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搶劫不燒殺怎麼能當上帝之鞭呢?說說哥特人為啥沒匈奴人有名

2021-03-05 冷兵器研究所

「上帝之鞭」這個名號最初並不屬於阿提拉,這是著名神學家奧古斯丁送給西哥特人首領阿拉裡克的。阿提拉名聲大的原因之一是他野心大、殺人更多。而儘管阿拉裡克攻陷羅馬城,但論技術含量和殘暴程度卻遠遠不及阿提拉,因此被這個後起之秀搶去了名頭。

阿德裡安堡戰役後,羅馬軍隊在狄奧多西皇帝的統率下用了6年時間拖垮了哥特人,把他們變成了羅馬軍隊中的王牌打手。猛男阿拉裡克(他的姓氏是巴爾特,在哥特人中威望僅次於阿馬爾,這個姓氏因為其家族的作戰風格得名)被哥特人推舉為王。他也不得不繼續和羅馬人結盟,在羅馬軍中效力,用高級軍官的薪酬供養大量族人。公元395年,匈奴人越過了羅馬邊境開始新的侵襲,造成了羅馬帝國地方上兵力極度緊張。因為羅馬帝國末年到底有多少軍隊,現在都是個謎,很多軍隊只存在於紙面上。

得到匈奴入侵的消息後,西羅馬帝國野戰軍主力都集中到大將斯科拉裡手中,他的第一任務是守住都城和皇帝,而東羅馬帝國寧可被搶也不讓西羅馬的軍隊跨境作戰,這讓阿拉裡克看到了搶劫發大財的黃金機會。阿拉裡克以恢復傳統為名,帶著族人和沿途加入的奴隸、隸農和農民一起搶錢搶娘們(阿拉裡克更像是流寇武裝頭目)。他帶著隊伍從巴爾幹半島搶到亞平寧半島,成了西哥特人眼中的明君。儘管他們搶劫的地方多,但攻堅能力依舊沒有提高,兩次進攻羅馬城都直達到郊區就返回了。

他還參與了羅馬帝國的權力遊戲,幫助羅馬當權者擊敗了哥特軍閥蓋納斯(這也其實也是他的競爭對手,因為哥特人內部一向有親羅馬派),接受羅馬人送上的黃金和官職(在東京羅馬帝國都有士兵統帥頭銜。)。阿拉裡克最後能拿下羅馬城,全靠城內有人幫助打開了大門。拿下羅馬城後,哥特人作為基督徒沒有破壞教堂,只搶劫不燒殺,在羅馬人眼中是有禮貌的劫匪。西哥特再次和羅馬人結盟後,同羅馬軍隊聯手擊敗了高盧境內的割據勢力,這才擁有了一塊自己的土地。

而阿提拉就殘暴多了,匈奴人的攻堅能力也強於哥特人,匈奴人所到之處除了要錢還要命。匈奴大軍中有大量的被俘工匠和技術人員(按照羅馬人的記載不少人因為匈奴人寬鬆的政策心甘情願的幫忙)幫助製造攻城設備,工程錘、投石器在阿提拉出生前就已經在匈奴軍隊中普及。匈奴人所到之處城市都變成了廢墟,多瑙河畔的耐蘇城被匈奴人攻陷後就徹底變成了白地,以至於幾年後到達的羅馬使團只能露宿城外和白骨為伴。

阿提拉進軍高盧時也展示了強悍的攻城技巧,幾乎就拿下了奧爾良城。阿提拉的部下野戰強,攻堅能力更出色,是野蠻人中的搶劫大行家,所以成了眾多蠻族部落的搶劫致富的帶頭人,從阿拉裡克中搶走上帝之鞭的名號也在情理之中。

本文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冷兵器研究所系頭條號籤約作者主編原廓、作者李從嘉,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你知道匈奴人、塞人、吐蕃人的戰術有啥不同嗎?

全民堪比漢尼拔的塞人為何比匈奴人評價高?

