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駕崩之前,遇到的三個奇異事件是確有其事,還是後人杜撰?

2020-12-12 心歲了

秦始皇駕崩前,遇到過三個奇異事件:十星連珠、熒惑守心、玉璧復現。

十星連珠

秦始皇32年(公元前215年),有人在嶺南觀看到了十星連珠的天象,即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地球和月亮連城一線,通常這種天象被理解為兇兆。

熒惑守心

公元前211年(秦始皇36年),出現熒惑守心的天象。所謂「熒惑」,是指火星,由於火星蹤跡不定,而且熒熒似火,所以人們將它視作是戰爭和死亡的代名詞。而「心」就是二十八星宿中的「心宿」,而所謂 的「熒惑守心」就是火星在「心宿」停留。「心宿」就是現在所謂的「天蠍座」,「天蠍座」一共由三顆恆星組成,古人認為:最亮的一顆代表皇帝,而其餘兩顆分別代表太子和庶子。現在這顆死亡之星——火星停留在這個地方,預示著君主駕崩。

根據《史記》記載:

三十六年,熒惑守心。有墜星下東郡,至地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聞之,遣御史驗問,莫服,盡取石旁居人誅之,因燔銷其石。

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秦始皇三十六年,出現了熒惑守心的兇兆。有一顆隕石落在了東郡這個地方,興許是有百姓在石頭上刻字說:「秦始皇駕崩之後,國家就會滅亡。」秦始皇聽說之後,派御史拷問百姓,沒有一個找人的,御史秦始皇誅殺了石頭掉落的地方周圍的所有村民,還派人銷毀這塊石頭。

玉璧復現

這件事我們先來看看《史記》的記述:

秋,使者從關東夜過華陰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為吾遺滈池君。」因言曰:「今年祖龍死。」使者問其故,因忽不見,置其璧去。

熒惑守星事件一個月之後,秦始皇使者自關中入華陰道,期間遇到一個老人,拿著一塊玉璧對使者說:「請幫我給滈池君」然後還說:「今年祖龍死」使者正要問他的時候,這個老人忽然不見了,於是使者拿著玉璧去見秦始皇,這個玉璧正是秦始皇八年之前都是投入河水中的那塊玉璧。

秦始皇仔細思忖,所謂的「滈池君」,指的是周武王,周武王定都鎬京。所謂的「祖龍」指的就是秦始皇自己。兩方面聯繫起來就是:周武王是滅亡商朝的開國之君,秦始皇今年死後,肯定也有人要滅亡秦朝。

確有其事還是後人杜撰?

十星連珠

這種說法絕對是後人杜撰的,因為古代觀測工具有限,所以只能觀測到金木水火土五星,就是加上地球和月亮也就七星而已,所以這個說法絕對是後人杜撰的。而且這件事也沒有記載在司馬遷的《史記》或任何一本野史中。

十星連珠的兇兆說是毫無根據的。最近一次的實行連珠事件發生於1999年,而在1999年,並沒有出現什麼異常災難。

熒惑守星

熒惑守心即兇兆同樣也是沒有科學根據的。最近一次熒惑守心事件發生於2016年,而2016年同樣是一個平常年。隕石掉落,因為與地球大氣層的摩擦,表面肯定是光禿禿的,如果有字,肯定是後期認為刻上去的,為的,就是製造輿論。

玉璧復現

玉璧復現事件雖然沒有太大漏洞,記載得撲朔迷離,讓人們看不清這究竟是真實的還是杜撰的,但筆者認為人為製造輿論的因素偏多

究竟是誰在製造輿論?

就從第一件事情來看,妥妥的後人杜撰,那麼是誰要製造這些輿論呢?我認為極有可能是《史記》的作者司馬遷。

作為一個漢朝人,司馬遷肯定是要貶低前朝,而前朝的秦始皇又殘暴不堪,醜化秦始皇也勢在必行。而且司馬遷的《史記》中記載了很多不實之處,比如:《史記·漢高祖本紀》:

高祖,沛豐邑中陽裡人,姓劉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劉媼。其先劉媼嘗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太公往視,則見蛟龍於其上。已而有身,遂產高祖。

