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匈奴去哪了,在歐洲的遷徙和敗落,最後的匈奴人原來是他們

2021-02-13 史時史事

為了大拉距和力量更強,匈奴人使用用的弓經過特殊設計,匈奴梢角弓長度要達到1.3m,超過漢軍弓15-20釐米,拋射距離也可達到兩百多米。有趣的是,匈奴弓的上梢比下梢長,是不對稱弓形,這種弓更利於在馬上前後左右,更快的轉換射擊目標不受阻礙。

逃出中國

匈奴人因匈河而得名,但對公元91年的匈奴人來說,和南方漢朝的戰爭正在變成夢魘,北匈奴開始逃離和漢朝的接觸,他們的逃亡路線在中國史籍中記載的很清楚。

公元91年,《後漢書》:「北單于為耿夔所破,遁走烏孫,塞北地空,餘部不知所屬」,北匈奴首先到了新疆伊犁河的烏孫,在這裡被漢西域長史班勇兩次擊敗,137年斐岑擊斃匈奴呼衍王,151年,司馬達又擊敗匈奴新呼衍王,匈奴無處立足只好再向西逃亡。160年來到了錫爾河的康居國。"康居東界烏孫,西達奄蔡",從史料看,匈奴人並沒有停下,而是繼續向西。據《三國志·魏志》「有奄蔡國一名阿蘭,皆與康居同俗,東南與康居接」。這時候,匈奴離開故地已有兩百多年,距離故地四千多公裡。

在阿蘭那國,唐朝李延壽《北史》載:「…匈奴殺其王而有其國,至王忽倪已三世矣…」。匈奴攻破了緊鄰康居的阿蘭那國,自己做了國王,這是中國歷史中最後一次關於西遷的匈奴人的記載。

匈人來到羅馬帝國

想不到的是,匈奴人滅掉阿蘭那國的事件,也引起了西方另一個帝國,羅馬帝國的關注,在羅馬帝國的一部著作《歷史》中也記載到,374年異族攻破了阿蘭那國。這恰巧和中國歷史上最後一條匈奴記載吻合,羅馬人把這個異族稱為匈人。

羅馬歷史學家阿米亞努斯描述的匈人是這樣的,(節選)

孩子剛一出生,面頰就被刀深深刻劃,當他們長大時,刀疤紋路就會阻止鬍鬚的生長,匈人成年後,相貌醜陋,沒有鬍鬚,形同閹人。他們從來不蓋房子,避之如同躲避墳墓,你甚至找不到一間哪怕蘆葦編成的陋室,匈人以亞麻衣服或縫在一起的森林鼠皮蔽體,無論在私人場合還是在公開場合,他們都只穿一種衣服。他們不懂換洗,直到衣服被磨損撕扯成布條,才會將它們脫下。他們不需要火,他們食用野草根和半生不熟的肉類,為了加熱,他們會把生肉放在自己的大腿和馬背之間捂一小段時間。

這種描述太過詆毀匈人,或者只是作者的聽聞,匈奴人從來不是一個血統民族,而是一個鬆散聯盟,匈奴人在西遷的過程中與沿途的文化和血液混合,進入歐洲的匈奴風俗習慣已經有了很多改變,比如在幼童時期通過纏頭就讓頭顱變形,嚴重變形以昭示高貴。長期的遷徙讓他們不會蓋房子,以搶劫得到生活用品讓他們感到以前的手工技藝成本太高,吃生肉可能是一種原始的補充維生素C的方法。

這本書也描述過匈人的戰爭,匈人的智慧並不低。

「匈人有時會通過主動挑釁發動戰爭,他們的作戰陣型為楔形,作戰時發出兇猛的戰吼。在戰場上他們會故意驟然分散攻擊,散亂的向各個方向突擊,給敵人造成慘重的損失。匈人是最可怕的戰士,因為他們會在很遠的距離上用弓箭射擊,他們連接箭頭和箭杆的技術非常高超。當敵人全力格擋他們的衝擊時,他們會使用繩索捆住敵人,使得其喪失騎馬和行走的能力。」

「匈奴為漢所驅,皆轉入歐洲」,這個論點正確嗎? 匈奴是匈人嗎? 一直以來,都缺乏非常明確的證據。

匈奴是匈人,但墓葬考古支持這一論點,從蒙古到中亞匈奴風格的大量墓穴型墓葬,沿途反覆出現漢朝風格的玉劍,雕刻和鑲嵌工藝品,漢朝的絹帛,伏爾加河流的匈人遺址的漢式弓箭,高加索的漢代日光鏡,匈奴風格的陶罐。這一連串遺址從西漢時期開始,自東向西,越往西時代越晚,似乎聯成了匈奴遷徙的軌跡,一直到匈人帝國中心--匈牙利。

