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來自奸臣的成語,東窗事發是由秦檜創造,一個比一個有內涵

2020-12-22 向東向南看

前言王朝前期政治清明,君主更是善用賢才,奸佞小人自然是無用武之地。但是隨著後期君主過於安居樂業,罔顧天下黎民百姓,致使奸佞小人橫行,國家生靈塗炭。此時君王已經失去了對天下百姓的關愛,但是卻又喜歡臣子誇讚其政績,而奸臣正是利用這一點,迎合帝王的心思,但是諫臣卻做不到這一點,自然失去了帝王的寵幸。

這些巧妙利用帝王心思,而在外狐假虎威之人,歷朝歷代數不勝數。他們禍亂朝政,甚至賣國求榮,而其中這些奸臣的事跡更是令人後人深思,由他們的故事所衍生出來的成語,也被後人沿用至今。

無可厚非

對於西漢來說,王莽乃是外戚、權臣,更是竊國者。但是從王莽建立新朝之後所進行的一系列改革來說,王莽是任何一個朝代的先行者,其中改革的措施更是觸犯到地主階級的利益,被當時的士紳權貴所不容,最終遺憾而終。

王莽生於貴族之家,因為家族之中有皇后王政君的撐腰,在當時的貴族子弟之中,可謂是顯赫一時。王莽生於這種環境,又從小以謙恭好學、簡樸嚴謹而聞名,再加上有家族為他的政治鋪路,王莽年紀輕輕便成為朝中舉足輕重的人物。

既然是生活在政治之家之中,王莽自然是懂得如何籠絡人心。王莽在朝中利用自己的家族勢力為自己造勢,關懷百姓、撫慰功臣,甚至為了證明自己而自掏腰包救濟災民。這種虛假的營銷形象一直到漢元帝和漢平帝去世之後,王莽開始展露出自己的野心。

而在新朝建立之後,面對國家的積弱,王莽想要從根本上觸犯到地主階級的利益,扶持新的勢力,然而卻引來了地主階級的瘋狂反撲。王莽並沒有想要利用安撫政策來平息眾怒,反而是派兵徵討。當時的國家剛剛成立,一切都處於休養生息的階段,派兵徵討就算是成功也是損己,這個時候自然是有臣子進行阻撓。

王莽本來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怎又允許其他人阻撓,自然是當下罷免了那人的官職。不過在王莽冷靜之後,又以「英亦未可厚非」將其釋放,於是「無可厚非」由此誕生。

口腹蜜劍

唐玄宗前期政治清明,頗有貞觀之治的盛世,然而後期唐玄宗好大喜功,且逐漸寵信楊玉環,將朝政交於小人手中,整日在梨園尋歡作樂,國家頹勢已然可見,而當時被唐玄宗所寵幸的宰相正是李林甫。

唐玄宗乃是附庸風雅之人,之前有李白賦詩助興,之後便有李林甫精通音律,其中最為出名的《霓裳羽衣曲》便是李林甫的手筆。不單單如此,李林甫在職期間,更是摸透了唐玄宗喜好阿諛奉承的心思,趁機取巧,鞏固權勢,大肆排除異己。

李林甫的野心一再膨脹,甚至放任安祿山等人禍害國家。在唐玄宗看來,李林甫乃是溫潤如玉的謙謙公子,滿口的仁義道德,張口閉口都是天下蒼生,殊不知李林甫做得都是表面功夫,其實內地裡心狠手辣,世人皆稱「口有蜜,腹有劍」,於是「口腹蜜劍」成語應運而生。

東窗事發

秦檜是25歲踏上仕途,在位期間一直與嶽飛持相反意見,甚至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勢,在金軍節節敗退之際,利用陰謀手段害死嶽飛。但是當金兵攻下宋朝之時,一向主張和平解決的秦檜,卻站在了反對割地的一方。雖說後來秦檜被金兵擄至北方,然而,秦檜卻利用自身的優勢得到了金兵的信任,得以重新返回。秦檜被拜相19年,卻一直致力殘害忠良,禍亂朝廷。

而據歷史文獻記載,當初秦檜與夫人曾經在東邊的窗戶之下密謀謀害嶽飛。豈料在嶽飛去世多年之後,秦檜在湖邊遊船,在夢中有人告知,因為他禍國殃民,即將降臨災難。而在這之後秦檜便病逝,為了超度靈魂,秦檜的妻子特地請來道士,而後道士傳給秦檜的妻子一句話「東窗事發矣」,由此成語東窗事發也應運而生。

結論

奸詐小人只能有一時的猖狂,他所犯下的罪行,終有一日會報應在自己身上,人間的正義遲早會來到,而他們的罪行,終究會一直牢牢地釘固在史書之上,永遠難以解脫。如此一來,忠臣也得以安息。

