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福神」:大黑天和惠比須

2020-12-14 騰訊網

日本山陰地區從東往西是因幡、伯耆、出雲、石見,這裡自古以來就被稱作神話與傳說之國。除了著名的「牽引國土」「因幡白兔」的神話之外,自古還流傳著很多和日本海的大海、大山信仰相關的民間傳說、民間故事。在民俗文化的傳統方面,例如和畿內地區就非常不同,保留著非常獨特的痕跡。

這一地區,從地理上一看就會明白,從繩文、彌生時代開始就和朝鮮半島有密切的交流。這在「記紀」神話中也有清楚的描述。到了8世紀時,天皇家編纂了《日本書紀》,其中把從高天原降下的大和朝廷的諸神稱作「天神」(天津神),把以前住在這片國土上、臣服於天皇家諸氏族的神靈稱作「地衹」(國津神)。從「天神」和「地衹」這兩個詞的表述中也可以看出,眾神的神位被區別化、序列化了。也就是說,在眾神的稱呼中,就明顯地表現出了「徵服/被徵服」的關係。從這一點上也可以看出,出雲系統的神話在日本神話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日本的大黑天像

說到山陰,經常會讓人有遠離都城、山高雪深的印象。但是,事實與此相反。由於黑潮的支流——對馬海流經過近海,所以這裡與北九州也關係緊密。從古時候開始,這裡就出產銅、鐵、玉、陶器,具有獨特的文化版圖。

正如「八雲立出雲……」所言,在歌謠、藝能方面,這裡也是日本文化的源流之一。看一下這裡的奈良時代的寺廟遺蹟、條裡制遺蹟就可以看出,這裡很早開始就和京都大阪等先進地區有了交流。在「延喜式」中,把各地的藩國分為大、上中、小4個等級。山陰道8國中,主要的藩國都是位於第二等的上國。同時,按照距離京都的遠近,藩國又分為近、中、遠三個等級,因幡是其中的近國。

以「大國主命」為主神的出雲信仰的起源非常古老。「大國主命」作為姻緣、農業之神,逐漸贏得了民眾的篤信。從室町時代開始,人們把來源完全不同的神強拉在一起,把他們當作「福神」來信仰的風俗在廣大庶民間流行開,如「大國主命」和「大黑天」,或者大國主命的兒子「事代主命」和「惠比須天」。

曾經出現在日本銀行兌換券上的大黑天,它是今天日本人祈願豐收和買賣興隆的福神

「大黑天」非常福態,帶著頭巾,左肩上扛著一個大布袋子;「惠比須天」笑眯眯的,頭戴風折烏帽,釣了一條加吉魚——即使在今天,人們也稱他們為「大黑」「惠比須」,在七福神中也作為最能給人們帶來福祉的神,受到人們的喜愛。

如後文所述,他們被吸收進門前戲,從「大黑」到大黑舞,從「惠比須」到惠比須戲,在街頭巷尾廣泛傳播而且成為數量眾多的門前祝福戲中最有名的藝能。

歌川國芳繪製的浮世繪中,日本傳統的「七福神」: 惠比壽、大黑天、毘沙門天、壽老人、福祿壽、辯才天、布袋和尚

「大黑天」在印度本來是呈現出憤怒之形的,是印度教中非常厲害的戰鬥之神。在佛教和印度教融合而成的密教中,他是自在天的化身,既是憤怒之神,也是守護之神。自在天在印度被稱為摩訶迦羅,他本來是大日如來,為了降服可怕的夜叉神荼吉尼天而變成了憤怒之神。

隨著佛教的傳入,「大黑天」信仰也傳入日本。雖然「大國」和「大黑」在音韻上的類似促進了兩者的結合,但真正推動了二者融合的是天台密教。「大黑天」一開始是家家戶戶置於廚房的廚房之神,後來又成為豐收和買賣興隆的福神。

也就是說,在印度,「大黑天」是憤怒的戰神,他經過中國到達日本後,變身成為眾所周知的福德圓滿、笑容滿面的神,其實體似乎完全被替換了。

有企業甚至把名字取為「大黑天」,並在樓頂打造了大黑天像

關於「惠比須」信仰的起源有各種各樣的說法,但一開始是「海上的人們」漁民之間發起的吧。「惠比須」來自表示異鄉人的「夷」(在日語中,「惠比須」和「夷」的發音是一樣的,都是 ebisu),意思是從遙遠的他鄉帶來幸福的神。也就是說,「惠比須」是一個民俗神,屬於「遠方來客」信仰的譜系,兵庫縣的西宮神社被認為是其大本營。作為「生活在海上的人們」的神,「惠比須」是海上安全和漁業的守護神。到中世末期,他又成為守護家業、帶來幸福的商業神,受到人們的廣泛信仰。即使在今天,西宮神社的惠比須神作為「買賣興隆」的惠比須信仰的祖神集了非常多的人氣。