最後的匈人

最偉大的匈人"上帝之鞭"阿提拉,他長著一副純粹的的東方面孔,《哥特史》:個子不高,肩膀寬,黑頭髮,黑眼睛,稀疏的鬍鬚和扁平的鼻子,阿提拉開始匈人的極盛期。後來阿提拉死在婚床上,匈人內戰,帝國瓦解,468年成為匈人在史書中最後一年,因為從這以後,歐洲的史書中就再也找不到匈人的消息了。

匈牙利真相

有人爭,有人搶,匈牙利一直認為自己是匈奴,匈牙利古稱"潘諾尼亞"是匈人建國之地,匈人大汗阿提來的首都就在布達佩斯。但現在的匈牙利人不是歷史上的匈人,現在的匈牙利人也是來自亞洲的遊牧民族,他們被稱為馬扎爾人,他們很有可能是唐朝時期的逃亡的「靺鞨」人。在馬扎兒人的阿爾帕德大公和7個部落到達"潘諾尼亞"時,匈人早已滅國四百多年了。馬扎爾人或者「靺鞨」的打仗風格,讓歐洲人想起了匈人,因此把這裡叫做「匈奴之地」--「匈牙利」,馬扎爾人也被稱作「匈牙利人」,其實不是匈人的後裔,當地有匈奴人遺存,但並不多。

低調之國

還有比較純的匈奴人嗎? "玫瑰之國"保加利亞的保加爾人,其實就是匈奴人,上帝之鞭阿提拉死後,匈人分成庫特利格匈人和烏特利格匈人,為了統一和奪權互相攻擊,傷亡殆盡的庫特利格匈人和斯拉夫人通婚形成保爾加人。阿提拉的餘部。跟隨阿提來的十姓回紇最後都跟隨了保爾加人,保爾加人也被拜佔庭帝國視為匈人,這應該是最後的成建制的匈人了,但今天的保加利亞人其實混入了大量的斯拉夫血統,皈依了東正教,也已經不是匈奴了。

最後血脈

在俄羅斯還有一個民族楚瓦什人,楚瓦什人很可能是匈奴人進入歐洲前遺留下的老弱部落(匈奴人有這個傳統,如悅般國),他們沒有太深入的進入歐洲,雖然現在也已經斯拉夫化,但他們的語言仍然保留和很多不同於其他突厥語的獨特語境,楚瓦什人可能就是比較沉真的匈奴人。這個民族有一個習俗,似乎可以看出他們的徵戰軍事背景,他們把金屬硬幣縫在頭巾上,像戰士的頭盔。

被同化

匈奴帝國滅亡後,被羅馬帝國僱傭服役的匈族軍人很多,匈奴軍人參加過卡利尼庫姆之戰但為雙方作戰,在哈德良堡之戰中,匈奴軍是東哥特人的士兵,當西哥特人洗劫羅馬時,有幾個稱為"混血匈族"的部落隨西哥特人進入法國周邊地帶,建立了第一個日耳曼王國,有一個匈族部落隨東哥特狄奧多裡克進入義大利。

