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的奶奶在抱孩子離開父母的視線的時候,父母就會覺得自己的孩子是被奶奶抱走了一般,感覺自己的孩子不是被關愛走,是被她搶走的,於是一種悲涼的感覺油然而生,似乎這是和孩子連接的唯一紐帶,當我們不想上班每天帶孩子,多數情況下,是不想讓孩子總是在奶奶的關愛中,成為一個廢材,所以總是累死累活的在家當家庭主婦,
有時候,這樣子做的想法,就是來源於一個不安定的心,一個沒有安全感的心態,於是我們仍然是在家學佛的弟子,就在佛法的力量裡尋找著安慰,有時候,就是能夠安慰的了別人安慰不了自己,原因就是這裡,我們始終面對這自己的這個患得患失的心態,沉迷其中無法自拔,忠實的自己面對自己情緒宣洩,卻找不到其中的原因。
自己的心態是可以改變的,自省中唯一能夠改變的就是自己的想法, 不再一味的以一個角度去看待周圍的事物,於是找到自己生存最佳的方式,就是一個合理的理由來面度周圍的世界裡,會發生的可能的種種情況,然後隨機應變地產生合理的情緒宣洩點。
為什麼有的人們很喜歡念佛,因為念佛有種佛力加持後,我們的情緒會漸漸趨於一種一致的狀態,佛講究的心態是,面對任何的處境都可以「波瀾不驚、」「處變不驚」,讓我們釋放掉自己靈魂最深處的垃圾,始終讓我們的心態平穩起來,不再受外界的幹擾,面對周遭世界,以一個冷眼旁觀者的心態去對待,
和諧是這個世界裡的生命最初的狀態,而心態的平靜,是我們利用好自己的適應力最好的殺手鐧,因為面對這種種的可能的遭遇,我們似乎越覺得緊張、越是重視這些東西,越是會覺得自己深陷其中,無法抽離,總是有一個被動的吸引力,壞的事情越壞,好的事情越好。
這裡的真佛弟子,會覺得和善是一個永恆修行的主題,因為我們無法掌控情緒,無法面對他人的指責,他人的辱罵,還是一副不在乎的表情,可能是因為我們總會經歷人世間的悲歡離合,風晴雨雪,是該自己經歷的一個都不會少,而不該自己得到的一個也不會到。
於是,用一種任命聽天的理由,換成了自利利他的與周圍人和諧相處,漸漸進入一個修心的過程,可是,就是這個過程,不知道要付出多少的代價,付出多少的努力,付出多少的心酸,才會得到一個自己認為自己有價值的人生。
之後,我們就會得到學佛後,心情變好,事業進步家庭和諧的狀態,而這也是每個人夢寐以求的事物,可是要知道,要得到十全十美的幸福,必然付出經他人更多的努力,想要維繫這一生的情感,雖然我們得到了,但是這個付出的代價必然比他人平常心感應的要來的多,必須努力付出而後才會得到其中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