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張曉勇、哈工大劉漢清、人大伍繼紅,名校學子的下場值得反思

2020-12-22 清諾晗history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是古人對自己孩子耳提面命的話,直到如今讀書的重要地位也從未被動搖。當代的中國學子以考上名校為榮,他們的觀念裡名校就代表著好的未來,可無數的例子也在告訴當代的中國學子,學習成績固然重要,但想要前途光明,不僅要成績,性格能力人品也同樣能決定他們的未來。

名校只是敲門磚,腳踏實地才能出人頭地

在中國一直流傳著"一清二北"的說法,寒窗苦讀數十載的學子都夢想著有一天能夠進入中國最頂尖的高等學府繼續求學,這不僅是光耀門楣的大事,也是表明其在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路上邁進了一大步。

張曉勇的高考成績是全縣第一,他憑藉著自己的努力成功升入清華大學,在那個年代連大學生都很難出一個的縣城,他不僅成為了一名大學生,還進入了中國頂尖學府。

可在強者如雲的清華,張曉勇的分數只能選擇一個較為冷門的專業。這嚴重地打擊了他的自信心,縣狀元的他頭一次感覺到了現實和理想巨大的落差感。

他一直想成為決策者,可從清華畢業的他進入企業後卻只能做邊緣的客服,這種夢想與實際相背離的情況終於擊垮了他,他內心難以接受當下的狀況。而恰逢家中變故,他最終回到了家鄉,雖然拿著清華的學歷卻只能成為一名安保人員。

考入清華的張曉勇自命不凡,豈料名校的文憑也不是絕對保障,如果當初的他能夠靜下心好好學習自己專業的知識,步入社會後勤勤懇懇腳踏實地,如今的他就不會是一個小小的保安。大廈始於地基,僅有充沛的知識並不足以支撐一個人過好一生,真正的成功者一定是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

現實社會氣氛浮躁,太多人難以靜下心來專注做一件事,所以大多人一事無成。在學生時代部分家長和孩子存在一個誤區,他們將名校學歷與美好未來掛鈎,以為只要上了一個好的大學,一定能有光明的未來。

殊不知大學是小半個社會,在這裡不僅需要保持學習的能力,還得在這其中全方面發展,為人處世都是大學裡的必修課。升入名校的學子們,第一個需要警惕的就是"自視甚高"。

名校學歷只是找工作時的敲門磚,高學歷意味著此人比其他應聘者的競爭力更高,而最後決定是否錄用還得看個人的實力 。自命不凡可以有,但在實現"天命"的這條路上必須一腳一個印地踏出來。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凡事量力而行

生活中總能遇見一些人,平時就喜歡"打腫臉充胖子",看起來威風堂堂其實沒有什麼真才實學。劉漢青此人算是真正的知識分子,他自己本身就喜歡學習,又肯下功夫又肯努力,在那個大學生都是"國寶"的年代,他升入了哈爾濱工業大學。

況且他選了建築材料系,這專業畢業後絕對不可能混得太差。可升入大學的他沉迷於一個數學猜想,為了證明這個多國數學家都無法證明的猜想,他瘋狂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漸漸地他的學業落下一大截,專業課頻頻掛科,最終導致他無法取得畢業證。畢業後沒有被分配工作,後來成為了一名低保戶,靠著國家財政救濟度日。

劉漢青對學術痴迷有錯?其實是沒有錯的,科研工作者需要有熱情,但他錯在沒能正確預估自己的實力,在一件對他來說是無法解決的事情上,消耗了太多的精力,甚至影響到了自己的正常的學習和生活,這是非常不明智的。

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每個人都有擅長的領域,所處位置的不同就有不同的責任。一個普通的大學生應該認真學習本專業的知識,在學業外可以去適當了解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不可本末倒置。而作為數學家就應該用自己掌握的知識,來解決現今數學上還未解決的問題。

當出現個人的能力和所做之事不匹配的情況時,應注意及時調整或者向上級反應,不然最後受傷的將是三方。當代青年對未知的世界勇於探索,這是值得鼓勵的,但在進行探索的時候也應注意量力而行,切不可因小失大,最後自食惡果。

中國古代的工匠們總會將"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掛在嘴邊,其根本目的就是告誡自己要時刻審視自己,凡事都記得要三思而後行,依據自己的能力確定自己能做的事。盲目自信硬扛與自己能力不符的事情,最終只會將事情越做越糟糕,這是古人曾教授給大家的道理,但總有人不懂。

