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四大奸臣,如今家喻戶曉,一人留在一句成語

2020-12-14 騰訊網

中國古代四大奸臣,每人留下一個成語,如今家喻戶曉,你知道嗎?

作為忠臣的對立面:奸臣,是歷史的蛀蟲,不僅蠶食歷史上的各個朝代,也讓歷史一次次的改寫。回望歷史各時期的奸臣,人們無不痛恨,他們既有像和珅一樣的貪贓枉法之輩,也有像李林甫一樣引胡入關最終引發「安史之亂」的罪魁禍首。

也正因有了這些前危後則,人們總喜歡把這些奸臣的所作所為編寫成各種戒言以及成語,目的也是讓後人可以引以為戒。

比如下面我們要說的古代四大奸臣,他們每個人都留下了一個成語,如今更是家喻戶曉,用途廣泛,在世人前行的道路上點亮一盞盞明燈。

第一位就是上面說過的李林甫,這樣一個沒有什麼能力的人卻做了19年的宰相,期間他不僅嫉妒心重,喜歡排除異己,而且特別自以為是,經常提出一些亂七八糟的提議,比如重用胡人安祿山等。

但他做事卻十分圓滑,總是給人一種和氣的感覺,即便是一些人不順從他的心意他也從不當場發作,只在轉過頭來的時候才會面露奸笑,隨後就尋找機會施展陰謀詭計進行迫害,許多人致死都不知道是被他算計,也正因如此,《資治通鑑》裡形容他是「口腹蜜劍」,也真是貼切非常。

第二位是秦趙高,這位小太監因為機敏的做事風格而受到秦始皇的青睞,即使在其去世的時候,都是趙高在身邊伺候。但讓始皇帝沒有料到的是,也正是這位善於溜須拍馬的趙高,斷送了秦國數代人打拼而來的天下。

趙高聯合李斯幫助胡亥篡位,此後看到胡亥被自己控制得死死的,他竟生出謀反之心,光天化日之下顛倒黑白,硬生生的指著一隻鹿而說成是馬,從此「指鹿為馬」的成語也是流行天下,讓人們深刻明白了什麼才是顛倒是非的「典範」。

第三位是秦檜,說到這個人想必很多人都會唾上一口口水,這位千古大奸臣因為謀害嶽飛,而成功的讓自己遺臭萬年。

相傳秦檜去世之後,其夫人邀請一位道士上門做法,但道士是一位忠義之士,他藉此機會好好地奚落了秦檜夫婦一番。

在道士的口中,秦檜不但被打入18層地獄,而且當年夫妻二人在屋中東窗下的密謀也被揭發,接下來就輪到秦檜的夫人。

夫人聽聞大驚失色,詢問道士如何破解。道士不假思索地讓她等候報應。而「東窗事發」的成語也從此流傳,此後但凡有關陰謀揭露的事情,都會使用這句成語來形容。

第四位其實是兩個人,而這兩個人一個叫周興,一個叫來俊臣,這二人本來只是普通的小吏,交集也不是很深,但他們都有同一個目標,那就是一心想要出人頭地,剛好當時武則天肅清異己,他們便利用職務之便迫害無辜官員和百姓,之後又寫了大量的舉報信。二人也因為做事狠毒成為了這批酷吏中的佼佼者,被二人迫害的忠臣義士也是數不勝數,一時之間令人聞風喪膽。

然而讓周興沒有料到的是,此時的檢舉揭發已然成為風氣,就連周興自己也被人舉報謀反。武則天接到密報也是寧可殺錯也不放過,於是就讓來俊臣審問。

來俊臣深知周興是個老狐狸,單憑一封毫無根據的舉報信並不能定他的罪,於是他想出了一個計策。

一日,他邀請周興吃飯,酒過三巡之後,就以一個求教者的姿態詢問周興平時如何對付一些難纏的犯人,這周興不知是計,便誇誇其談地說出自己的辦法,那就是在一口裝滿水的大甕下面鋪滿柴火,然後點著,當甕中之水燒開之後,就把犯人丟進去,想要什麼口供都能得到。

