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以反總理巴育政府、要求王室改革為主要訴求的泰國抗議浪潮在持續數月後仍未消散。當地時間10月15日,泰國政府頒布緊急法令,宣布首都曼谷進入緊急狀態,禁止五人以上集會,同時嚴禁發布「可能有害國家安全」的新聞或網絡訊息。
泰國政府試圖遏制曼谷不斷升級的街頭抗議示威。據英國《衛報》10月15日引述泰國人權律師組織報導稱,泰國政府還於當日逮捕了抗議活動領導人阿農·南帕和帕努蓬·賈德諾克。另據美聯社(AP)報導,警方至少逮捕了20名抗議者。《衛報》稱泰國警方尚未對此消息做出評論。
反政府示威者與「保王派」起衝突
當地時間13日,成千上萬的抗議者走上曼谷街頭,要求總理巴育下臺,呼籲泰國開展政治改革,並遏制國王權力過度膨脹與濫用財產。據路透社13日報導,抗議者將政府總部作為當天的遊行重點,並於當晚包圍了政府總部。儘管大部分人於晚些時候離開,但有少數人豎立了臨時路障試圖留守,不過警方很快清理了現場。
與此同時,圍繞泰國王室的重要紀念活動也在上演。據泰國《曼谷郵報》14日報導,10月13日恰好也是前任國王蒲美蓬(拉瑪九世)逝世四周年紀念日。當日,身著黃衣的民眾自發前往大皇宮玉佛寺瞻仰蒲美蓬銅像。據中新網此前報導,該銅像在2020年4月落成後移至玉佛寺先王寶殿安置供奉,10月13日的活動是該銅像首次對平民開放瞻仰叩拜。另外,總理巴育也攜夫人及內閣官員在曼谷王家田廣場舉行宗教紀念儀式,為89名僧人布施,感念先王恩澤。
現任國王哇集拉隆功(拉瑪十世)13日也在曼谷參加佛教守夏節的紀念儀式,該活動吸引了眾多王室支持者聚集。然而在活動過程中,要求民主與王室改革的抗議者也到場示威,並對哇集拉隆功直接表達了不滿。
《衛報》刊文指出,抗議者在載有哇集拉隆功的王室車隊經過時高喊「我的稅」(諷刺國王揮霍財產)的口號,還向車隊舉起了泰國抗議浪潮中常見的「三指禮」。《衛報》評論稱,抗議者這是歷史性地對泰國的君主制直接表達了蔑視。
正因如此,身著黃衣的王室支持者一度與抗議者發生摩擦。集會期間,兩大陣營曾互相投擲物品。據《衛報》報導,警方為此部署了1.5萬名警力維持秩序,將抗議雙方隔開。
抗議浪潮對王權批評逐步升級
2020年3月中旬以來,泰國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宣布進入緊急狀態,政治集會因此幾乎陷入停滯。然而,7月18日,數千名不滿於疫情期間經濟大幅衰退的示威者不顧集會禁令,走上曼谷街頭舉行抗議活動,要求巴育政府解散國會、重新起草憲法,並停止使用《欺君法》威脅民眾。自那時起,泰國多地陸續出現以年輕人為主的抗議集會活動,其中9月19日至20日在曼谷王家田廣場舉行的集會規模最大,參與者多達數萬人。
值得注意的是,起初針對泰國王室與君主制的訴求並不是這一輪抗議活動的核心議題,7月中旬抗議活動的核心訴求是要求巴育政府下臺,並開展政治改革,然而,彼時已經罕見地出現了批評《欺君法》的聲音。
7月中旬抗議活動中的一類標語牌上寫著「結束112」的文字,而「112」指的是泰國法律中《欺君法》的有關條文,該條文讓泰國君主制與現任國王拉瑪十世免遭批評,違者將犯下誹謗之罪。根據《欺君法》,侮辱君主制度罪名最高可被判處監禁15年。
雲南省社會科學院中國(昆明)南亞東南亞研究院泰國研究所所長餘海秋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指出,王室與君主制在泰國歷來有著崇高的地位,這不僅是因為泰國有著嚴苛的《欺君法》,禁止社會公開討論國王、王室與君主制,而且也是因為君主制是「泰國社會與政治的基礎性結構」。
然而,現任泰王哇集拉隆功的民望遠不及其父蒲美蓬,近年來還屢屢傳出有關哇集拉隆功的「吸睛」花邊新聞。據多家媒體報導,儘管當下泰國國內疫情與經濟危機形勢嚴峻,但是哇集拉隆功2020年大部分時候都在遠在歐洲的德國寓所居住,這令部分泰國民眾深感不滿。
正因如此,儘管抗議者內部仍然對是否直接批評王室和君主制有所爭議,但批評君主制的聲音卻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越來越響亮:8月10日,泰國法政大學集會上有學生列出改革君主制的10項訴求;9月19日,主要發生在曼谷的抗議活動中出現了「終結封建、人民萬歲」的口號;9月20日,有抗議者在曼谷王宮外廣場安置了一塊「泰國屬於人民」的牌匾,該牌匾很快被不明人士移除;9月25日,泰國抗議者於哇集拉隆功的德國住所前舉行抗議活動,他們也於住所外安置了一塊「泰國屬於人民」的牌匾。據新加坡《海峽時報》此前消息,在9月下旬抗議活動期間,「泰共和國」一度成為泰國社交媒體上的熱門標籤。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