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2021-02-08 千古好詩詞

菊花是中國十大名花,又名「延壽客」,為長壽之花,與梅蘭竹並稱四君子,象徵著高潔的品格。

中國人有賞菊和飲菊花酒的習俗,三國魏晉起,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到了晉朝,陶淵明「採菊東籬下」的詩句聲名遠揚,賞菊之事蔚然成風。

清代李漁說:桃花之美,在荒郊籬落;菊花之美,則是人工扶植的結果。從春到秋,因生長周期長,花工經過數個月的辛苦勞作,才能培育出美麗的花朵。李漁說,桃花、梨花之美,主要在天工;菊花之美,則全在人工。

時至今日,許多地方逢時舉辦菊花節,推出夜賞菊花等項目。抬頭仰望明月,思鄉懷人;低頭賞花對飲,陶醉秋意,更是別有一番韻味。

菊是氣節之花,按照古人經驗,它在霜降後才開花。霜降之後,天高地闊,萬物蕭條,菊花卻冒霜吐穎,爭奇鬥豔,陣陣清香飄向大地。正如古人所說: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菊花開放的樣子,古人用了兩個詞形容:箕舒翼張,曄曄煌煌。前一詞,花像簸箕,後窄前寬,飄逸如展翅。後一詞,曄曄是燦爛的耀眼,煌煌則是亮麗的燃燒。陽光之下,菊花之美,先是一種色調的有力張揚,然後才是色彩的持續舒展。

菊花之燦爛,是因為早植晚發,在百花凋零之時,開出美麗之花,在萬物蕭條的背景裡,變的光彩奪目。古時,黃後六服中,顏色最漂亮的鞠衣,就取之菊黃。漢武帝時,見黃鵠下建章宮,作歌「金為衣兮,菊為裳」,所以菊黃也是皇袍的顏色。

菊花有傲雪耐寒的品格,不屑鉛華,有超凡脫俗的寧靜致遠。冷淡中,激發出高貴,比溫潤中繁衍的百花更有骨感。作為高潔人格的象徵,不斷出現在歷史名人的詩詞中。那種恬淡的疏香氣質,與詩人經歷苦悶彷徨之後,而獲得精神上的淡泊寧靜相契合。所以,人們對菊花的欣賞,儼然成為君子自得其樂、儒道雙修的精神象證。

    《飲酒》

     --晉 .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和郭主簿》

--晉. 陶淵明

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

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傑。

 

      《賦得殘菊》

        --唐太宗

階蘭凝暑霜,岸菊照晨光。

露濃希曉笑,風勁淺殘香。

細葉抽輕翠,圓花簇嫩黃。

還持今歲色,復結後年芳。

 

    《詠菊》

      --唐 .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

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

滿城盡帶黃金甲。

 

    《題菊花》

      --唐 .黃巢

颯颯西風滿院裁,

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

報與桃花一處開。

 

     《詠菊》

       --唐 .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瓦輕,

芭蕉新折敗荷傾。

耐寒唯有東籬菊,

金粟初開曉更清

 

    《菊花》

      --唐 .元稹

秋叢繞舍似陶家,

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

此花開盡更無花。

 

      《菊花》

        --唐 .李商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

陶令籬邊色,羅含宅裡香。

幾時禁重露,實是怯殘陽。

願泛金鸚鵡,升君白玉堂

 

    《趙昌寒菊》

      --宋 .蘇軾

輕肌弱骨散幽葩,

更將金蕊泛流霞。

欲知卻老延齡藥,

百草摧時始起花。

 

  《重陽後菊花》

      --宋.範成大

寂寞東籬溼露華,

依前金屋照泥沙。

世情幾女無高韻,

只看重陽一日花

 

  《醉花陰》

      --宋 .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晚菊》

      --宋. 陸遊

蒲柳如懦夫,望秋已調黃。菊花如志士,過時有餘香。眷言東籬下,數株弄秋光。

  粲粲滋夕合,英英傲晨霜。高人寄幽情,米以泛酒觴。投分真耐久,歲晚歸枕囊。

 

    《菊花》

      --宋 .朱淑貞

土花能白又能紅,

晚節猶能愛此工。

寧可抱香枝頭老,

不隨黃葉舞秋風。

 

