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鑑》有載:才德全盡謂之「聖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凡取人之術,苟不得聖人,君子而與之,與其得小人,不惹得愚人。
德才兼備,才是人人敬仰的聖人。倘若德行有虧,再多的才能也挽救不了自己的名聲。例如以下這三個我國最有才華的大奸臣,作品家喻戶曉,名聲卻狼藉不堪!
宋體字創始人秦檜,才華敗於名聲
提起宋朝人秦檜,後世人難免將其與愛國將士嶽飛再次聯繫起來。「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亂臣賊子,便是世人對於秦檜的普遍評價。
在兩宋交接的混亂時局裡,秦檜當真是從一開始就當了奸臣嗎?並非如此,實際上他是在國家的現實處境面前迅速換了一個人設:從堅持大義到賣國求榮。他遺臭萬年的名聲,也從力主退讓求和開始。
秦檜早年期間頗具學識,曾經當過私塾先生。後來經過考試,正式開始了入朝為官之路。而在這之後,針對不斷進犯宋朝的金人要求的割地議和,秦檜持強烈的反對態度,甚至三番兩次上奏,想要勸皇上拒絕這樣的屈辱條約。
但隨同皇帝一起被俘虜之後,秦檜便很快換了一副嘴臉,逃生回宋之後,他就開始了力主議和的計劃。秦檜心計了得,回朝之後很快取得皇帝的信任,甚至一步步帶著愚昧的皇帝往泥潭裡走。在此之後,力主抗金的臣子都受到了他的迫害,嶽飛更是在勝利前夕被十二道令牌追回。
昔日賣國的行為,已註定了他在後世眼中為「奸臣」的身份。但實際上,倘若只論才華的話,秦檜的書法造詣是極高的。他綜合前人之長,自成一家,創立了一種用於印刷的字體,就是「宋體」。後來人們又模仿宋體字的結構、筆意,改成筆畫粗細一致、秀麗狹長的印刷字,就是仿宋體。
此外,他詩文天下,頗擅筆翰,陶宗儀《書史會要》云:「檜能篆,嘗見金陵文廟中欄上刻其所書'玉兔泉』三字,亦頗有可觀。」還被認為是中國最有影響力的書法家之一,寫得一手好書法家喻戶曉。
可惜德不配位,狼藉的名聲之下,他只能是一個遺臭萬年的奸臣,而不是好書法家了。
寫詩書法皆優秀 嚴嵩卻「因人廢字」
明朝大學士嚴嵩,和秦檜一樣,在書法方面都很有造詣。在書壇成名是在他初入翰林院的時候。弘治十八年(1505)三月,嚴嵩以二甲第二名的成績被賜予進士出身。不久又以一首《雨後觀芍藥詩》入選為翰林院庶吉士。明代的翰林院實際上就是內閣的署衙,內中網羅了天下的許多科舉人才,是朝廷的智囊團和書記處。
在館閣的日子裡,嚴嵩的經義文章每每在館試中列為首選,他的詩詞唱酬之作每每在宴集中力拔頭籌。
除了會寫詩作詞之外,嚴嵩的書法更是上品。相傳清代京城有鄉試的貢院,大殿匾額上「至公堂」三個大字,是嚴嵩寫的。為朝廷選拔人才的地方,懸掛的竟然是大奸臣題寫的匾額。乾隆想換掉,下令滿朝能書者書寫這三個字,平日喜好文墨的自己也書多遍。最終還是感覺,自己御筆和其他清朝人所書都不如嚴嵩,只能讓奸臣嚴嵩的三個字高高懸掛。
然而再好的文採,最終還是抵不過「奸相」的糟糕名聲。《明史》將他列為大明六大奸臣之一,評價其是「惟一意媚上,竊權罔利」。在嘉靖皇帝不上朝的二十多年裡,嚴嵩可謂一手遮天,而慘害了許多忠臣良將,一代奸相的罪責已無法補救。
兩面三刀五次當宰相,蔡京德不配位
在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中,高俅是最為典型的大惡人。實際上除他之外,蔡京也是一個兩面三刀壞事做盡的人物。他因為人奸詐,曾多次被皇帝罷黜,但最終仍能坐上高位,甚至五次當上了宰相,是極為不簡單的人物。
蔡京自幼就是神童,但他為人奸詐,善於弄權,到皇帝面前又極善拍馬逢迎之術,個人生活又奢靡腐化,在歷史上的風評並不好。做盡一世壞事,等到最終被貶官時,他竟活活被餓死了。
但此人卻也寫得一手好書法,就連持才傲物的大書法家米芾都曾表示,他的書法趕不上蔡京。要不是因為名聲實在太不好,也就不至於被人用書法遠不及他的蔡襄替換了。
小結
古人云:「字如其人」,但此處提到到三大著名的大奸臣,卻實在不屬於此評價的範圍之內。倘若身家清白,憑著一手好書法,秦檜、嚴嵩和蔡京三人或許還能是受稱讚的對象。可惜即便作品好得家喻戶曉,在狼藉的名聲之下,他們也不配了。
參考資料:《宋史》、《明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