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臭名昭著的3大奸臣,一人留下一個成語,如今無人不曉

2020-12-14 騰訊網

《三字經》是我國優秀的兒童啟蒙讀物,在現代已經有許多的幼兒園重新把三字經列入到教學裡面了,在古代的時候,更是在私塾裡面學習的第一課,三字經當中有這樣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孟子在《孟子·告子上》中提出了「人性之善也」,是性善論的代表人物。荀子在《荀子·性惡》中提出「人之初,性本惡」,是性本惡的代表人物。但人到底是善良的還是邪惡的。古往今來善良的人正直的人比比皆是,但邪惡的人壞的人也從來都沒有缺少過。

而人的善良或者是壞,都將會影響他的一生,同時也會影響到別人。 一個領導者的身邊,如果有一個正直善良,有思想的人去輔佐他,那他的事業一定是事半功倍的,反之,他也許會離成功道路越來越遠。在中國歷史上就有這麼幾位君主因誤信壞人,聽信奸人之言,從而導致國家的衰落,甚至是滅亡。我國古代就有臭名昭著的3大奸臣,一人留下一個成語,如今無人不曉。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秦朝時候的趙高,由胡歌主演的《神話》在當時可以說是創下了收視高潮,裡面的人物讓人又愛又恨。愛的是易小川恨的自然是趙高。趙高這個人物在歷史當中是真實存在的。誅殺宗室,謀害公子扶蘇,蒙恬蒙毅丞相李斯等,中場大權在握,手段狠烈。也正是因為趙高加速了清朝的滅亡。

最為有名的便是指鹿為馬,「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怕的不是無德之人,而是有能力卻無德行之人。超高會達到自己的目的指鹿為馬,由此驗證哪些人是聽話之人,哪些人是要除掉。這也正是指鹿為馬的來處。

第二位就是唐朝時期的周興。武則天時期豢養著四大殺手酷吏:周興,來俊臣,索元禮,侯思止。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為了鎮壓當時社會所瀰漫的抵制的情緒,豢養的四大殺手個個心狠手辣,殺人於麻。他們作惡多端將重重的酷刑是實施在別人身上,可能從未想過那些酷刑有一天會用在自己身上,所以想出來的辦法都極其的可怕,但因果輪迴惡人自有惡人磨。

在這四大殺手當中,周興,憑藉著告密,告狀一步一步的由一個小小的九品芝麻官走上了三品大員的職位。但沒想到的是有朝一日自己也會被別人誣告,武則天得知這一消息派其好友來俊臣受理此案。來俊臣設宴款待周興,兩人推心置腹把酒吟詩,來俊臣見時機已到便假裝愁眉苦臉請教周興說自己手頭上有一個案子,但是犯罪之人遲遲不肯承認,可有什麼法子能讓他認罪。

周興一聽,這可是我的強項了,便得意地說說:「這好辦,你先找來一個大甕,在四周砌一個灶臺,把人放到這個大甕裡面,下面用火來燒。他不論是什麼樣的罪證,都會老老實實招供」。來俊臣連高聲稱好好好,隨機馬上命人抬來一口大甕,對周興說:「有人告你謀反,皇上命我嚴查此案,對不起,您現在就自己鑽進甕你體驗一下」。周興瞬間嚇得成了一灘爛泥。還有什麼會不招供的呢?這就是請君入甕這一點典故來歷。

第三位便是大奸臣李林甫,是唐玄宗李隆基朝代的著名奸相,這一個人面柔心狠,表面上一副與誰都交好的模樣,但其實內心陰狠狡詐,見不得別人比他好。在生前時期,因為樹敵較多,每晚睡覺的時候要換幾個住所,甚至是連他的妻妾兒女都不知道他今天晚上到底歇在何處。

在資治通鑑當中記載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口頭上說的好聽,像蜜一樣的甜,肚子裡面卻都是害人的想法,李林甫在為相時期只要是別人有才,有能力,聲望比他高。他便會不擇手段地排斥打擊。採用各種辦法,討好皇帝以及嬪妃獲取他們的歡心,保住自己的地位,然後暗中害人。這就是口腹蜜劍的來源和出處。