相關焦點

  • 這三人都是古代的大奸臣,每人都留下一個著名的成語,遺臭萬年!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其中的三位,這三位是比較出名的奸臣,而且一人還留下了一個非常著名的成語。各位,你們都知道是哪三個嗎?圖片:可恨的奸臣劇照下面我們就來看第一個:東窗事發。相信大家對這個成語都不陌生,也就是陰謀敗露的意思。那麼大家知道這個成語與哪位奸臣有關係嗎?其實這個成語與宋朝大奸臣秦檜有關。在明朝作家田汝成的作品《西湖遊覽志餘》中,曾有這樣的記載:當時秦檜與其夫人在東邊的窗戶下竊竊私語,圖謀陷害抗金名將嶽飛,最終使得嶽飛冤死。
  • 古代歷史上的四大奸臣,每個人留下了一個成語,而今家喻戶曉
    而在眾多的奸臣當中總有那麼幾個人比較突出,讓人們把他們的事跡編寫成了各種成語,讓後人以此為戒。下面我們就來說說因這四大奸臣所發生的故事而流傳下來的成語是哪四個。,最後導致朝廷無人可用,也就是這個時期,唐朝開始由興旺轉為衰敗。
  • 我國古代有4大奸臣,各自留下一個成語,至今我們還在使用
    歷史上有建功立業、保衛國家的忠臣,就一定會有奸臣。奸臣,就是不顧大局,為了一己私利謀財害命、蠶食朝代的政權。歷史上有很多奸臣,他們掌握著權利,往往因為一個舉動或者一句話,就可以改變歷史的動向,可謂是影響深遠。
  • 古代三大奸臣,個個都遺臭萬年,一人留下一個成語,如今人盡皆知
    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在美麗富饒的華夏大地上,曾先後湧現出大大小小百餘個統治王朝。無論是哪一個王朝,都存在著忠臣義士和姦邪小人。後人根據這三個奸臣的所作所為,總結出了三個成語,如今人盡皆知01指鹿為馬第一個成語便是指鹿為馬。
  • 中國歷史上的五大奸臣,每個人都留下一個著名的「成語典故」!
    成語故事是漢語中的璀璨明珠,寥寥幾個字,便能夠道盡百轉千回的情感。每一個成語的背後,都有一個令人難忘的故事。肝膽相照的故事,令人欽佩;有情有義的故事,讓人感動;生死難解的情緣,令人唏噓……這些成語分別與一位歷史奸臣有關。從這些典故之中,大家也可以看到其人如何!
  • 歷史上三個著名奸臣留下的成語,你知道相關的人物是誰嗎?
    提起我國歷史上的著名奸臣,那可謂是數不勝數。歷朝歷代幾乎都有那麼幾個奸詐小人把持朝政,他們的罪行被史書一一記錄,成為了後人茶餘飯後的談資。因為這些奸臣過於著名,後人們或是從其言論,或是從其事跡總結出了許許多多的成語,有的至今還在被廣泛使用。
  • 中國歷史上徹頭徹尾的四大奸臣,一人留下一個成語,如今世人皆知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成語無疑是一大特色,很大一部分是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一般來說成語都是四個字,也有三個字和五個字以及七個字以上的。一個成語的背後往往都會是一個故事或者是典故,比如說像什麼功敗垂成,指的是事情快成功時卻遭到了失敗。這個成語的出處便是晉陽之戰,大將謝玄其實跟嶽飛的遭遇何其相似,都是在即將統一時,被皇帝急召回去。
  • 歷史上著名的三大奸臣,一人一個成語流傳至今家喻戶曉
    要說我國最臭名昭著的奸臣有三位,分別是趙高、李林甫和秦檜,而且湊巧的是這三人分別因為一個你我皆知的成語而遺臭萬年。秦朝的趙高,對應的成語:指鹿為馬南宋的秦檜,對應的成語是東窗事發。為了保命,秦檜在朝堂上拉幫結派,極力阻止抗金,因此勢不兩立的主戰派嶽飛便是他的最大敵人。在一個晚上,秦檜和妻子王氏在東窗下商討該如何處理嶽飛,王氏認為要殺便趁早,最終秦檜表示讚許。
  • 歷史上的四大奸臣,留下了四個經典成語,至今都在用
    回顧歷史各個時期,都會出現很多奸臣,讓大家恨得咬牙切齒。又因為這些奸臣,人們總是喜歡把他們的行為編成成語,其目的也是為了讓後人能夠引以為戒。今天要講的古代奸臣,他們各自留下了一句成語,如今我們也在經常使用。
  • 這三人均是古代大奸臣,卻每人都留下一個著名成語,也都遺臭萬年
    估計每一個朝代都會出現一批清廉的忠臣,可是任何事情都是具有兩面性的,同樣也會出現一些邪惡的奸臣。奸臣不僅僅欺上瞞下,弄得整個朝堂都烏煙瘴氣的,同樣也讓百姓們的日子過得特別慘澹,世界上所有的人對於奸臣都是痛恨不已的,恨不得把他們放在面前生吞活剝.
