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中最優美的兩首詩歌,開頭都是千古名句

2020-12-22 秋月秋明風清

《詩經·國風·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意思是說,桃花怒放千萬朵,色彩鮮豔紅似火。這位姑娘要出嫁,喜氣洋洋歸夫家。桃花怒放千萬朵,果實纍纍大又多。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貴子後嗣旺。桃花怒放千萬朵,綠葉茂盛永不落。這位姑娘要出嫁,齊心協手家和睦。這首詩其實也可以說它是一首歌謠,那個時代的歌謠。這首詩非常有名,即便只讀過很少幾篇《詩經》的人,一般也都知道「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讀這首詩的時候不難想像到盛開的桃花樹下,一個像桃花一樣鮮豔有富有青春氣息的少女。讓人一下子就進入了作者的意境當中。

《詩經·國風·周南·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採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意思是說:關關和鳴的雎鳩,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麗賢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參差不齊的荇菜,從左到右去撈它。那美麗賢淑的女子,醒來睡去都想追求她。追求卻沒法得到,白天黑夜便總思念她。長長的思念喲,叫人翻來覆去難睡下。參差不齊的荇菜,從左到右去採它。那美麗賢淑的女子,奏起琴瑟來親近她。參差不齊的荇菜,從左到右去拔它。那美麗賢淑的女子,敲起鐘鼓來取悅她。