相關焦點

  • 我國古代臭名昭著的3大奸臣,一人留下一個成語,如今無人不曉
    我國數千年歷史上,湧現出過很多風雲人物,期間有著叱吒風雲,梟雄,匡扶朝政,殫精竭慮的忠臣,自然也免不了禍亂朝綱,結黨營私的奸臣,在我國古代歷史上,就有三個臭名昭著的奸臣,一人留下了一個成語,如今無人不曉,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 中國古代臭名遠揚的3大奸臣,一人留下一個成語,如今人人都知道
    有句話叫做「英雄造時勢」,古代歷史的變革,雖然有著大局所趨的走向,然而各個單獨的人物個體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於一個王朝來說,有好的影響,自然就有壞的影響,歷史上就有三個臭名遠揚的奸臣,一人留下一個成語,如今人人都知道。
  • 中國古代三大奸臣,每人留下一個成語,如今更是家喻戶曉
    在中國歷史上,出現了不少聞名天下的忠臣,例如明代的海瑞、宋代的嶽飛,然而有忠臣,自然也有奸臣。例如宋代的秦檜,清代的和珅,由於這些奸臣無惡不作、專門欺壓百姓,民間老百姓還專門給某些奸臣,創造了符合他們惡行的成語,藉此諷刺這些奸臣。
  • 古代三大奸臣,個個都遺臭萬年,一人留下一個成語,如今人盡皆知
    還有一部分人,為了一己之私,他們逢迎獻媚,結黨營私,欺君罔上,殘害忠良,甚至弒君殺臣,給國家帶來了嚴重的災難,這些人則被統稱為:奸臣。奸臣,亦作「僭臣」,出自《管子·七臣七主》:「吏肅而嚴,民樸而親。官無邪吏,朝無奸臣。」縱觀中國古代的歷朝歷代,幾乎都會存在著那麼幾個奸邪小人,他們欺君罔上,危害王朝,是社會的蛀蟲。
  • 這三人都是古代的大奸臣,每人都留下一個著名的成語,遺臭萬年!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其中的三位,這三位是比較出名的奸臣,而且一人還留下了一個非常著名的成語。各位,你們都知道是哪三個嗎?圖片:可恨的奸臣劇照下面我們就來看第一個:東窗事發。相信大家對這個成語都不陌生,也就是陰謀敗露的意思。那麼大家知道這個成語與哪位奸臣有關係嗎?其實這個成語與宋朝大奸臣秦檜有關。在明朝作家田汝成的作品《西湖遊覽志餘》中,曾有這樣的記載:當時秦檜與其夫人在東邊的窗戶下竊竊私語,圖謀陷害抗金名將嶽飛,最終使得嶽飛冤死。
  • 中國古代四大奸臣,如今家喻戶曉,一人留在一句成語
    中國古代四大奸臣,每人留下一個成語,如今家喻戶曉,你知道嗎? 作為忠臣的對立面:奸臣,是歷史的蛀蟲,不僅蠶食歷史上的各個朝代,也讓歷史一次次的改寫。回望歷史各時期的奸臣,人們無不痛恨,他們既有像和珅一樣的貪贓枉法之輩,也有像李林甫一樣引胡入關最終引發「安史之亂」的罪魁禍首。 也正因有了這些前危後則,人們總喜歡把這些奸臣的所作所為編寫成各種戒言以及成語,目的也是讓後人可以引以為戒。
  • 在中國古代,四大奸臣一人留下一個成語,現在大家都知道
    ——雨果(法)文章類型|歷史文化文章字數|1119字,閱讀約3分鐘古語云:「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在中國古代,記載貪官汙吏,奸臣的野史,遠比歌頌偉人,英雄,忠臣的正史多。這些奸臣強暴出了伎倆和特點。他們的故事不僅成為典故,而且隨著歷史的變遷成為成語。今天提到的這四位,在古代奸臣中脫穎而出,成為「典範」。第一個是秦始皇身邊的太監趙高。嬴政死後,勾結丞相李斯篡改遺詔,將皇位傳給了秦二世胡亥。此後,趙高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秦二世不問朝政。趙高在朝野的權勢更是如日中天。
  • 我國古代有4大奸臣,各自留下一個成語,至今我們還在使用
    歷史上有建功立業、保衛國家的忠臣,就一定會有奸臣。奸臣,就是不顧大局,為了一己私利謀財害命、蠶食朝代的政權。歷史上有很多奸臣,他們掌握著權利,往往因為一個舉動或者一句話,就可以改變歷史的動向,可謂是影響深遠。
  • 中國古代的三個大奸臣,每人都留下了一個著名成語
    在我國古代的封建社會中,奸臣或許是一個比敵國還令人厭惡的群體,因為他們造成的惡劣影響往往更加惡劣。面對敵國,可以用軍事手段抵抗,可以籤訂協議停戰,但奸臣往往是難以預防、難以根除的。因為人心中的貪婪和自私,奸臣存在於幾乎所有時代,而他們也為後世留下了許多教訓和故事。
  • 古代歷史上的四大奸臣,每個人留下了一個成語,而今家喻戶曉
    而在眾多的奸臣當中總有那麼幾個人比較突出,讓人們把他們的事跡編寫成了各種成語,讓後人以此為戒。下面我們就來說說因這四大奸臣所發生的故事而流傳下來的成語是哪四個。趙高—指鹿為馬趙高算是一個比較厲害的人物了,憑藉一人之力搞垮了一個朝代。把秦國幾代人努力打拼得來的天下,一步步推向毀滅。趙高原本是一個小太監,因為行事機敏,懂得察言觀色而受到秦始皇的青睞,成為了始皇帝身邊的大紅人。而且在秦始皇去世之時,趙高也在身旁貼身伺候。