喜歡冷研的小夥伴們,微信又雙叕改版了!為了避免以後找不到冷君,每天觀看更多精彩內容,可以按以下步驟將冷兵器研究所置頂。

相關焦點

  • 【通鑑番外篇】被東漢打殘了的北匈奴最後去了哪裡&「上帝之鞭」阿提拉的偏執人生
    剛出生不久,就用刀割其面部,使能忍耐痛苦,因此之故,他們青年的臉上都布滿刀痕,讓人望而生畏。因此,哥特人一看見匈奴人就跟見到鬼一樣,他們認為匈奴人根本就是兩隻腳的野獸。他們是受了巫術的迷惑,跑到荒野中與惡魔交配而產生的怪物。這仗還沒等打,哥特人的膽都嚇破了,膽汁呲得哪兒哪兒都是,這仗可怎麼打啊!
  • 395年西哥特人反叛羅馬
    這七個蠻族的在河灣中的戰爭,還不如說是七十個蠻族幫,哥特人也打哥特人,匈奴人也打匈奴人,東哥特人聯合匈奴人打蘇匯維人,蘇匯維人聯合汪達爾人打西哥特人,這樣任性的蠻族們,他們只認印象,他們與匈奴人一樣,都分成幫派,匈奴幫,汪達爾幫,東哥特幫,西哥特幫,阿蘭幫,薩爾馬特幫,我們不知道這些幫派的戰鬥過程
  • 匈奴人去哪兒了?——北匈奴西遷,一部壯烈的鬥爭史
    毫無疑問,阿提拉是一個東方人,他一直保存著原來匈奴人的體質特徵。匈奴人的部落裡人種成份複雜,匈奴語、哥特語和拉丁語在這裡都能通行。阿提拉是匈奴史上最偉大的領導者。他不僅建立了最強大的匈奴帝國,而且依靠自己的頭腦以及帝國的軍事力量,在當時西歐的政治舞臺中佔據了一個極其顯要的位置。自他登基開始十多年以後,阿提拉的匈奴帝國變成了最強大的勢力,匈奴人變成了一個定居的民族。
  • 北匈奴去哪了,在歐洲的遷徙和敗落,最後的匈奴人原來是他們
    這時候,匈奴離開故地已有兩百多年,距離故地四千多公裡。在阿蘭那國,唐朝李延壽《北史》載:「…匈奴殺其王而有其國,至王忽倪已三世矣…」。匈奴攻破了緊鄰康居的阿蘭那國,自己做了國王,這是中國歷史中最後一次關於西遷的匈奴人的記載。
  • 被漢朝打敗的匈奴,向西逃竄變成匈人,滅掉歐洲帝國?
    找自己的親哥哥西哥特人求助,哥哥們本想好好收拾收拾氣焰囂張的土包子,沒想到他們還是低估了這些土包子的實力。很快就被匈奴人打得沒了退路,只好向鄰國的土豪羅馬帝國,發出了避難申請。這時候匈奴人也算是在西邊站穩了腳跟兒,在南俄羅斯的大草原上好吃好喝,養精蓄銳,慢慢壯大自己的實力。
  • 匈奴末路,注水的「神話」!遭東羅馬帝國壓制的「上帝之鞭」
    這個說法聽起來很提氣,過去我也常常認為是事實,但是隨著羅馬帝國分裂時期的逐步了解,先不提羅馬人面對的匈人是不是匈奴,僅僅就匈奴吊打羅馬帝國這件事,就和真實情況有很大出入。肆虐歐洲的匈人實際上,匈奴對於整個羅馬帝國來說,很難稱得上是毀滅性的大敵,而且,最後徹底摧毀「上帝之鞭」阿提拉的匈奴帝國,正是所謂的被「吊打」的羅馬帝國分裂後的一半-東羅馬帝國。
  • 匈人到底來自何方?讓歐洲人心驚膽戰的「上帝之鞭」
    所謂漢朝趕走了匈奴,然後匈奴又肆虐了歐洲——這個將匈人和匈奴直接掛鈎的歷史觀點,曾經對中外學者,以及大量的網民產生了許多的誤解。不過伴隨著現代考古的深入,基本已經可以確定匈人與匈奴之間,並無直接的繼承關係。不過即使如此,匈人的歷史仍然是歐洲一段波瀾壯闊的遊牧史詩。
  • 上帝之鞭 - 阿提拉
    說實話,當一個大國領導人還是得有文化,之前寫的耶律大石也是個有文化的人(中過進士),所以西遼能夠成功,再看看現在的美國,能有今天這副德行,主要吃了領導人學渣沒文化的虧。當時匈奴與西羅馬帝國其實並不直接接壤,中間還隔了個同為蠻族日耳曼人建立的西哥特王國,要說這個國家也的確是欠,趁著匈奴與拜佔庭之間的戰爭,沒少在背後下絆子,時不常搞個騷擾,這一齷齪的行為讓匈奴人非常搓火。為了一勞永逸解決這個麻煩,阿提拉派遣使節前往西羅馬,謀求兩國結盟來對付西哥特王國。西羅馬愉悅地接受了提議,原因就是強悍的匈奴人每次都能完虐西哥特人。
  • 所到之處,寸草不生:阿提拉|如何巧用「騎兵」成為「上帝之鞭」
    前言阿提拉,這位曾經令東、西羅馬帝國都聞風喪膽的匈奴首領,被歐洲人稱為"上帝之鞭"。什麼叫"上帝之鞭"?說得通俗點兒,就是上帝手裡頭的鞭子。那鞭子還能有什麼用?當然是用來抽人用的。當然了,匈奴人到了西方世界,也就改叫匈人了。這些匈人遇到的第一個敵人就是哥特人。
  • Q&A|為什麼我們會把匈奴、匈人、匈牙利人混為一談?
    但這次,入侵者如砍瓜切菜一般打敗了哥特人,由此開啟了歐洲幾個世紀以來的民族遷徙之潮。哥特本來是在今天烏克蘭一帶遊牧的部族,這一次遷徙,最遠一支跑到了今天的西班牙。今天提到「哥特」或「歌德」這個詞,想到的都是天主堂的尖頂,華麗的印刷字體,充滿陰暗憂鬱色彩的城堡等等,和現在崇尚質樸陽剛的東歐地區似乎格格不入,其實或多或少都能追溯到這次遷徙的結果上。
