次中,水原都可以零封對手
  • 讀古詩詞,邂逅美麗的菊花
    王安石有詩云,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禮記.月令篇》裡也說,季秋之月,鞠有黃花。鞠,既是菊,黃色大概就是菊花最初的顏色吧。其實,何止黃色,菊花有很多種顏色。無邊落木蕭蕭下。秋天,因了菊花的熱烈而明媚璀璨。菊,花中四君子之一,讀古詩詞,邂逅搖曳在舊時光裡超凡脫俗的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