來俊臣聽完之後哈哈大笑,隨即讓人照做,並說出了武則天讓他清查周興的事情,周興看著甕中翻滾的沸水,嚇得連連叩頭認罪。

「請君入甕」這句成語也就此誕生,其深意和武俠小說中的「以彼之道還施彼身」有異曲同工之妙。

不得不說,中華文化確實精妙,古人僅通過簡單的幾個字,就可表述一個耐人尋味的道理,就好像「此生不悔入華夏」這簡單的幾個子一樣,既顯得雅致大方,又勝過千言萬語。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三大奸臣,每人留下一個成語,如今更是家喻戶曉
    在中國歷史上,出現了不少聞名天下的忠臣,例如明代的海瑞、宋代的嶽飛,然而有忠臣,自然也有奸臣。例如宋代的秦檜,清代的和珅,由於這些奸臣無惡不作、專門欺壓百姓,民間老百姓還專門給某些奸臣,創造了符合他們惡行的成語,藉此諷刺這些奸臣。
  • 在中國古代,四大奸臣一人留下一個成語,現在大家都知道
    在中國古代,記載貪官汙吏,奸臣的野史,遠比歌頌偉人,英雄,忠臣的正史多。這些奸臣強暴出了伎倆和特點。他們的故事不僅成為典故,而且隨著歷史的變遷成為成語。今天提到的這四位,在古代奸臣中脫穎而出,成為「典範」。第一個是秦始皇身邊的太監趙高。嬴政死後,勾結丞相李斯篡改遺詔,將皇位傳給了秦二世胡亥。
  • 古代歷史上的四大奸臣,每個人留下了一個成語,而今家喻戶曉
    而在眾多的奸臣當中總有那麼幾個人比較突出,讓人們把他們的事跡編寫成了各種成語,讓後人以此為戒。下面我們就來說說因這四大奸臣所發生的故事而流傳下來的成語是哪四個。趙高—指鹿為馬趙高算是一個比較厲害的人物了,憑藉一人之力搞垮了一個朝代。把秦國幾代人努力打拼得來的天下,一步步推向毀滅。趙高原本是一個小太監,因為行事機敏,懂得察言觀色而受到秦始皇的青睞,成為了始皇帝身邊的大紅人。而且在秦始皇去世之時,趙高也在身旁貼身伺候。
  • 古代三大奸臣,個個都遺臭萬年,一人留下一個成語,如今人盡皆知
    還有一部分人,為了一己之私,他們逢迎獻媚,結黨營私,欺君罔上,殘害忠良,甚至弒君殺臣,給國家帶來了嚴重的災難,這些人則被統稱為:奸臣。奸臣,亦作「僭臣」,出自《管子·七臣七主》:「吏肅而嚴,民樸而親。官無邪吏,朝無奸臣。」縱觀中國古代的歷朝歷代,幾乎都會存在著那麼幾個奸邪小人,他們欺君罔上,危害王朝,是社會的蛀蟲。
  • 古代臭名昭著的3大奸臣,一人留下一個成語,如今無人不曉
    《三字經》是我國優秀的兒童啟蒙讀物,在現代已經有許多的幼兒園重新把三字經列入到教學裡面了,在古代的時候,更是在私塾裡面學習的第一課,三字經當中有這樣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孟子在《孟子·告子上》中提出了「人性之善也」,是性善論的代表人物。荀子在《荀子·性惡》中提出「人之初,性本惡」,是性本惡的代表人物。
  • 中國古代臭名遠揚的3大奸臣,一人留下一個成語,如今人人都知道
    有句話叫做「英雄造時勢」,古代歷史的變革,雖然有著大局所趨的走向,然而各個單獨的人物個體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於一個王朝來說,有好的影響,自然就有壞的影響,歷史上就有三個臭名遠揚的奸臣,一人留下一個成語,如今人人都知道。
  • 我國古代有4大奸臣,各自留下一個成語,至今我們還在使用
    歷史上有建功立業、保衛國家的忠臣,就一定會有奸臣。奸臣,就是不顧大局,為了一己私利謀財害命、蠶食朝代的政權。歷史上有很多奸臣,他們掌握著權利,往往因為一個舉動或者一句話,就可以改變歷史的動向,可謂是影響深遠。
  • 我國古代臭名昭著的3大奸臣,一人留下一個成語,如今無人不曉
    我國數千年歷史上,湧現出過很多風雲人物,期間有著叱吒風雲,梟雄,匡扶朝政,殫精竭慮的忠臣,自然也免不了禍亂朝綱,結黨營私的奸臣,在我國古代歷史上,就有三個臭名昭著的奸臣,一人留下了一個成語,如今無人不曉,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 中國歷史上徹頭徹尾的四大奸臣,一人留下一個成語,如今世人皆知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成語無疑是一大特色,很大一部分是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一般來說成語都是四個字,也有三個字和五個字以及七個字以上的。一個成語的背後往往都會是一個故事或者是典故,比如說像什麼功敗垂成,指的是事情快成功時卻遭到了失敗。這個成語的出處便是晉陽之戰,大將謝玄其實跟嶽飛的遭遇何其相似,都是在即將統一時,被皇帝急召回去。
  • 中國古代知名的3大奸臣,1人留下1個成語,現如今家喻戶曉
