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西秀區這種馬鈴薯畝產達2047公斤 較常規品種增產743公斤

2021-01-19 天眼新聞

近日,西秀區農業農村局邀請國家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安順綜合試驗站專家,對蔡官鎮羅大寨村冬春早熟馬鈴薯綠色增產增效綜合技術示範基地進行測產驗收。

今年在蔡官鎮羅大寨村實施的示範基地面積共50畝,種植品種為安順市農科院引進的優質高產新品種興佳2號,採用大壟雙行、覆膜保水、小型機械化配套、病蟲害綠色防控等集成技術種植。經過田間測產,項目實施區平均畝產達到了2047公斤,較當地常規主栽品種每畝增產743公斤,增產率達56.97%。經濟效益上,按照田間收購價格每公斤2.6元計算,示範區畝產值將達5068元,除去投入成本, 每畝淨產值能達2800餘元。      據悉,冬春早熟馬鈴薯綠色增產增效技術,是安順市農院通過多個單項試驗,總結研發集成的適合安順地區種植的馬鈴薯高產高效栽培技術。技術的核心要點是選用優質高產早熟新品種,配合科學的栽培技術,既能提高單產,又能讓馬鈴薯在大季作物播種前完成收穫。近年來,區農業局通過多點式、小面積示範,組織廣大種植農戶現場培訓,有效輻射帶動了周邊馬鈴薯產業發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西秀區農業農村局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楊小友

