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遠的歷史,積澱出豐厚的文化,作為民間藝術形式的山西民歌,也是蔚為大觀。山西被譽為「民歌的海洋」,據統計,現在已經收集起來的民歌達兩萬餘首。 山西民歌就是眾多民歌中一朵奇葩,它根植於黃土高原的沃土,沐浴著黃土高原的風情,承載著數代人民對生活的憧憬,對愛情的追求,對家鄉的熱愛,對土地的依戀。歌聲中激蕩著人的生命活力,孕育著摯樸、鮮活、和諧的民歌美學意蘊。
左權民歌是一種傳統民歌音樂,它不同於山西任何地區的民歌,它獨樹一幟,自成脈絡,曲調清麗而優美、風格委婉而溫柔,意境新穎,詩味濃鬱。左權民歌在宋元時期,已經被廣泛傳唱,家家弦誦。左權民歌種類自成體系,「大腔」「小調」「雜曲」三大類別交相輝映。左權民歌的主體部分,是民歌曲調的俗稱,適合人們在從事較輕鬆勞作時哼唱。小調的曲調簡短,易學易唱,並且可以自行填改歌詞,唱詞內容極其豐富。如反映日常生活的:——《親圪蛋下河洗衣裳》親圪蛋下河洗衣裳,雙胳丁跪在石頭上呀,小親圪呆。小手手紅來小手手白,搓一搓衣裳把小辮甩呀,小親圪呆。小親親來小愛愛,把你的好臉扭過來呀,小親圪呆。你說扭過就扭過,好臉要配好小夥呀,小親圪呆。
民歌的旋律幾乎都來自於其民族的或者地方的方言,可以說是鮮活的地方語言在聲調和節奏上的誇張。民歌的敘事性強,民歌語言的生活氣息又特別強,這樣就使得民歌演唱在聲樂處理上擁有非常靈活的可變性。就如這首《親圪蛋下河洗衣裳》把左權特色的地方語言運用到歌唱上來了,用地方語言把歌唱時的音樂進行加工後,方可達到語言和音樂的水乳交融,增強了表現曲中人物形象的感染力。對音樂風格的形成具有特殊的作用,將左權人民灑脫、豪放的性格融入到對愛情執著嚮往的情歌之中,生動到位,極具感染力,韻味十足,地方特色十分鮮明。
今天記者給大家推薦的正是這首由左權青年民歌手韓雨演唱的《親圪蛋下河洗衣裳》,通過她優美動聽的嗓音,帶領我們一起走進太行山的深處,傾聽優美旋律的同時,一起回味經典,致敬傳奇。(記者 杜利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