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明白什麼是舒適圈嗎?

2020-12-11 中國青年報

最近真的是越來越冷了,在寒冷的冬日,最痛苦的莫過於是早晨聽到鬧鐘一遍遍地「歡唱」過後從暖和的被窩裡掙紮起床,我們都不想與熱被窩這一冬天的「舒適圈」分離。

#01 舒適圈到底是個什麼圈#

說起最近,你是不是也在花時間盯著手機、忽略了桌上那幾本厚厚的英語書;

你寫上了滿滿的日程安排,下一秒卻已點完外賣,吃完就奔向舒適的床;

能夠一鼓作氣完成的事情卻拖拖拉拉,deadline前一秒仍舊不慌不忙......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無形的圈子,在這個圈子裡,有自己熟悉的環境和人際關係。所以我們會感到很輕鬆、很自在。這個讓人感到舒服的圈子就是我們常說的 #舒適圈# 。

我有一個特別內斂、不太願意說話但成績很好的朋友。我曾試圖勸她變得開朗一些。過了段時間,她開始主動與人交流,但一切都顯得不那麼自然。她每次都漲紅了小臉,說話吞吞吐吐,反而丟了她原本在他人眼裡高冷學霸的樣子。

生活沒有絕對的舒適和絕對的不舒適,讓自己身體忙起來但心可以沉下去的平衡之處才是真正的舒適圈。

#02 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

之所以在舒適圈中自我陶醉,是因為 貪戀某一種靜止的狀態 ,在這一狀態中,你可以付出最少的努力去獲得最大化的短期快樂。而短期意味著沒有保障,所以「舒適圈」也只是自以為的舒適,歸根結底在於「自欺」。

就好像手藝人釀酒,開壇之時,香瓢十裡。

倘若這位和許多潛心鑽研技藝的人一樣冷靜自持,那自然是最好不過,但很遺憾,偏偏咱們這位是個尚未悟到行業精髓的浮躁人。自以為技藝超群,於是餘生都在矮矮的巷子裡頭聞著這一罈子酒的香味,心中默念"我對現狀很滿意,不必再努力"。

且不說這壇酒的香味會不會隨時間流逝而消散,單論手藝人安於舒適圈的藉口「技藝超群所以不必再努力」,聽起來就像是個笑話。畢竟人生活在社會中,不可避免地需要面對競爭,在他盲目自信不求上進的時候,新的產品已經出現,新的技術在取代舊的手藝,所以從始至終的「舒適圈中人」也不過是在做一場和晚清「天朝上國」一般的美夢。

沒有能一夢一生的好事,很多人早在夢做一半的時候就已經驚醒,但還是要努力地假裝睡著。

為什麼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

因為這個人雖然對大道理瞭然於心,但就是自我麻痺自我安慰地不肯行動。

對於我們大學生而言,相信沒有誰是真的不了解當下的競爭壓力和就業形勢,但正如上文所提到的「拖延症」現象:20號截止的意思應該是20號24:00截止,所以這個作業還可以拖到晚上十點再開始動筆。

趕作業的絕望足夠讓人印象深刻吧?但下次,依舊貪戀動筆前給自己營造的「無負擔」假象。小說、電視劇、段子、小視頻……快樂是快樂了,只是快樂是暫時的。

#03 可以不出圈,但是要努力#

熱門綜藝《嚮往的生活》所拍攝的似乎真的就是我們每個人都嚮往的那種生活,歸隱山野,帶上三五好友,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只是大多數人在羨慕的同時又不禁感嘆,生活似乎並沒有那麼容易,除非有足夠的金錢足夠的家庭背景。不然大多的舒適都是需要付出代價的,畢竟世界上並沒有那麼多所謂的歲月靜好。

這世上本沒有可以一直舒適的圈子,所謂舒適圈一詞,也是努力奮鬥之後享受短暫舒適的藉口。

我們習慣於給自己洗腦:「我不必努力,我現在很好」,然而不努力意味著停滯不前、意味著落後,而落後就要挨打。為了不落後,我們必須努力,努力學會自律、努力學習新知識。

其實就連小時候的兒歌,都曾教給過我們許多道理,比如:

1、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小鳥說,早早早,一起去學校

——做一個自律的人

早起是健康生活的第一步

也是自律的第一步

幼年唱熟的兒歌裡藏著日計在晨、珍惜光陰的道理

從前的我們是個孩子

懵懵懂懂地遵從長輩的教導

早睡早起,每一天都精力充沛

時光荏苒,我們長成獨當一面的樣子

卻時常放鬆對自己的要求

點燈熬油挑燈夜戰是常事

用拖延症做幌子,掩飾自己不自律的真相

拖延並不會讓虛妄的舒適圈存續更久

假象終將打破

而自律則是這場內部戰的主力輸出

2、小鳥自己飛,小馬自己跑,我們都是好孩子,不要媽媽抱

——學會學習新技能

從小動物那裡學獨立

從老師那裡學加減乘除、看圖寫話

從父母那裡學為人處世的道德準則

……

學習新技能,掌握新知識

爭做努力學習人

是不被社會淘汰的最佳選擇

都說活到老學到老

我們的積澱還遠遠不夠

每年不斷增長的考研、考公人數

就是最好的例子

#03 寫在最後#

存不存在舒適圈、要不要走出舒適圈,因人而異,待在舒適圈也並不等於碌碌無為、虛度光陰。

人生奮鬥的意義在於如何生活的更舒適。換句話說,真正的舒適圈,恐怕是所有人的最終奮鬥目標之一。

關鍵在於,我們是否在自己所能接受的範圍內每天做出一點點改變、一點點進步。

來源:青糰子

相關焦點

  • 睡前思考:跳出舒適圈真的好嗎?
    當你享受安穩的時候,總有人會對你說跳出「舒適圈」,就好像跳出「舒適圈」就是我優秀、我獨立、我成長、我高貴、我氣質、我個性.......的標籤。當你反駁的時候,總有人列舉不少名人的案例來告訴你,只有跳出「舒適圈」才能成功、才能成才、才能變得更加優秀。於是乎,馬雲辭去老師,走上漫漫創業路是因為跳出「舒適圈」,最終才成就了阿里巴巴的偉業;王健林放棄公務員工作,下海經商是因為跳出「舒適圈」,才最終成就了地產巨頭「萬達集團」;蘋果公司創始人賈伯斯跳出學校裡的「舒適圈」,才創造出了改變世界的蘋果公司。
  • 很多時候離開舒適圈,也許我們才能獲得真的快樂
    01 什麼是舒適圈在談論舒適圈之前,小編想先說說現代人的焦慮感。不管成功與否,現代人的生活毫無疑問都充滿著焦慮,這些焦慮來自於求而不得、相互間的對比和面對選擇時的猶豫不決。而當「人間不值得」這樣的話語出現時,焦慮感便被無限地放大了。而「舒適圈」更像是人們產生焦慮時的一種趨利避害的選擇。
  • 年輕人走出舒適圈之後就是上進了嗎?
    網絡上最近興起的熱門話題,你還沒有走出舒適圈嗎?當今社會,我們對舒適圈的定義好像就是小城市穩定的朝九晚五,那些在北上廣努力拼搏賺錢的人,才是真的上進。這樣的上進真的好嗎?舒適圈的人就是不努力上進的?事實好像並非如此。一個剛剛步入社會的青年,現在有兩份工作擺在你面前:一份是在小城市安安穩穩當職員,月薪5000周末雙休朝九晚五,人生不會有大的變動;另一份是去大城市努力奮鬥找機會,月薪可能上萬要加班難休假,未來有無限可能。
  • 離開舒適圈
    我們每天處於熟悉而且安全的環境,我們做自己在行的事情,和自己熟悉的人打交道,甚至你可能是這個領域的專家;在舒適區當中,你是覺得舒適的,你會覺得有安全感,甚至你的自我價值感其實也不低。但你就會覺得有些地方不對勁。不對勁的地方是什麼?就是你發現你沒有成長,你無法擴張,甚至會覺得無聊。
  • 你走出「舒適圈」了嗎