  《賦十月菊》

      --金 .元好問

秋香舊入騷人賦,

晚節今傳好事家。

不是西風若留客,

衰遲久已退梅花。

 

    《菊》

      --明. 沈周

秋滿籬根始見花,

卻從冷淡遇繁華。

西風門徑含香在,

除卻陶家到我家。

 

    《菊花》

      --明.唐寅

故園三徑吐幽叢,

一夜玄霜墜碧空。

多少天涯未歸客,

盡借籬落看秋風。

 

  《晚香軒》

      --明 .高啟

 不畏風霜向晚秋,獨開眾卉已凋時。地荒老圃苔三徑,節過重陽雨一籬。

  秋色蒼茫人慾醉,寒香冷落蝶先知。山翁獨念同衰晚,坐對幽軒每賦詩。

 

  《秋菊》

      --陳毅

秋菊能傲霜,

風霜重重惡。

本性能耐寒,

風霜其奈何!

 

  《採桑子》

      --毛澤東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裡霜。

描寫菊花的詩詞很多,你最喜歡哪一首?敬請留言,歡迎分享!

相關焦點

  • 共讀國學 |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此時詞中紅(手)、黃(酒)、綠(柳)構成的明豔色彩,頓時黯然全逝,沒了歡快、幸福和美感。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唐·鄭思肖的《寒菊/畫菊》原詩:花開不並百花叢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注釋:不並:不合、不靠在一起。並,一起。疏籬:稀疏的籬笆。未窮:未盡,無窮無盡。抱香死:菊花凋謝後不落,仍系枝頭而枯萎,所以說抱香死。何曾:哪曾、不曾。北風:寒風,此處語意雙關,亦指元朝的殘暴勢力。
  •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幾個快遞小哥又湊在一起聊天。勇哥悻悻地說,有個無賴。仗著自己老員工。天天偷我的件拿去派。搞得我4點班次沒件派,真的心裡很不爽。幹他,小白哥同情地說。鋒哥頗有同感的點了點頭,一樣的。我5月後剛來。
  • 十首描寫菊花的詩詞: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菊花都是盛開在秋天,它們從來不屑與百花爭春,堅強而獨立的開在稀疏的籬笆旁,卻有著別樣的情操意趣,它寧可在枝頭凋謝枯萎而死,也不會被風吹落於地上。這是一首詠物詩,以寒菊象徵詩人忠於故國決不向新朝俯首的氣節,詩人是託物言志。
  • 詩文會 | 菊 寧可枝頭抱香死
    與蘭、水仙、菖蒲同列「花中四雅」。有「國魂」之譽。菊花是歷代文人墨客的永恆題材。雖然,歷代名篇佳作數不勝數。但小編覺得,再沒比這句更能體現菊花的品性了。「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秋高氣爽,正是賞菊最佳時。讓這些優雅詩句,隨時陪伴,生活必能更美好。
  • 花開花落自有時
    花開花落自有時 2020-04-02 18: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詩詞:你生命中的所有情感,都能在詩詞裡找到共鳴
    你生命中的所有複雜感情,都能在詩詞裡找到共鳴。當你一再地遭受挫折,當你在現實中碰了無數次壁,當你嘗遍了人間冷暖、看遍了人世沉浮,有人問你:你走到今天,有什麼感想嗎?或許你也會如蘇軾一般,萬種滋味在心頭,有無奈,有悲涼,更有釋然,有達觀。因為,人生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著他。
  • 10首菊花詩,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菊花是一年中最後一種怒放的花,它在蕭索的秋季怒放,使秋天也煥發了一絲生機。開在清秋的菊花自它不俗的一面,受到歷代文人的青睞。快來看看詩人筆下的菊花吧。1.寒菊 / 畫菊宋代:鄭思肖花開不並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
  • 亞冠:廣州恆大VS水原三星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水原目前的踢法是標準韓式戰術,全場瘋狂緊逼,尋求斷球反擊,兩個邊路下底或內切,以體能為支撐,但水原戰平恆大,被刻意放大的一點是,恆大不該和水原踢平,K聯賽常規賽,水原排名倒數第二,但防守排名前五,進攻則是倒數,贏不了球的原因不是防守差,而是進不了球,在某些場次中,水原都可以零封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