總之,「大黑天」是佛教系神,而「惠比須」是神社系的民間信仰神。而這兩者,不知從何時起就逐漸融合成為「福神」了。關於這一問題,喜田貞吉做過基礎研究,其總結如下。

而且由於神佛習合,惠比須和大黑天融為一體,成為授予人們食物和財物的現實性的神,商家的惠比須講、農村的惠比須舞等,都作為民間信仰得到了廣泛傳播。(「福神研究號」「民族と歷史』、1920)

惠比須像

大黑舞與惠比須戲隨著室町時代興盛起來的「福神信仰」一起發展起來,而契機就是上門表演的祝福戲。社會底層的流浪藝人們之前一直從事著各種雜耍,他們迅速將目光轉移到流行中的「福神信仰」,費盡心思把其應用到戲耍中,並將其發展成為門前戲。

我調查了在各地被歧視部落中傳承的藝能傳統,發現大黑舞最多。其次是念佛舞和春駒舞。而惠比須戲作為獨立的演出似乎在不斷減少。有的地方也同時演出大黑舞和惠比須戲。

特別是在山陰、中國地區,也由於出雲信仰的關係,作為初春門前戲的大黑舞,以民俗儀式的方式深深地滲透民間。

在京都,16世紀中期的天文、永祿年間,還留下了惠比須戲經常入朝廷表演的記錄(《御湯殿上日記》《言繼卿記》等)。

石見神樂中的《惠比須》演出

而在民間,在此很久之前,很多木偶戲的團體就繼承了中世初期傀儡戲的譜系,活躍在日本各地。當然,那時的木偶戲是把木偶掛在脖子上,一個人表演的。

其中非常著名的就是居住在西宮社散所的傀儡戲子。西宮社的分社惠比須社裡祭祀著惠比須神,戲子們作為惠比須神的代言者,走到家家戶戶門前送祝福。但是,如果僅僅是耍木偶的話,就難免單調,人們馬上就會厭倦,因此他們大概是模仿能劇的動作,或者一邊說唱著當時流行的講經歌謠一邊要木偶的吧。

即使是和京都淵源頗深的山陰地區,從中世末期開始惠比須戲子就在那裡表演了。他們吸收當地的大黑舞后,就開始用木偶來表演大黑舞了。

(本文節選自笹川日中友好基金「閱讀日本」書系之《日本民眾文化的原鄉:被歧視部落的民俗和藝能》,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文中圖片均來自維基百科,轉載請留言獲得授權。)