相關焦點

  • 北匈奴的後裔究竟去了哪?歐洲的匈人真的是匈奴後裔嗎?
    ,之後遷徙到了歐洲,並把歐洲角的天翻地覆,被稱為「上帝之鞭」。這證明匈人初期的裝備與技術都十分低劣,直到與哥特人與羅馬人交流後,匈人才逐漸裝備了鐵甲與鐵箭頭,可見兩者的技術水平根本不在一個檔次上。除了武器,匈人的其他技術方面也很落後,在記載中,匈人連帳篷都沒有,晚上只能睡在馬上和篷車中,而匈奴不僅廣泛應用帳篷,而且還有臨時的首都,水平不知道比匈人高到哪裡去。
  • 匈奴人去哪兒了?——北匈奴西遷,一部壯烈的鬥爭史
    西漢北方態勢圖東漢光武建武二十四年 ,東漢聯合南匈奴持續發動了對北匈奴的戰爭,北匈奴在東漢帝國的打擊下,敗走西方,開始了他們西遷的徵程。北匈奴西遷途中經過康居、大宛、鄯善等西域諸國,期間他們在中亞地區停留了大約兩百多年的時間。最後一次離開時,匈奴人把老弱留在當地,選精壯繼續西徵。
  • 歷史的真相——匈奴西遷後到底去哪了?
    在簡漢網絡上,一直以來流傳著一個傳說:被漢朝趕走的北匈奴經過數個世紀的遷徙,到達了遙遠的歐洲,成為了讓歐洲人膽寒的「上帝之鞭」,言下之意即公元
  • 東漢軍隊追擊北匈奴,北匈奴追擊日耳曼人,日耳曼人滅了西羅馬
    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騰飛說史,可以免費關注本公眾號漢武帝攻打匈奴,導致匈奴分為北匈奴和南匈奴,南匈奴在呼韓邪單于的帶領下內附漢朝,北匈奴則踏上了持久而漫長的向西遷徙的徵程
  • 馮學榮:匈奴為何從歷史中消失了?他們去了哪?
    許多朋友都有這個疑問:當年和我大漢朝打得天昏地暗的匈奴,他們為何從歷史上消失了?他們到底去了哪? 這是個有趣的問題,今天,老馮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把這事為大家簡單講解一下。 在這個過程中,南匈奴和我大漢,形成了軍事同盟,聯合攻擊北匈奴。 所以,在我大漢和南匈奴的夾攻之下,北匈奴且戰且退,逐漸地,撤退到新疆地區,然後大概在公元160年前後,也就是東漢延熹三年前後,撤退到中亞,也就是阿拉伯地區去了。
  • 匈奴人最終去了哪裡?
    斯塔夫裡阿諾斯在其著名的《全球通史》中認為這兩者就是一撥人,也就是說,匈奴人被大漢朝打散後有一部分流落到歐洲,建立了匈奴帝國,令歐洲人聞風喪膽。匈奴的英文名是hun,也是破壞者和野蠻人的代名詞,從中可以看出歐洲人對匈奴的恐怖記憶。
  • ​淺談北匈奴西遷的原因與過程
    對於匈奴,人們大多停留在對其表面的認識,對其起源與發展的變遷知之甚少。但「匈奴」具體指哪一群體,他們生活的區域指哪裡,都需要我們透過殘存的歷史記載與有關考古發現來探尋答案。「匈奴」人留給我們驍勇善戰的印象,在英文中「匈奴」名為hun,意為破壞者和野蠻人。透過這一稱謂,我們也足以看出匈奴給歐洲人留下的恐怖記憶。
  • 被東漢打殘了的北匈奴,一路西逃,最後到底去了哪裡?做了什麼?
    公元91年,大將軍竇憲打得北匈奴作鳥獸散,從那之後,漢朝就再也不知道北單于帶著殘兵跑到哪裡去了。而到了公元347年,在東歐東哥特邊境上突然出現一票匈奴人,成為東哥特人、西哥特人,甚至羅馬人的噩夢。大多數匈奴史研究者已經確認,這兩部分匈奴人的活動是同一歷史運動過程的首尾部分。但是,首、尾之間的部分,則是大片空白,尚未有效銜接。
  • 曾與漢朝為敵的北匈奴人西遷四站後究竟去了哪裡?
    南、北匈奴遷徙路線示意圖。逃到康居的郅支單于被西漢擊敗後,北匈奴還在繼續西遷。漢武帝對匈奴的猛烈反擊,大傷了匈奴的元氣。>憑藉著在阿蘭國的休整和補給,北匈奴徹底恢復了元氣,掠奪、貪婪的本性讓他們對頓河以西的草原垂涎不已。
  • 匈奴人到底去了哪裡,蒙古是匈奴的後裔嗎?
    外國的話,整個中亞包括部分歐洲有很多地區都算是匈奴人的後代,尤其是匈牙利,首都廣場上還有北匈奴首領阿提拉的銅像。但是,注意,他們都只能算是匈奴的後代,匈奴這個族群早已消失。歷史上,匈奴曾經有兩次高光時刻,第一次是秦末漢初的時候,冒頓領導的匈奴帝國。
  • 【通鑑番外篇】被東漢打殘了的北匈奴最後去了哪裡&「上帝之鞭」阿提拉的偏執人生
    衣賜履按:大將軍竇憲吊打北匈奴,北單于帶著一票人馬向西逃竄,不知所終。有讀者問,他們究竟去了哪裡,又幹了些什麼。為了回答這些問題,我查閱了陳序經先生的《匈奴通史》,把匈奴西逃並影響了歐洲格局的部分拎了一下,簡單給大家作一介紹。本文重點介紹「上帝之鞭」阿提拉,這哥們兒實在太有意思了,呵呵。