作為一個現代人,我們當然不能相信蛟龍附身產子說,司馬遷所做的這一切只是為了說明前朝註定是要被漢朝取代的。

自司馬遷的《史記》開始,以後歷朝歷代的史書都少不了對開國君主的「神仙描述」,也少不了對前朝的污衊之詞。這是歷史必然,不然無法說明皇權正確性。

相關焦點

  • 秦始皇駕崩前發生了三件怪事,至今無法解釋,每一件都是兇兆
    作為中國封建王朝第一任皇帝,秦始皇駕崩時不發生點靈異之事好像有點說不過去。公元前210年,也就是秦始皇駕崩那年,49歲的秦始皇開始了第五次大巡遊,目的是趨利避害,趨吉避兇。因為在前一年發生了三件詭異的事情,都是大兇之兆。結果事與願違,秦始皇離奇的命喪沙丘,結束了輝煌的一生。
  • 《盜墓筆記》中,周穆王與西王母的情緣,是杜撰還是確有其事?
    那麼歷史上西王母到底是神話還是真有其事呢?其事歷史上真的存在西王母,不僅存在西王母還有西王母國。西王母國,是上古時期西部的一個小國家。和中原地區的早期的國家一樣,西王母國也是一個奴隸制國家。因為西王母國存在的時期,過於久遠,所以很多事情都被後人賦予了神話色彩。
  • 秦始皇為呂不韋兒子?很可能是後人杜撰的
    而秦始皇為呂不韋兒子這一說法,很有可能是後人根據這個楚國故事杜撰的。為什麼要這樣編排呢?因為秦統一六國,推行秦政,嚴刑峻法苛待六國之人。所以,後人特意在《史記》裡加上了「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時,生子政」這句話,以此來誹謗秦王,證明他出生不正統,他的政治統治也非正統。
  • 「亡秦者胡也」與「明年祖龍死」——秦始皇生前兩大奇異預兆
    秦始皇遂派遣大將蒙恬北擊匈奴,要在「胡滅秦」之前,先將「胡」滅掉。直到秦國滅亡之後,大家才突然明白這個「胡」其實指的並不是胡人,並不是匈奴,而是指的秦始皇自己的第十八子,後來的秦二世胡亥。《刺秦》中的秦始皇四年之後,即公元前211年,有秦使返回國都之時,在山路之中遇到有人擋路。那人拜見秦使後,遞過一塊美玉,並說:「明年祖龍死」。說罷之後,此人轉身便走,使者忙尋,那人不見。
  • 秦始皇還有後代存世嗎?專家:倘若遇到這4個姓,或是秦始皇后代
    但是他又是歷史上一個不幸的偉大人物,秦始皇一生孤獨,童年寄人籬下,少年被他母親和別人合起夥來坑他,執政以後六國都對付他,等到統一天下之後,他又不到50歲左右就駕崩,可謂是一個操勞一生的人。他的操勞無疑為中國建立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是對他自己卻沒有什麼好處。中國有了秦朝,從此大一統的觀念深入人心;而秦始皇一輩子為天下操勞,最終死去還被人罵作暴君。
  • 三次離奇事件,天意+人為,把五十歲的秦始皇推向了沙丘
    公元前210年十月,秦始皇開始了有生之年的最後一次巡遊。這次巡遊與過去5次全然不同,目的首先就很兒戲,因為一次佔卜,始皇本人也不再雄心勃勃,只求趨吉避兇。讓秦始皇決心出遊的佔卜,其實是過去一年發生的三大怪事引出來的。
  • 秦始皇還有後人存世嗎?專家:若遇到4個姓,那或許是始皇后代
    這在當時的秦國並沒有引起重視,因為秦王朝的權力還牢牢掌握在呂不韋以及秦始皇的假父嫪毐手上。直到年輕的秦王把自己的劍指向了呂不韋和嫪毐,人們才發現,這個年輕的秦王是個真正的狠角色。首先秦王除掉勢力相龐大的嫪毐,並剪除了他的黨羽。公元前237年,秦王罷免了呂不韋的職位,將他流放,從此真正的乾綱獨斷。
  • 秦始皇陵有沒有守陵人?如果有的話,是蒙恬後人還是王翦後人?
    古代帝王陵墓一般都會安排守陵人守護,作為千古一帝,秦始皇追求厚葬,無論從皇陵到兵馬俑的豪奢設置,都可以證明他的驕縱心態,其陵墓有守陵人這一點也可以確認,但守陵人到底是誰,史書未見記載,民間則說法不一。有人考證說,守陵墓的人是大將蒙恬的後代;有人不同意這種說法,說守陵墓的人是秦始皇大將王翦的後人。
  • 秦始皇死的前一年,連續發生三次異象
    秦始皇比孔子偉大的多,可是被人罵了幾千年。」從毛主席對秦始皇的評價可以看出,秦始皇對中華民族出了很大的力。秦始皇身為我國第一位皇帝,一直在歷史上擔任著相當重要的角色。秦始皇在臨死之前曾發生過三件怪事,這三件怪事哪一件都不是好事。
  • 秦始皇巡遊途中突然駕崩,有沒有被胡亥毒死的可能?
    秦二世胡亥是個殘暴的昏君,這是歷史定論,也有史實依據。沙丘之謀,年僅二十歲的胡亥偽造秦始皇遺詔,篡奪帝位,逼殺兄長扶蘇;即位之後,他殘忍誅殺了幾十個兄弟姐妹,毫無親情人性可言……因為這些,加之秦始皇屬於暴死,連從容安排後事的時間也沒有,再聯繫後世許多死於非命的帝王,許多人便產生了這樣的疑問,秦始皇是不是被胡亥毒死的?