    每個人都有一個無形且安全的舒適圈,它讓我們感到安心與自在。但是在很多時候,我們也會對現實生活有所不滿,想要做出改變,要改變就意味著自己要走出舒適圈,去面對未知的風險與迷茫,然後我們就會猶豫做什麼、怎麼做、結果又會怎麼樣?舒適圈並不是一個安全區,也不是保護傘,它會讓我們喪失鬥志,變得墮落。短暫的舒適可以使我們放鬆身心。
  • 走出舒適圈,是你努力的第一步
    為什麼要走出舒適圈?在舒適的環境下生活不好嗎?生命周而復始,人在每一個階段都會有不一樣的收穫和感受,常常覺得一路走來,那些不如意的事總在腦海浮現,逼迫自己去重新造化。身邊總會有一些人給你灌輸這樣的觀念,你這麼拼,你到頭來什麼都沒得到,還不如像我一樣輕鬆度過,至少我是快樂的過完一整天。有時候想想好像是這樣的,但是對我來說,短暫的快樂就像借來的一樣,真正的快樂連回憶都是苦澀的,無法忘記,無法丟棄。
  • 蔡英文,你能在「舒適圈」裡待一輩子嗎?
    可是蔡英文,你能在「舒適圈」裡待一輩子嗎?而且「舒適圈」可能早已被消磨完了。 中天換照案 中天新聞臺的執照將於今年12月11日到期,關於換照申請早已提交了上去。此前,中天電視臺力挺韓國瑜競選高雄市市長,都在2020年蔡英文追求連任臺灣地區領導人的時候,給她帶來了許多阻力。
  • 為什麼要你主動脫離舒適圈?
    朋友說,舒適慣了唄,讓她做點什麼就嫌累,稍微有點改變就受不了!原來,這位新同事已經有半年沒有工作了,她大學畢業後工作不到一年就辭了職,然後玩了半年,現在迫於生活壓力,才出來工作……舒舒服服玩了半年,再出來工作,重新進入忙碌的狀態,不得不從舒適圈中脫離出來,難怪她那麼多怨言。
  • 如果你是普通人,想變得優秀,我勸你一定不要跳出舒適圈
    其實,你知道嗎?你犯了一個大錯。不是你不夠自律,而是你不明白,你自身沒有某方面努力的能力。我舉個例子。你平時都不喜歡看書。小時候班級考試,你都是倒數第一第二。這樣的你,長大以後,不甘心自己在學校做個學渣,走進社會,還做一個工渣。所以你奮發圖強,逼迫自己,無論如何,也要從此刻起,堅持每天學習,在五年以內成為一個知識分子,用智慧改變自己的命運。
  • 那些勸你走出舒適圈的人,在用友善的謊言,欺騙著無知的你
    近年來,舒適圈這個名詞火了,大家一提到舒適圈就往壞的方面去想,就好像舒適圈這個詞不配出現在正面的場景中,而你看到的許多文章,都是在鼓勵大家走出舒適圈。於是,就有很多人認為,如果一直待在自己的舒適圈裡,人會變得頹廢,會被這個時代所拋棄。這個想法是錯誤的,錯就錯在將舒適圈和懶惰劃上等號。因為真正的舒適圈,是真的感到舒適,而不是自欺欺人地無所事事。
  • 不脫離舒適圈,你將一直不得舒適
    但你卻不願意去做,總是在「臨淵羨魚」而已。你變得越來越怕麻煩,總是躲在自己的舒適圈裡,得過且過。只要是能不做的事情,你統統都不去做。你覺得考教師需要準備很多東西,真的很麻煩。你需要準備各種各樣的證件,而且還要複習,要去筆試,要去面試,要去體檢,要做一大堆的事情。你覺得非常煩亂。現在的你總是追求舒適,追求安逸,不管做什麼事情都希望一步到位,不想讓自己太麻煩。
  • 走出舒適圈,你會發現很多驚喜!
    我們會與上帝建立更深的關係當亞伯拉罕離開舒適圈,他不得不學習更深依靠上帝。「耶合華向亞伯蘭顯現,說:我要把這地賜給你的後裔。亞伯蘭就在那裡為向他顯現的耶和華築了一座壇。」(創世記12:7)他們的關係因此更深了,不再是過往極為表淺的經歷和認識。當我們走出舒適圈,也會發生同樣的事!3.
  • 每個人都讓你「離開舒適圈」,這是毒雞湯嗎?
