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掹】
粵 音:maang1
普通話:meng1
【結構】左邊提手旁,右邊孟字
【廣府釋意】粵語中意為拉、拽、撥,亦指由上向下發力,屬方言造字,與「擝」同。
【思辨】掹,不見收錄於《康熙字典》,有人認為本字應為攀。
【組詞 】鬼掹腳、掹住唔放
【例句】
1、北方既俗語話事齋:捨得一身剮,敢將皇帝掹下馬!
2、奀仔聽到表哥話一陣間要落街食鮮蝦雲吞麵,啲口水係恁流,唔知幾欿去食。又怕表哥唔帶佢去,一於就掹住佢衫尾,幾大都唔放手呀。
3、蝦球哥水性非常好,可以一口氣沕入幾十米既江底再浮返出來,氣都唔使呴多啖。但是,哩次坐船好似鬼揞眼恁,䟕錯腳跌咗落水。落水之後只左腳好似畀人掹實恁逳都唔識逳,係恁一路沉入江心。好在佢甹死發力掙扎遊返上水。後尾,返到上船望下左腳腳眼嗰度,有五條青色好似手指印咁嘅瘀痕。有經驗既老人都話蝦球哥個人福大命大,撞到「鬼掹腳」都可以大步躐過,真係萬幸啦!
【編者注】
1、編者不才,嘗試從我國傳統字書中找尋廣府字詞的相關來源,並非要求統一推廣使用。其中推論如有錯漏,歡迎大家留言指正。
2、本文以廣府粵語中廣州音為參照標準編寫。
3、主要以國內規範簡體字詞編寫。
4、部分字詞借用香港地區的通用粵語字詞。
5、推文中使用廣府字詞部分可能有爭議,編者希望能拋磚引玉,引起大家對廣府文化和粵語字詞的關注,歡迎大家進入粉絲群一起善意交流、探討。對於惡意攻擊,請言者自重,斥之不雅。
6、參考書籍主要是《說文解字》、《康熙字典》等字書,並參考民國時期詹憲慈《廣州語本字》、孔仲南《廣東俗語考》,現代《廣州音字典》等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