這兩行搜歌都寫出了青春少女的氣息,而且開頭兩句基本都是家喻戶曉的,總體給人的感覺就是少女的優美。

相關焦點

  • 詩經中最經典的一首詩,詩中的名句人盡皆知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收錄了305篇詩歌,之外還有6篇有題目無內容的笙詩六篇,有人認為這六篇本身是曲譜。
  • 千古名句無障礙閱讀: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千古名句溯源: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來自:詩經→周南→關雎《關雎》1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無障礙閱讀】關關-泛指鳥鳴聲。雎鳩 [ jū jiū ]-水鳥。河之洲-河中的陸地。窈窕淑女-窈窕,美好的樣子,美女。君子好逑-逑,配偶,好逑即好配偶,指君子的佳偶。2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無障礙閱讀】參差-植物生長的姿態。荇菜-[xìng cài] ,漂浮於水面或生於泥土中的植物。
  • 李商隱失戀就寫詩,失戀兩次留下兩首千古名句,美得醉人
    對於每個中國人來說,對中華的詩詞總有一種莫名的情愫,每次朗讀起來都讓人有異樣的感覺,詩歌成了中華民族的隗寶之一,不過說到詩詞大咖,大家最熟悉的應該就是李白,杜牧,溫庭鈞,李商隱等人,他們給我們留下啦太多的千古名句,太多的美的動人的詩句,每次朗讀纏綿悱惻,讓人流連忘返。
  • 《關雎》:體現古人夫婦之德典範的優美詩歌
    我們都知道詩歌是很優美的,能給人一種賞心悅目之感。那古代的詩歌是怎樣的呢?提起古代的詩歌,我們就要想到大名鼎鼎的《詩經》了。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是中國文學最古老的典籍。《關雎》這首短小的詩篇,作為《詩經》的第一篇,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據著特殊的位置。在周朝的時候,天子經常宴請賓客,每次都會設有一個環節——請人奏樂演唱,好讓大家更多的了解周禮。在這個環節中,《關雎》就經常被放在第一首,說明當時《關雎》已經很有名氣,才成為《詩經》中的「百詩之首」。
  • 最該被課本收錄的一首詞,全篇都是千古名句,必將流芳百世!
    宋詞在文學史上有很高的地位,而宋詞的豪放派代表辛棄疾,更是將自己的愛國情懷融入詩詞裡,他曾經有一篇詞作被稱為是生平之最,到底是哪一首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據說這一首詞,通篇都是千古名句,從未被超越過,讀起來朗朗上口,盪氣迴腸。
  • 陸遊最著名的一首七律詩,其中一個千古名句哲理深刻!
    中國詩歌歷史上,誰是最高產的詩人呢?無疑是陸遊,陸遊字務觀,號放翁,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平生作詩近萬首(乾隆作詩三四萬首,因水平實在有限,不在此列)。陸遊的詩歌,風格多樣,體裁廣泛,涉及面十分深廣。陸遊寫過一首《遊山西村》的七律,該詩可謂陸遊七律的最高峰,歷來廣為流傳。
  • 曹操最經典的一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驚豔了世人兩千多年
    如果說這段故事都並非真實,那麼曹操是否說過這句話也值得推敲一番了。 但不論曹操的歷史篇評價如何,他對文學的貢獻卻是毋庸置疑的。 東漢末年最牛逼的一群文人「建安七子」,他們曹家就佔了三個席位(曹操、曹丕、曹植),還有其他人,諸如陳琳、王粲都是他手下的官員。
  • 隨便拿一句皆是千古名句!起筆優美,落筆驚豔
    隨便拿一句皆是千古名句!起筆優美,落筆驚豔《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作者·李煜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無言獨上西樓」將人物引入畫面。前人以「絲」諧音「思」,用來比喻思念,如李商隱「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無題》)就是大家熟悉的名句。李煜用「絲」來比喻「離愁」,別有一番新意。這首詞隨便拿出一句都是千古名句,起筆漂亮優美,落筆更是驚豔!也有人說,這首詞是千年來最絕望的一首詞!
  • 蘇軾有首詞,開頭千古名句,人人皆知,大多數人卻對全詞不了解
    但他在杭州任職期間,在臨安寂照寺給僧人慧覺所題寫的一首詩,開頭即是千古名句,但很少人讀過這首詩的全文。本詩為《於潛僧綠筠軒》,詩的內容如下:寧可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旁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痴?若對此君仍大嚼,世間那有揚州鶴?
  • 黃庭堅最經典的一個千古名句,成就了一部武俠小說!
