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也是藝術植根的沃土。為促進新一代年輕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11月18日,由中國音樂學院團委組織的「新山歌社」舉辦了左權民歌專場。「新山歌社」是中國音樂學院團委下設的一個學生社團組織。該社宗旨是「化千人一聲為一人千聲」,興國之風,揚民之韻。作為課堂教學的有益延伸,該社團通過指導教師的知識傳授和學術講解,特邀嘉賓現場示範演唱和輔導教唱,以及學生同導師、嘉賓共研討、同傳唱等形式,將分布在我國各地區、各民族的原生民歌源源不斷地引入校園,努力打造「第二課堂」獨特教學模式。
「太行歌后」劉改魚和星光大道年度五強、左權籍優秀歌手崔瑞寧夫婦受邀走進中國音樂學院,與中國音樂學院教師與學子近百人共探左權民歌藝術魅力,該講座由中國音樂學院研究生院副院長、「新山歌社」指導老師張天彤主持。
在中國音樂學院夢想劇場內,左權民歌專場專題講座一共舉行了兩場,分別是上午十點至十二點、晚上六點至九點,講座通過中國音樂學院研究生院副院長張天彤教授和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劉改魚對話的形式進行,為大家講解了左權民歌的淵源、藝術特色和演唱技巧。從劉改魚學習經歷,表演經歷,到教學經歷、編創經歷開講,介紹了劉改魚如何向左權民間老藝人學習,又經過自己的加工修改進行完美演繹。在現場劉改魚向百餘名師生教唱了《桃花紅 杏花白》《土地還家》《門搭搭開花》《摘花椒》《建立民兵隊》《櫻桃好吃樹難栽》五首民歌,劉改魚先進行示範演唱,隨後在逐句進行教學,特別是對唱詞中的方言如「呆」「就」「親圪蛋」等字進行探究和指點。
講座中崔瑞寧和高昆峰給大家進行演唱了《親圪蛋下河洗衣裳》《打酸棗》等民歌,從演唱、表演技巧給大家進行了示範。高昆峰、崔瑞寧被稱為「橙色夫妻組合」,是2019年星光大道五強選手。他們夫婦不僅傳承山西民歌,傳播山西文化,而且熱心公益事業。他們特別關愛環衛工人,作為太原市2.5萬名環衛工人的形象代言人、小桔燈愛心聯盟公益大使,這些年,夫妻倆陸續為環衛工人捐助1.2萬餘個保溫杯、8000多個保暖餐盒、2000多雙保暖棉手套、1000多袋白面大米,參加了80餘場公益演出。據了解,該場講座還在網絡平臺進行直播,共有千餘人進行觀看。
張天彤教授說:「今天的左權民歌專場中,我們不僅請到了劉改魚老師,還請來了小高和小崔兩位青年演員,讓同學們在講演結合的形式中更真切地感受到左權民歌的藝術魅力,我們的學生接下來也可以自由組合進行對唱然後搬上舞臺,向他們一樣通過不同形式把民歌演唱的淋漓盡致。從他們的身上我們看到了民歌文化在繼承基礎上發展,在發展過程中繼承,讓民歌有了更好的發展。」
2020級聲歌系研究生馮麗媛今年參加左權民歌匯決賽的參賽曲目是《桃花紅杏花白》,她獲得了全國四強的好成績。她在左權參賽期間主動向民間藝人學習方言的發聲位置和方言的音韻美感,還主動到太原拜訪劉改魚老師,向她請教演唱民歌的方法。今天在中國音樂學院又一次演唱《桃花紅杏花白》,劉改魚老師說她嗓音甜美唱得好。(記者 杜利勇 通訊員 高帆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