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有三候,一候螻蟈鳴,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
孟夏之日,天地始交,萬物至此皆長大。
白色月季,花瓣層疊含蓄,素雅純潔。肖雲/攝
這時夏收作物進入生長後期,冬小麥揚花灌漿,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農諺中有「立夏看夏」之說。
因農業為社稷之本,故而古時立夏和立春一樣,皇帝必須親率公卿大夫舉行迎夏之禮,並著朱衣,以符夏為赤帝之意,同時以生肉、鮮果、五穀與茗茶祭祀古帝。此習俗後流衍至民間,便有立夏嘗新之舉。後來又慢慢發展成立夏嘗三鮮的習俗。
清代蔡雲在《吳歈》裡提到,「消梅鬆脆櫻桃熟,禾麥甘香蠶豆鮮。鴨子調鹽剖紅玉,海螄入饌數青錢」。青梅、櫻桃、青麥或是蠶豆,便是江南人家立夏必要嘗的應景三鮮了。
●梅
江南人是愛梅的。冷時愛梅的傲雪欺霜,到了立夏時又愛梅的清酸。
江梅、消梅、綠萼梅、紅梅、杏梅、鴛鴦梅,在南宋詩人範成大眼裡,梅或賞或嘗或搗碎成梅醬,都有不同風情與風味。
青梅 圖片來源:網絡
而如果再往深想,「梅」與「媒」同音,更有了《詩經·召南·摽有梅》當中摽梅之年的含義,梅果也因此成了有女待嫁的標誌。之後,李白一句「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將長幹裡的「青梅竹馬」塑造成了最浪漫的兩小無猜。
●櫻桃
再說櫻桃,又名鶯桃、含桃。顏色深紅的稱朱櫻,皮中稀有黃點的稱紫櫻,小而紅的,稱櫻珠。
因櫻桃紅潤透亮,十分可人,讓白居易寫出了句「櫻桃樊素口」流轉千年。就連一向嚴謹精煉聞名的新舊唐書,未給岑參如此知名的邊塞詩人立傳,卻讓樊素在舊唐書中佔據一席之地,可見這「櫻桃小口」的魅力了。
●酢漿草
立夏時節,還有一種帶有舶來意味的植物也逐漸多起來,那就是酢漿草,它正是現在多數人認同的四葉草。
成片生長的酢漿草。周繇/攝 來源:中國植物圖像庫
在西方,認為能找到四葉草是幸運的表現。立夏後,南方山坡草池、路邊田邊、林下陰溼等處常常可見這種葉瓣如桃心,三瓣對向而成的嫩綠小草,成簇而長,偶有一株四瓣,便是傳說中能帶來幸運的四葉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