知識水平的高低,並不能決定自己未來的生活狀態

近代中國出現了一種奇怪的現象,在高中以前的階段大部分學子生活中只有一件事重要,那就是學習。生活上父母事無巨細一手包辦,導致"高分低能"的現象多次出現。大多數家長認為好成績就代表好未來,可他們不知道十八歲之後的人生,成績並不是一切。

從進入大學開始,評價一個人的標準從成績變為了方方面面,成績好的學子不再擁有特權,而成績差的孩子也不一定默默無聞。大學中真正受大家喜歡老師器重的孩子,往往性格人品都不錯,僅有成績是不足以讓大家欣賞的。

人大才女伍繼紅曾是江蘇省的文科高考狀元,當時的她臨近畢業時選擇了考公務員。每次公務員考試她總是積極報名準備參加,沒有想到的是她數次考試無論筆試成績還是面試結果都不理想。這位曾經學習的天才,被即將跨入社會找工作的這道門檻給攔住了。

多次考試皆以失敗告終的她最終決定走普通人的人生,回到家鄉結婚生子後成為了一名家庭主婦,人大才女的光環最終暗淡了下去。而過高的學歷並沒有讓她的人生之路更加的順遂,反而因為觀念的不同,她擁有過三段婚姻,孕育了五個小孩,沉重的生活壓力壓得她喘不過氣。

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因為種種原因身上的光環逐漸消失,成為了人群中極不起眼的一類人。學歷有時候給人帶來的並不是暢達的捷徑,有的時候可能是沉重的負擔。

知識水平的高低並不能決定一個人往後的一生,升入高等學府的高考成績僅是對過去學習生活的一個總結,最終的人生還是需要一步一步走出來的。

名校出生卻窮困潦倒,未來的教育應改變重點

現今中國的教育被部分家長扭曲了,在各方積極出臺政策準備扭轉"分數至上"的教育觀念時,中國的家長卻還在孩子耳邊念叨"成績最重要"。越來越多的例子表明,即使進入名校也依舊過不好一生。

進入名校只是增加了出人頭地的客觀條件,但一個人的主觀能動性才是他能否找到好工作的關鍵,在步入社會後能否適宜,這都不是學歷能決定的。升入高等學府不等於高枕無憂,也不會高人一等。

在求學的路上,學子們應該秉承初心,戒驕戒躁,保持一顆謙遜學習的心。但也要注意,量力而行,對知識世界的執拗沒有錯,但不可忘記自己是求學者的身份,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事不可過分強求。

他們三人皆是曾考入我國高等學府的才子才女,但最後每個人的人生都讓人唏噓。這不禁讓大眾疑問,中國的教育真的是沒問題的嗎?

過去中國的"應試教育"確實飽受詬病,部分所謂的才子才女,實際上是只會讀書的機器,除了考試時他們能夠取得高分以外,具體的動手實踐能力比一般孩子差了不少。近來中國的教育改革旨在培養素質型人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在學校裡衡量一個孩子的標準不再是單一看成績說話,個人的性格能力都是考核的標準,從教育局硬性區分的文理科邁步到由孩子自選學習的科目。中國一直在努力,誠然在實施過程中會有不足之處,但這種改變已經成為了時代的新方向。

相應的家長也應該注重培養孩子的能力,死讀書已經成為了過去式,孩子生活的一切得讓他們親身體驗,家長一手包辦不是愛的蜜糖而是害他們的毒藥。

讀書確實是改變命運的捷徑,但擁有知識並不是改變命運的決定性途徑,想要換一種人生,絕不能死讀書讀死書,多去體驗繽紛的世界,對這些學子更加有益。未來的社會需要的一定是多方面發展的人才,而不會要只會讀書的"才子才女"們。