  •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3大奸臣,1人留下1句成語,語文課本上經常見
    於此同時有光明的地方也註定會有黑暗,今天要說的便是歷史上臭名昭著的三大奸臣,他們一人留下了一句成語,如今早已經是家喻戶曉,甚至在書本中都很常見。李林甫上升之路可謂是一片坦途,最後一直做到了唐朝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而且李林甫是唐玄宗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宰相,後期的唐玄宗醉聲歌舞美色,便是由李林甫大權獨攬的。而在李林甫獨攬大權期間,他非常的排斥異己,只要有聲望比他高的人都會不留餘力的打擊。
  • 歷史上的四大奸臣,留下了四個經典成語,至今都在用
    回顧歷史各個時期,都會出現很多奸臣,讓大家恨得咬牙切齒。又因為這些奸臣,人們總是喜歡把他們的行為編成成語,其目的也是為了讓後人能夠引以為戒。今天要講的古代奸臣,他們各自留下了一句成語,如今我們也在經常使用。
  • 中國古代知名的3大奸臣,1人留下1個成語,現如今家喻戶曉
    往往一個國家滅亡的開頭都是因為奸臣當道,他們都想獨攬大權,可又做不出什麼好事。就像明朝的王振,勾結官僚作威作福也就算了,偏偏沒有能力還要勸皇帝親徵。結果導致皇帝被抓,大明的二十萬精兵和五十二位文武大臣全部毀在了他一個人手裡。除了他各朝也還有很多奸臣,其中有最著名的三位,他們還給世人留下了三個成語。
  • 這3大奸臣,各自留下了一個家喻戶曉的成語,如今我們還在用
    自古以來,奸臣就是一個口碑很差的群體,他們身居高位,卻利慾薰心,讒言諂上,助紂為虐,擅權專恣,賣官鬻爵,魚肉百姓,禍國殃民等,不少盛世,強大的國度都被他們禍害著走向了衰落和滅亡,所以百姓對他們是恨之入骨。同時,奸臣也是國家穩定和走向強盛的破壞者。
  • 中國古代的這三大奸臣,每人都留下一個成語,至今廣為流傳
    我國古代曾經出現過許許多多的奸臣,他們有的擅權專恣,在朝中作威作福;有的利慾薰心,在民間壓榨百姓。總之,他們的存在不利於社會的穩定與和諧,阻礙了歷史的發展,因此,後世對於他們的評價往往都是十分惡劣。歷史上,有這樣三個奸臣,他們分別為後世留下了一個著名的成語,時至今日,人們仍然會經常使用。
  • 中國歷史上徹頭徹尾的四大奸臣,一人留下一個成語,如今世人皆知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成語無疑是一大特色,很大一部分是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一般來說成語都是四個字,也有三個字和五個字以及七個字以上的。一個成語的背後往往都會是一個故事或者是典故,比如說像什麼功敗垂成,指的是事情快成功時卻遭到了失敗。這個成語的出處便是晉陽之戰,大將謝玄其實跟嶽飛的遭遇何其相似,都是在即將統一時,被皇帝急召回去。
  •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3大奸臣,1人留下1個成語,如今人人皆知!
    第1位趙高。趙高是歷史上有名的宦官奸臣,他出身極其卑微,但靠著自己靈活的頭腦一步一步當上秦朝宰相,先是逼秦始皇長子扶蘇自殺,立年幼的胡亥為帝,再設計害死原丞相李斯,自己成為秦朝丞相,第3年逼秦二世胡亥自殺,立子嬰為秦王,可以說他這一系列的行為,加速了秦朝的滅亡。
  • 這三人均是古代大奸臣,卻每人都留下一個著名成語,也都遺臭萬年
    估計每一個朝代都會出現一批清廉的忠臣,可是任何事情都是具有兩面性的,同樣也會出現一些邪惡的奸臣。奸臣不僅僅欺上瞞下,弄得整個朝堂都烏煙瘴氣的,同樣也讓百姓們的日子過得特別慘澹,世界上所有的人對於奸臣都是痛恨不已的,恨不得把他們放在面前生吞活剝.
  • 歷史上三個著名奸臣留下的成語,你知道相關的人物是誰嗎?
    提起我國歷史上的著名奸臣,那可謂是數不勝數。歷朝歷代幾乎都有那麼幾個奸詐小人把持朝政,他們的罪行被史書一一記錄,成為了後人茶餘飯後的談資。因為這些奸臣過於著名,後人們或是從其言論,或是從其事跡總結出了許許多多的成語,有的至今還在被廣泛使用。
  • 中國古代史上的三大奸臣,每人都留下一個成語,至今廣為流傳
    中國古代史上的三大奸臣,每人都留下一個成語,至今廣為流傳在我們國家數千年的歷史上,出現了無數忠臣良將,像諸葛亮,嶽飛,文天祥等人都成為了後世所敬仰的英雄。相應地,也出現了很多令人深惡痛絕的大奸臣!而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三個大奸臣比較特殊,他們所犯下的惡行被總結成了成語,並流傳至今……指鹿為馬在大秦幾代國君的勵精圖治下,秦王朝最終成功的統一了天下。秦始皇所創立的很多制度更是影響深遠。但遺憾的是,秦朝卻是一個非常短命的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