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以此書,命工鏤板】
今:指現在,現在以這本《童蒙止觀》的書,故曰今以此書。
命工鏤板:指命令工人雕版印刷。
此句表現出作者的急人如急己之心情。因為既然知道這本《童蒙止觀》是諸佛的慧命、是禪門的關鍵、是眾生的達道、是教法的總歸,所以急急地使工匠去鏤刻排版,而流通此書。目的就是使人人皆能知道止觀,使人人皆能學習止觀,使人人皆能修證止觀,所以下句說:
【將使聞者見者,皆植大乘緣種】
將:是介詞,相當「以」字相同。
聞者:指聽到這本止觀法門的人。
見者:指讀到這本止觀法門的人。
皆:指都,或普遍義。
植:指栽種義、培養義。
大乘:乘是交通工具。指能將眾生從煩惱的此岸,運載到覺悟彼岸的教法。小乘教法以自己解脫為主要目標,大乘教法乃自利、利他兩面兼顧,所以稱為大乘教法。天台宗認為大乘有兩種:權大乘,大乘中的方便教(立五性各別說);實大乘,大乘中的真實教(主張一切均可成佛的教法)。
緣種:指因緣種子。
這段合起來:意指以讓聽到止觀這本書的人,讀到這本書的人,就都能夠種下大乘教法的因緣種子。
【況有修有證者,則其利尚可量耶】
上句說讀書聽法都能種下大乘教法自利利他的解脫因緣種子,有這樣的殊勝。更何況有人依這本書修持、有人因修持而證果的,那他得到的利益是更加不可測量了。
為什麼說讀這本書、聽止觀法、依止觀修、證止觀果,功德利益不可量呢?總括起來有十種大利益,所以說不可量。
一、法大:此部止觀雖名《童蒙止觀》,但他是大部之梗概。所以他的體性也是直緣實相理法,所以稱為法大。
二、心大:既然知道止觀法大,必須要發大菩提心修證才能相稱,所以稱為心大。
三、解大:即指要修證止觀法門,必然先要理解三止三觀的教法,所以稱為解大。
四、淨大:既然已經領會理解止觀修法,必定要以清淨心去修證才能相應。這清淨心通於一切諸佛,所以稱為淨大。
五、莊嚴大:既然能夠修證止觀法門,就能具足菩薩智慧福報功德莊嚴。天台大師說,以三觀為能莊嚴、以三諦為所莊嚴,所以稱為莊嚴大。
六、時大:既然能夠以止觀二法莊嚴自己,就能一生成就,超越別教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時間,所以稱為時大。
七、具足大:即指能超越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因為以此止觀修法能包含無量百千三昧無有遺漏,所以稱為具足大。
八、智大:即指修持止觀時能包含一切法,因為以空假中三觀觀察萬法,萬法無非就是空假中三觀之理,而於一切境界上善能分別,所以稱為智大。
九、巧大:指能分別一切,修習止觀就能善巧方便化導於他,不捨生死垂形六道,於生死中去住自在,所以稱為巧大。
十、事大:即能善巧化導,能令一切眾生決了大事。示現世間,演說大法,證大涅槃,所以稱為事大。
此十大功用利益,非凡夫所測、非二乘人所知,所以稱為「則其利尚可量耶」。
尚:還、猶義。
耶:表疑問語氣。
則:相當而、那麼等義。
【予因對校乃為序雲】
予:指我,第一人稱。即指元照大師自稱。
對校:即核對各種版本糾正失誤的地方。
乃:於是、就義。
雲:指講話或語氣助詞。
此句意謂:我因由上種種原因,所以特地校對各種版本,糾正它失誤的地方,出版了這本書,於是為這本書寫了序文。因此我簡略地予以說明。