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到罌粟這個詞,大家可能離開會想到「DP」。其實,並非所有的罌粟都有「嗎啡」。鬼罌粟(學名:Papaver orientale L.)是一種只具有觀賞價值和藥用價值的花卉,鬼罌粟的名字中雖然有「罌粟」二字,但其蒴果內不含嗎啡類麻醉性的生物鹼,是無毒的優良觀賞花卉。
01主要價值
鬼罌粟是美化環境與豐富園林景觀的優良植物材料,適於公園、綠地 、路旁、坡地、家庭小院的階前、窗下。可叢植也可片植。耐寒性很強,早春的4月初開始萌發生長開花,花後於7月中至8月中旬有一暫短的休眠期後,又萌發生長,翠綠的葉片又可供觀賞,至到11月中下旬。
此外,鬼罌粟的果實和全草還可以入藥。中藥名為東方罌粟,具有鎮痛、鎮咳、止瀉的功效。所以,鬼罌粟不但不是一種對人類有害的植物,相反,具有觀賞及藥用價值。
02形態特徵
鬼罌粟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和其他「罌粟」一樣具有剛毛及乳白色液汁。一般只有一根單莖,在野外可以長到60-90釐米,在人工栽培營養充足的條件下,可以超過100釐米。莖長有數枚綠色葉片。
一顆莖上只長有一朵紅色或深紅色的花,花梗有剛毛,花蕾長2-3釐米。花瓣有4-6片,呈寬倒卵形或扇狀,長度在3-8釐米左右。花葯長圓形,紫藍色。蒴果近球形,直徑為2-3.5釐米,蒼白色,無毛。種子呈圓腎形,褐色,具寬條紋及小孔穴。花期6-7月。
03產地生境
鬼罌粟原產地在中海地區,中國臺灣廣泛栽培作觀賞花卉。 鬼罌粟喜陽光充足和通風良好的環境,宜植於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中。較耐寒,幼苗和根莖能耐短時-10℃的低溫。
04繁殖方法
鬼罌粟一般可以採用播種和根插進行繁殖。鬼罌粟於8月下旬至9月都可播種,甚至10至11月也可播種,幼苗為直根系,不耐移栽,播種最好用小花盆或營養缽育苗,待長出3-4片葉時脫盆下地,也可直接播入地中,2周出苗,具3-4片葉時間苗,株行距20-30釐米,不再移栽。根插宜於早春萌芽前或秋季進行。若在生長期內移栽,應待植株具6-7片葉後於陰天進行。移栽之前一定要透水,挖掘時儘量多帶土,少傷根系,以利成活。
05栽培管理
定植時, 植株需帶土。喜充足的陽光、肥沃和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較耐寒,在中國華北地區多有栽培,定植後每年應及時追肥、除草和鬆土。幼苗期間要保證水肥充足。花前施1-2次追肥,可使花開豔麗。夏季應創造冷涼的生長環境。花後及時剪除殘枝敗葉,可使餘後的花開得更好,並可延長花期。花謝後,子房迅速長成直徑3-4釐米的蒴果,月餘果熟,內有種子數千粒。耐霜,但嚴冬葉片逐漸枯萎,來春返青後,隔二周追肥一次,使植株健壯,花大色豔。本種易得腐爛病,若發現病株應立即銷毀,並進行土壤消毒,以防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