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念好「五字訣」 守牢最底線 我市多方位保基層運轉
吉安新聞網訊(王命平)今年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衝擊,我市財政始終堅持把保基層運轉作為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的重要任務來抓,認真念好「五字訣」,多方位夯牢維護經濟秩序和社會大局穩定的「壓艙石」,為基層推進疫情防控、抗洪搶險等重點工作提供堅強財政保障。截至今年7月份,全市財政總收入完成200.03億元,增幅居全省第一,縣(市、區)財政總收入有9個縣正增長,稅收收入有4個縣正增長,穩的態勢進一步明顯;縣級財政「三保」保障有力,「三保」支出平穩有序;村級組織不斷發展壯大,一批集體經濟「空殼村」悄然消失。
念好「緊」字訣,嚴格壓減非剛性支出。面對各地財政收支平衡壓力、人員剛性支出壓力不斷加大的形勢,我市牢固樹立政府過「緊日子」思想,堅持「2020年非重點、非剛性項目支出壓減20%以上,一般性支出壓減10%以上,『三公』經費壓減3%以上」目標,大力壓減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剛性支出。對可統籌、整合的預算資金,及時調整支出用途,保障「三保」支出需要。今年1-6月份,全市一般性支出21.8579億元,同比下降13.6%;「三公」經費支出1.0818億元,同比下降24.9%。
念好「加」字訣,積極助力解決投入難題。我市認真把握「國家積極的財政政策資金規模和力度空前加大」有利契機,積極向上爭取債券資金,增強縣域投資能力。今年以來,全市共爭取新增政府債券資金172.3億元,比上年淨增102.1億元;爭取中央和省直達資金71.4億元。其中,近七成的資金全部按規定下達基層,有力支持了基層「兩新一重」項目建設,對衝經濟下行壓力,提振了縣域經濟活力,又有效防止了項目建設對財政預算資金的擠佔。
念好「統」字訣,切實增強縣級「三保」能力。科學統籌保障「三保」資金,對中央財政安排的革命老區轉移支付增量、抗疫特別國債資金,科學分配、合理使用,重點用於社保、低保、就業、特困人員和惠及民生的項目上;對均衡性轉移支付、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獎補、特別轉移支付資金,全部統籌用於基層運轉,確保直達資金落實到基層。積極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充分運用今年存量資金審計成果,將收回的超過使用年限的結轉結餘資金,盤活的財政專戶和單位實有資金帳戶的沉澱資金,以及支出效益低、支出進度慢的項目資金,優先用於「三保」支出。今年以來,縣(市、區)累計盤活存量資金35.2億元。堅持財力向基層傾斜,今年,市級財政新增安排鄉鎮補助資金4499萬元、縣級財政新增落實補助資金1.07億元,用於鄉鎮工作人員績效考核補助,極大地調動了鄉鎮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念好「扶」字訣,大力支持村級組織發展壯大。針對一些村級組織建設和集體經濟仍然薄弱,帶貧動力、能力還不夠足的問題,切實加大扶持力度,推動村級組織不斷發展壯大。一方面,持續加大村級組織建設投入,加強村(社區)組織經費保障。市縣兩級財政在2017年起每個行政村增加5萬元轉移支付補助的基礎上,從2020年起再用三年時間每個行政村增加3-5萬元,每個行政村保運轉的轉移補助達到20萬元以上。今年市級新增落實492.5萬元、縣級新增落實4428萬元。通過逐年提高村級轉移支付補助標準,村級運轉困難的問題得到較大緩解。另一方面,大力支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從2020年開始到2022年,市財政對原貧困縣中的每個貧困村,每村安排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補助10萬元。2020年共預算安排700萬元。通過這一措施,有力的加快了消除集體經濟收入為零的「空殼村」的步伐。
念好「防」字訣,堅決避免出現不良風險。針對一些地方因財力困難可能發生的違規舉債風險,切實強化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管理和預算管理,著力化解隱性債務存量;堅持堵後門、開前門,堅決制止違法違規融資擔保和變相舉債行為,堅決遏制違法違規舉債行為和新增隱性債務,切實有效防控地方政府債務風險。今年以來,全市債務風險指標一直維持在可控範圍內。針對一些地方暫付款規模過大可能對「三保」形成衝擊的問題,嚴格加強庫款動態監測,對收支矛盾突出,暫付款規模過大,庫款保障水平持續偏低的縣(市、區)納入「重點關注名單」,對基層運轉有風險的地方及時進行提示和預警,確保庫款規模維持在安全區間。同時,各地結合上級要求和本地實際,對可能出現的基層運轉風險,按照「一縣一策」,研究制定了保基層運轉風險應急處置預案,有效應對基層運轉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