相關焦點

  • 日本七福神
  • 佛像石雕石雕七福神
    石雕七福神屬於日本宗教, 七福神包括六位男神一位女神,他們來自不同的宗教派別如神道教、佛教、道教,以及婆羅門教等。 正月初,日本有祭七福神,參拜七福神的習俗。其中只有惠比壽為日本本土的神。石雕七福神-凱巖石業石雕七福神分別有大黑天、惠比須、毗沙門天、辯財天、福祿壽、壽老人、布袋和尚七神。此外有福祿壽和壽老人是同神異名之說,故把吉祥天也放入七福神之列。
  • 大黑天為財福神,是觀音菩薩的大護法
    音譯為摩訶迦羅、莫訶哥羅,意譯為大黑天神,又稱摩訶迦神,或摩訶迦羅神、大黑神、大黑天神。印度教以此神為溼婆神的別名,或為溼婆之後突迦的化身(或侍者),主驅魔、戰鬥;佛教則視之為大自在天和觀音菩薩憤怒相的化身,闢邪驅魔,加持福慧功德。
  • 日本傳統神明——七福神【日本妖怪百科第28期】
    正月初,日本有祭七福神,參拜七福神的習俗。其中只有惠比壽為日本本土的神。    七位福神一般是指大黑天、惠比壽、毗沙門天、弁財天、福祿壽、壽老人、布袋和尚七神。此外有福祿壽和壽老人是同神異名之說,故把吉祥天也放入七福神之列。七福神據說起源於佛教的七難即滅、七福即生之觀念,自室町時代首先在京都開始流行,專門建有祭祀七福神的神社和寺廟。
  • 日本七福神,6個竟來自國外?
    而掌管幸福的神,最著名的就有七位,分別是:惠比壽、大黑天、毘沙門天(毗沙門天)、弁財天、福祿壽、壽老人、布袋和尚,分別為商業之神、招福之神、智慧之神、福德自在神、幸福高祿長壽神、不老長壽神、褚緣吉祥之神,合稱七福神。有關他們的起源說法不一,無從考究,是融合了中國道教、日本神道教和印度佛教中的吉祥天神的形象演變而成。
  • 日本七福神:三個來源於印度,三個來源於中國!
    七福神是在日本信仰中被認為會帶來福氣、財運的七尊神明,一般以惠比壽、大黑天、毗沙門天、壽老人、福祿壽、辯才天、布袋為七福神,整體形象類似中國的八仙,不過這裡是七位。七福神中除了惠比壽為日本固有神明之外,其餘皆為外來神明(但「大黑」讀音同「大國」,遂與神道的神明「大國主命」神佛習合)。大黑天、毗沙門天、辯才天傳自印度,壽老人、福祿壽、布袋則傳自中國。今天筆者為您盤點日本七福神。一、布袋神:在日本,日本人以布袋和尚為七福神之一。布袋神表示褚緣吉祥,也稱彌勒菩薩。
  • 日本七福神,6個竟來自國外?!
    而掌管幸福的神,最著名的就有七位,分別是:惠比壽、大黑天、毘沙門天(毗沙門天)、弁財天、福祿壽、壽老人、布袋和尚,分別為商業之神、招福之神、智慧之神、福德自在神、幸福高祿長壽神、不老長壽神、褚緣吉祥之神,合稱七福神。有關他們的起源說法不一,無從考究,是融合了中國道教、日本神道教和印度佛教中的吉祥天神的形象演變而成。
  • 集齊日本新年七福神的ssr卡!今年最幸福的就是你!
    七福神巡禮,指的是從元旦開始到 7號之間進行參拜巡禮的習俗,從室町時代就開始了。所謂七福神(しちふくじん),分別是商業之神——惠比壽(ゑびす神)、農業之神——大黑天、授人勇氣與招財進寶之神——毗沙門天(毘沙門天)、財富之神——辯才天(弁財天)、幸福厚祿長壽之神——福祿壽、不老長壽神——壽老人、洪福吉祥之神——布袋尊七位神仙。
  • 文化與美|七福神
    大黑天據說最初是印度教三大神之一:溼婆的別名,梵文譯為魔訶迦羅,其形象猙獰,三頭六臂,身體呈黑青色,是可怕的黑暗之神、戰鬥之神,負責破壞與建設、生與死之權。後來印度教被佛教吸收之後,大黑天被編入佛教系統,成為守護寺院、掌管豐收的神明,而且經常被祭祀在寺廟的廚房裡,人們每日以香火供奉。大黑天由印度傳人中國之後,也常作為廚房之神受到祭拜和供奉。
  • [音頻]《大黑天陀羅尼》(一)
    大黑天是密宗財神,日本招財貓源自大黑天形象;梵名Mahakala,中文大黑天。
  • 日本全民供奉的「寶船7福神」中有3位來自中國!
    對於七福神的信仰,有一種說法是在日本的平安時期形成的。在江戶初期,德川家康的「顧問」天海僧正的治世政策之一就是在江戶市推廣七福神信仰,讓平民有一個心理上的安慰和慰藉。而惠比壽也是「七福神」中唯一的日本當地神。大黑天
  • 大黑天財神的法相演變
