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彈因巨大的毀滅威力與恐怖的輻射後遺症被世人尊為"末日武器",為了增強其威懾力,擁有核武的國家還把它裝在戰略飛彈上,雖然都不敢輕易動用,但還是建立起各自的防盜網以策安全,畢竟能爭取出反應(攔截、反擊)的時間。蘇聯雖然解體了,但美國卻沒想放過俄國,被西方世界孤立並重重封鎖的俄國,深知如果沒有重大的戰略突破遲早要重演一次"首都保衛戰"。礙於巨大的經濟實力差距,俄國只能將有限的軍費花在刀尖上,近年來相繼研發出高超音速匕首飛彈、超高速暴風雪魚雷、核動力波塞冬魚雷等有針對性的高尖武器,其中波塞冬魚雷還被美國媒體形容為"無法攔截的核彈"。
"波塞冬魚雷"曝光於2018年的俄國國情諮文中,在當時高調展示的多款新戰略武器中就包括了這款神秘的核魚雷。"波塞冬"長度為24米,直徑為1.5米,重量達到了40噸,能搭載千萬噸級TNT當量的核彈頭,據俄媒透露,2017年底"波塞冬"才剛完成了核電動力系統的水下測試,這麼急公開就是為了給西方送上一份有份量的新年禮物。據悉,普通魚雷的直徑為533毫米,巨型魚雷的直徑為650毫米,例如蘇制65型核魚雷。"波塞冬"的尺寸如此巨大,已經遠超歷史上所有魚雷,因此無法內置只能採用外掛方式來搭載。俄軍計劃用2萬噸級的奧斯卡II級核潛艇作為專用載具,每艘潛艇能掛載4枚"波塞冬",兩艘部署在北方艦隊,兩艘部署在太平洋艦隊。
"波塞冬魚雷"有兩大特點,首先是水下的超高速,因採用了與"暴風雪"魚雷類似的超空泡技術,使得魚雷能夠以54節的航速向前狂飈,目前沒有任何潛艇或軍艦能避開它的追捕,當然"波塞冬"的戰略作用如果這麼用就是大材小用了。據俄軍宣稱,"波塞冬"的威懾在於能掀起500米高的巨型海嘯,利用衝擊波與海嘯消滅對手的航母戰鬥群或沿海軍事基地。其次核動力帶來的強大續航能力,據悉"波塞冬"的射程已超過1萬公裡,這意味著潛艇可以在遠離敵方監測網足夠遠的地方就把魚雷釋放出去,然後在深度1000米的海底以54節的航速,神不知鬼不覺的出現在敵方的海岸,這種戰術確實沒有什麼措施能防得住,即使設置阻攔網也無濟於事,畢竟海嘯的威力是明擺著的。
俄國對大威力魚雷情有獨鍾,上世紀50年代,蘇聯就有好幾款能搭載核彈頭的重型魚雷,例如安置在627型核潛艇的重型核魚雷T-15,不過這款魚雷並非核動力推進,航程最多只有1000公裡,讓美國恐懼的是魚雷搭載的是1億噸當量的核彈頭。蘇聯核潛艇在那個時代總喜歡在美國沿海的海底"自由航行",美軍想發現潛艇已經不容易,更別提攔截它發射的魚雷了。如今的"波塞冬"無疑是更勝一籌的軍工作品,雖然俄海軍水面艦艇的實力早已不能與美海軍相提並論,但是其水下艦艇的發展在某種程度上卻足以彌補這種差距,加上俄海軍那股蠻勁讓美海軍在海上遇到了都要先掂量一下。
當然,"波塞冬核魚雷"並非沒有缺陷,那就是它的體型實在太大了,當今世界所有現役潛艇都無法把它安置在艇內,並通過魚雷發射管進行發射,而掛載式的攜帶必然會讓潛艇的隱身性能大打折扣。不過,"波塞冬"能夠以超遠視距方式發射,剛好完美的彌補了這個不足。俄國用較小的國防投入,研發出一系列非對稱的武器,取得了對西方的徹底碾壓,既維護了自身的利益,又重寫了戰略平衡的規則,這些突破讓全面發展的美國難受得就像吞了一隻蒼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