相關焦點

  • 曾經的清北人大高材生,最終淪落為邊緣人,他們的人生經歷了什麼
    在二十年前,考上大學就是年輕人的最大願望,而考取清華北大這樣的頂級名校,簡直就是上天的恩寵,一生的錦繡前程就從這裡起步了。然而並非如此,不是每個清華北大的畢業生都有一個美好的前程。按理說,考取清華北大不是當地的狀元,也是地方的頂尖學生,其智力和學習能力一定在普通人之上。
  • 17歲以近滿分成績進清華,清華高材生張曉勇,現在在社區當保安
    那無疑是清華北大。清華北大,是無數學子夢想中的學校,也是無數父母天天念在嘴邊的大學。正因為如此,清華北大的錄取分數十分的高,讓許多學子名落孫山。能夠進入清華北大的學子就算是鯉魚躍龍門了,人們相信這些人將來一定能夠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
  • 哈工大是懷揣家國夢的學子特別值得擁有的一所好大學,為什麼呢?
    哈工大,全程是哈爾濱工業大學,當然位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了,它是由工信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高校,歷史上曾經是國家第一批985/211工程建設大學,著名的全國C9高校聯盟之一(其他8所為清華、北大、復旦、上交大、西交大、南大、浙大、和中科大),目前位列國家首批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 17歲考入清華,如今卻窩在小區當保安,學霸張曉勇經歷了什麼?
    01「神童」張曉勇,17歲考入清華,如今卻在當保安>張曉勇從小成績優異,學習上很少讓父母操心。有些人甚至經過復讀才考上自己理想中的院校,對於清華、北大這樣的世界知名高等學府更是可望不可及。然而張曉勇在17歲的時候,奪取當年長沙理科狀元頭銜,相對輕鬆的進入清華大學就讀,被人喻為「神童」,如今卻窩在小區當保安,學霸張曉勇經歷了什麼?
  • 新清華十大學神之張曉勇:曾經的理科狀元,如今卻只是普通保安!
    【鼎恆商學院新聞中心 語嫣】此前,記者曾向大家介紹了張洗月、陳立傑等清華的天才級選手,今天,記者想為大家分享一位非常特殊的學神——張曉勇。張曉勇並不像其他學神那樣,擁有天才般的智力以及耀眼的履歷,他最輝煌的時候,就是剛進清華之時。
  • 95年理科狀元清華畢業,最後卻籍籍無名成保安,發生了什麼?
    每年都有經歷了十多年寒窗苦讀的學子走向高考考場,為進入一個更好的平臺接受更高的教育做最後一搏。在中國,清華大學無疑是吸引萬千學子殷切目光的最高學府,雄厚的師資力量,積極向上的學風共同構築成它獨特的歷史名校的風採,每年只有各省市成績最優秀的學生才能邁進清華大學的校門。
  • 哈工大(深圳)首屆本科生,超半數名校深造,網友的評論酸了!
    哈工大(深圳)首屆本科生,超半數名校深造,網友的評論酸了!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校區自2016年開始招收本科生,2020年6月首屆351名本科生已經畢業。那麼,首屆畢業的這351名畢業生都去了哪裡?據學校官網數據,首屆128名本科畢業生選擇國內升學,主要進入清華、北大、浙大、哈工大、上交等名校。進入國內雙一流大學深造的學生佔到了83.6%。63名畢業生選擇到國外深造,這些畢業生收到多所世界知名高校的錄取通知書。
  • 26年前考上人大的伍繼紅,畢業後淪為低保戶,到底輸在哪裡?
    26年前考上人大的伍繼紅,畢業後淪為低保戶,到底輸在哪裡?作為我們中國最公平的考試,高考可以說決定了我們每個人的命運。很多出生一樣的人都因為高考而走上了不同的道路,高考逐漸的成為每個人的人生轉折點。寒門貴子今天我們所說的這個學生名叫伍繼紅,他出生在一個江西貧困的山村當中,伍繼紅非常熱愛學習,因此學習成績非常好,她的家庭也非常理解她,所以儘管非常貧窮但還是沒有讓伍繼紅退學,最終通過高考考上了中國人民大學!
  • 張驍勇:清華畢業後回家當保安,月薪2000元,從不去同學聚會
    我們從今笑過清華畢業賣豬肉,最後他成了「豬肉王子」,億萬富豪。在中國,清華大學無疑是吸引萬千學子目光的最高學府之一,是每個中國學子的夢想天堂,每年只有各省市最優秀的學生才能邁進清華大學的校門。按理說,能夠進入最高學府的學生,他的未來應該是一片光明的,因為他的優秀被證明過,並且有名校的保障,但這個劇本在今天主人公身上發生意外,他就是:張驍勇,畢業於清華大學。張曉勇,湖南長沙人,1995年湖南省理科狀元,被中國最高的學府清華大學錄取,成為清華大學生物科學技術專業的一名學生。畢業之後,張曉勇進入了廣東一家企業上班,這份工作並不和他專業相掛鈎。