  • 中國古代四大奸臣,如今家喻戶曉,一人留在一句成語
    作為忠臣的對立面:奸臣,是歷史的蛀蟲,不僅蠶食歷史上的各個朝代,也讓歷史一次次的改寫。回望歷史各時期的奸臣,人們無不痛恨,他們既有像和珅一樣的貪贓枉法之輩,也有像李林甫一樣引胡入關最終引發「安史之亂」的罪魁禍首。 也正因有了這些前危後則,人們總喜歡把這些奸臣的所作所為編寫成各種戒言以及成語,目的也是讓後人可以引以為戒。
  • 中國古代知名的3大奸臣,1人留下1個成語,現如今家喻戶曉
    往往一個國家滅亡的開頭都是因為奸臣當道,他們都想獨攬大權,可又做不出什麼好事。就像明朝的王振,勾結官僚作威作福也就算了,偏偏沒有能力還要勸皇帝親徵。結果導致皇帝被抓,大明的二十萬精兵和五十二位文武大臣全部毀在了他一個人手裡。除了他各朝也還有很多奸臣,其中有最著名的三位,他們還給世人留下了三個成語。
  • 中國古代三大奸臣,每人留下一個成語,如今更是家喻戶曉
    在中國歷史上,出現了不少聞名天下的忠臣,例如明代的海瑞、宋代的嶽飛,然而有忠臣,自然也有奸臣。例如宋代的秦檜,清代的和珅,由於這些奸臣無惡不作、專門欺壓百姓,民間老百姓還專門給某些奸臣,創造了符合他們惡行的成語,藉此諷刺這些奸臣。
  •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3大奸臣,1人留下1句成語,語文課本上經常見
    在中國歷史上曾經有過無數的英雄豪傑,正因為有他們的出現才開創出了中國波瀾壯闊的歷史。於此同時有光明的地方也註定會有黑暗,今天要說的便是歷史上臭名昭著的三大奸臣,他們一人留下了一句成語,如今早已經是家喻戶曉,甚至在書本中都很常見。
  • 在中國古代,四大奸臣一人留下一個成語,現在大家都知道
    在中國古代,記載貪官汙吏,奸臣的野史,遠比歌頌偉人,英雄,忠臣的正史多。這些奸臣強暴出了伎倆和特點。他們的故事不僅成為典故,而且隨著歷史的變遷成為成語。今天提到的這四位,在古代奸臣中脫穎而出,成為「典範」。第一個是秦始皇身邊的太監趙高。嬴政死後,勾結丞相李斯篡改遺詔,將皇位傳給了秦二世胡亥。
  • 東窗事犯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東窗事犯,見「東窗事發」。出自:元·孔文卿《東窗事犯》第二折:「吾乃地藏神,化為呆行者,在靈隱寺中,洩漏秦太師東窗事犯。」近義詞有:東窗事發,東窗事犯是中性成語,可作謂語、賓語、定語;指陰謀敗露。近 義 詞:東窗事發成語用法:可作謂語、賓語、定語;指陰謀敗露。
  • 中國古代的三個大奸臣,每人都留下了一個著名成語
    在我國古代的封建社會中,奸臣或許是一個比敵國還令人厭惡的群體,因為他們造成的惡劣影響往往更加惡劣。面對敵國,可以用軍事手段抵抗,可以籤訂協議停戰,但奸臣往往是難以預防、難以根除的。因為人心中的貪婪和自私,奸臣存在於幾乎所有時代,而他們也為後世留下了許多教訓和故事。
  • 南宋奸臣万俟卨:勾結秦檜陷害嶽飛,他到底是什麼人?
    古詩中提到:千金今日求黥布,三字當年死嶽飛。人們一提到嶽飛,就會想到這是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身上的精神是精忠報國,值得後代人們敬仰和學習。但是現在人們要去旅遊的時候,會發現嶽飛墓前除了跪著秦檜一家人之外。
  • 現在常用的三個成語的來歷你知道麼,來自三位奸臣,是他們留下的
    使得百姓們苦不堪言,讓皇帝也變得昏庸殘暴,導致下面很多的人都因不滿發動起義,爆發戰爭,這些奸臣都沒有什麼好的評價,即使做了好事也會有很少的人記起,他們的過大於功,一直接受著譴責。但古代中有這麼三個奸臣給我們留下了三個成語,很常見也很常用,經常可以聽到。
  • 為何秦檜夫人也與秦檜一樣跪在嶽飛廟前?她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女人
    而對於那些伸手夠不著的秦檜夫婦跪像,遊人則用唾沫對待,河南湯陰嶽飛廟的工作人員每隔幾天就要對穢跡斑斑的秦檜等5人跪像進行清洗。 再往前,有南京江寧博物館給秦檜立了坐像,立馬引來一片口水。奸臣給忠臣下跪的雕像本已經非常別出心裁,在一幹奸臣裡還夾雜一個「姦婦」,這個「姦婦」還赤裸上身供人解恨,就更是歷史僅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