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京、高俅、童貫、秦檜四人,在我們的印象中,都是宋朝的大奸臣。
他們都出生於北宋中後期,但他們算不得上是同一代人。蔡京是40後,童貫是50後,高俅是70後,秦檜是90後。他們誰才是大宋的頭號奸臣?
一、從官職上看
從官職上看,秦檜>蔡京>童貫>高俅
秦檜(1090-1155),官至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正一品,封秦國公、魏國公追,後來追贈申王。既是文官之首,又是武官之首;
蔡京(1047-1126),官至太師,正一品,封魯國公,是文官之首;
童貫(1054-1126),官至樞密使,從一品,封廣陽郡王,是武官之首;
高俅(1071-1126),官至太尉,從一品,武官之首;
這裡比較特殊的是高俅,高俅可以說是在《水滸傳》中出的道。書中將其描繪成一個只會踢球和耍弄權術的廢物,但正史中對其記載很少,應該算不上大奸大惡之人。
所以,在誰最奸臣的比拼中,先去掉最「善良「的高俅。
二、從權力上看
徽宗當政時,蔡京是老公相,絕對的說一不二的人物,朝堂中的地位也僅次於宋徽宗。
儘管蔡京是權臣,但官家對其還是拿捏得住的。當徽宗換屆到欽宗時,因蔡京為躲避戰亂,舉家遷至南方,被群臣們上書彈劾。蔡京也是接連被貶,最後病死在潭州。
童貫本人儘管是宦官,但身為樞密使,常年領兵在外,北宋與西夏大小摩擦,大多是童貫的手筆。後來平定方臘,也主要是童貫的功勞。燕雲地區也是由其贖買而回,所以威望很高。
但北宋時期,重文抑武,且兵權一分為幾,很少有武官能左右朝政。真正能在朝堂說得上話的,還得是同朝為官的蔡京。
秦檜的實際權力最高,高到已經威脅皇權的程度:
調動殿前禁衛軍,秦檜幹了;乘金根車,秦檜幹了;設益國府官署,秦檜也幹了;加九錫,秦檜還是幹了,這可是篡位的標準流程。
功高蓋主、兵權在握的嶽飛,趙構忌憚;沒啥功勞、越級調兵的秦檜,趙構更忌憚。
所以直到秦檜死後,趙構才長舒一口氣:「朕今日始免得這膝褲中帶匕首!」
三、從幹的壞事上看
童貫的壞事兒幹得相對來說影響力不大,他之所以被稱為「奸相「,主要也是為了爬上高位,投奔蔡京。
他助蔡京坐上宰相之位,蔡京也舉薦他為西北監軍,領樞密院。兩人狼狽為奸,當時人稱蔡京為「明相」,稱童貫為「媼相」。
童貫贖買燕雲地區也是功過難評。後來兵敗逃亡,被宋欽宗祭了天。也算是壞事沒少做,但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蔡京幹的壞事主要是帶著一群人,把北宋搞得烏煙瘴氣。
他擁立新法、大肆剷除異己、結黨營私,還向宋徽宗傳遞了錯誤的價值觀:人生在世,及時行樂。
可以說是導致靖康之恥的一個重要人物。
而秦檜在奸臣的領域,可謂採天地之靈氣,取日月之精華,幹出的事兒讓地獄蓬蓽生輝。
秦檜除了有上面兩位媚主、結黨等罪過外,最重要的是禍國謀反。
禍國:秦檜和趙構二人,改變了宋金兩國的形勢。
趙構尚可理解,老爹宋徽宗瞧不上他,當年還把他和和張邦昌送去做人質,巧的是,最後兩個人都當過皇帝(張邦昌被金人扶持為偽楚的傀儡皇帝)。
但秦檜的罪過實在不可饒恕,朝堂之上與嶽飛不對付,可以理解。畢竟嶽飛軍功在身,功高蓋主,脾氣又不太好。但你可以罰他、貶他,甚至流放他,但用「莫須有「的罪行殺他,這可是動搖了國之柱石。
謀反:「十惡不赦「中的十惡之首便是謀反,真實歷史中的秦檜,可不是給趙構留虛拍馬、擦屁股的馬前卒,而是「唱邪謀以誤國,挾虜勢以要君」的獨相。他依靠議和之策,敵我通吃,竟作了長達十七年的獨相,更兼樞密使(宋金和議規定「不得無罪而去宰相」)。
後來還加九錫,有篡位之嫌。如果他活的年頭再長些,說不準就與金人互通,端了趙宋江山。
蔡京,曾有過愛惜人才的舉動,童貫,也曾有過身先士卒。歷史上的奸臣不少,蔡京、童貫二人與呂后、霍光、王莽本質區別不大。
但唯獨秦檜,集所有槽點於一身,實乃奸臣中的奸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