  • 尋找匈奴西遷的蹤跡 ——試論匈人、匈奴同族說
    因此,結合以上論述,我們可以為公元158年後北匈奴完全消失於文獻記載做出如下解釋:他們在公元160年前後受鮮卑壓迫來到康居境內,但其在這一時期的活動範圍應限定在康居邊緣和烏孫之間。因為史書只說到鮮卑居匈奴故地,西擊烏孫,並沒有強調其對於烏孫的佔領。所以,北匈奴很可能以烏孫為中心與鮮卑人展開了長期拉鋸,而將吉爾吉斯草原作為他們的後方根據地。
  • 羅馬帝國絕對想不到,中國與匈奴之間的戰爭,直接導致他們滅亡
    看花開花落,望雲捲雲舒,歷史文化博大精深,即刻啟程和小編一起了解歷史吧! 西漢前期匈奴得以壯大,屢次騷擾我國邊境地區。由於他們遊牧民族獨有的高機動性,對我國百姓掠奪一番就退走,剿滅起來非常困難。
  • 匈牙利人究竟是不是匈奴的後裔?
    到了漢武帝時,後來匈奴一分為二,呼韓邪單于率部歸順漢朝,而郅支單于選擇了北遁,流竄到中亞一帶去了。到了東漢時,匈奴又東山再起,但在漢朝的衝擊下,匈奴再次一分為二,南匈奴歸順漢朝,而北匈奴仍然不時發動對南匈奴和漢人的掠取。漢明帝時,才發動了對北匈奴的反擊戰,把匈奴趕到了天山一帶。到了「漢和帝年」,北方匈奴人再次受到攻擊,屢戰屢敗。北方匈奴人不得不從蒙古高原撤退,向西逃亡。
  • 匈人、匈奴人和匈牙利人有關係嗎?
    1、雖然歐洲蠻族入侵的主體是日耳曼人,但是這個遷徙卻是由入侵歐洲的東方遊牧民族匈人(Hun,胡人)引起的,根據西方古典典籍記載,匈人來自亞歐交界處的沼澤和草原地區
  • 【匈牙利人來自哪裡?】歐洲匈人和亞洲匈奴的關係
    匈人和匈奴沒有關係學界對匈人的歷史有多種敘述模式,但無論怎麼計算,其活躍時間最長都不超過100年,更別提這會對歐洲和世界歷史產生多大的影響了。公元370——375年匈人才出現在歐洲,但沒有任何確切史料記載過他們是從何處來、又是怎麼來的。
  • 被漢朝「雖遠必誅」的匈奴最終徵服了歐洲嗎?
    史載:「匈奴失陰山之後,過之未嘗不哭也」,匈奴歌謠並有「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之詞。從那以後,強盛的匈奴走了下坡路,與漢朝的戰爭敗多勝少,屢次求和不成功,內部紛爭不斷,結果南匈奴歸附漢朝,北匈奴退縮天山一帶。公元73年至155年,匈奴連遭東漢與鮮卑的重大打擊,直至最後的居住地被鮮卑奪去,無奈之下,北匈奴開始整族西遷。
  • 威壓中原數百年,攪亂歐洲政局的的匈奴是何來歷?現在是什麼民族
    再說回北匈奴,奴蒲單于因漢朝庇護南匈奴的原因,對漢朝發起了數次大規模用兵。漢和帝永元三年,耿夔率領漢軍在阿爾泰大破北匈奴,蒲奴單于混戰後失蹤,北匈奴被迫西逃,從此書寫了一部四百年的遷徙史詩。匈奴帝國雖然消失,但作為匈奴人的餘脈依然在延續,他們曾經遷徙到準格爾盆地的康居國,被漢朝驅趕;然後繼續西行,到了澤拉夫善河的粟特國,又被草原新興霸主柔然壓迫著離開一路向西……他們躊躇滿志,決心遠離漢人再次建立屬於匈奴人的帝國,恢復往日榮光。公元四世紀,北匈奴人進入了欽察草原,然後迅速徵服了當地霸主阿蘭人,實力大增。
  • 白匈奴是不是匈奴?白匈奴:我們是匈奴人,我們也需要徵服與擴張
    此後,匈奴與漢王朝展開了近三百年斷斷續續的糾纏與爭鬥,直到東漢永元五年(公元93)前後,一直與中原王朝對抗的北匈奴才在中原王朝的打擊下惶惶西遷,並開啟了重建家園的徵服歐洲之旅。至此,匈奴人影響中原歷史發展的時代才暫告一個段落,而早已歸順漢朝的南匈奴也進入了與中原人民的融合期。
  • 作為華夏民族的後裔,匈奴一族究竟是如何遷徙和變化的
    伴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中原政權的影響,匈奴也開始迅速進化。在中原政權由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的同時,匈奴也開始由原始制向奴隸制轉變。 戰國末期,秦國的崛起和統一之勢已經非常明顯,加之匈奴內部的一系列天災和內亂,他們再一次被秦國重創,被迫退回到了漠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