    往往一個國家滅亡的開頭都是因為奸臣當道,他們都想獨攬大權,可又做不出什麼好事。就像明朝的王振,勾結官僚作威作福也就算了,偏偏沒有能力還要勸皇帝親徵。結果導致皇帝被抓,大明的二十萬精兵和五十二位文武大臣全部毀在了他一個人手裡。除了他各朝也還有很多奸臣,其中有最著名的三位,他們還給世人留下了三個成語。
  •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3大奸臣,1人留下1句成語,語文課本上經常見
    在中國歷史上曾經有過無數的英雄豪傑,正因為有他們的出現才開創出了中國波瀾壯闊的歷史。於此同時有光明的地方也註定會有黑暗,今天要說的便是歷史上臭名昭著的三大奸臣,他們一人留下了一句成語,如今早已經是家喻戶曉,甚至在書本中都很常見。
  • 歷史上的四大奸臣,留下了四個經典成語,至今都在用
    回顧歷史各個時期,都會出現很多奸臣,讓大家恨得咬牙切齒。又因為這些奸臣,人們總是喜歡把他們的行為編成成語,其目的也是為了讓後人能夠引以為戒。今天要講的古代奸臣,他們各自留下了一句成語,如今我們也在經常使用。
  • 中國古代的三個大奸臣,每人都留下了一個著名成語
    在我國古代的封建社會中,奸臣或許是一個比敵國還令人厭惡的群體,因為他們造成的惡劣影響往往更加惡劣。面對敵國,可以用軍事手段抵抗,可以籤訂協議停戰,但奸臣往往是難以預防、難以根除的。因為人心中的貪婪和自私,奸臣存在於幾乎所有時代,而他們也為後世留下了許多教訓和故事。
  • 這三人都是古代的大奸臣,每人都留下一個著名的成語,遺臭萬年!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其中的三位,這三位是比較出名的奸臣,而且一人還留下了一個非常著名的成語。各位,你們都知道是哪三個嗎?圖片:可恨的奸臣劇照下面我們就來看第一個:東窗事發。相信大家對這個成語都不陌生,也就是陰謀敗露的意思。那麼大家知道這個成語與哪位奸臣有關係嗎?其實這個成語與宋朝大奸臣秦檜有關。在明朝作家田汝成的作品《西湖遊覽志餘》中,曾有這樣的記載:當時秦檜與其夫人在東邊的窗戶下竊竊私語,圖謀陷害抗金名將嶽飛,最終使得嶽飛冤死。
  • 這3大奸臣,各自留下了一個家喻戶曉的成語,如今我們還在用
    自古以來,奸臣就是一個口碑很差的群體,他們身居高位,卻利慾薰心,讒言諂上,助紂為虐,擅權專恣,賣官鬻爵,魚肉百姓,禍國殃民等,不少盛世,強大的國度都被他們禍害著走向了衰落和滅亡,所以百姓對他們是恨之入骨。同時,奸臣也是國家穩定和走向強盛的破壞者。
  • 中國古代的這三大奸臣,每人都留下一個成語,至今廣為流傳
    我國古代曾經出現過許許多多的奸臣,他們有的擅權專恣,在朝中作威作福;有的利慾薰心,在民間壓榨百姓。總之,他們的存在不利於社會的穩定與和諧,阻礙了歷史的發展,因此,後世對於他們的評價往往都是十分惡劣。歷史上,有這樣三個奸臣,他們分別為後世留下了一個著名的成語,時至今日,人們仍然會經常使用。
  • 中國最有才華的三大奸臣,作品家喻戶曉,聲名卻狼藉不堪!
    例如以下這三個我國最有才華的大奸臣,作品家喻戶曉,名聲卻狼藉不堪! 還被認為是中國最有影響力的書法家之一,寫得一手好書法家喻戶曉。 可惜德不配位,狼藉的名聲之下,他只能是一個遺臭萬年的奸臣,而不是好書法家了。 寫詩書法皆優秀 嚴嵩卻「因人廢字」 明朝大學士嚴嵩,和秦檜一樣,在書法方面都很有造詣。在書壇成名是在他初入翰林院的時候。
  • 歷史上著名的三大奸臣,一人一個成語流傳至今家喻戶曉
    要說我國最臭名昭著的奸臣有三位,分別是趙高、李林甫和秦檜,而且湊巧的是這三人分別因為一個你我皆知的成語而遺臭萬年。秦朝的趙高,對應的成語:指鹿為馬秦朝的趙高,對應的成語是指鹿為馬。趙高,秦始皇在位期間就在其身邊伺候的宦官。趙高之所以能得到秦始皇的器重,還是在他初入宮時。
  • 正室欲殺丈夫小妾,卻因太漂亮不忍下手,誕生出一句成語家喻戶曉
    對於我國古代的四大美女想必很多人都耳熟能詳了吧?她們分別是「沉魚」西施、「落雁」、王昭君、「閉月」貂蟬、「羞花」楊玉環。他們的名字和雅號可以說已經成為美的代名詞了,但是在古代還有一個人堪稱為第五大美女,有著「丟刀」的美譽,她的故事相比於其他四大美女也更加的真實和驚心動魄。
  • 古代四大醜女之孟光:30歲嫁給一才子,誕生一成語家喻戶曉
    舉案齊眉,是形容夫妻互相尊重的成語。其誕生,與孟光有關。孟光,是「古代四大醜女之一」。孟光,扶風縣平陵人,父輩經商,孟家是當地有名的富戶。孟父孟母看著自己30歲還沒結婚的樣子非常著急。應該知道,古代的女子在14歲左右就成家了,人家到了她這個年齡就快成婆婆了,她卻還在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