    黃庭堅是北宋繼蘇東坡之後少有的全才,他在文賦、詩、詞、書法、繪畫等等方面都成就極高,尤其是詩歌成就,可與蘇東坡比肩。黃庭堅詩宗杜甫,開創了宋代最為有名的江西詩派,被尊為開派宗師和領袖。他所提倡的「脫胎換骨、點鐵成金」的詩歌主張對後世詩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黃庭堅詩歌成就雖大,對詩壇的影響也極深遠。
  • 上最經典的一首悼亡唐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令人感動
    李商隱死後,他的好朋友崔珏在得知消息,悲痛萬分,寫下詩歌懷念他,表達對李商隱之死的遺憾。崔珏,字夢之,祁州人,出自清河崔氏的清河小房,晚唐詩人。崔珏有一段時間寄居於荊州,他雖然沒有李商隱那麼有名,卻在當時比李商隱更加幸運。大中年間,崔珏進士及第,不久趕赴淇縣當縣令,深受當地的百姓喜歡,後來官至侍御。
  • 風花雪月,春夏秋冬,平淡無奇的8個字,合在一起卻成了千古名句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風花雪月,是古典詩歌中最常出現的四種自然景物,但之後逐漸變成了貶義詞,要是有人寫詩辭藻華麗,卻內容貧乏,就會被諷刺是無聊的風花雪月之作。不過,凡事都有例外,宋代有一位高僧,將春夏秋冬、風花雪月這樣最常見的八個字全部都放在一句詩歌中,還寫下了一個思想深刻的千古名句,讓人不得不佩服詩人的神來之筆。
  • 這首詩中的千古名句人盡皆知,誰知居然是「抄」的
    梁任公這首詩在讚美陸遊的基礎上,更加給予了強大的現實關懷。自從陸遊之後,那種尚武精神就缺失了,中國詩家每言兵事,必然是說軍旅苦,惟放翁則慕為國殤,至老不衰。然而錢鍾書卻對陸遊持相反的看法。他認為陸遊只會紙上談兵。而且他認為陸遊的詩存在兩大毛病,一個是經常說夢,一個是經常教育孩子。
  • 8首千古佳作,8個千古名句,太美了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當真是千古奇景,《紅樓夢》中論及此詩,說初讀此詩,會疑問煙如何是直的?落日自然是圓的?但是閉上眼睛卻浮現了這一景象,仔細品品,就會發現,除了這兩個字之外,卻再也找不到其他的字能夠代替了,這的確是一語中的的妙語。
  • 劉禹錫很曠達的一首詩,五六句是千古名句,最後二句神來之筆
    比如,一提起李白,都知道他是以浪漫著稱的詩仙,一提起王維,也都知道他是以恬淡聞名的詩佛,而本文要提到的則是被稱為詩豪的劉禹錫。劉禹錫為人曠達樂觀,這種性格也很自然的滲透在他的詩詞作品中,因此讀劉禹錫的詩詞,總會覺得有一種豪放曠達的意味,尤其那二句「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便是最好的證明。
  • 第三章 我國詩歌發展的重要標識 ——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
    一、《詩經》的集成在我國詩歌發展歷史上,其傳統是極為悠久、豐富的。遠在二、三千年以前,我國詩歌就已經取得了十分輝煌的成就。其重要標識就是我國最古老的一部詩歌總集——《詩經》。《詩經》這部書,收錄了我國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約公元前十一世紀——公元前六世紀)大約五百年間的三百零五首詩歌。
  • 詩,或者遠方:《詩經》中的兩首《黃鳥》
    文藝作品最忌諱的是雷同。《詩經》作為儒家的六經之首和唯一的純文學作品,卻至少有兩對詩歌的題目是雷同的:有兩首《無衣》,兩首《黃鳥》。《無衣》不僅題目相同,第一句也完全相同。而《黃鳥》除了題目相同,其它地方都不一樣,但黃鳥卻還出現在了《詩經》中這兩首之外的其它詩歌中。這黃鳥,有何特別的象徵意義呢?我們來分析對比一下這兩首。第一首,在《詩經·秦風》中:交交黃鳥,止於棘。誰從穆公?子車奄息。
  • 中國文化的起源詩歌:《詩經》與《楚辭》
    意思即是無論是賦、還是比或者興,都有物與情,而託情、起情、言情,就是融情入景。中國人的抒情方法便是敘物、索物、觸物。「毛澤東」同志曾說:「詩要用形象思維,不能如散文那樣直說。所以比興兩法是不能不用的。」在《詩經》三百年之後,以屈原為代表創作而成的《楚辭》全面地繼承和發揚了《詩經》的比、興藝術。
  • 王勃的一首送別詩,僅有40字,卻有兩句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與送別相關的詩歌,從《詩經》就開始出現了,到南北朝有了較大的發展,專門寫送別的詩歌,漸漸多了起來。到了隋朝,有一位無名氏寫的送別詩:「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未歸。」楊柳青青,柳條垂地。楊花隨風飄舞,不論東西。送行的人們,為了表達挽留之情,把柳條都折盡了。今天一別,不知道何年何月,你才能回來呀?語言簡潔明了,通俗易懂。
  • 這首詩中的千古名句盡人皆知,可惜整首詩卻是鮮為人知
    在他的一生之中,先後提拔了範仲淹、孔道輔、王安石、韓琦、富弼、歐陽修等在北宋文壇以及國家領域都有建樹的人才。晏殊是一個詞人,但是今天分享的不是他的詞,而是他的一首詩,而且詩中的名句你還知道。且看全詩:臨川樓上柅園中,十五年前此會同。一曲清歌滿樽酒,人生何處不相逢。這首詩的名字叫金柅園,這首詩也是一首送別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