  • 秦始皇駕崩後,蒙恬手握三十萬大軍,可否幫助公子扶蘇即皇帝位?
    秦始皇在巡遊到沙丘時突然染病身亡,趙高與李斯篡改詔書,賜死公子扶蘇。公子扶蘇不疑詔書有假,立即自殺。三代忠良之蒙恬與蒙毅,忠心擁護之公子扶蘇已經死亡,失去了支持的對象,為忠孝節義之名,也為數千族人計,只能束手就擒。
  • 秦始皇臨終前發生三件怪事,是真的嗎?
    在秦始皇生命的最後一年,接連發生3件怪異事件,處處預示著「王命將崩,王朝將覆」,這對秦始皇來說,無疑是致命打擊。秦始皇胸懷天下統一六國,建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在蕩平海內後,秦始皇廢黜分封制,開創郡縣制,實現「三統一」,奠定了中國封建王朝延續千年的政治格局,秦始皇被稱為千古一帝,實至名歸。
  • 秦始皇駕崩後,若扶蘇不死,蒙恬的三十萬秦軍能否擁其為秦二世?
    談秦說漢(347)秦始皇駕崩後,若扶蘇不死,蒙恬的三十萬秦軍能否擁其為秦二世?歷史沒有假如,但可以分析。在當時的情況下,公子扶蘇與蒙恬率領大秦30萬精銳開進鹹陽城,在得到嬴姓宗親、外戚及朝臣的支持下,胡亥矯詔自立為二世皇帝的真相將會大白於天下。公子扶蘇於南面稱孤,大事可成矣。
  • 秦始皇在死之前一年,到底發生了哪三件事?難道冥冥之中真的有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皇帝,這是後人對他的評價。可以說,前六位皇帝的努力為秦始皇帶來了統一六國的機會。他很幸運。他完成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大統一。他統一了人文,貨幣和度量等,把封建制改為郡縣制,加強了權力的集中。執行統一文字和制度,所以車輛都實行統一標準。
  • 秦始皇在此地駕崩,趙武靈王在此地餓死,後世皇帝對此地諱莫如深
    商紂王曾在此地設置酒池肉林,趙武靈王曾餓死於此,而千古一帝秦始皇,同樣在這個地方駕崩。此地在哪呢?它就是春秋戰國時期趙國境內的沙丘。 之後又帶人吞併了中山國,大敗林胡、樓煩二族,在開闢雲中、雁門、代三郡後,他又率先修起了「趙長城」。
  • 終於找到秦始皇后人了!如果見到這4個姓,那十有八九是他的後代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他是封建時期第一位皇帝。一生徵戰統一六國開疆擴土,修築長城,度同制,該幣制,整交通,車同軌。
  • 50歲秦始皇駕崩,7年後劉邦稱帝!趙高和劉邦裡應外合滅了大秦?
    秦始皇嬴政是公元前259年生人,劉邦是公元前256年生人,這樣算下來,劉邦正好是比嬴政小了三歲。他們兩個是生活在同一個時代的人,之所以劉邦也成為了皇帝,是因為嬴政死的比較早,嬴政是公元前210年死的,享年50歲。劉邦是公元前195年死的,享年62歲!
  • 秦始皇的後代真被殺幹殺盡了嗎?在日本竟然出現了大量秦始皇后人
    當年,項羽晚了劉邦一步進鹹陽,結果,還是殺了秦王子嬰、燒了秦鹹陽宮。自此,秦國的故事,只剩下了書本中的文字。那麼,秦始皇還有後人在世嗎?看項羽當年所做的一切,應是不會放過任何和嬴政有關聯的人。而且,根據史書的記載,當年胡亥借假遺詔上位後,為了阻止他的兄弟姐妹們篡權,一點都不顧念手足情誼,通過各種方式,迫害他們致死。
  • 被後人稱為「暴君」的秦始皇真的是暴君嗎?今天我們就來揭曉答案
    公元前221年,千古一帝秦始皇橫掃六國統一了華夏,建立了大一統的秦朝,他讓人民從此不再顛沛流離,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他還統一了那時雜亂無章的文字、度量衡,貨幣等等,儘管如此,但他一直被後人稱為「暴君」,那麼秦始皇他真的是暴君嗎?他究竟做錯了什麼事情,才惹得後來對他如此不堪的評價?
  • 秦始皇不駕崩,他能夠戰勝項羽劉邦韓信張良陳平組合的義軍嗎?
    休要說去戰勝,劉邦只有繼續做亭長,項羽繼續隱姓埋名,韓信就更悲催了,估計就是個落魄的古惑仔了,張良到來還在看這兵書,陳平估計自己都不知道要幹嘛。在歷史上秦始皇真實的震懾力要比我們認知的還強大,歸咎其原因,@靜心匠道總結出了以下幾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