  • 中國這個少數民族被西方人稱為「上帝之鞭」,兇悍得讓他們畏懼!
    歷史大巴車前言當兇悍的匈奴率著鐵騎大軍進入了弱小的歐洲的時候,當蒙古大軍在歐洲一座城池一座城池的進行著屠殺的時候,當耶侓大石在國外進行燒殺淫掠的時候,歐洲人裡的史書將這段歷史記載為上帝對他們不忠誠的懲罰,既
  • 「最後的羅馬人」與「上帝之鞭」間的戰鬥,阿提拉唯一的一次慘敗
    會戰一方是日落西山的羅馬聯軍,而另一方是號稱「上帝之鞭」的阿提拉率領的匈人聯軍。參加這場會戰的雙方超過了100萬人,雖然激戰只持續了一天,但有近20萬人在戰鬥中喪生。一、匈人開始西侵376年,居住在多瑙河以北的成千上萬的日耳曼人突然湧到羅馬帝國的邊境,要求得到庇護。
  • 匈奴人最終去了哪裡?
    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所以之後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都吃餛飩。不過,後一種說法應該屬於野史。
  • 被東漢打殘了的北匈奴,一路西逃,最後到底去了哪裡?做了什麼?
    史書記錄: 匈奴人的形貌使人恐怖,黑黑的臉,頭不像頭,目如小孔,肩膀很寬,沒有須,身材矮小,行動快捷,隨時可以引弓射擊。頸部堅硬直立,一副驕橫的樣子。他們教養小孩很殘忍。剛出生不久,就用刀割其面部,使能忍耐痛苦,因此之故,他們青年的臉上都布滿刀痕,讓人望而生畏。
  • 匈人是不是匈奴人?匈人帝國曾經有多強大?
    阿蘭王傾全國之兵與這些入侵的遊牧騎兵在頓河沿岸展開決戰。最終,阿蘭國被徹底徵服。這群入侵阿蘭國的遊牧騎兵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匈人」。看到「匈人」這個名字,很多人可能會立即聯想到古代長期襲擾中國北方邊境的匈奴人。那麼,匈人和匈奴人到底是什麼關係?匈人是不是匈奴人呢?要解釋這個問題,首先還是來看看匈奴人去哪了。
  • 死於新婚之夜的「上帝之鞭」,讓歐洲人瑟瑟發抖了1000年!
    兩千年前,衛青霍去病如神兵天降般將不可一世的匈奴人徹底擊敗,從此「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東漢建立後,外戚竇憲大破北匈奴,北單于率數萬部眾遠遁,從此不知去向。據說,匈奴人被趕到了歐洲,史書裡的「匈人」,很可能就是他們的後代。這支與當時世界上最強帝國戰鬥了數百年的軍隊,即使只剩下殘兵敗將,其強悍也依然讓正陷於四分五裂中的羅馬帝國無力招架。
  • 東漢軍隊追擊北匈奴,北匈奴追擊日耳曼人,日耳曼人滅了西羅馬
    然而,長安城不久以後也被匈奴兵攻破,晉愍帝也當了俘虜,劉聰登殿時,要求司馬鄴跪下來拜他,在場的西晉舊臣麴允看到這種情景,悲憤不已,痛哭流涕,伏地自殺。司馬鄴倒是能忍受屈辱,但不久還是被劉聰殺害了。所以說,日本人、美國人的軍事力量並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敵人還沒打進來,中國人和中國人自己先打起來了,這才是最悲催的地方。回到匈奴西遷。
  • 匈奴人究竟去了哪裡:向西逃跑引發西羅馬滅亡
    公元374年,匈奴在大單于巴蘭姆伯爾的率領下,渡過了頓河,向東哥特人發動了進攻,東哥特人哪裡是匈奴人的對手,經過奮戰,依然慘敗,一部分東哥特人只得向西逃竄,逃到了西哥特人那裡,匈奴尾隨其後,追擊到西哥特人居住地。
  • 歐洲史上第一個「上帝之鞭」——阿拉裡克 | 循跡曉講
    怎麼新冠疫情也上帝之鞭了,範圍有點大,不得叫上帝之萬箭齊發。其實,阿提拉也沒申請上帝之鞭的商標,在歐洲歷史上有很多個上帝之鞭。比方說中世紀的時候,歐洲那個黑死病,就有上帝之鞭的稱呼。鐵木真比如說匈王阿提拉,突然從東方出現,燒殺搶掠誰也攔不住,上帝之鞭上帝之鞭。
  • 【草原文明】匈奴人到底和匈牙利有什麼關係?
    這群匈奴人跑啊跑,一路跑到了歐洲,捎帶手滅亡了羅馬帝國,最後在匈牙利落了腳,否則匈牙利怎麼對得起國名裡的那個匈字呢?由此得出的推論更是膾炙人口:因為漢朝打敗了匈奴,匈奴滅了羅馬,想必漢朝也是比羅馬要強上不少的。既然羅馬帝國是歐洲有史以來疆域面積最大的帝國,千百年來,歐洲各國的權力遊戲基本圍繞地中海展開,而地中海在那個時候成了帝國的內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