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說起《水滸傳》這部小說,相信大多數人都非常熟悉的,作為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受到了大家的歡迎。小說中的108將具有鮮明的個性,但他們最終的結局大多數不是很好,這其中的原因就要拜當時宋王朝的奸臣所賜。
《水滸傳》中,一共有三大奸臣,分別是蔡京,高球,童貫。這三個人雖然是小說人物,但歷史上他們是真實存在的,水滸傳中他們最終的命運沒有說得很清楚,歷史上卻詳細記載了他們各自的結局,屢屢陷害梁山好漢的三大奸臣的結局如何呢?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高球
高是《水滸傳》中最讓人討厭的奸臣之一了,憑藉踢一腳好球發家,林衝等眾多英雄好漢都和他有血海深仇。但是在歷史上高俅的名聲沒有這麼不堪,至少不是什麼大奸臣,但也不是什麼大好人,在北宋末期擔任了太尉的官職。
高俅在宋朝貴為太尉,但歷史上對他相關事跡的介紹相對較少,明顯不符合太尉的身份,這說明高俅為官期間政績應該比較差,且歷史上高俅確實深受徽宗器重。不過在北宋南逃後,高俅在開封去世了,死後封為吳國公,屬於善終。高俅總體來說大奸臣算不上,但他高官沒有作為,手握兵權只顧著逃跑,名聲不太好聽。
童貫
如果對童貫不是很了解的話,想必不會知道他是太監。作為北宋末期的六賊之一,童貫憑藉討好徽宗取得信任,逐漸開始掌權,與另一個大奸臣蔡京狼狽為奸,後幫助蔡京當上了宰相,一時間蔡京和童貫兩人權傾朝野,當時有人稱蔡京為「公相」,稱童貫為「媼相」,其實是暗諷童貫,說明他是閹人。
童貫雖然是宦官,但他掌握兵馬二十多年,且又是西北監軍,同時領樞密院事。對樞密院相信有些人不是很了解,這是宋朝時期最高的軍事機構,一般由宦官擔任,其主要作用是削弱宰相的權力,加強皇帝中央集權。
童貫雖然是太監,但他依然滿臉鬍子,這是在史書上有所記載的。掌兵權二十年的他在軍事上有一定的造詣,如《水滸傳》中徵討方臘的戰役,歷史上是童貫的戰功。不僅如此,童貫還參與了徵討西夏,遼東等國家。
童貫的結局可以說是比較悲慘了,太監就是太監,在徽宗南逃的時候,童貫因為過於殘暴遭到了大臣們聯名彈劾,紛紛說明了童貫的惡行,此後一直被貶官,後被發配到了英州,走在半路上。宋欽宗上位後童貫再次被大臣彈劾,列了他十條罪狀,監察御史張澄奉命將童貫處死,首級被送往京城示眾。
蔡京
蔡京是書法家,在書法造詣頗有成就,同時官職也很高,位列百官之首的丞相,但他的丞相之路也頗為坎坷,17年丞相之位就有四次被免職。蔡京能穩坐高位,確實是非常有才華的人,是通過科舉考試選拔出來的,王安石等人都對他讚賞有加。
和大多數奸臣一樣,蔡京也喜歡對上級阿諛奉承,拍馬屁等,受到了當時的宋徽宗重用,官職一度到了太師,位列百官之首,權力達到了巔峰。不過蔡京雖然博學多才,但貪得無厭,奸詐狡猾,遭到了很多人的彈劾,但每次他都能順利爬起來,重新獲得宋徽宗的信任。
晚年的蔡京窮奢極欲沒有絲毫減弱,損害朝廷利益培植自己的勢力,接二連三遭到百官彈劾,甚至連他的親哥哥都看不下去了,不顧親情彈劾這個弟弟,宋徽宗在得知了蔡京這麼多罪行後,不得不對他處罰,貶官為民。在宋欽宗上位後,蔡京失去了寵信,被貶到了偏遠的南嶺地區,走在半路上因為年事已高經不起折騰,再加上老百姓不願意賣他東西,活活餓死在潭州崇教寺。
縱觀高俅,蔡京,童貫三人,高俅的結局算是不錯的了,沒有參與徽宗,死後封公。蔡京其次,為官期間權傾朝野,宰相之位任職時間也很長,晚年受貶結局稍有悽涼,但咎由自取。童貫的結局最為悲慘,掌握兵權二十年的宦官,一朝天子一朝臣,宋欽宗即位後童貫的結局想必他自己都能猜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