  • 從人大畢業到赤貧之家,這19年伍繼紅到底經歷了什麼?
    伍繼紅只是其中普通一員。她沒有宏大的理想,只求在北京的事業單位謀個差事,「專業對口就行。」但是,任憑伍繼紅怎麼折騰,「鐵飯碗」仍是水中花。如今,19年過去,這個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的高材生竟流落到贛北山區,淪為赤貧之家的六子之母。▲伍繼紅一家9口近日,伍繼紅的遭遇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也震動了她的母校——中國人民大學。
  • 1萬多清華畢業生留在美國矽谷,熱血愛國的清華精神,時間會證明
    因此,單純地談論愛國,還不如反思,未來我們應該做些什麼? 相比較,多年來,海外清華畢業生相繼設立了協會、基金等機構或者組織,創業者甚多,多數是技術精英,能夠在矽谷察覺到世界的商業走向。
  • 人大高材生伍繼紅2婚6孩淪為赤貧,是命運捉弄還是逆商太低?
    1994年,伍繼紅以692分的高分成績被全國十大名校之一的中國人民大學錄取,所學專業是當時的檔案學院裡的檔案管理專業。時至如今,她卻經歷了2次婚姻,孕育了6個孩子,最終淪為赤貧,是命運的捉弄還是逆商太低?
  • 2020年分數線最高的5所工科高校,清華地位穩固,哈工大上榜
    本科一批高校的投檔工作已經接近尾聲,各所名校的錄取分數線基本都已經出爐。從今年的招生情況來看,無論是提前批,還是本科的正常批次,許多名校都遭遇爆冷,分數線下滑得比較嚴重。但是也有部分高校逆勢而上,獲得許多學生的追捧,分數線越來越高。 今天,筆者為大家總結,今年錄取分數線最高的5所工科高校。
  • 清華北大已不再是學子嚮往的神聖學府?top2跌下神壇並非好事
    最近,國內高校top2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引發網友熱議,主要原因是這2所名校享用了國家大量的財政經費支持,但是培養的學生精英卻大量流失海外,出國留學後選擇了定居國外或者在國外工作。根據清華大學2019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清華的本科畢業生有1/4選擇了出國留學,主要留學國家為美國。
  • 江蘇宿遷中學2020年22名優秀學子考取南京大學!4人考取清華北大
    8月22日下午,在南京大學2020級本科新生錄取通知書江蘇省宿遷中學現場頒發儀式上,南京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張峻峰為學校送上賀信,並將22份錄取通知書一一頒發到學子們手中。張峻峰表示,多年來,宿遷中學以先進的育人理念,源源不斷地為南大輸送了大量優秀人才。宿遷中學學子成績優異,整體素質高,體現了宿遷中學人才培養的質量。
  • 692分被人大錄取,如今生了5個孩子淪為低保戶,究竟為哪般?
    在去到人大之後,伍繼紅學習也非常努力,想著自己畢業後可以分配到一個不錯的工作,以後的日子就好過了。可是,畢業後離開了"象牙塔"的她,並不是那麼順利。人事部印發了《國家不包分配大專以上畢業生擇業暫行辦法》,就這樣,伍繼紅心心念的"鐵飯碗"沒有了。於是,伍繼紅不得不和同學一起自主擇業,去到人才市場找工作,但是都因為各種原因沒有成功。
  • 工科名校哈工大,建校已滿100年,A類學科17個,錄取線真不算高
    清華、北大是我國公認的最好大學,其他大學與清北談起來都差點火候。在工科實力方面清華大學也是國內最好的,其實我國東北有所大學在工科方面的實力不輸清華多少,並且為國家培養了很多優秀棟梁人才,它就是哈爾濱工業大學。
  • 從「衡水中學」模式和「人大附中」模式來分析如何考上清華北大!
    清華北大是中國最好的兩個大學學府,從開始建國一直到現在都是非常難考的。很多學子為了考這兩所大學,不惜十年寒窗苦讀,但是也未必能考上,可見想上清華北大之難。但是河北的衡水高中和北京的人大附中就不一樣,這兩所學校每年考上清華北大的人數都超過百人,衡水高中近年來甚至超過了兩百人,不得不令全國的老百姓驚訝萬分。
  • 現代方仲永:他17歲入讀清華,46歲淪為保安,現實面前的無奈選擇
    今天,我給大家講一個現代版「方仲永」張曉勇的傷心故事:他17歲入讀清華,46歲淪為保安,月薪剛剛漲到2000元…… 少年天才,學業有成 從張曉勇身上,我們能看到許多哈們學子的影子。張曉勇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張曉勇出生在湖南長沙的一家農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