    Melody曾經擔任過谷歌、惠普以及Facebook等大型公司領導人的職業顧問,希望這篇文章對你有所啟發。圖片來源:Pexels.com有人說,真正成功的人生,是從你開始邁出舒適圈開始的。如果你聽到這樣的說法,並且打心裡覺得非常反感的話,請點讚。至少,我是非常反感這種說法的人。社交媒體有許多影響人物。
  • 你考慮過走出舒適圈嗎?
    感覺自己像是泡在溫水裡的那隻悠然自得的青蛙,在自己的舒適圈裡打著轉。幾天前跟我的先生下班後聊天,跟他聊起最近的狀態,每天狀態就是工作空閒之餘像大部分人一樣刷著手機做一名吃瓜群眾,看著屏幕上的各種網頁,內心空洞充滿焦慮。也在反省自己還是否可以再努力一點?是否還可以再忙碌再充實一點?
  • 課蟲:突破舒適圈,打破慣性枷鎖
    所以,如果你真的是一個內在能量不是很強的人,但又想突破舒適圈的話,那最好去找一個比較嚴厲的人,通過外力幫你推出舒適圈。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和我聊天的時候曾經聊到過其中一個老師,他說這個老師什麼課都不講,就是罵人,但是他說他聽著很舒服,因為可以激發他的內在能量。
  • 課蟲:突破舒適圈,打破慣性枷鎖。
    所以,如果你真的是一個內在能量不是很強的人,但又想突破舒適圈的話,那最好去找一個比較嚴厲的人,通過外力幫你推出舒適圈。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和我聊天的時候曾經聊到過其中一個老師,他說這個老師什麼課都不講,就是罵人,但是他說他聽著很舒服,因為可以激發他的內在能量。
  • 一定要脫離舒適圈
    今天就來隨便說說最近我最近都發生了什麼事吧!2020/11/14       記得我把日曆寫上倒數的開始的時候還有66天,到今天剩下38天。38天內我似乎沒做什麼有意義的事情,進步嗎,好像也沒有,記得回來時答應過哥哥要做好每一件事,和他說的所有計劃與期待,我會怎麼做,最後發現我好像在每件事的30%我就放棄了。
  • 走出舒適圈什麼意思什麼梗? 一臉懵逼的你進來漲漲姿勢
    走出舒適圈什麼意思什麼梗? 一臉懵逼的你進來漲漲姿勢時間:2020-05-11 14:35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走出舒適圈什麼意思什麼梗?一臉懵逼的你進來漲漲姿勢 不要在舒適區做練習,你會練成一個傻瓜,必須去冒險、去真正經歷競技,必須經歷孤獨、反對、失敗,經歷奮鬥中的迷茫、困頓和絕望。馬斯克真正 的不是成果,而是在獲得成功的過程中與失敗、恐懼和不可   原標題:走出舒適圈什麼意思什麼梗?
  • 為什麼我們說了一萬遍「走出舒適圈」,卻還是寸步難行?
    因此「走出舒適圈」,便成了成功學奉為金玉良言的一句話。這句話如此普及,但為何能像那些活在例子中的名人一樣功成名就者卻少之又少呢?有人或許會說,那是因為你們知行不一,腦袋知道了要走出舒適圈,但邁不開步子真正去做,成不成功,在於個人是否真的將這金玉良言付諸實踐。有道理嗎?似乎是有的。
  • 踏出不再舒適的舒適圈,找出最符合你心理狀態的遠走方式!
    舒適圈就是讓人感到熟悉與習慣的環境及人事物,在這個範圍中,你會感到自在,不需要特別做什麼,身體跟心裡就會自然而然的接受圈圈中的一切,如果可以氣侯宜人、四季如春,誰會想要接受風吹雨打呢?但當心底那一絲企盼不斷地擴大,你會選擇忽視、還是勇敢走出自己建構出的舒適圈?以下就來找出最適合你的遠走模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