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美好#空靈鼓顧名思義就是一種能發出空靈、悠遠音色的打擊樂器的統稱。也有一些其它稱呼,比如:根據材質和發聲舌片形狀來命名的「鋼舌鼓」、「方舌鼓」、「蓮花鼓」,根據音聲效果命名的「色空鼓」、「忘憂鼓」、「無憂鼓」等。材質多為金屬,如:不鏽鋼、高碳鋼、銅等,經過衝壓、雷射焊接、定音調音、熱處理音色純化等工藝精製而成。大多初次見過它的人,都會被這種能衝擊、連通人心靈深處的音色所震撼,能瞬間從世俗煩心事中脫身出來,體驗難得的內心寧靜,久久不能忘懷,頗有餘音繞梁的味道。
十二吋13音(見圖二,低音:567,中音:1234567,高音:123)的比較普遍,因為差不多大部分歌曲都在兩個八度範圍內,特別適合用來演奏生活中耳熟能詳的曲目。因為音階少,所以簡單易上手,以至於,有人打出「三分鐘學會」的招牌(後續再介紹,此言是商家誇大其詞?還是另有玄妙)。除12吋13音這種主流設計外,在尺寸上,還有8吋,10吋,14吋及以上的;在音階上,有8音,11音,14音,15音等的;在調式上基本都是固定調式,個別的敲擊不同部位,會有不同的調式。
國內網上介紹它的起源,基本一致的說法是,靈感來源於3500年前的周朝古編鐘,結合了現代材料學、製造工藝的最新水平,融進了哲學、儒釋道、音樂藝術及五行五音五臟養生的核心原理,於2013左右面世。幾經改良,近幾年產品日趨成熟,製作也由手工小批量發展到大規模批量生產,價格也從幾千元降低到幾百元,其流行普及的程度也大大提高。
但是,國外網站查詢到一個視頻,有人在2014年展示如何用廢舊液化氣罐來自製「鋼舌鼓」(Steel tongue drum,tank drum),在評論區裡,有人說他在2000年前,就已經找到製作方法了,看來這種鼓的發明時間應該在2000年前。
再查資料,發現有兩個瑞士人在2000年的一個展會上,展示了他們發明的叫「手碟」(Hang, Handpan)的樂器,其體積和結構與空靈鼓稍有不同,但發聲原理、音色及演奏方法類似。手碟更趨向於專業音樂愛好者來即興演奏,而空靈鼓則更受廣大非音樂人士喜愛。
是國內外誰先發明的,沒有再繼續去考證,也許是相互借鑑的結果,也許是英雄所見略同,不執著於這個。但時間點應該是2000年左右出現的,大規模流行是這幾年的事。
為什麼它能從最早的少數音樂愛好者圈內玩即興表演及音聲療愈,快速發展到如今胡同鄉村大媽都會敲它來娛樂休閒呢?存在即合理,肯定有它的獨到好處!下期,我們就來看看空靈鼓有何神奇作用?為何能老少皆宜,甚至為之著迷。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