    電影《了凡四訓》:必看改運電影    「東密大黑天」:大黑天1000年前最初的法相:七福神之一的大黑天,最在密教裡受到重視,原因是他具有四種特性
  • G-SHOCK 日本神話七福神系列最終回
    G-SHOCK 以日本神話為主題的七福神全新系列表款,此系列共有七個型號,分別代表惠比壽、布袋、辯才天、毗沙門天、大黑天、壽老人和福祿壽七位神明,目前已經推出以下兩款最終回。為了傳達對過往的畫家的尊重與欽佩,當代的藝術家將七福神融合現今的生活型態,如滑板、雪板、衝浪、BMX、霹靂舞、足球和DJ 元素,在傳承子寶遊傳統的同時也將這時代的文化元素反映在G-SHOCK 作品上。
  • 日本神話裡掌管福德的七福神中,三位來自中國,僅一位本土神明
    對於幸福生活的嚮往,不管是哪個國家、哪個民族都是一樣的,所以出現了各種各樣不同的福神信仰,比如在中國最著名的便是福祿壽三星。而在與我們相鄰的日本,也有著屬於自己的福神,也就是傳說中的七福神。若是常看動漫的小夥伴,我想應該很多都知道「七福神」這個組合吧,不瞞你說,我就是因為追動漫而認識他們的,不過也僅僅能說出其中的個別兩個。在日本傳說中的七福神分別為大黑天、惠比壽、毗沙門天、弁財天、福祿壽、壽老人和布袋和尚七神,不過雖然說是日本福神,但其中真正屬於日本其實只有一位!哈哈哈,不禁讓人感嘆,日本真是一個融合了各種文化的國家呀!七福神之大黑天。
  • 八仙PK七福神
    而日本在正月裡,也常有祭祀 「七福神」的活動。同是作為吉祥民神的八仙和七福神既有許多相似之處,又各自有本國的特點,相互比較真是很有趣。今天我們來聊聊「八仙」和「七福神」。中國的的民間傳說中,通常把李鐵拐、漢鍾離、張果老、何仙姑、藍採和、呂洞賓、韓湘子和曹國舅這八位神仙稱為八仙。他們不畏強權、藐視富貴,經常深入民間解危濟困,深受百姓喜愛。
  • 淺草名所七福神,不止收集福氣還能深度遊覽淺草
    日本的民間信仰蓬勃,特有的建築、參拜方式以及精緻可愛的御守都非常具有日本的特色,因此深受觀光客喜歡。除此之外,民間還流傳名為「七福神」的信仰,透過七福神巡禮,希望能祈求一年生活無虞,福氣滿滿。而七福神信仰有什麼特色呢?本篇「樂吃購!日本」要為大家介紹位於淺草的七福神!
  • 安定你不穩定的心|一次給你七種福氣的「七福神」
    新年一掃過去的陰霾,為了迎接好的運氣與財氣,許多人都會在正月期間前往神社參拜,希望求得福神庇佑讓新一年的事業大放光彩。但是神社裡拜的神都是什麼神呢?茶茶醬要帶大家介紹日本的七福神。  「七福神」是一種深植於日本民間的庶民信仰。七個「成員」除了有日本本地的神明,還有來自於印度與中國,囊括了不同的文化圈的信仰對象,但又賦予了非常日本的形象。
  • 千壽七福神之四惠比須的千住神社巡記
    從毘沙門天到惠比須與上兩次的神社一樣,也在國道4號線(日光街道)的附近,地圖上在【千住神社】境內,標為【火伏せ三社〈八幡神社・恵比壽神社・三峰神社〉】,從【千壽七福神毘沙門天】的【白幡八幡神社】過去的距離為300米左右,往北走一段後向左拐,不遠就到了。
  • 大黑天財神
    大黑天(梵文:Mahākāla,藏語:吏簏稏匏吏簏),又意譯為大黑、大時、大黑神或大黑天神等,或者直接音譯為摩訶迦羅、莫訶哥羅、瑪哈嘎拉等名稱。藏密的大黑天是Mahākāla,大威德金剛是Bhairava,但是印度教則把Bhairav當成大黑天,最有名的是加德滿都的kalaBhairav。所以如果是以佛教的密宗來說,跟印度教的說法是不同的。藏傳佛教中的大黑天護法屬出世間護法,形像眾多,據《西藏的神靈和鬼怪》一書的統計,大黑天護法至少有75種。
  • 京都不思議 | 從京都出發,紅遍日本:七福神漫談
    保佑生意興隆的惠比壽,祝福五穀豐登、開運招福的大黑天,作為武運之神非常有名的毗沙門天,主管技能手藝上進的女神辯才天,負責長壽和疾病痊癒的壽老人,代表健康長壽的福祿壽,還有開運送子的布袋尊。其中,據說布袋尊是真實存在過的人物。然而,雖然都是耳熟能詳的神仙們,一追根溯源,就意外地發現,不知道的事情還是挺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