編輯  向淳

編審  胡麗華

相關焦點

  • 什麼馬鈴薯品種能夠畝產4000公斤?產值超萬元?
    測產結果顯示該示範片平均畝產達4121.38公斤,商品薯率達93.6%,比「早大白」增產49.02%,按照當天產地價格每公斤3.0元計算,畝產值12364.14元,扣除生產成本後畝純收入10614.14元。農業部種植業司、科教司、全國農技推廣中心、湖北省農業廳和湖北省農科院等有關領導,萬建民和方智遠院士出席會議。
  • 彩色馬鈴薯取名「玫瑰」,畝產超過4000公斤
    這在該校歷史上實現了馬鈴薯新品種培育的零突破。長期以來,我國馬鈴薯生產面臨著專用加工型品種缺乏的困境。陳勤教授自2012年以來,帶領馬鈴薯遺傳育種及功能開發團隊,瞄準國際前沿,圍繞中國馬鈴薯主食化產業發展的重大需求,以馬鈴薯種質資源原始創新為核心,開展全方位的馬鈴薯遺傳育種和主食加工新品種篩選培育工作。
  • 古交新品土豆試種成功 每畝平均增產1000公斤
    10月31日,在古交市河口鎮大坡村馬鈴薯科技試驗示範基地,古交農業部門技術人員試驗種植的4個優良馬鈴薯新品種,和當地現種土豆相比,每畝平均增產1000公斤。  河口鎮大坡村村民張永維是古交有名的馬鈴薯種植大戶,今年共種植馬鈴薯350畝,其中50畝為試驗推廣的新品種。
  • 平均畝產達309公斤,看看大豆高產的「育種密碼」
    1月2日,記者從省農科院獲悉,我省大豆育種團隊再獲新突破,由省農科院與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聯合選育的大豆新品種「鄭1307」平均畝產達309公斤。這是全國唯一連續兩年實收百畝、畝產超過300公斤的大豆品種。「通過良種良法配套、農藝農機結合,讓黃淮海地區大豆大面積畝產300公斤以上成為可能。」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常汝鎮表示。
  • 甘肅省馬鈴薯新品種莊薯3號推廣項目通過鑑定
    繼「隴薯6號」之後甘肅第二個通過國家品種審定的馬鈴薯新品種「莊薯3號」,其選育與示範推廣項目近日通過了省科技廳、省農牧廳組織的國內專家鑑定驗收。據介紹,莊薯3號項目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抗病性能強,填補了甘肅沒有適宜當地栽培的抗馬鈴薯晚疫病品種的空白。
  • 畝產1365公斤!袁隆平團隊長江中遊雙季稻產量創新高
    今年,雙季稻合計均畝產1365公斤,創下了我國雙季稻產量新高。其中,雙季超級稻模式示範面積2500畝,早稻種植的是高產品種株兩優819和株兩優173;晚稻則選用了高產國標二級優質稻品種Y兩優911。「示範片水稻種植,以赤眼蜂防治水稻蟲害為主,配套了扇吸式益害分離誘蟲燈保益控害、稻田天敵保護及生境調控、合理補施有機肥、輔助生物農藥防病及生物肥防草害控制等技術,全程都是綠色生產技術體系。」
  • 濱州首創小麥高低畦種植技術畝產突破700公斤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 在全市418萬畝小麥豐收入倉之際,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局獲得一則好消息,我市農科院作物所科研人員歷經十多年研發的一項小麥種植新技術在試驗與示範區產量均突破了畝產700公斤,創歷史新高。6月15日,經過一天緊張的多點抽樣實打測產,博興縣店子鎮店子村小麥高低畦種植技術試驗區平均畝產718.1公斤,比常規小畦種植的對照區畝增76.6公斤,增幅11.9%。
  • 畝產700公斤!袁隆平「超級稻」在蘭溪試種成功
    畝產700公斤!經過專家組實測,超級稻「湘兩優900」今年預計畝產550-650公斤,高產田塊每畝可達700公斤。據了解,「湘兩優900」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團隊選育的超級雜交稻品種,具有結實率高,根系發達、抗倒伏、抗病蟲害功能強、高產增收等特點。今年超級稻「落戶」蘭溪,在全市26個規模種糧主體進行示範。
  • 紅薯優良品種知多少!
    可在灌區作為秦薯四號的接班品種利用。適宜地區和產量水平:屬春、夏薯雙季型品種。適於在我國春、夏薯區推廣種植。春薯畝3000-4000公斤,夏薯2000-3000公斤。較耐水肥,不耐旱。該品種宜作春、夏薯利用。在肥地、壟作、地膜覆蓋高產栽培條件下,畝產可達5000公斤左右。由於該品種結薯早、莖蔓短,很適宜與糧、果、菜、薯(馬鈴薯)等作物間作套種,特別適合在新建果園內套種,可早期起到以薯養果的作用。
  • 又一個畝產過萬斤的馬鈴薯品種!
    公斤/畝,成為會上的一大亮點。「從測產結果以及兩膜覆蓋、膜外滴灌、有機肥替代和節水節肥等種植技術上來看,我們發現石家莊市農科院的馬鈴薯種植技術值得我們學習並推廣。」在測產現場,國家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天水綜合試驗站站長呂汰說。2014年,「石薯1號」通過省審,填補了河北省二季作區沒有審定馬鈴薯品種的空白。
