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O 記者 楊雪玲
先是斬獲2018年小紅書洗護類排行第一,緊接著接連拿下2019年天貓618洗護排名TOP3、雙11美護髮品牌TOP10,Triptych of Lune三谷這個新晉洗護品牌,幾乎是「一夜成名」,但與此同時,有關三谷品牌的爭議也甚囂塵上,這個「網紅」洗髮水究竟什麼來歷?
今年天貓雙11年度狂歡節,完美日記不負眾望地奪得國貨品牌銷量第一桂冠,在一眾國際進口品牌中「殺」出重圍。而在洗護品類排行榜中,同樣強勢出現了一個新晉品牌的身影——Triptych of Lune,中文又譯「三谷」,成為與阿道夫唯二兩個躋身美護髮TOP10榜單的國貨。
線上統計數據顯示,「出道」僅兩年,三谷便斬獲2018年小紅書洗護類排行第一,緊接著接連拿下2019年天貓618洗護排名TOP3、雙11美護髮品牌TOP10。在此前8月份天貓發布的胺基酸洗髮水榜單,三谷甚至超越寶潔、聯合利華旗下等知名洗護老牌,排名第一。
走紅的同時,三谷也遭受了外界對其品牌「出身」、「概念抄襲」的爭議。為此,我們和三谷品牌負責人聊了聊。
01
從「新」下功夫
短短時間就取得如此關注度,三谷頗有幾分早期完美日記從彩妝界脫穎而出的態勢,而在對「新」的準確把握上,也確實有不少值得肯定和研究的地方。
首先是成分的新意。美國營銷大師羅瑟·裡夫斯曾提出一個經典的「USP」(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理論,即產品需要對消費者提出「獨特的銷售主張」,這個主張/賣點必須是獨特的、同類競品不具備的、能夠陳述產品特點的,才會在銷售市場所向披靡。
近年來,自滋源品牌率先提出「無矽油」的明確概念,受到廣大追求天然洗護消費者的追捧之後,越來越多的品牌都跟風將「無矽油」作為產品主要推廣賣點。招出同路,三谷也主要強調產品成分,主打「胺基酸」讓人眼前一亮。
三谷雖然不是第一個提出「胺基酸」概念的洗護品牌,但其優勢在於性價比高。不同於卡詩、植觀等同類胺基酸產品動輒上百元的售價,三谷300ml的容量在官方旗艦店也只售69元,「高性價比、低嘗新成本」的親民價格,讓基數更多的大眾消費群願意一試。
其次是包裝設計的新穎。一進入三谷天貓旗艦店,滿屏的粉紅、粉藍高飽和馬卡龍色調撲面而來,產品展示圖也是精心設計和修飾過的潮流ins風格。
加上圓滾滾的半透明瓶身,隱約可見瓶內洗髮露的流沙珠光特效,對年輕女性來說幾乎沒有一點「抗拒力」,也打破了長久以來消費者對洗髮水只能是不透明白色的慣性認知,外觀顏值先佔一半好感。
第三則是目標消費群自身的新潮。提起三谷品牌,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便是其出身,Triptych of Lune的英國洋氣名稱、國際知名奢侈品調香大師Mr.Ryan D.C的背書、李佳琦/婁藝瀟等當紅博主藝人的親歷推薦,以上每一個要素都無一偏頗,直擊年輕時尚人群的心。
而三谷定位的目標消費群恰恰是這部分受眾,她們熱衷「國際範兒」,消費能力強,尚未建立牢固的品牌依賴感,活躍在跟風嘗鮮一線,喜好根據博主「種草」作為購物參考。她們注重一切東西的「顏值」,也願意為漂亮的新事物傾情解囊。
02
「紅與黑」之爭
不過,就在三谷加大火力鋪開小紅書、抖音、直播等主流網絡渠道推廣,希望進一步打開年輕消費群市場的同時,圍繞品牌的一系列爭議也在與日俱增。
在三谷一馬當先火起來的小紅書平臺上,相關話題筆記已經超過3000+,但在一眾網紅達人的「種草」筆記中,不乏諸如「三谷洗髮水踩雷」、「三谷洗髮不好用」、「拔草李佳琦推薦」等用戶吐槽筆記。搜索知乎、貼吧等年輕用戶居多的社區平臺,圍繞「三谷究竟好不好用」的互動討論,也各執一詞。
「一夜成名」之後,也免不了有反應敏捷的網友出於好奇對其「歷史前身」詳細挖掘。有網友就公開曝出:一方面並未在英國本土購物網站找到有關Triptych of Lune的品牌信息,只有用「三谷」進行搜索時才有少量信息,且全部來自國內網站;另一方面經過圖片對比,網友發現三谷與另一大品牌產品設計的高度雷同。
一時間,圍繞「三谷究竟是不是英國品牌?」「三谷抄襲了美國私人訂製品牌Function of Beauty?」的兩大問題,不少網友對三谷提出強烈質疑。
針對上述消費者青睞與質疑的「紅與黑」之爭,《化妝品財經在線》記者聯繫了品牌負責人楊楊,希望得到當面回應。
根據已有公開資料,有媒體報導三谷起源於英國植物學家兼生物學家Mr.Charlie Wright提出的「內養外修」的皮膚學理念,作為一個英國小眾品牌,2017年進入中國市場。但也有媒體報導,在英國本土尚沒有三谷品牌,出現在國內的三谷其實是由廈門企業受託生產的。
對此,楊楊的回覆很明確,「三谷是新銳國貨品牌,其創始成員Roman先生在早期英國遊學期間認識了Mr.Charlie Wright後,出於對其理念的認同,將其產品理念和技術帶回國內,最終幫助三谷品牌的誕生和產品研發。」
她強調,「我們以測試思維一路走來,發現新一代消費者對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和品牌有了足夠的自信。『國貨』風潮當頭,三谷出身的洋基因並沒有為品牌競爭帶來過多影響,因而在後期發展過程中,早已逐漸弱化其背景。」
而對於三谷包裝涉嫌抄襲之說,楊楊則笑笑說到,「顯然,兩者的產品是截然不同的。但我們必須承認,早期在找準了產品的內核定位後,為了使品牌在國內同類市場中更具競爭力,我們參考了國際上的彩色流行趨勢,來進行產品外觀設計。」
不過她強調,「隨著POLYVOLY公司旗下產品逐一上線,現在已有多款原創設計獲得消費者認可,並且也有紅點獎的認證,我們一直是一個創新驅動的團隊。」
03
計劃拓展CS、KA渠道
上文提到的POLYVOLY化妝品公司,正是三谷的母公司。據悉,除三谷外,公司目前旗下還擁有R VER等多個品牌。其中,R VER以固體個人護理產品為主,現已覆蓋40 多個sku,包括泡浴、磨砂、沐足類產品。
楊楊表示,品牌目前已經完成從0到1的線上模式探尋轉換,接下來2020年,三谷將會針對線下做包括CS、KA、精品連鎖店、便利店等在內的渠道新嘗試,以線上為主,實現多渠道鋪陳的戰略。
「現在消費者的心目中,認為三谷是一個以頭皮洗護為主的品牌。」她表示,「接下來,我們不僅會進行渠道的全面拓展,在品類線上,也將從頭部延伸到身體護理。」
Editor 編輯 | 彭適
Proofreader 校對 | 周茹霜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