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京、高俅和童貫,這三個人並稱為水滸三大奸臣。這三個傢伙,可把梁山好漢們給坑慘了。尤其是高俅和童貫,一個負責收編,一個負責消耗,把108位好漢消耗了個乾淨。
看《水滸》的人,對這三個人的印象自然是非常差的,那麼歷史上這三個人是不是會有不同的一面呢?他們的結局究竟是怎樣的呢?
一、書法大家蔡京,實在是小人一個,最終客死他鄉。
蔡京原本是北宋著名的書法家,與蘇東坡、黃庭堅、米芾並稱為蘇黃米蔡四大家。不過由於蔡京這傢伙人品太差,完全配不上前面那三位,所以大家就把這個蔡改成了另外一個書法家蔡襄。
其實我覺得要論書法,宋徽宗趙佶必須得入選啊,這哥們的瘦金體,絕對是當世一絕。就算是現在看來,都是令人嘆為觀止。
蔡京還是非常有才華的,24歲和弟弟蔡卞一同考上了進士,大家都知道蘇東坡兄弟倆很有才,其實蔡京兄弟倆也十分有才能。
蔡京最早在地方上做官,本著「宰相必起於州部」的思想,宋朝十分在乎官員們的基層工作經驗。不過等到蔡京回到京城做官以後,他開始成了首鼠兩端的那種人。
誰掌權,蔡京就靠著誰,先依附於司馬光,後跟著章惇混,他們失勢以後,蔡京還能趕緊上去踩兩腳。
憑藉著這種本事,蔡京很快成為了北宋的中樞人物。宋哲宗去世以後,蔡京一度失勢,這個時候他又開始琢磨著怎麼討宋徽宗的喜愛,因此四度擔任宰相。
由於蔡京用國家的財力,想了各種辦法討好宋徽宗,所以宋徽宗對他的寵愛超過了所有大臣。甚至將自己的五女兒茂德帝姬嫁給了蔡京的兒子蔡鞗。此外蔡京的四個兒子都成為了朝中大學士,可見家族榮寵達到了何種地步。
宋欽宗上臺以後,蔡京總算遭到了天下士子們的彈劾,認為他是六賊之首,所以宋欽宗這才開始貶謫蔡京。80歲的蔡京在貶謫的路上,死在了潭州。他的幾個兒孫都被流放到了偏遠地區。
二、會踢球的高俅,居然躲過了靖康之恥。
高俅我們就比較熟悉了,原來他是蘇東坡家裡的一個小書童,後來因為會踢球,就成為了端王府的奴才,時常陪伴端王踢球。
等到端王趙佶成為了宋徽宗以後,高俅自然也水漲船高,成為了朝廷命官。別以為高俅只會踢球,這傢伙還是有兩把刷子了。他的文化功底也很深,寫的一手好字,所以去哪兒都能夠得到重用。
他擔任太尉期間,負責訓練軍隊。可他的確沒有這方面才能,所以他訓練出來的人馬,一點戰鬥力都沒有。
在金人南下的時候,他的軍隊被一衝而散,誰也不敢跟金人交戰。而高俅本人更是跟著宋徽宗一路逃竄,忘記了抵抗。
這個時候由於高俅和童貫爭奪權位而發生了矛盾,最終高俅獨自回到了開封。從而脫離了宋徽宗的團隊。也躲過了宋欽宗和宋徽宗之間的權力鬥爭。
在不久之後,金人將宋徽宗、宋欽宗和文武大臣、後宮妃嬪全部都擄到了北方,你別說,高俅運氣好,提前離開了這個團隊,所以倖免於難。
此後高俅在歷史上就銷聲匿跡了,他應該是過著平凡的日子,最後得以善終。不知道梁山好漢們知道了,會不會一口老血吐出三丈高來。
三、宦官將領童貫,被
童貫不曉得什麼時候把自己給割了,所以他是宦官出身。不過這不影響童貫日後的前程,因為他還有帶兵打仗的本事。
年輕時候的童貫還是有點氣魄的,宋徽宗本來打算出兵北上,可是前一天得知宮中大火,認為是不祥之兆,所以禁止童貫出兵。
沒想到童貫卻堅決出兵,收復了四州,從而得到了宋徽宗的賞識,不斷加官進爵。童貫一路高升,做到了武康軍節度使的職位,甚至拜他開府儀同三司,這在宋朝的宦官當中,尚屬首例。當時的人稱呼他為媼相。
1、童貫戰功頗多。童貫打仗的確還是有兩把刷子的,他曾經徵討西夏,跟他們打了個不分勝負,能不打敗仗,在宋朝算是不錯了。
後來童貫負責平定方臘的叛亂,這個我們很熟悉,在《水滸傳》裡面,童貫帶著宋江領導的梁山好漢去平定方臘,梁山好漢幾乎全都成了炮灰。
而正史當中,平定方臘的人的確是童貫,他花了450天時間。因為這一功勞,童貫被封為太師、楚國公。
2、童貫攻遼失敗。當時金國和北宋籤訂了合約,打算聯合起來對付大遼。本來這是非常好的機會,宋徽宗讓童貫帶著20萬大軍北伐。
金人負責攻打中京,而童貫負責攻打燕京。結果金人這邊把事情辦完了,發現童貫20萬大軍居然打不過奄奄一息的遼軍。
由此可見北宋的軍事實力有多弱小。金人順帶著就把北宋的任務給完成了,宋徽宗還想厚著臉皮跟金人要此前約定的燕雲十六州。
金人發自肺腑地瞧不起北宋,認為北宋的軍事實力太差勁了,這才有了南下滅亡北宋的想法,而這一切都是童貫造成的。
3、得罪了宋欽宗,被殺也是活該。別看北宋末年很混亂,這政治鬥爭的活動一點也沒有減少。宋徽宗把個爛攤子交給了宋欽宗,自己帶著親信跑路了。
宋欽宗打算讓頗有戰功的童貫留守東京,結果童貫居然跟著宋徽宗一起跑了。這也就造成了後來童貫悲慘的命運。
在逃跑的過程中,童貫屢次殺傷無辜,因此不斷被大臣們彈劾。最終童貫被各種貶謫,在貶謫的路上,監察御史張澄在南雄將童貫斬殺。
總結:高俅相對來說,作惡最少。
北宋六賊分別是:蔡京、童貫、王黼、梁師成、朱勔和李彥。我們會發現,蔡京和童貫以高分上榜,而高俅卻落選了,這是為什麼?
其實仔細翻看歷史,就會發現高俅這個人並沒有太多劣跡。《水滸傳》裡把高俅抹黑成那個樣子,的確有些過分了。
不過沒辦法,對付梁山好漢這件事上,運籌帷幄的是蔡京,實施消耗的是童貫,負責迷惑梁山好漢的人選沒有,只好讓高俅來頂包了。
高俅也是這三個人裡面,地位最低的一個。他當年是蘇東坡家裡的小書童,在朝中還幫蘇東坡說過好話,跟蔡京比起來,這種角色就不算太壞了,因此他也沒有遭到清算。
參考資料:《宋史》、《水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