  • 興義水稻超高產試驗示範畝產超1100公斤
    「我們這裡多塊稻田理論畝產超1100公斤、百畝連片理論畝產超850公斤、萬畝高質高效示範理論畝產超650公斤。」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副所長羅德強介紹。  「我們這塊田是缽苗機插秧超高產攻關田,目標產量為950公斤,主要種植兩個不同類型的品種,缽苗育秧,機械化等行距插秧,配套採用水稻精確施肥技術。」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李敏博士說。
  • 青貯玉米,畝產咋到 6000公斤(轉自農民日報)
    怎樣判斷種子真偽,怎樣選擇適種的品種,怎樣發揮好品種的增產潛力?過去一段時間,本刊經常接到農民打來電話或者發來郵件,詢問這些問題。    為了更好地解答農民的問題,本版邀請種企負責人或相關技術人員來解疑答惑。從本期開始,將以「農民發問」、「種企解答」的形式,陸續推出「連線」欄目。
  • 厲害了!西北農林培育了3種彩色的馬鈴薯新品種!
    長期以來,我國馬鈴薯生產面臨著品種單一特別是缺乏專用加工型品種的困境。陳勤教授自2012年以來,帶領馬鈴薯遺傳育種及功能開發團隊,瞄準國際前沿,圍繞中國馬鈴薯主食化產業發展的重大需求,以馬鈴薯種質資源原始創新為核心,開展全方位的馬鈴薯遺傳育種和主食加工新品種篩選培育工作。
  • 2020年雲南省農業主導品種與簡介
    產量表現:參加2015-2016年雲南省常規秈稻品種試驗,兩年平均畝產591.8千克、比對照增產1.23%、增產點次率75%。2017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07.7千克、比對照減產3.27%、增產點率40%。
  • 鎮寧縣丁旗街道馬鈴薯基地喜獲豐收
    據鎮寧縣人民政府網消息 在國家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安順馬鈴薯綜合試驗站的示範帶動及技術指導下,鎮寧自治縣以丁旗街道示範基地為核心,依託農民專業合作社、科技示範戶、種植大戶等組織,採取「合作社 示範基地 農戶」的模式發展冬春馬鈴薯產業。
  • 馬鈴薯品種介紹 —— 荷蘭十五
    品種信息品種屬性:及早熟品種用途:菜薯有效積溫:期間≥10℃的積溫2000℃標準產量:畝產2500公斤品種別名:費烏瑞它、荷蘭品種分類:橢圓形分級指標商品薯結薯較集中4~5個,塊莖膨大速度快。休眠期短,耐貯藏。二、薯塊較大且勻稱,呈長橢圓形,外表光滑,芽眼少而淺,皮淡黃肉鮮黃色,澱粉含量高、肉質脆嫩爽口,符合我地消費習性,商品性極高。三、植株對A病毒和癌腫病免疫,抗Y病毒和卷葉病毒,易感晚疫病,塊莖中感病,輕感環腐病和青枯病。
  • 畝產801.79公斤!奉化農戶打破「浙江農業之最」記錄 
    日前,浙江省農業廳傳來喜訊,經浙江省農業之最委員會辦公室認證,江口街道種糧大戶竺海龍種植的「甬優1540」連作晚稻百畝方畝產最高達801.79公斤,打破2018年樂清市種糧大戶卓燈球創造的800.91公斤「浙江農業之最
  • 從100公斤到1500公斤,袁隆平是怎樣煉成的?
    他所發明的雜交水稻,被西方專家稱之為「東方魔稻」,比常規水稻增產20%以上,每年因種植雜交水稻而增產的稻穀可以多養活7000萬人口,從而從根本上解決了中國人吃飯難的問題。如今,雜交水稻已經推廣到全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不僅為解決中國人的溫飽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傑出貢獻,更為世界和平和社會進步樹立了豐碑。
  • 這個膨大素配方,專用於大蒜、洋蔥、馬鈴薯等,增產可達60%
    (4)增產顯著:氯膽·萘乙酸噴施後,能快速促進地下根莖的膨大,據試驗,大蒜能增產60%以上,馬鈴薯增產30~60%,甘薯可增產30以上,生薑可增產100%。使用方法(1)大蒜使用:在華北地區以3月20日前後開始噴施第一次,畝用18%氯化·萘乙酸可溼性粉劑67-82克,兌水30~45公斤進行均勻噴霧。以後間隔15-20天再噴施一次,連續施用2-3次。
  • 德州武城:「泰科麥33」畝產達774.94公斤 創全市小麥高產新紀錄
    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16日訊 6月15日,在德州市武城縣三十萬畝糧食高產創建示範方「小麥綠色高質高效創建示範田」項目裡,經測產,「泰科麥33」小麥新品種畝產達774.94公斤,創全市高產新紀錄。山東省農技推廣總站博士研究員鞠正春介紹說,實打面積2.8畝,共收鮮籽粒2088.0公斤,雜質率0.1%,平均水分含量9.5%,最後折合畝產是774.94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