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王維《終南別業》
從古至今,沒有人能夠在出生之前決定自己的出身,有些人出生在帝王之家,有些人出生在尋常百姓家中,每個人都被迫接受了上天賜予他的身份。但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出身不行,還可以靠自己後天的努力。歷史上有無數出身低微的人,最終走向了人生巔峰,有些人是依靠反抗,有些人是考取功名。反抗這條路過於危險,走的人少之又少,更多的人是用功念書,爭取在科舉考試中獲得好名次,步入仕途。
讀書這條路,即使到了今天,依然是無數人改變命運的最好選擇。不過,今天的考試,不再像是科舉考試一樣講究八股文,追求三甲,而是要求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爭取考上一所名牌大學。可以說,一所名牌大學的畢業文憑就是未來找工作時一塊金光閃閃的敲門磚,而在中國,要說哪家畢業文憑含金量最高?那無疑是清華北大。
清華北大,是無數學子夢想中的學校,也是無數父母天天念在嘴邊的大學。正因為如此,清華北大的錄取分數十分的高,讓許多學子名落孫山。能夠進入清華北大的學子就算是鯉魚躍龍門了,人們相信這些人將來一定能夠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但是今天要講得這位主人公,他在17歲的年紀就考出了將近滿分的高考成績,之後更是進入清華學習,本應大展宏圖的他現在卻在一個社區裡做保安,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就讓我們走進張曉勇的人生。
時間回到1991年,此時一家人正在高高興興地慶祝,慶祝什麼呢?自家的孩子張曉勇憑藉將近滿分的高考成績,不僅成為當地的理科狀元,而且還被清華大學錄取,真是一件天大的喜事。那時是1991年,大學還沒有開始大面積擴招,大學生的頭銜是很有分量的。
之後,張曉勇在1996年從清華大學畢業,此時的他面臨著重要的人生抉擇,一條路是接受國家分配的工作,工作地點和內容都無法選擇,另一方面是接受社會企業前來學校招聘,自主選擇性很高。這是兩條截然不同的道路,人生可能從此走向不同的結局,張曉勇是如何選擇的呢?最終他選擇了第二條路,前往位於廣州的一家日化企業工作。張曉勇當時的想法十分美好,他認為自己能夠進入到研發部門,從事科研的工作,這不僅十分貼合他的專業,也十分符合他的夢想。
然而,現實是殘酷的,張曉勇來到這家日化公司後,先是做了一年的培訓生,之後被分到了客服部。但是張曉勇並沒有放棄這份工作,而是選擇進入客服部,並懷揣著希望,期望自己以後有機會轉崗,但是張曉勇在客服部一待就是五年。五年的時光足以磨滅一個人的精神和意志,他知道他的夢想已經離他太過遙遠。那時家裡又傳來噩耗——父親病倒了,思量之後,張曉勇決定回家,一方面自己在這裡很難有作為,另一方面回家也能夠照顧父母。就這樣,張曉勇回到長沙,找到了一份房產公司的工作。在房產公司的那幾年經歷,張曉勇並沒向外透露,能知道的只有他在2008年辭去了這份工作,之後當上了社區的保安。
畢業之後的17年裡,也許是害怕看到朋友同學事業美滿的樣子,也許是擔心自己這樣會被他們瞧不起,張曉勇沒有參加過一次大學同學會。在當保安的時候,張曉勇被很多人指指點點,成為他們茶餘飯後的談資。很多人都不理解為什麼一個清華的高材生能夠淪落到這種地步,不理解他為什麼甘於當一個社區的保安。
張曉勇有時候會想起和母親之間發生的一件事:在一次張曉勇正要主動清洗碗筷,手裡的碗卻被母親奪了過去,狠狠地摔在地上,告訴他,男兒志在四方。每每想起這件事,張曉勇都覺得十分諷刺,他想笑,可是又笑不出來。張曉勇感覺自己就像是一個被現實所摔碎的碎碗,一種無力和無奈的感覺包裹著他。張曉勇曾經表示,自己並不是懷才不遇,只是夢想沒能戰勝現實,自己屈服於了現實。
張曉勇代表的不是一個人,在這個社會中,還有很多夢想被現實擊碎的人,其中有些人無法接受夢想破滅的結果,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而另外一些人像張曉勇一樣屈從於現實,歸於平凡。從來都沒有什麼東西能夠保證你能夠獲得成功,能夠走向人生巔峰。當懷著夢想走入社會,最終被現實狠狠蹂躪時,我們要做的應該是認清現實,從實際出發,即使最終歸於平凡,但是誰說,平凡不是一種對現實的反抗,對夢想的吶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